广开言路的成语故事

拼音guǎng kāi yán lù
基本解释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广开言路的典故
西汉时期,贾山写《至言》向汉文帝进谏,阐述广开言路的道理,他认为如广开言路,善于养士,则国家就会强大,好比“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汉文帝读了觉得很有道理,确实可行,就听取他的意见广开言路。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广开言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天旋地转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敌众我寡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旦夕之间 |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暴发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临危受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坏法乱纪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