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AK-47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优良,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其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AK-47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苏联部队。除了大规模
AK-47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优良,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
但其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
AK-47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苏联部队。除了大规模装备于苏军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都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AK系列,其中包括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
AK-47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多个国家的步枪设计路线。按不同统计AK系列包括了未经许可的仿制品,产量从三千万到一亿不等,是世界上历来累积产量最多的枪械。
扩展资料
AK-47的研制是从1944年式这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这个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什尼科夫系统。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他在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步枪,并送去参加了国家靶场选型试验。样枪称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
1947年,28岁的卡拉什尼科夫完成了1947年版自动步枪的设计,很快这款武器被缩写为“AK-47”,并被苏联武装力量批准入役。1949年,AK-47被定为苏军制式装备,这就是AK-47步枪传奇的开始。
- AK-47
АК是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的字母缩写,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Михаил Тимофеевич Калашников)设计的自动步枪。
AK是一种很好的武器,这一点毫无疑问。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了一支无与伦比的利器中,为20世纪下半叶提供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步枪。我对AK是钟爱的,一度到了钟情的地步;我对卡拉什尼克夫是敬佩的,一度到了崇拜的地步。但现在关于AK的好处我不想多说,网友已经说得太多了。我想吹毛求疵一下,动机绝对是善意的。
一 、AK——特别是AK47,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度可靠性,这是由前苏联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在可靠性和精度难以共容的情况下,卡拉什尼克夫选择了前者。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然作出的牺牲也是很大的。AK47遭到最多的诟病就是远距离精度不佳。我军长时期将56式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混编,主要是依据对印自卫还击作战中所取得的经验,试图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高精度来弥补56式冲锋枪的不足,发展63式自动步枪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在越南的丛林战中,能见度差、直射距离近、自然环境恶劣,所有的条件几乎是上帝单为AK47所创造的,AK47在与M16的对决中完胜对手,包括敌人在内的称赞使AK47名扬天下,而它精度差的缺点则被轻轻掩盖了。到了阿富汗战争时,阿富汗的山区和越南的地理环境相差霄壤,步枪远距离射击的情形远远多于近距离作战,AK系列远距离精度差等毛病开始凸现,游击队甚至用老式的美制斯普林菲尔德式步枪与苏军远距离作战,苏军士兵大吃苦头。
二、从AK47到AKM,再到AK74,直至AK100等,AK系列的改进主要是工艺、重量和口径,卡拉什尼克夫出于生产便利、士兵训练和武器通用方面的考虑,对AK系列未作大的修改。AK系列的优点和缺点都和以前一样突出(AK74的精度略好主要是依据弹药的进步)。而在世界范围内,以AK系列为原型的各类武器大获发展,芬兰的梅尔瓦特M76,韩国的K2,中国的81式,甚至丹麦的马林斯M82,特别是以色列的伽利尔,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射击精度,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卡拉什尼克夫在访华时曾当面对81式步枪的总设计师王志军说:“你的枪比我的枪好。”恐怕未必完全出于谦逊。其实以前苏联的工业和士兵训练的水平,在和平时期是否有必要在轻武器领域采取数十年一贯制的做法,值得商榷。反观美国的斯通纳,就并未躺在M16的辉煌上睡大觉,他的斯通纳63开了组合式枪族的先河,总体水平大大超过M16,虽被美军以代价太高为由拒绝列装,但这种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很值得钦敬(说清楚,我并非认定斯通纳的组合式枪族一定比AK的班用武器族高明)。
三、AK74主要的进步就是小口径化。但前苏联在班用武器545毫米口径的选择上似乎有些轻率。据卡拉什尼克夫自己表示,当时在参考M16的基础上,已研制出556毫米的弹药,但军方认为不能和北约用同一口径,遂改为545。采用545是否经过严格和科学的论证,他没有明言。但从AK74在阿富汗的表现看,545毫米弹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远距离侵彻力和杀伤力差(545弹虽有“毒弹头”的称谓,但其杀伤力主要是依靠弹头内加空腔取得的)。后来俄罗斯开始6毫米弹药的研制,似乎有亡羊补牢的意思,但大局已定,无法改变。AN94仍采取545毫米弹,也许是一种无奈。当然有人会说545毫米弹又不是卡拉什尼克夫研制的。但我认为一个大师级的武器专家不应只是武器本身的设计师,弹药领域也应有所长。
四、最后这条有些对卡大师有些不恭。AK47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这其中卡大师的贡献自是第一位,但也确有几分幸运。试想,如果纳粹德国再苟延残喘几年,保不准MP44的地位要超过AK47。如果说必须在这二者之间选择一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枪,我会不得不投MP44一票。AK荣耀了半个世纪,它的身上的光环有些过于眩目了。美国人对AK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专家认为,“在2025年以前,不会有比AK更杰出的武器”,说实话,我听着都有些肉麻。但卡大师听后,欣然表示:“我个人同意这种看法。”说轻了是骄傲自满,说重了是固步自封了。AN94的横空出世,震惊世界轻武器界,也不啻是对大师看法的一种否定。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趋势,不可逆转。
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了,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AK-47的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弹匣用钢制成;AK-47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
AK-47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m,一个分划为100m,战斗表尺装定300m。但使用瞄准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作高低校正,无法进行风偏修正,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将准星护翼误认为是准星。
AK-47的表尺射程为800m,有效射程为400m,但实际上300m以外都打不准了,连发精度更是低,按现代军队的要求已经是不能满足了,这是AK-47的一个缺点。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也是连发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会很容易震松瞄准具。(已有数个国家仿制出AK,以致出现了多个类似AK的枪械)
步枪之王——AK实战宝典 AK是一把威力极大的枪,中头一发毙命,中身也可三发制敌,所以要珍惜你的子弹。30发子弹可以杀10个人,而不是一个,所以在弹夹里还有10发以上子弹时可以不换弹夹。如果敌人就在眼前,而子弹只剩几发了,那么请准一点,爆他的头!因为你没有换子弹的时间。 高手在换子弹时都是菜,牢记这一法则,绝对不能在不安全时换子弹。 最后,AK主要攻击方式为点射,而且准星始终放在头的位置非常重要。 基本枪法 1、单发点射:瞄准头部或胸部以上位置点一下鼠标。 2、两发点射:瞄准胸部连续点击两下,间隔不超过1秒钟。 3、三发连射:瞄准腹部按住鼠标打出三发后松开。 4、近距扫射:瞄准腹部,打出3~5发后蹲下并压低枪口至脚部。 基本身法 1、立点:站立不动攻击,利用AK有暴烈伤害的前五发子弹,适用于定点狙击。 2、蹲点:蹲下攻击,适用于中近距离突击或CAMP,远距离压制未出头的AWP。 3、晃点:晃出去点一两枪再闪回来,适用于侦察及突袭(主要对AWP)。 4、跳点:点两枪跳起来再落地蹲点,适用于在近距离干掉AWP。 实战技术 AK由于它的精度高,威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AWP媲美。因此AWP的一些打法都可以照搬过来。 1、穿射:AK是穿射能手,穿射中头依然是一击必杀,中身伤害衰减也很少。因此在经过CAMP位前都可以先透几枪。同样这也适用于透AWP位,在大部队冲锋时,一般都需要有一个人对敌人出现的位置进行穿射,以压制敌人尤其是敌人的AWP。在近距离作战时,还可以毫不犹豫地透敌人藏身的掩体。中距离时可以晃一下记住对方位置,闪回来按记忆穿射。穿射时注意瞄准头部位置进行蹲点,远距离时一般一秒钟打1~2发,近距离则不要超过5发。比较经典的穿射点有AZTEC的木门、DUST2的A门拐角及中门等。 2、对点:正面对付不动的尤其是蹲下的敌人,立刻蹲下连点3~5发是比较好的选择,扫射远距离很难打死人,近距离又拼不过蹲下先开火的M4。如果对方一边跑动一边开枪(往往是MP5),而你没有跟住他的话,千万不要站着不动,最好和他一个方向跑动,并调整准星,急停点死他。要记住AK在移动中是打不准的,所以一定要静止时开枪,必要时可以蹲下以保证身体静止。 3、灭AWP:AK可谓是AWP的克星。来到狙击点后先晃点一下,运气好可能直接把AWP打爆头。如果没有成功,那么记住他的位置,穿墙!这样还没有搞定的话,就想办法骗过对方的第一枪。先拿刀晃一下,如果听到枪声就马上出去。如果他很冷静,不管你的骚扰,就比较头疼了。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用同样的时间间隔连续晃点三次,而第三次并不出去,在掩体后开枪。往往你会听到一声枪响,恭喜你成功了,赶快出去吧!出去后一边以两发点射穿墙,一边靠近狙击点,有闪光手雷之类的赏他一个吧。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到他面前一个漂亮的超级跳,躲过他的最后一击,然后是扫死他还是点死他自己看着办。 4、爆头:AK用多了,你就会发现最漂亮、最简洁的杀人方法就是爆头。前面说过要时时刻刻把准星放在头部,见了人就急停两发点射,爆头率很高的。近距离可以先点了两枪后马上蹲下扫射,以防万一。如果对方静止不动,甚至PP朝着你,就可以直接一枪送他上西天。爆头时可以象AWP那样甩,一般是蹲下从胸部望头上甩,很准的!我曾在DUST2的A门连续甩爆四个人,当然是中了闪光之后:) 5、压制:无论是什么距离,火力压制肯定首推AK。正如前文所说,以穿射压制未出头的敌人,以扫射压制近距离的敌人,以点射压制远距离的敌人。当CT时间长了,听到AK声都怕怕!没事都可以开几枪,吓吓人都是好的:)当然也可以用来佯攻,一个闪光一个手雷,加几发子弹,就可以把CT的吸引力都调动过来了
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成名之作。俄语全称为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意为“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动步枪”。 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AK-47突击步枪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式闭锁枪机。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后备弹夹最多可带90发子弹,相当于3个弹夹。可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发射方式。 1947年被选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量产,伊热夫斯克军工厂负责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苏军。1953年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变冲压工艺为机加工艺,随即开始大量装备。苏军摩托化步兵、空军和海军的警卫、勤务人员使用木制或塑料制固定枪托型,АKС-47(英文AKS-47)采用可折叠金属枪托的型号。枪托折叠长645毫米。供空降兵、坦克兵和特种兵使用。 AK-47的枪机动作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温度条件如何,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即使连射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其继续工作;勤务性好;结构简单,分解容易。 其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性,连射精度更低,其实只能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而且重量较大。 50年代末,苏军装备的AK-47代之以其改进型AKM突击步枪。1959年投产的改进型号АKМ(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改进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K-47的上述缺点。同时,进一步采用冲压与焊接工艺,合成材料,减轻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大量生产。 AK-47是被广泛使用的步枪,装备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军队,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苏联将АK-47系列步枪及其及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АK-47及其改进型令人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使用灵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某些地区的冲突各方都非常乐意使用。另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民德、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其仿制品1956年式步枪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进入21世纪仍然在产。其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国家步兵轻武器设计思路:如我们熟知的以色列的加利尔突击步枪和中国的81式自动步枪等。 АK-47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枪和柯尔特左轮手枪可以相比。卡拉什尼科夫则因AK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而被誉为“世界枪王”。
研制过程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发射762×39毫米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容量10发,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参考美国M1式加兰德步枪的。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什尼科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制其实是从这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1990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该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也被称为卡拉什尼科夫系统。 这种半自动卡宾枪1945年的试验型是1944年试验型半自动卡宾枪的改进型,基本特征一样,管状的拉机柄位于右上方。弹匣设计有所改变。但枪管上方的导气室,有点像西蒙诺夫的SKS半自动步枪,导气装置的外形上也已经有了一些AK-47的端倪了。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样枪称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与原来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一样,使用冲压铆接机匣,发射机构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连发阻铁在扳机上;30发弧形弹匣的入口在机匣下方,保险/快慢机柄都在机匣左侧,手枪型握把,枪托、前握把和护木都是木制的,枪口制退器为圆柱形。 AK-47型试验型的操作原理与AK-46一样,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杆和枪机体首次采用连成一体的方案——用螺杆固定在一起。机匣是冲压成形的,机匣前部与枪管固定,保险/快慢机柄首次被安放在机匣的右侧。导气室没有调节装置,拉机柄在右侧。AK-47型2号试验枪的特征是改变了导气室、活塞、活塞杆的设计。延长了导气孔,增加进入导气室的火药燃气,导气筒下方与枪管之间的位置有泄气孔,活塞杆有四条凹槽。枪口制退器改为双室结构。3号试验枪改变了导气室的设计,使圆柱形的导气活塞在导气室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活塞杆有四条凹槽。采用新的枪口制退器。 AK-47突击步枪(第1型)是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1951年的试验型(第2型)是在1951年生产的,主要的改变是把机匣的生产方法从冲压转变为机加生产。通过机械铣削出来的机匣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缺点是比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这样一个重量不超过065kg的铣削机匣,一开始时竟需要265kg的钢材。发射机构、枪托和握把都经过加强,并增加了一种单刃刺刀。这种新生产的AK-47被称为“第2型”,不过第2型的产量很少,很快就被第3型所取代。 AK-47第3型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进了第2型的枪托连接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机匣的机械加工方法,使之便于大量生产。这一型号被正式称为“7,62mm Light-Weight Kalashnikov Assault Rifle (AK)”,即“762mm轻型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许多人称其为“第3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改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第3型的铣削机匣却比第1型的冲压机匣更轻。另外第3型的改进还包括弹匣,采用轻金属的新型弹匣在强度也加强了,而且与原来的钢制弹匣可以互换;此外,枪托连接方式也进行了简化和加固,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突击步枪的整体重量比第1型更轻,而弹道性能则与第1型完全一致。
结构特点
黄金AK47
AK-47式突击步枪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与小口径步枪相比,系统质量较大,携行不便。该枪使用M43式762毫米中间型枪弹,配有固定式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 该枪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线部分长369毫米,枪管镀铬。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机匣为锻件机加工而成。弹匣用钢或轻金属制成,不管在什么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互换。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快慢机位于枪的右侧。当快慢机装定于自动位置时,单发阻铁的后突出部被快慢机下突出部压住,不能转动,故扣不住击锤。此时,击发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击锤回转击发。此后,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当机框复进到位压下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时,卡笋即脱离击锤卡槽,击锤回转击发。以后则重复上述动作,实现连发射击。当快慢机装定于半自动位置时,首发弹击发前,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单发阻铁也一同向前回转。若扣住扳机不放,则击发后击锤被机框压倒的同时即被单发阻铁扣住。此时,由于机框未复进到位,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向上抬起,卡笋和击锤卡槽之间有少许间隙。当机框复进到位,再次解脱不到位保险阻铁时,击锤被单发阻铁扣住,若再次发射,必须先松开扳机,使单发阻铁解脱击锤,击锤随之被击发阻铁扣住再次成待击状态。如果机框复进不到位,枪机闭锁就不确实。此时,机框的解脱突笋没有压下不到位保险,故保险阻铁卡笋不能脱离击锤卡槽。因此,即使扣压扳机,击锤仍不能向前回转,于是形成不到位保险。快慢机柄在最上方位置时,其下突出部顶住单发阻铁后突出部和扳机后端突出部的右侧,故扣不动扳机,实现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待击位置,弹膛内有枪弹,因扣不动扳机,击锤不能解脱,所以形成后方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击发位置,因扣不动扳机,阻铁不能向前回转,击锤后倒时即被阻铁挡住,机框只能后坐一很短的距离,不能将弹匣内的枪弹推进弹膛,故形成前方保险。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米,一个分划为100米,战斗表尺装定300米。但使用瞄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做高低校正,无法修正风偏,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误将准星护翼认作准星。
轶闻
有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德国StG44突击步枪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其实两者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极为不同;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已。两者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可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AK-47是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 АK-47系列步枪名闻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АK-47和其中国的仿制品大规模地武装越南正规军和游击队。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越南战争时期,据说许多美国士兵转而使用缴获的越南士兵的АK-47,只因为АK-47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容易控制而密集的火力。 1970年代有这么一句话:“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AK-47”。据苏联统计,全球АK-47系列突击步枪,九成仿制品,真正产自苏联的仅约一成。 其一度是匪徒爱用的枪枝。1980年代美国毒品犯罪分子经常使用,在虚构的影视剧情节中也经常出现。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导致1989年美国立法禁止进口,理由是拥有几个所谓的“突击武器”的外形特征。 在香港过去香港警察的佩枪主要用于防卫用途,所以只配备点38手枪。后来,叶继欢、季炳雄、张子强等悍匪不断在香港做案,并配备了火力强劲的АK-47,一度令警方束手无策。后经改善火力以及加强情报等各部门的配套,才把局势扭转,进而把匪徒绳之于法。
性能数据
口径 762毫米 弹药 М1943式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 弹匣容量 30发 自动方式 导气 闭锁方式 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 单/连发 空枪重 43千克 枪全长 870 毫米(固定枪托型)/645毫米(折叠枪托型) 枪管长 415毫米 瞄准基线 378毫米 膛线 4条,右旋,缠距240毫米 出口初速 710 米/秒 枪口动能 1980焦 有效射程 300米 理论射速 600发/分 战斗射速200发、分
AK-74突击步枪
AK74步枪是由前苏联枪械设计师卡拉斯尼科夫领导的设计小组在AKM突击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由前苏联制造。1974年定型生产,1977年列装。它是前苏联装备的第一种小口径步枪,也是世界上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第二种小口径步枪(第一种是美军的M16自动步枪),首次露面是在1974年11月7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在1980年代是前苏联军队制式装备。
AK74步枪口径545mm,发射使用545×39毫米(M74型)小口径步枪弹,АК-74采用与АКМ相同的导气式系统和回旋机枪闭锁方式,供弹方式、击发发射机构也完全相同。对枪管的长度和膛线缠度及弹膛形状、自动机和供弹机构均作了相应的改进。AK74步枪 与AKM相比,口径减小射速提高,后座力减小精度提高,苏军最终决定采用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小口径步枪,因为这种新枪的零件中有53%延用了AKM的零件,从生产和换装训练的角度说这是最经济实惠的。AK74结构简单、轻便、坚固,使用方便,动作可靠,火力猛,故障少,是世界上生产和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之一。 前苏联的军队大量装备,并在阿富汗战场上投入使用。东欧一些国家也特许生产和装备有此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仍作为主要制式装备,独联体各国部队也装备使用。
AK74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全枪重36公斤,全枪长930毫米;装有双刺刀卡笋,刺刀可当钢丝钳锯使用。供弹具30发弧形塑料弹匣,弹匣采用棕色玻璃钢塑料;弹头初速900米/秒,理论射速650发/分,战斗射速40-10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枪口安装了结构复杂的具有制退、消焰、防跳作用的枪口装置,这个枪口装置是AK-74与AKM在外形上的最大的区别,整体机加工出来的圆柱形,长81mm,直径258mm,内部为双室结构;与AK47和AKM相比,AK74的精度大大提高了。
AK74步枪有两种枪托:固定枪托,称之为AK-74,底板上有黑色橡胶垫,使抵肩射击时更稳定,而且有缓冲作用的效果,AK-74的木托枪与AKM很相似,不同的是两侧加工有长约100mm、宽19mm的槽,以作为识别标志;折叠枪托,称之为AKC-74(配装于精锐部队)。除了AK-74和AKS-74外,这一型还包括有在机匣左侧装有光学瞄准镜座的AK-74N和AKS-74N。 AK74配有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可发射杀伤榴弹。AK-74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底板上有黑色橡胶垫,使抵肩射击时更稳定,而且有缓冲作用的效果,木托两侧加工有长约100mm、宽19mm的槽,以作为识别标志。AKS-74的枪托是骨架形折叠枪托,由钢板冲压点焊而成,向左折叠。AK-74的小握把用模塑制成,护木用层压木板制成。
AK-74M是在1987年开始研制的,与AKM中的M一样,AK-74M是“改进型的AK-74”的意思,不过这种样新枪在苏联解体后才正式出现,1991年开始由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生产。AK-74M在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把原来鲜艳的颜色部件都改为暗色,这是因为它用深棕色的玻璃纤维塑料代替原来的木料作为枪托、护木和握把的材料,因此枪重减轻至3,325g。
在AKS-74的基础上改进的短枪管型突击步枪AKS-74U(俄文为AKC-74Y)。在1979年被苏军采用。AKS-74U的典型特征就是枪管短,射程也相应缩短,是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枪口装了另一种结构的消焰/气体膨胀室装置,以减少枪口焰。这种枪口装置没有制退作用。AKS-74U射速比较高,从AK-74的600RPM上升至700-1000RPM。
AK74步枪 性能数据
发射方式 单发,连发
口径 545mm
弹药 545×39mm M74
全长 930 mm
枪管长 415 mm
膛线 4条,右旋,缠距196mm,线膛部全长372mm
瞄准基线 379 mm
枪口初速 900 m/s
枪口动能 1383 J
理论射速 600 RPM
弹匣容量 30 rds
表尺射程 1000 m
最大射程 3150 m
最大杀伤力射程 1350 m
枪重 含空弹匣 3300 g;含实弹匣 3600 g
AK-47突击步枪
目录·简介
·概况
·研制过程
·结构特点
·其他
·АК-47系列其它主要型号
·AK-47突击步枪 规格数据
АК-47,是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动步枪,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
简介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他设计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连发射击的样枪(称为АК-46),他设计的回转式闭锁枪机,成为此后设计的АК系列枪械闭锁机构的原型。同年参加靶场选型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与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设计而成АК-47,在风沙泥水环境中经过严格测试,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在1980年代554mm口径型АК-74系列装备前苏联军队后,АК-47系列从苏军装备中退出。
概况
АК-47突击步枪属于自动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动作。回转式闭锁枪机。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间型威力枪弹,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АК-47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它继续工作。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据说把它放入水中几个星期然后从水中拿出来上膛后仍能射击。而且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容易清洁和维修,勤务性好;操作简便。АК-47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管较短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影响了射击精度,300米以外无法保证准确射击,连发射击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
1959年投产的改进型号АКМ(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改进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缺点。同时,进一步采用冲压、焊接工艺,合成材料,减轻重量,生产成本低,利于大量生产,除了退壳时针偶尔会断外,故障率低。
АК-47系列步枪名闻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АК-47和其中国的仿制品大规模地武装越南正规军和游击队。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在越南战争时期,据说许多美国士兵丢弃手中的不适应热带雨林恶劣条件下的笨重的M14自动步枪或者故障频出的M16自动步枪,转而使用缴获的越南士兵的АК-47,只是因为АК-47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容易控制而密集的火力。
苏联将АК-47系列步枪及其及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АК-47和其改进型令人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使用灵活方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的АК-47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各方都非常乐意使用АК-47。另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东德,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中国仿制型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进入21世纪它仍旧在生产。АК-47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多个国家步兵轻武器设计:如以色列加利尔突击步枪、中国的81式自动步枪。АК-47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枪和柯尔特左轮手枪可以相比。而卡拉什尼科夫则因为АК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也被誉为“世界枪王”。
不足之处
虽然AK47枪族是20世纪步枪行列中最耀眼的明星,但它毕竟是40年代的产品,从性能方面说,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AK47枪管缠距偏小、M43弹的弹形欠佳、枪弹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杀伤效果不好。
研制过程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发射762×39mm 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容量10发,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参考美国M1式加兰德步枪的。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斯尼柯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制其实是从这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这个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斯尼柯夫系统。
这种半自动卡宾枪1945年的试验型是1944年试验型半自动卡宾枪的改进型,基本特征一样,管状的拉机柄位于右上方。弹匣设计有所改变。但枪管上方的导气室,有点像西蒙诺夫的SKS半自动步枪,导气装置的外形上也已经有了一些AK-47的端倪了。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样枪称之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与原来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一样,使用冲压铆接机匣,发射机构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连发阻铁在扳机上;30发弧形弹匣的入口在机匣下方,保险/快慢机柄都在机匣左侧,手枪型握把,枪托、前握把和护木都是木制的,枪口制退器为圆柱形。
AK-47型试验型的操作原理与AK-46一样,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杆和枪机体首次采用连成一体的方案——用螺杆固定在一起。机匣是冲压成形的,机匣前部与枪管固定,保险/快慢机柄首次被安放在机匣的右侧。导气室没有调节装置,拉机柄在右侧。AK-47型2号试验枪的特征是改变了导气室、活塞、活塞杆的设计。延长了导气孔,增加进入导气室的火药燃气,导气筒下方与枪管之间的位置有泄气孔,活塞杆有四条凹槽。枪口制退器改为双室结构。3号试验枪改变了导气室的设计,使圆柱形的导气活塞在导气室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活塞杆有四条凹槽。采用新的枪口制退器。
AK-47突击步枪(第1型)是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1951年的试验型(第2型)是在1951年生产的,主要的改变是把机匣的生产方法从冲压转变为机加生产。通过机械铣削出来的机匣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缺点是比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这样一个重量不超过065kg的铣削机匣,一开始时竟需要265kg的钢材。发射机构、枪托和握把都经过加强,并增加了一种单刃刺刀。这种新生产的AK-47被称为“第2型”,不过第2型的产量很少,很快就被第3型所取代。
AK-47(第3型)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进了第2型的枪托连接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机匣的机械加工方法,使之便于大量生产。这一型号被正式称为“7,62mm Light-Weight Kalashnikov Assault Rifle (AK)”,即“762mm轻型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许多人称其为“第3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改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目的是什么,第3型的铣削机匣却比第1型的冲压机匣更轻。另外第3型的改进还包括弹匣,采用轻金属的新型弹匣在强度也加强了,而且与原来的钢制弹匣可以互换;此外,枪托连接方式也进行了简化和加固,这一系列的改进使突击步枪的整体重量比第1型更轻,而弹道性能则与第1型完全一致。
结构特点
AK-47式突击步枪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与小口径步枪相比,系统质量较大,携行不便。该枪有配用固定式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
该枪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其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机匣为锻件机加工而成。弹匣用钢或轻金属制成,不管在什么气候条件下都可以互换。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快慢机位于枪的右侧。当快慢机装定于自动位置时,单发阻铁的后突出部被快慢机下突出部压住,不能转动,故扣不住击锤。此时,击发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击锤回转击发。此后,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当机框复进到位压下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时,卡笋即脱离击锤卡槽,击锤回转击发。以后则重复上述动作,实现连发射击。当快慢机装定于半自动位置时,首发弹击发前,阻铁扣住击锤而成待击状态。扣压扳机后,阻铁解脱击锤,单发阻铁也一同向前回转。若扣住扳机不放,则击发后击锤被机框压倒的同时即被单发阻铁扣住。此时,由于机框未复进到位,不到位保险阻铁传动杆向上抬起,卡笋和击锤卡槽之间有少许间隙。当机框复进到位,再次解脱不到位保险阻铁时,击锤被单发阻铁扣住,若再次发射,必须先松开扳机,使单发阻铁解脱击锤,击锤随之被击发阻铁扣住再次成待击状态。如果机框复进不到位,枪机闭锁就不确实。此时,机框的解脱突笋没有压下不到位保险,故保险阻铁卡笋不能脱离击锤卡槽。因此,即使扣压扳机,击锤仍不能向前回转,于是形成不到位保险。快慢机柄在最上方位置时,其下突出部顶住单发阻铁后突出部和扳机后端突出部的右侧,故扣不动扳机,实现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待击位置,弹膛内有枪弹,因扣不动扳机,击锤不能解脱,所以形成后方保险。若此时击锤在击发位置,因扣不动扳机,阻铁不能向前回转,击锤后倒时即被阻铁挡住,机框只能后坐一很短的距离,不能将弹匣内的枪弹推进弹膛,故形成前方保险。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m,一个分划为100m,战斗表尺装定300m。但使用瞄准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作高低校正,无法进行风偏修正,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将准星护翼误认为是准星。
其他
曾有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德国Stg44突击步枪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AK-47是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
1970年代有这么一句俏皮话:“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Sony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AK47”。根据前苏联方面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的АК-47系列自动步枪中,9成是仿制品,真正产地是前苏联的仅有10%左右。
АК-47一度是匪徒爱用的枪枝。过去香港警察的佩枪主要用于防卫用途,所以只配备点38手枪。后来,叶继欢、季炳雄、张子强等悍匪不断在香港做案,并配备了火力强劲的АК-47自动步枪,一度使警方束手无策。后来经过改善火力,以及加强情报等各部门的配套,才把局势扭转,进而把匪徒绳之于法。
1980年代美国毒品犯罪分子经常使用АК-47系列步枪,在虚构的影视剧情节中也经常出现。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导致美国在1989年立法禁止进口АК-47系列步枪,理由是拥有几个所谓的“突击武器”的外形特征。
АК-47系列其它主要型号
АКС-47(AKS):采用可折叠金属枪托的型号。枪托折叠长645毫米。供空降部队、坦克兵和特种分队使用。
АКМ/АКМС:零部件大量采用冲压、焊接工艺,机匣用冲压工艺制造代替了机加工艺,重量减轻到315千克。扳机组件上增加了击锤减速装置,消除击针打击子弹底火时哑火的可能性。枪口安装一个简单的斜切口形枪口防跳器,提高连发射击时的散布精度。АКМС是АКМ的折叠枪托的型号。
РПК:在АКМ突击步枪的基础上发展的班用轻机枪,RPK是卡拉什尼科夫轻机枪的缩写。采用延长型枪管,折叠型两脚架,40发弹匣和75发弹鼓供弹。重量56千克。
AK-47突击步枪 规格数据
原产地:苏联/俄罗斯
类型:突击步枪、自动步枪
口径:762mm
弹药:762×39mm М1943中间型威力枪弹
弹匣容量:30发
枪机:导气式,回转式闭锁枪机
空枪重:43 公斤
全长:870 毫米(固定枪托型);645毫米(折叠枪托型)
瞄准基线:378 毫米
枪管长度:415 毫米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mm
射速:600发/分钟
枪口动能:1980 J
枪口初速:710 米/秒
有效射程:300 米
表尺射程:800 米
瞄准具:柱形准星准星,U形缺口照门
AK47步枪
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缩写为 “АК”),是由前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突击步枪。
前苏联军队于1949-1974年期间装备AK47了步枪,生产厂家包括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图拉兵工厂等原苏联军工厂,此外还有大量国家及厂家进行了生产和仿制。
重量:43千克(95磅);长度:固定式枪托870毫米(343英寸);折叠式枪托,展开:875毫米(344英寸),折叠后645毫米(254英寸)。枪管长度:415毫米(163英寸)。发射762×39mm(M43步枪弹),长行程气动活塞,可以半自动,全自动发射,射速:600发/分钟,枪口初速715米/秒,有效射程300米(32808码),使用30、40发弹匣,75、100发弹鼓供弹;瞄准具:金属机械表尺准星(可调节),长度378毫米(149英寸)的瞄准基线。
半路出家的枪械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原本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的坦克兵,在卫国战争的布良斯克战役受伤送至后方医院救治后而开始研究枪械工艺,期间他在工厂里自行设计了一把冲锋枪,称为PPK-42,并制作出样枪。卡拉什尼科夫及其设计的枪械随即吸引了苏联军方的注意,该枪被安排参与1942年的新型冲锋枪竞选,但最终败给了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苏达耶夫设计的PPS冲锋枪,而没有被苏军采纳。尽管在竞选中落败,但年轻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仍然没有放弃,并继续改进他设计的枪械。
他在1944年与战友讨论欧洲的战况时,发现德军配备StG44突击步枪的威力对红军的威胁后,开始构思一种简单可靠的新式可连发中威力步枪。在参考M1加兰德步枪后,设计出M1944试作型样枪,采用M43式步枪弹,经过连续的尝试与失败后,终于于1946年制作出可连发射击的样枪(AK-46),这就是此后著名的AK系列枪族的首个原型枪。
步枪经过一系列试验,其中包括在风沙泥水等极端恶劣环境中严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的步枪版本于1947年被命名为AK-47。当时苏联军方要求生产1,500支步枪来作实地测试,但测试结果仍然未能让他们满意。直到于1949年推出的改良版本才获苏军认可并正式采用开始准备装备苏联部队,该型步枪被官方命名为"7,62-мм 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АК)"(即762毫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
AK47步枪于1949年最终定型并正式开始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量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武装部队,以取代SKS步枪。
到了1953年,机匣生产工艺由冲压变更为机械加工,开始大量装备苏联武装部队。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AK是前苏联武装部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武装部队制式装备,后采用大量使用合成材料的AKM步枪,可靠性更为出色。
在1980年代,小口径版本AK-74系列装备前苏联武装部队后,AK和AKM渐渐从苏军中退出现役。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AK47的枪身更短小、射程也较短,比较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栓活动。
AK47发射762×39mm中间型威力枪弹,由容量为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其保险/快慢机的设计则参考自美国雷明顿8型半自动步枪,保险/快慢机拨片设置在机匣的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
AK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设计,仍能保证枪机继续正常运作,并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酷暑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作战效能,而且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易于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
AK47步枪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扬跳动严重,枪栓后座时撞击机匣底,其枪栓抛壳口的设计令其较难安装附件导轨,如西方枪械大量使用的皮卡丁尼导轨。
不过随着许多枪械零件生产商,乃至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已经设计出供AK系列专用的皮卡汀尼导轨机匣盖,这个问题基本上已得到解决),机匣盖的设计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大大影响射击精度,连发射击时的精度更低。
现在世界上有几十个个国家装备了AK系列步枪,由于AK系列步枪令人惊诧的简单结构、坚实耐用、使用灵活方便,和可靠性,因此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武装部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AK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双方甚至都装备可AK系列步枪。
此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AK系列步枪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就包括:前东德、前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国家。AK步枪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等多个国家的步枪设计风格与思路。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