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拉一个老沈阳的故事】
前两天沈阳有个新闻,说是说沈阳某小区要改名了,在网上传的,有个调查问卷很像。后来官方辟谣了,但是根本没有这回事。但问题是,那个区的名字就是起源,真的可以写一个抗日屈辱历史的小故事。所以小诺建议这个小区的名字不要改,让孩子记住这段历史比较好。
让我们言归正传。你今天想谈什么?先说说沈阳五区名称的由来。
这张图有错,不想改。再也没有“东陵”这个地方了。那时候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地区。让我们纪念一下。
先说“神河”吧:这个名字代表胜利。这位领导人说,1931年9月18日之后,沈阳被日本人占领。之前日军一直占领满铁(即和平街以西、沈阳站以东的地区),之后占领了整个沈阳。日本人开始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矮化我们国人建的沈阳城的地位,于是以里加北站的大部分来命名皇城“沈阳区”。你看,把沈阳改成区,太丢人了。然后把主城南到浑河的这部分区域命名为“浑河区”,事情发生在1938年。后来1945年收复沈阳,国民党来接管沈阳,取得胜利。继续用日本人的“沈阳区”“浑河区”太过分了。我们自己人找不出什么借口,就把当时的“沈阳区”和“浑河区”合并了。至于名字,我们从沈阳区和浑河区各取一个字,最后命名为沈河区。
先说“和平”:之前有人说这个区的名字象征着世界和平。这个说法是后来的,肯定是真的,但是原来的区名不是这个。由于和平区大部分地区长期被日本人统治,很多街道都以日本命名,比如我们熟悉的中华路。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关,太原街叫春日镇,南靖街叫加茂镇,胜利街叫松岛镇,中山路叫苏朗关,南一路叫平安关,等等。所以,恢复,胜利。当时国民党首先把和平区的街道名称全部改成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名称,如太原街、南京街、昆明街、兰州街、广州街等等。而且有些街名明显带有光复和胜利的味道,比如中山路、同泽街等等。街道名改了,但是区名呢?不得使用原“千代田区”。当时据老人说,用了一个比较粗糙的区名,叫“平和区”。意为“平定大和”,可见当时胜利后仇恨之深。但后来与日本关系缓和,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建交后,很难称之为“和平”,于是改名为“和平”,意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知道这次改名的时间。太准确了。我是从老人的口述中得知的。
来,说“大东”:其实大东的崛起基本是在张的监督下完成的,一点都不神秘。清朝和民国时期,大东关城外地区欠发达,居民不多。当时北关地区、老瓜堡地区流民众多,多为关内“闯入者”。在大东区的南部,有许多沼泽。万泉公园以东及其周边,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湿地区域。当时地下水丰富,出了很多泉,所以大东区这里的地名大多是春园、万泉、莲花、万莲、万柳、观泉等等。学校和北大营地区是张大帅驻军的地方,吉祥市场是张大帅规划的丰海市场。沿东北主干道,东塔机场和黎明广信地区也是民族工业的聚集地。所以大东其实是“古城之东,东门之外”。大就是“面积广大”的意思。所以大东的意思是“东门外的广大地区”。所以还是留个小问题给你回答吧。你觉得当年的“大东莞”是什么地方?如果你知道,请在评论中告诉我。
然后就是“黄阿姨”了。关于黄大妈的名字,有两个传说。一个是旧汉王努尔哈赤认了一个叫黄贵的苦姑娘做干姐姐,死后葬在寿泉一带。老王死了,皇太极做了皇帝,所以这个黄贵是皇帝的姑姑。所以这个村叫黄桂屯,黄姑屯。后来皇姑建区。因为皇姑村历史悠久,又因为张大帅突然死在这里,在中国家喻户晓,所以这个区就取名皇姑。还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的弟弟,庄的第八子舒尔哈赤,被命名为“芬古”。他死后,坟墓就在这一带,所以这个地方被命名为芬古墓。很长一段时间,它被错误地称为皇姑墓。后来有了相关的村子,就叫皇姑屯。两种说法看似都有道理,但皇帝姑姑的传说被很多人相信,所以流传很广。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在沈阳老北站建成之前,皇姑屯火车站是沈阳最重要的火车站。当时皇姑屯是沈阳的终点站。那是个笑话。
最后说“铁西”:其实铁西名字的由来最好。“因为这个地区在铁路以西,所以叫铁西”。是的,没错。但需要细化。日本在1903年日俄战争胜利后,拥有了铁路的生长权。这是从长春到大连的铁路。当时沿线城市以西的一部分地区叫“铁西”,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你会发现沈阳、长春、鞍山都有一个地方叫铁西,都在铁路以西。
最后有个小彩蛋:怎么看一个人是不是沈阳本地人?你可以让他说这几个字:“沈阳市沈河区”,如果“沈”两个字发音一样,那么这个人肯定不是沈阳人。如果发音不一致,这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沈阳,哈哈。开个玩笑而已,博君开心,呵呵。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继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