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是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方式造成的:当你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1,2时,(过程是在所有位的数码管上送出1的段码,然后只给第一位使能,就会在第一位上显示1,以此类推)因为人有视觉暂留,当显示完1后,再显示2,如果间隔时间过短,那就会感觉1、2两个数
这是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方式造成的:当你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1,2时,(过程是在所有位的数码管上送出1的段码,然后只给第一位使能,就会在第一位上显示1,以此类推)因为人有视觉暂留,当显示完1后,再显示2,如果间隔时间过短,那就会感觉1、2两个数字是叠加在一起显示的:如果你在两位数码管上显示,那就会两位同时显示出叠加字--重影了。
那就要消影:单片机要做的是,当第一位显示完1后,给出信号,关闭数码管,然后再第二位显示2,就不会重影了。
不需要改硬件电路。
你看的资料基本上都是:点亮1位的数码管,然后在主程序流程中通过循环延时的方式保持一段时间,再去点亮第2个数码管,再保持一段时间,。。。如此循环。你说的没错,这种方式相当于对CPU的占用率达到100%。
这里的关键在延时时间,完全可以使用单片机的定时中断来完成这项工作。
程序中可以定义1个全局变量(如果是汇编的话就指定1个字节),用于保存4位数码管送显示的指针,比如=1时送第1位、=2时送第2位。。。。。计数达到4清0。
再将中断设置成10ms一次(4位数码管每位保持显示10ms时间就行了),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中可以根据上面的变量确定送哪一位显示,然后将该位的显示内容读入送显,该变量+1用于下一次中断时的定位。送显占用中断的时间不用担心,顶多几十us,而中断是10ms一次。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送显示的工作放在中断中完成,尤其是摘掉了主程序中的延时流程,彻底释放了CPU资源。
当然如果送显示过于复杂比如需要几个毫秒,你可以在设置一个标志,每次进中断后将该标志置起,主程序只有见到该标志有效时才去处理切换显示的操作,然后再清除标志,一样能达到目的。其它的延时也可以采用设标志的方法来做。
其实这才是单片机定时中断的最大作用。
品质的管控在所有企业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所谓的QC七手法,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因为之前在led生产工作过,刚好碰到iso检验,个人认为品质上不去主要在于源头led芯片的质量和员工生产中规划化,机台清洁和参数的调节,做好首检和抽检,适当的给品保,生产和研发三者互相施压。0分回答了这么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