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近期在给每个孩子码字写同学录,于是基本就停更了。但是仍然会每天记录一些只言片语,周末得空了,就把它们拓展开来写吧。 最近呢研究型思维大多用于备考试了,毕竟是目前最紧要的事。德育方面,看着每天在流逝的时间,不免有些担
近期在给每个孩子码字写同学录,于是基本就停更了。但是仍然会每天记录一些只言片语,周末得空了,就把它们拓展开来写吧。
最近呢研究型思维大多用于备考试了,毕竟是目前最紧要的事。德育方面,看着每天在流逝的时间,不免有些担心“打了巴掌”来不及给“甜枣”,毕竟每一次德育活动都需要一个周期。所以感觉心态上对非底线问题宽容许多。罢了罢了,成长不急于一时,有些毛病这会儿改不掉,指出来,相信他们会在漫漫人生路中不断修正。现在会更希望在最后的几周里,能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的东西。颇有一点孩子将要远游,老母亲总想往孩子行囊里多放点什么的感觉。
于是乎,这么想着想着,这一周,又积累了很多闪闪发光的片段。不知怎的,想起夏天不断开花的绣球,它的绽放好像要把夏天永远延续下去似的,所以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别名——无尽夏。而这些梦想之舟的闪闪发光,也好像没有中段的一天似的,只要用心,就能看到。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也是无尽夏呀。
(一)
窦桂梅老师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今天应该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我喜欢这个观点,用语文教人。
临近毕业,即使是对标重要的期末区抽考,我也希望我的复习课不是死板的。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有时又会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只读课文、作文书,眼里只盯着分数的高低,关注能否快速完成这科作业。在最后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里,我总是存着私心想让孩子看看那个我在求学生涯里深深爱着的语文的不同的样子。
最近讲阅读题比较多,一是孩子活题弱,为了攻克难点。二也是因为讲阅读题,经常能有发散思维课外拓展的契机。比如这天,题目里冒出了墓志铭的概念,我就把赵老师这学来的墓志铭相关材料一并出示。有海明威的“恕我不起来了”;有鲁道夫的“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有我们这学期特别熟悉的马克吐温的“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我借机提醒他们,语文可探索空间,蕴含的人生智慧那么多,那么大,千万别觉得语文只是一道道题而已。要具备知识链接、迁移能力,才有学好语文的可能。孩子们听着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看他们认真的样子,我真感动。不过学了不练假把式,于是我接着话头提示他们,“话说到这,今天晚上的第一个作业就浮出水面啦,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今天的练笔就是写墓志铭!”
我还有后半句话没说完,讲台底下,炸开了锅。不是因为要写练笔,这群孩子,万分激动,根本拉不住,开始热烈讨论。“哎呀,我给自己在墓碑上写点啥好呢,最近考试进步了吗”“我写自己喜欢的运动好了”
他们竟然不约而同都认为,这是要给自己写墓志铭。
“谁要你们给自己写啊!你们人生才刚刚开始,麻烦过几十年再说好吗!!给名人,书里的名人,这个作业是让你们学会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最能突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部分,凝练总结。你们给自己写个啥啊写!倒是听我把话说完啊。还有为什么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们会这么开心啊?”我被气得又笑又“咆哮”
底下孩子一愣,随即教室被“哈哈哈”的爆笑淹没了。我也没忍住跟他们一起笑成“一团”
科任老师都说喜欢我们班上公开课,思维足够开阔跳跃,对课堂总是足够热情。虽然有时候会跳跃过头,热情过度,不过不得不说,在我们班上课,真有意思。
(二)
菜菜的故事,我在这里连载了好多篇。这个小家伙吧,实在也是不容易,课业落下确实多,很容易泄气。临近期末,孩子的情况又有反复迹象。上周呢,一篇不长的文言文,来来回回倒腾了两周还不明白,课上又干起了画画发呆大业,我也忍无可忍,严肃批评了一回。
批评完,还是得哄着,让他们比着赛背。背一篇,奖励一个贴纸,集齐六个,抽盲盒送奶茶。瞧,学到六年级,还是得靠一年级的贴纸大法才好使。已经连续抓了他和小文的背书两周有多,中午也抓,放学也抓,他们越是容易泄气,越是得让他们看到,还有老师绝不放弃他们。不能让孩子在小学最后一场考试里什么都不会,并把这种挫败感带上初中。
我抓得这么严,孩子应该不太能理解吧,我是这么想的。然而,当我收到菜菜递给我的同学录时,我却有些泪目了。收到了很多页孩子请我写的同学录,只有菜菜的,附了一张小小的纸条:“王老师,谢谢您六年对我付出的一切。”
嘿,孩子什么都懂,真好。
下周我可以放心继续狠抓背书了(微笑jpg)
(三)
再说说跟他一起背书的小文吧,最近天天抓他和菜菜背书,这天中午吃完饭,孩子就按时到办公室了。看他认认真真背了好久,有些于心不忍,正好要去拿快递,就叫小文随我一起拿。边走边听他读书,运动起来脑子活络些,兴许就背下来了。
“一心以为有鸿鸿鸿鸿鹄(hào)将至”小文念到。
“那个字不读‘hào’,它读‘hú’,你再跟我读——鸿鹄”
小文照着读了一遍,读对了。“好现在从头继续来”
“一心以为有鸿鸿鸿鸿鹄(hào)将至”小文完美重复了一遍第一次的错误。
“没关系,老师再教你一遍,你再跟我念一遍,hú,鸿鹄”
也不知道教了多少遍,在这单曲循环中,想起了前段时间翻朋友圈,翻出了一篇一年级的随笔,这场景,简直是时空倒流啊。
六年以后再看,长叹一口气,唉,小文还是那个学不懂的小文啊。我已经连续抓了他好多天背书,短短几句文言文,翻来覆去变着法子把意思讲得都熟透了,他也能复述了,但是背起来还是一脸懵。虽然他不会背,但是每到中午,一吃完饭,不用提醒,却总按时拿着语文书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有这份守时,这份诚信,难道不是个好孩子吗。他虽然没有读懂这个词,没有记住这个拼音,但是他也未曾放弃尝试,难倒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品质吗。
他牛高马大,身强力壮,一把捞起班级的一箱快递,一手拿着语文书,坚持不懈地继续读着。
“一心以为有鸿hào将至”
“hú,鸿鹄”
“一心以为有鸿hú将至”
“对啦!从头来!”
“一心以为有鸿hào将至”
没关系,小文,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老师喜欢你。
(四)
曼曼应该是全班最让我担心的孩子。主要是父母的严重缺位,情况比蓓蓓还要堪忧一些。孩子心理有很重的一道防线,和她聊天,能感受到满满的戒备之心。我很心疼这个孩子,但是也很无奈地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大多是隔靴搔痒。如果说在这个班有什么让我可能会遗憾一辈子的事情,那就是看着曼曼眼里的光在这六年一点一点暗淡,却始终力所不能及。
近一个月,孩子的爸爸近乎与我断联,孩子每日说不舒服与我请假,截图询问爸爸也不予回复。但是往好的方面看,虽然有些勉强,孩子会每日和我报备行程,还是愿意到学校来,并没有彻底封闭自己,仍有一丝希望在。
让我欣喜的是,上周,曼曼一直拿着五线谱问我对应的简谱,让我发现了她心底还存着个音乐梦。这周,送给曼曼的一本基础谱子到了以后,我也开始试着教她一些简单的小曲。每到放学,小女孩开始规律地出现在我身旁,抱着宝贝般的她的谱子。为了能练一会琴,愿意主动剪指甲,努力完成一些课内学业。
特别让我欣慰的,还有小组同学对待曼曼的包容与鼓励。这天我好不容易不用开会,也有时间,要去教曼曼识谱,出班门的时候,竟有好几个声音不约而同响起“曼曼加油,你一定能学好的”“曼曼加油,好好学!”回头,我看见曼曼灿烂的笑靥和眼里扑闪的光。
下周,我希望不仅仅是教她一些小曲子和乐理,而是用音乐家们的故事给孩子一些小小力量。亲爱的曼曼,人生很长,世界很美,愿音乐能成为你精神栖息的港湾,陪伴你走过迷雾,寻找到自己的路。
(五)
自从实行延时服务,阳光体育我让值日组轮着留班先值日以来,班级的值日质量越来越高,均能在十五分钟左右完成。为什么会如此大大提速呢,因为阳光体育结束后,如果值日没完成,拖了地未干,班级同学就得在外头先等一会。刚跑完步,累成“狗”,还不能吹空调,悲惨程度可想而知。于是这两个值日组就铆足劲儿提速。周三,经纬的小组在我们回来时,已经早早在楼梯口等大家,招呼我们回班休息。这下孩子们可高兴,一进班就给他们鼓掌。瞧瞧这个组的小戏精,跟大明星似的,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还摆摆手让大家差不多就行了,嘚瑟啊。
小周的小组向来不是那么的团结,不是你偷偷懒,就是我放放空,时不时还吵个小架。许是周三受了经纬小组的“刺激”和“鞭策”,这个周四,他们也齐心协力又快又好完成了值日。
我开始还不太放心,终究是比孩子们提前一点回来确认值日状况。结果看见轩轩拿着新做的小纸枪正在“巡逻”。我看地板还没干,以为孩子又因每到放学时间焦虑要闹脾气,顺口就提醒轩轩地板没干,可以出来等。这时,子墨忽然大声告诉我,老师,轩轩今天帮了很多忙呢!小小的感动,涌上心头。为这个平日不说,却也在悄悄为班级做着小贡献的轩轩,也为小周,尽管曾经和轩轩没少闹矛盾,在老师未到场的情况下,不但能完成工作,与同学和谐相处,还懂得肯定与赞美别人。
检查值日的时候,当我举着手准备摸哪,小周就会先夸张地跑过去拿手再擦一遍确认。他平时有些喜欢哗众取宠,尽管聪明,但是行事多不靠谱。可是最近,作业也好,值日也好,我都看到他在积极参与回应,心中装着同学,看见着班级。孩子长大了。
(尾声)
这周最后的感动,来自周五核酸检测当天,合唱队的男童们献给医护人员的歌——《灯火里的中国》。检测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抹泪,隔着屏幕,我也感动不已。
第二天我在班上播放了视频,还把这几天都在关注的小汪妈妈的朋友圈截图也放了出来。小汪的妈妈时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几天都为核酸检测工作到深夜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全班为能用歌声表达感恩之情的男童合唱团三个小伙子鼓掌,为抗疫默默奉献力量的以小汪妈妈为代表的的社区工作人员鼓掌。生活即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晚上的思考习作中,孩子们以最真诚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感动和由衷的敬意。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多的正能量,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总是有别样的感触。如果生活有慢动作键,真希望可以和你们在多经历一些平凡细碎又闪光的片刻呀。
在梦想之舟,夏天的绚烂好像永远不会结束似的,这就是我的班!
**《人生大事》结局属于开放式的,很多人觉得小文的妈妈出现很不合理,尤其会和三妹在一起就不理解,那么,三妹和小文妈妈在一起了吗小文的妈妈出现有什么意义?
不一定会在一起,只是一起工作,为了小文着想,毕竟有亲妈照顾更好。
其实在一起也不意外,生活中大多是凑合,没有那么多爱情的,尤其是他们这种生活背景,坐过牢应该不太好找对象。
三哥问小文妈妈能干这行不,明显是伸出援手解决就业也让小文妈妈可以经常和小文相处,而不是只能眼巴巴地提一大堆东西来看小文然后黯然离开。
亲妈出现是三妹和小文之间情感关系的催化剂,于理小女孩应该跟着亲生妈妈,于情三妹也希望小文能够有个世俗眼光中正常的成长环境,可是小文和爸爸都走了以后三妹的生活又坍塌了,一次生离,一次死别,**和主人公都进入了高潮前的低谷期,三妹出于爱为了小文的成长主动离开小文,这样就很巧妙,情感有铺垫,后面小文的哭叫从“三哥”变成“爸爸”,三妹雨中追车,不是想把小文追回来,是想再看看叫自己爸爸的小女儿。再到后面找到小文父女相拥,对生离这条线有了一个温暖的交代,情感层层递进,也从侧面告诉观众,死别我们无力阻止,但是要珍惜活着的日子和爱着的人,后面父女相拥才更加感人。亲妈的出现也更反映出三妹小文这种无关血缘的亲情的可贵。
至于最后收留小文妈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几个各有各的历史的边缘人物凑在一起取暖而已, 一个在“户籍 角度已经不在了的人,和上天堂调性意外地搭。更重要的是,在上天堂里小文有了父爱,有了母爱,还有一对养父母,也因为有她这个从前零零散散的葬爱家族关系变得更牢固了。
还有一个点,单从建仁和白雪领证以后毫不犹豫就能收养小文这点,三妹说“我想收养小文”白雪眼睛亮晶晶马上就说“好啊”,对比舅舅舅妈家认为亲戚家的孩子是“拖油瓶,凭什么养”,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认为的“生活”要更恣意,更自由地去爱一个没有家的小女孩,也展现了这些有些受到“歧视”的,比普通人还不如的人们更纯粹的善良,那再加入另一个可怜人又算什么呢,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情感呵护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情感缺陷,看**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小文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但是这个结局我想到的就是以后小文的成长会有父爱也会有母爱,这是一个温馨的结局。
这篇文章首先写自己对父爱的不解,一直以为父亲是不爱她的。等作者与父亲相处后,经过父亲细微的关怀,油然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父亲的爱不用表达的多强烈,只是轻轻的呢喃很细微的动作,那就包含了无限的爱。
本文的作者对父亲一直是爱戴的,只是没有感受到父亲的关怀,最后懂得了父亲的爱,那一刻是幸福的,是开心的,对自己的人生是感恩的。
最令人感动的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片段节选自朱自清散文《背影》。
扩展资料:
作者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此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背影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迎中秋谢师恩,中秋节教师节双节合一手抄报,简单好画又漂亮).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