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养老是个问题,老年人该不该去养老院?2、如何评价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人?3、爷爷去世了,姑妈要把奶奶送到养老院去,我不同意,该怎么办?4、75岁老人被送进养老院,老人大闹,“月子仇”真的要记一辈子吗?5、应不应该送老人去养老院?6、如何
- 1、养老是个问题,老年人该不该去养老院?
- 2、如何评价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人?
- 3、爷爷去世了,姑妈要把奶奶送到养老院去,我不同意,该怎么办?
- 4、75岁老人被送进养老院,老人大闹,“月子仇”真的要记一辈子吗?
- 5、应不应该送老人去养老院?
- 6、如何评价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人
这要分情况讨论。有些情况下的确送养老院更好:当子女不能时刻在身边照顾的空巢老人,身发体生不适无人照料、还需要自己买菜做饭,做多了吃剩饭做少了麻烦,如果有阿尔兹海默症更加危险,容易发生丢失,做饭忘关火等,在家发生摔伤无人知晓,发生紧急情况无人做急救等。
但是,瘫痪在床的老人大数年纪在七八十左右,子女大多也都在五六十左右了,老人体重就按100斤来算,伺候个把月没问题,但长期下来其精神身体也都会受不了,如果轮流照顾老人,自理的还好,身体半自理甚至失能的老人搬来搬去不但麻烦家属还辛苦老人,且照顾方式不一更容易造成麻烦。
其次,如果选择要去养老院,可以先观察一下住院老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你在餐厅、公共活动室看到每个老人都精神抖擞、满面红光、面带笑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家运营很好的养老院。如果你看到的老人都愁容满面、双眼无光,八成这家养老院运营的很糟糕。
最后,可能会存在护理上的差别对待,养老院里责骂、推搡老人也是常有现象。任你退休之前多么威风,到了这里也要矮三分。我妈妈就是看到养老院里的老人被不同程度地精神虐待,才心生退意。
由此可见,养老院并不是养老的唯一方法。晚年注重锻炼,将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尽量往后拖延,同时注重和子女的情感交流,这样才不至于入了养老院,还在身体和精神上陷入被动地位。
不能随意评价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行为,这个行为没有绝对的好坏,要根据它的动因和老人自己的意愿来评判。有的人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为了摆脱赡养义务;相反,有的人是为了给老人更好的生活。
对于那些为了逃避赡养义务而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人,我们应该强力谴责,这有悖于人们的正常道德伦理。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老了之后作为子女应该承担赡养义务,除了,给予一些物质的赡养,还要多陪伴老人。现在有的人非常自私,为了得到父母的房子,就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拿到了钱就不管不问,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这种人不配为人子女,自己这样做,以后子女也不会对自己好的。
有的人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实在太忙,平时不能照顾他们,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养老院里面设施比较齐全,老人闲来可以去找邻居聊聊天。虽然说子女没有做到好好陪伴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也有一些无奈,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每个家庭的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现在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外面奋斗是不容易的。如果说年轻人在外面辛苦打拼,是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他们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的行为就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必要道德绑架,说不陪着老人就是罪大恶极,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而定。
最后,如果要把家里的老人送去养老院,一定要征求老人自己的意见。有的老人自己非常愿意去住养老院,他们觉得养老院很热闹,每天都有很多人可以聊天下棋。因此,子女要尊重老人的意见,老人开心最重要。
养老院没你想象中那么好,你会发现老人在那边很孤独,特别是什么都不会那种,不会打牌,眼睛也不好,所以电视也看不了,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亲人的陪伴,说实话你的情况和我基本一致,因为把我的奶奶送到养老院,奶奶本来就不是自愿的,而她整天想见到他的亲人,可以子女都以各种理由为藉口不去看她,只有我每隔两天去看一次,因为服务原因换了几间养老院,给我的感觉都一样,服务差,没有气氛,不想想象中那么好,最后奶奶还是在养老院中去世了,我恨后悔当初没有阻止家人们送他去养老院,我恨那些亲戚,也很没用的自己,我那时还在读书,房子住山上,想过把奶奶带回家,都被他们拒绝了,其实他们只是不想爬山去探望她罢了,我是个单亲孩子,奶奶重少把我带大,对我来说就是妈妈一样,看到她不开心,能不伤心吗,所以我希望你不要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婆媳是每个人都关注的关系,因为这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如果遇到了一个善解人意还为你着想的婆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呢,如果遇到一个看你不顺眼、处处为难你的婆婆也是很正常的。
儿媳妇对于爱管这管那的婆婆也是看的不顺眼,两个人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吵架,两个人也没有血缘关系,自然不会很亲近,只如果两个人之间出现了问题也是很难修复的。
75岁老人被送进养老院,老人大闹:“月子仇”真的要记一辈子吗?
这天一大清早我就被一阵骂声吵醒了,一个老人在小区骂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不孝顺,因为时间很早,很多人都还没有去上班,围观的人很多,从老人的话中可以知道,是因为老人生病了,但是儿子和儿媳不想伺候,而是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老人这才来家里闹。
对于老人的辱骂儿媳妇倒是很淡定,她对老人说:“这都是你活该,我坐月子的时候,你不照顾我结算了,还给我吃冷饭冷菜,剩饭剩菜,作为一个女人不可能不知道女人坐月子有多重要,当初对我那样怎么没想到以后的养老问题呢?”
这时老人哭着说:“月子仇真的能记一辈子吗?”,儿媳妇说:“这件事我忘不掉,因为我月子的时候落下的病,已经折磨我好几年了,现在我身体不好不能照顾你,能出钱让你去养老院已经是最大的孝顺了”。
不能说这个儿媳妇是错的,因为月子对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月子病会对女人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想要身体恢复得好只能做好月子,如果月子做不好就会落下一辈子的痛。
月子还会对女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产后抑郁”就是这样来的,只有经历了这种病的人,才能知道“产后抑郁”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情。生完孩子的女人最需要被人关心,因为她们面临的事情会对她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可能会直接改变女人懂得心理。
看到这些你就会知道“月子仇”真的能记一辈子,这不是女人小气,而是女人在这件事情上受了很大的委屈才会这样,如果不是受了委屈的话,儿媳妇一定会对婆婆好的,毕竟谁也不想落下让人骂的把柄了。
“贤妻良母”反过来读就是“母良妻贤”,婆婆只要照顾媳妇30天,以后的日子能帮媳妇带带娃,真心实意的想让儿子和儿媳妇的生活过得好,儿媳妇就会在你老了之后照顾你很多年,用几年的时间换来以后的几十年,这笔账真的不亏。
婆婆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妈妈和媳妇了,但是儿媳妇却是刚为人妻,为人母,刚当上儿媳妇,婆婆理应教给媳妇怎么去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这样家庭才能和谐美满。
如果是子女,这个问题要看子女能不能给老人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生活照顾,一般父母刚退休,60-75岁时,身体非常健康,基本是不需要去养老院的,甚至很多还会承担“保姆”的角色,去照顾子女和孙辈。当老人年纪更大时,独立生活出现困难,子女又无法全职的陪伴左右,又不愿请保姆,老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发生意外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这时候处于老人安全的考虑也应该让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者社区养老。
如果是社会舆论,把老人送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讨论其实已经很多了,根结在于人们的养老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养儿防老”的养老理念是否还适用于现在小型化的家庭结构,根据调查答案是否定的,新型的养老方式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与时俱进。我国现在还是90-7-3的养老结构,可见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在家中养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院就是“最后的选择”。
如果是老人,老人有完全行为能力,入住养老院与否,最终是需要老人来决定的。如果可以在家里养老,并且得到妥善的照顾,这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但要避免高龄空巢老人的出现,并且适当的改造家庭环境,比如在走道、洗手间等处安装扶手等。如果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则需要仔细的考察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条件,以免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不习惯
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对养老院的偏见太重了,这明明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到处奔波,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陪父母,哪怕他们是非常想陪陪父母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父母年纪比较大了,行动上多有不便,或者是患有什么慢性疾病,那进养老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用担心父母独自在家有个什么事情也没人知道,老人在生活上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有些养老院内还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能够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也能及时解决。对于老人自己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孩子都出门在外,难得回来几天,自己呆在家难免会感到孤单,在养老院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身边都是年龄相同的人,相互之间唠个嗑,跳个舞,下个象棋什么的都能找到人,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生活上有人照顾,不用自己劳累,可以说是省心有省事。
有些人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这种想法完全就是偏见。现在很多养老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并不比在家差,有人照顾吃喝,还有同伴之间玩耍,老年人在这种环境中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的。我们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打消自己对养老院的偏见,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一个双赢的决定,为了一个所谓的“孝顺”名声,让老人在家里操劳,自己在外面担心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我老了以后是会去养老院的,甚至都不用孩子说出口我就会主动要求去。孩子大了以后都有自己的家,我不应该过多的介入他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