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孩子给妈妈的礼物比较好)

妈妈024

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孩子给妈妈的礼物比较好),第1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以及孩子给妈妈的礼物比较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说说我的宝贝女儿一一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无论自家孩子什么样,但在父母眼里,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好,而且,越看越顺眼,越看越满意。

当然了,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嘛!所以,这是一种被亲情冲昏头脑的主观认知。

而且,绝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那么,爱屋及乌,对于流淌着自己血液的“作品”,人们自然也同样满意了。

所以,我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我对女儿的满意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孩子,而是客观来讲,我真的觉得我的女儿特别好。不信?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说实话,对我而言,和女儿真正相识,应该是在她会说话以后。

在那之前,我对她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尤其是在她还不到一岁大的时候,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虽然表情也很丰富,而且,特别喜欢看着你笑,有时在睡梦中也会笑。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没法和她交流互动,所以,我还是没有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概念意义上的人,角色意义上的人,一个婴儿,女儿,仅此而已。

生命中有些东西居然如此有意思。按理说,长大是一个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但对我而言,感觉到孩子长大,居然是因为一个很具体的事情。那就是:当她开始趴在地上耍赖皮。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她趴在地上耍赖时,我是很惊讶的。

因为,这是如此公式化的一个动作,而且,恐怕也是全世界通用的。

但是,这一招对抗战术又是谁教给我女儿的呢?

应该是没有人,这可能是人类基因本能里都存在的东西。

当然了,同样是趴在地上或在地上打滚儿,每个人具体的动作和样子应该还是有所不一样的,正如走路的动作,说话的嗓音那样,大家还是大同小异的。

我女儿趴地上的流程是这样的:

当她提出某个要求或条件,比如说吃某个零食或出去玩,如果被拒绝,她就直勾勾地看着你,然后身体一点一点地倾斜,逐步趴倒在地上。

然后,她趴在地上,两手摁着地,翘着头,会说话的眼睛闪着光,机灵地看着你。

很明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安静而激烈的博弈,这是一种明确的“要挟”。

这时,你越是厉声命令她站起来,她就越是趴在地上打转。如果你过去强制把她拎起来,那么,她就一定会号啕大哭,而且是真掉眼泪的那种。

所以,这孩子是个“顺毛捋”,你越是对她强硬,她就越是不服气地激烈反抗,和你拧着来。

嗯!不错!这脾气——我喜欢。

因为,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孩子有脾气,有性格,有骨头。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叛逆。殊不知,他们烦恼的根源正在于:他们仅仅把孩子当成了孩子,而不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控制欲太强,家长式作风太强。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意见,照顾过孩子的感受。

什么固执倔强,不听话?不过就是扣的帽子罢了!

恐怕在一些大人的眼里,有独立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叛逆”“不听话”的孩子。

而且,话又说回来,在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在一些事情上不退步,不屈服,坚持自己的立场,倔强,固执,这反而是一种好的现象。

毕竟,老话儿讲:太“老实”的孩子没出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所以,我喜欢女儿的固执,倔强,固执己见,我喜欢她那副不怕大人的“小大人儿”样。

真的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小孩儿当小孩儿。

小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不懂事,好糊弄,进而,他们的观点也可以不被重视和采纳。

而且,直到现在,我还总持这种错误观点,幸好妻子总是及时提醒我。

比如说,当看到孩子的手脏了时,我会想当然地拉过来给她洗。而她有时则会极力抗拒,并说道“qiqi自己洗”,如果我执意不松手,她就会极力抗拒挣脱,委屈到号啕大哭。

类似的情形还有:如果留给她看动画片的时间用尽了,我拿着遥控器去关电视,她会说“qiqi自己关”;

出门换鞋换衣服,她会说“qiqi自己穿”;

吃完饭收拾碗勺,她会说“qiqi自己端”……

这些事情让我意识到:千万不能想当然地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儿”,而是,一定要把她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对待,许多事情一定要尊重她的意见,考虑她的感受。

我们大人不喜欢被人约束和管制,其实,孩子们也同样。

所以,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无意中伤害到孩子。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己之如欲,更要勿施于人。

是的,我们大人喜欢的东西,往往也喜欢强加给孩子,而且,还总是加上一句“为你好”的道德绑架。其实,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有人说: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TA就已经不属于父母了,而是属于TA自己。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一切都得听从父母摆布支配的木偶。

好了,说完女儿性格中倔强的一面,我再说说她活泼的一面。当然了,在我看来,她的倔强和叛逆,也是活泼有趣的一部分。

女儿从小就爱笑,甚至在睡梦中也总是笑。现在会走路说话后,她的这种活泼开朗的性格就更加明显了。

她的领悟能力特别强,很善于察言观色,气氛嗅觉特别灵敏,心思特别敏感和缜密,能很自然地判断出你是在和她闹着玩还是说正事儿。

有时,当你用逗她玩儿的眼神去注视着她时,她会直勾勾地看着你,然后渐渐溜到凳子后面或桌子下面去。

然后,过段时间再探出来小脑袋瞅瞅你,如果你假装看不见她,悄悄地弯身去桌子底下找她时,她就会继续躲藏。

而如果你走到她身边说“抓住你了”,她则会咯咯大笑,还会发出小孩子们做 游戏 ,相互追逐打闹时的大声尖叫。

有时,她还会拽着落地窗的窗帘把自己裹在里面,或者把褥子或衣服蒙在头上,然后说“爸爸看不到qiqi了”。

这就是她玩得津津有味的捉迷藏 游戏 ,或许在有些大人们看来,这很幼稚和无聊,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这里面却有着无穷的乐趣。

是的,不要用大人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而是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们感同身受,平等相处,去尊重他们。我想,这也许就是子女教育这项事业的精髓吧!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每个孩子,都将成为大人。

是的,大人们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人们,也不过是一个个放大版的孩子。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只不过是活在童年那个自己的影子里。

所以,大人们不应当以“家长式”的管理来带孩子,大人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甚至在许多地方,大人的勇气,锐气和创意,还远不如孩子。

好的,讲完带娃过程中感悟出来的“大道理”,再继续讲我的宝贝女儿。

我的宝贝女儿,她还是一个特别高冷的人。

出去玩的时候,到了景点,为了让她看风景,我会特别烦人地拉拉她,一惊一乍,特别夸张地高声说:qiqi快看,哇!大高楼;哇!好高的山。

如果我絮叨地太多了,她有时会非常不屑甚至厌恶地装作听不见,不搭理我。任凭我一再给她说:qiqi你快看这里,快看那里。她会转动着小眼珠无动于衷,故意装作听不见,也不看我。

最后,如果实在被我唠叨烦了,就会对旁边的爷爷奶奶说:爸爸不说话!

哈哈,真是太可爱了。

她情商特别高,特别聪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耐心,做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逻辑和技巧。

比如说,有时,当看到我在吃零食时,她不会直接管我要,而是若无其事地走到我跟前,在一旁悄悄观察一阵儿。如果我不搭理她,她就会天真无邪地问道:爸爸,你吃的什么呀?

然后,我自然就会分给她一点儿。

有时,如果我吃的东西添加剂比较多或比较辣,我则会告诉她:这东西辣,是大人才能吃的,然后,再拿到她鼻子前让她闻一闻。

也不知她有没有闻到味道,反正她会懂事地说:介(这)东西太辣了,小孩儿不能吃。

有时,她在床上蹦或者玩玩具时离妹妹太近,我怕她碰到妹妹,就会说她,让她注意点,然后,她就会抗拒地说“爸爸不说,爸爸不说我”。

还有时,她和妈妈、妹妹在床上时,我走进房间,什么都没说,但是如果我表情是严肃的,她就会说“爸爸出去”。

毫无疑问,情商甚高的她,是会察言观色,能嗅到气氛的。而且,她是一个有态度,有自尊心的人。

说实话,我的大女儿,她本身就还是个很小的孩子,但我们又要了二胎,所以,倾注在她身上的关怀和精力,自然就有所减少,我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尤其是当她把自己小时候盖过,如今被妹妹盖的被子拿过来,嘴里说着“那是我的被被,妹妹不盖我被被”,以及哭喊着说“那是我的妈妈,妈妈不抱妹妹”时,我并不认为她这是什么自私或不懂事,而是觉得很惭愧,很愧对她,让她受委屈了。

毕竟,对于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姐姐来说,你还能苛求她“懂什么事”呢?

她本身就还是个小孩儿,你凭什么让她享受不到这个年龄应有的关爱和聚焦呢?而且,还不切实际地去要求她“懂事”呢?

没有照顾好她的感受,给她应有的关爱,恐怕不懂事的应该是我这个大人。

而且,后来,她却真的渐渐“懂事”了。妈妈做饭或洗衣服时,她就会听从安排,尽职尽责地看着妹妹,双手很认真地扶着沙发边,防止妹妹掉地上。

由于怕她的手没轻没重,伤着妹妹,我们平时要求她不要碰妹妹。于是,当她和妹妹在一起时,我走到跟前,她总会睁着澄澈的眼睛,一脸无辜地摊开双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看!我没碰妹妹”。

这让我想起了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孩子,你懂事的样子,让人心疼。

前几天,妻子给我发了一个视频,在视频里,qiqi对妈妈说:妹妹不笑了。

妻子说:那你逗逗她。

然后,只见她小心翼翼地走到妹妹跟前,轻轻拽了两下妹妹的衣服。

那副懂事的样子,那种姐姐范儿,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那场景,真的是太甜蜜温馨了。

哦!对了,她还会对奶奶说:奶奶,你多喝水!

对我说:爸爸,吃饭时不能看手机!

有时,还会特别“坏”地装糊涂,和你闹着玩。比如说:她有时会“打破沙锅纹到底”地一直追问“这是什么呀”。

有时还会站在妈妈跟前问道:“妈妈呢”。

这就是我的宝贝女儿,一个如此善良可爱,固执倔强,活泼有趣的“小大人儿”。

当然了,这篇文章并不能展现出她性格的全貌,现实生活中的她,远比我描述的要更加阳光可爱。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是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寄托着父母满满爱意的载体。

爱这种东西真的挺奇妙的,它不像别的东西那样——得到或占有之后,才会满足。

爱这种东西,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只有奉献出去,自己才会得到满足,才能真正地拥有。

比如说,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好吃的东西,吃进孩子嘴里比吃进自己嘴里要更幸福。

有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是的,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其实,对于妈妈们而言,同样也是:世上只有孩子好。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就是——爱。

后记:如果将来某一天,我的二女儿读到这篇文章,我想对她说: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你姐姐,但是,爸爸也同样爱你,你们姐妹俩都是我的心头肉,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唤醒你与孩子内在的无限可能》

小伙伴们,早上好呀。听完了子木的分享,以下是我的收获。

1、孩子需要的爱比大小想象的多,通过肢体接触是一种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方式。

这点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怀孕的时候就被误导的一个事——抱孩子会宠坏孩子。

事实上我们应该多抱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还有所谓的“哭声免疫法”,不是一般的残忍。换位思考一下,你表达你的正常需求,没人回应你。让你自生自灭,你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无条件地给予回应,就是在和孩子建立连接,而母亲与孩子的连接感是孩子和世界有连接感的基础啊。

只是多抱抱孩子有那么难吗?孩子不可能一辈子要你抱着的。

其实大人也是一样,辛苦工作了一天。进门就能够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所有的疲惫都会立马消失了。

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们不会每天相互说“我爱你”。但每天都会跟老公拥抱。那种可以感受彼此心脏跳动的爱,真的是治愈的一切疲倦的良药。

2、原来问题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自己才需要不停的去解决问题。

比如家长总是追着孩子的屁股后面喂饭,一方面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一方面又担心孩子饿肚子,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一直持续下去。

我的孩子在从吃第一口米糊的时候就是坐在餐椅上的,追喂的情况在家里就不存在。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全凭父母的养育。

3、注意力是一切。我爱你,所以不干涉你。而不是不管你。

从孩子会到处爬的时候,家里的抽屉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端。很多家长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我想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夹到手。一方面是不理解孩子是以这样的方式探索世界,而且东西被丢的一地板,还要收拾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于是乎,把所有的抽屉都安上了安全锁扣,关闭了探索的通道。

我没有买安全锁扣,我的做法是。孩子在玩的时候,在一边陪着她,告诉她正确的开关方式,要小心手被夹到。也可以给她示范错误的做法,再退一步,即使孩子真的被夹了一下,孩子亲身体验过后。也能从中学习到,原来这样做会伤害到自己。

在不伤害孩子的人身安全前提下,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的探索世界。

4、延迟性满足的前提是被无条件被满足过。

这点让我想起了孩子坐摇摇车的事情。那天我抱着米粒去坐摇摇车,路边的一个孩子也想坐,她的奶奶说:“这个有什么好玩的,我们回家”。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用大人的标准和评判去对待孩子。

由于我的家庭带给我的教育,我一直有深深的不配得感。我甚至不敢走进奢侈品牌店铺,担心店员会笑话我买不起。

5、勇敢来自相信的力量。通过语言的力量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从我记事起听到的都是否定的声音,“你怎么这么没用,扫个地都扫不好”“你这么笨,看你长大怎么生活!”

所以,我现在依然有点畏手畏脚。好在我现在知道了,可以通过书籍、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信念。

值得开心的事,我的孩子拥有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她想要自己动手尝试的事情,我会在旁边陪着她,鼓励她。告诉她很棒,即使做不好也没有关系。我们会一起多尝试几次,直到成功为止。

没有人天生就是笨蛋,笨蛋都是被打压出来的。

6、培养孩子就是培养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每个孩子、每个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愿我们都能做自己,也能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把孩子变成实现我们自己没能实现梦想的寄托。

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孩子给妈妈的礼物比较好),第2张

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作为父母,有时候觉得孩子是自己最贴心的小棉袄,但也有觉得孩子特别麻烦的时候,特别是嗷嗷待哺之时,巴不得逃离这个生下来向自己讨债的“小魔鬼”。

当真的逃离时,又觉得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心里好像特别的空落落的,又想特别的想念。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不过,所有的烦恼毕竟都是短暂的,而那些孩子带给自己的欢快却是永恒的。

从孩子哇哇坠地,就开始期盼着孩子长大,只要孩子长大了,作 为父母的我们也就轻松了,特别是全职妈妈,这种想法更加的强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一手安排好。天冷了,要为他加衣;脏了,要为他洗脸洗澡;那么多的生活琐事,让妈妈觉得身心疲惫。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妈妈还要起来收拾屋子,玩具,有干不完的家务事。

但是,随着宝宝的不停成长,会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发现,他开始学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渐渐的,也开始变不再如新生儿时那般依赖自己了。起初,还会觉得孩子变的乖巧懂事,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突然一天,孩子事先打好了一盆水,端到了面前,说:“妈妈,你辛苦了,从今以后,让我来保护你吧。”在这一个瞬间,我已经泪流满面,此刻的我,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真的很欣慰,他这么小就已经懂得反哺之情。

所以,多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天下真的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反而是父母,在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去更远的地方学习、发展的时候,总是回忆那些在一起的时光。饭,自己走路,渐渐的,也开始变不再如新生儿时那般依赖自己了。起初,还会觉得孩子变的乖巧懂事,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突然一天,孩子事先打好了一盆水,端到了面前,说:“妈妈,你辛苦了,从今以后,让我来保护你吧。”在这一个瞬间,我已经泪流满面,此刻的我,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真的很欣慰,他这么小就已经懂得反哺之情。

所以,多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天下真的没有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反而是父母,在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去更远的地方学习、发展的时候,总是回忆那些在一起的时光。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感谢你,让我成为你的妈妈!每一个当妈妈的看到这句话都会为之动容吧。的确是,因为孩子的到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完整。那天看到作家纪伯伦的一句话: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那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路,所以家长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绑架他们。我们成长的社会,父母很辛苦的养育了我们,有时候,父母总是很舍不得放手。那天看一个节目,有个烦恼者来信,是是一位妈妈,职业是律师,家境优渥,女儿大学毕业后,没有一样工作干的时间长久,一会是银行职员,一会是喜欢到处旅游去考导游,一会是天南海北的和发小旅游,花着父母的钱,女儿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母亲很苦恼。其实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首先想要的如何独自去生存,家境优渥但是不是靠自己?父母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我们应该学会长大,并且好好的孝敬父母。其实这个妈妈也是,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宠爱,殊不知,有时候只有放手,经历过磕磕绊绊,我们才会自己长大。靠自己的能力去找份工作,而且父母不在背后给予经济的支持,你得靠你自己养活自己,你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离职了。

午饭毕,跟着W姐姐回家,体验姐姐的生活,姐姐有三个娃,家境优渥,还自己开微店,卖些红酒清酒,还有化妆品及包包等,生活也是着实忙碌,现在娃大了,也更多的有了自己的生活,可以跳跳舞,和朋友聚聚。我是在商场里喝奶茶等着姐姐,这款奶茶是铁观音,顶上是奶盖,最爱奶盖了。姐姐上舞蹈课,今天学习的是古典舞。和姐姐一起到家,姐姐便开始收拾晚上要吃的晚餐,韭菜馅饼。先把韭菜洗好,空干,然后切成末。随之把肉切成丁剁碎,和鸡蛋一起在油锅里翻炒,炒好后晾在旁边,不能和韭菜放到一起先,以免韭菜变得黄烂。然后就是和面,弄好后准备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喝了几口梅子酒,休息一下,准备去学校接娃。姐姐说娃都是要到教室里面凭证件领人的,这种方式挺好的,以免孩子被不认识的人领走。看到娃拖着一个超人的拉杆箱书包,我说了句:你不用帮他背书包吗?她回我,不背呀!从上学来都是自己背的,现在已经是小学三年级了。而且回家的路上,路过小超市,好多孩子在买吃的还有雪糕,姐姐接着说:从来不让孩子吃这种冷饮的,也不能在路上贪玩,放了学就要赶紧回家,而且谁在前面,谁刷小区的门,于是娃在小区外就从书包里找出门禁卡,等待着开门。回到家后收拾一下就去自己房间写作业了,真是很懂事。姐姐说因为有了弟弟妹妹,老大便懂事很多,可以帮妈妈分担照顾弟弟妹妹,也可以教弟弟妹妹识字读故事,还会帮妈妈去送货,赚点零花钱哈哈。

我和姐姐开始做馅饼,钟点工阿姨已经收拾好房间,准备去接老二妹妹,老三弟弟了(老二老三还是幼儿园)。一进门,两人叽叽喳喳,门口酒柜上贴着他们三人的得分,比如主动洗手可以加分,第一个坐到饭桌上先开始吃饭加分,不收拾玩具减分,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当然得分之后可以兑换一些东西作为奖励,比如十分可以换一张贴纸,二十分可以换一颗棒棒糖,三十分有个漂亮的圆珠笔等,孩子们拉我到奖品兑换区域看看那个展示的奖品的柜子,详细的给我说着规则。上面也精细的用贴纸贴着等级。所以孩子们回到家就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不禁感叹,真的是不错,孩子们也超级活泼,老二妹妹自己包枇杷吃,吃的好甜,老三弟弟则自己玩玩具。同时哥哥做完作业出来,给弟弟妹妹做小蛋糕,熟练的称重,打鸡蛋,俨然一个小长辈的样子。

馅饼做好了,三个孩子齐聚餐桌,热闹极了。欢乐的场面让人好生羡慕,看看一口一口吃进的食物,很乖,热热闹闹。吃好饭,五岁的老三踩着小板凳在刷盘子,生活自理能力真的很棒。你五岁的时候呢?是不是都是父母帮你做很多?每天晚上,姐姐都检查儿子作业,很负责,忙活三个孩子的吃喝睡。不禁感叹,孩子就是你最得意的作品,看到孩子们,就会看到父母。不用交,礼貌,也有孩子的顽皮与童趣,但更多的我看到的是孩子的自立,和积极主动的做事的态度,和哥哥姐姐的比赛,弟弟想: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优秀。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谓父母子女一场,是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让我们珍惜这份礼物的同时,教会他们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思考和辨别的能力,有教养,学习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修炼生命之翼。有一天可以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美好的礼物吗?

成长路上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在生命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处的时间越长,作用就越大,因为这些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

父亲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而存在。这个顶梁柱可以不是物质上的,但一定是精神上的。

我牙牙学语的时候他没有参与,我努力学步的时候不知道他在哪儿。我生病高烧是妈妈带我看的医生,我被人欺负是舅舅告诉我不怕。所有的一切,好的坏的,他如同虚设。在我以为我没有他也可以活的好好的时候,他回家的次数增多,家里的争吵与锅碗瓢盆摔落的声音也增多。

我无法告诉大家父亲这个角色和作用有多重要,因为我没有体验的机会。我只知道有一个好的父亲就会成就一个好的孩子,但是当自己父亲变成魔鬼的时候,孩子需要用几乎一辈子的时间驱赶魔鬼。其实不管是做父亲也好,做母亲也罢,至少生而为人也不应该如此放纵自己。最后,还是希望所有的孩子因爱而来活在爱中。

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孩子给妈妈的礼物比较好、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