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所有人物在大观园的住处名称及诗社成立后各自的雅称。

问答08

《红楼梦》中所有人物在大观园的住处名称及诗社成立后各自的雅称。,第1张

《红楼梦》中所有人物在大观园的住处名称及诗社成立后各自的雅称。
导读:林黛玉 潇湘馆 潇湘妃子 薛宝钗 蘅芜苑 蘅芜君 贾宝玉 怡红院 怡红公子 史湘云 枕霞阁 枕霞旧友 贾探春 秋爽斋 蕉下客 李纨 稻香村 稻香老农 贾迎春 紫菱洲 紫菱 贾惜春 藕香榭 藕榭 还有 妙玉也有一次连诗,她住在栊翠庵 香菱不住

林黛玉 潇湘馆 潇湘妃子 薛宝钗 蘅芜苑 蘅芜君 贾宝玉 怡红院 怡红公子 史湘云 枕霞阁 枕霞旧友 贾探春 秋爽斋 蕉下客 李纨 稻香村 稻香老农 贾迎春 紫菱洲 紫菱 贾惜春 藕香榭 藕榭 还有 妙玉也有一次连诗,她住在栊翠庵 香菱不住大观园,无号

《红楼梦》中探春、黛玉等**们自是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束缚在闺阁中学习针丝女红、礼仪规矩等等大家闺秀必学的事物,可是探春等不同于凡俗的姑娘,她们不愿青春年华白白耗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里,所以她们聚在一起,在大观园中开创了一个诗社。

诗社充满了魅力最兴盛的时候多达十多个人一起加入,贾母、王熙凤等都会被吸引,诗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众人挥洒才情、欢乐的所在。可是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当初创建的“海棠诗社”都被搁置了好久,正逢黛玉了写了一首好诗《桃花行》,湘云就提议把社名改作“桃花诗社”重开诗社,大家都欣然同意。这个做法很妙,可是从“海棠”到“桃花”这其中隐喻了什么呢?

第一,诗社从秋海棠到春桃花有新的开始,抓住青春最后的尾巴

诗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家最喜欢的地方,可是如今因为探春、李纨管家不得闲、宝玉为众人的伤逝感伤难过,总之是大家都不得闲又没兴致,诗社就被搁置了,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只有湘云和黛玉在一起联诗。过了年就到了春节,黛玉伤春写了一首《桃花行》,众人看到了都觉得好,也觉得是时候重开诗社了。

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湘云觉得当初开”海棠诗社“的时候就是季节选的不对,诗社的创立就是因为贾芸送来了两盆白海棠就决定了诗社的名字,可是秋天总是伤感的季节这也预示了诗社不太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不如趁着春天万物新盛的时候重新取一名字,“桃花诗社”才不辜负春天的美好。这一想法自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诗社的改名是大家都觉得,前一段时间错过了青春,现在正值春天,还是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时光流走不可追,但是还是要努力的跟随她的脚步。可是贾府早在此前已经经历了很多伤感的事情,大家也不再是过去少不更事的样子,过去的美好不复重来了。

第二,《桃花行》正如莫扎特的一曲《安魂曲》,暗示黛玉的消逝

看了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他提出黛玉的《桃花行》好似莫扎特写的《安魂曲》,诗是好诗,曲是好曲,却都是作者用生命在谱写悲歌。众人只看到黛玉的诗好,只有宝玉知道黛玉的心伤,所以他看了之后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

宝玉是黛玉的知己,他知道黛玉曾经对他说起她觉得她今年心中只觉得难过,可是眼泪却少了很多。黛玉此生的使命就是为了还泪而来,当泪尽之时就是她消逝的时候。

黛玉虽然是荷花的代表,可是她却很喜欢桃花,她的《葬花词》和《桃花行》都是用桃花在自比,花逝暗示人亡。“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很少抱怨命运不公,她对生死的态度也非常坦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是如今看到黛玉觉得她如桃花一般凋零,就会觉得很伤感,宁愿她写不出来这样的好诗,也不愿意她的感叹命运的伤逝。

第三,黛玉的《桃花行》促成桃花社,桃花灿烂易逝众人逃不开散场的结局

黛玉的《葬花词》是在形容自己,可是她的《桃花行》却又暗示众人命运的意味,黛玉的《桃花行》促成了桃花社,可是众人如桃花一般灿烂易逝,逃不开散场的结局。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这是黛玉《桃花行》诗中的节选,因为“行”按照当时的解释就是“流行”的意思,那么黛玉写的这首诗并不是辞藻复杂,反而正如一首流行歌,唱着众人相同的结局。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杜鹃一声啼叫春色已尽,只有那寂静的窗帘上空空地照着月痕。杜鹃啼叫暗示着春天已经过去了,这句诗也让人想起了当时秦可卿去世之前留下的一句警醒的话“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年的好时光过后所有人都逃不开散场的命运,各自去寻找各自的生活和未来就是这个意思。

“桃花”是一个有很多含义的词语,在《诗经》里有这样的诗句“桃花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成为了女孩子的化身,大观园的姑娘们她们将来都要嫁为人妻,从家里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大人,这里就预示了分别,为什么要“哭嫁”因为要长大,因为从此大家就不能够聚在家里一块玩耍,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需要分开,也有了离别。

总的来说,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阻挡的变化,大观园的女儿们也会慢慢长大,结婚嫁人或者出家、去世都是每个人各自的命运,这也预示着她们各自散场的结局。元春给予的大观园的守护墙会倒,宝玉给予的保护会消散,没有谁能够化解这一场消散的结局,也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明白前路漫漫依旧能够坚定地走下去。“海棠诗社”是青春年华,“桃花诗社”是长大的开始,也是离别的前奏,大家以后都要有自己的路要走,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待在一起玩耍了,所以最后的相聚时刻变得极为珍惜和可贵。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