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通讯员罗华荣黄洁莹周摄)3年前,28周大的早产儿宣被确诊为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肺气肿等问题。在父母和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她克服重重困难,210天后出院。10月31日,在她3岁生日的时候,宣萱再次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和她的前新生儿科医生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摇篮宝宝”成为科室“团宠”
2019年10月31日,陈女士怀孕28周,生下女儿。这个手掌大小的婴儿,体重只有1.03kg,出生时有呼吸困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感染等。然后被诊断为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肺气肿等问题。
“这种孩子很难治疗,但好在肺部问题明显,其他器官完好。”新生儿科主任夏说。得知宣萱的病情后,陈女士和丈夫决定,“只要宝宝还有一口气,就不要放弃!”
宣出生后呼吸不畅,需要有创呼吸机维持呼吸和氧合。因为肺部发育不全,出不了呼吸机,经常在呼吸机下喘息。她激动的时候哮喘发作,脸色变黑,需要医疗。百日之后,玛丽的情感依赖越来越重。她整天整夜地哭,她需要人陪。但是她一哭一吵就会呼吸困难,发绀。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自发轮流抱她,和她说话,安抚她。同时,医护人员给她买了新衣服,从家里带了早教音乐机,还养了一个婴儿摇椅,一点一点地探索和发现她的习惯和喜好。
“她喜欢舒缓的古典音乐,尤其是《梁祝》。她喜欢被摇椅轻轻地摇着,叫她的名字时她会开心地笑……”床医韩代成副主任医师说,大家把玛丽的习惯写成小纸条,贴在她的床前。慢慢地,这张纸条的内容越来越多,填满了一张A4打印纸。
宣萱是在医护人员的关爱下长大的,但她个子不高,肺部问题不断复发。夏觉得玛丽轩可能是代谢问题,检查结果证实是一种极其隐蔽的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他决定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发展上。经过对症治疗,玛丽的身高逐渐达到正常水平,肺部有了足够的空发展空间,呼吸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后来又连续三次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并给予抬头、翻身、袋鼠式护理等促进发育的手段。新生儿科护理小组邀请她的母亲陈女士进入病房,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喂养和护理。
2019年10月底至2020年5月28日,在新生儿科住了210天,小姑各项指标达到出院标准。“宣萱是住院时间最长、肺部疾病最严重、在新生儿科接受治疗最多的孩子。在这艰难的7个月里,她的病情经常反复,每一个治疗决定都经过了非常慎重的考虑。每次在谷底的时候,她都能勇敢坚强。我们早产儿区的每个医生都抱过她,和她说过话,她早已成为大家的宠儿。”夏对说道。
“按时长大”成健康活泼小姑娘
出院时,他带了一个家用呼吸机,这让夏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告诉陈女士,“孩子肺部的发育会持续到两岁。我们将跟踪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有什么育儿问题,可以随时和我们交流。”
两年来,宣萱一直按时接受复查,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精心培育和训练。韩代成每次收到她的微信都是好消息:她能站起来了,她能走路了,她会说话了,这个夏天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在视频中,她在辅助轮的帮助下快速骑着车,开心地笑着。“我看着就又高兴又担心,怕她摔着碰着。”
眼看玛丽就要三岁了,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都在惦记着这个小女孩,邀请她来复诊,还特意联合儿保科为她安排了一次三岁体检。10月31日,宣来到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门诊。看到活泼可爱的宣,夏感慨万千,高兴地抱起了当年的巴掌宝贝。细心的夏导演和“韩爸爸”也为她准备了生日礼物。她还亲热地拉着“夏伯伯”一起玩,不肯放手。
随后,经过全面的三岁体检,儿保科主任王红表示,轩已经成功赶上同龄孩子,成长状态“可圈可点”。比如她身高好,说明长期营养到位,育儿环境好。“正是基于医护和家长的细心呵护,你才能一巴掌把宝宝拍到了现在的生长发育。”
“玛丽出院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奇迹,但我说,与其说这是医学的成功,不如说是爱情的胜利。是父母不离不弃的爱,是日夜守护的医生护士的爱。”夏说,看到“按时长大”是新生儿科医生护士们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他们在治疗早产儿的荆棘路上努力绽放的最美的花朵。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