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鱼塘放多少鱼苗合适

问答 0 24

一亩鱼塘放多少鱼苗合适,第1张

一亩鱼塘放多少鱼苗合适
导读:            回答      每亩鱼塘的放苗数量一般以1000尾以内比较合适,具体数量取决于养殖的鱼种。如果是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模式,每亩池塘通常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草鱼的饲料配方为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

            回答

      每亩鱼塘的放苗数量一般以1000尾以内比较合适,具体数量取决于养殖的鱼种。如果是以养殖草鱼为主的模式,每亩池塘通常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草鱼的饲料配方为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

一、一亩鱼塘放多少鱼苗合适

      1、一般一亩鱼塘放不超过1000尾的鱼苗较合适,具体需要根据鱼种来放,如以草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一亩池塘可以养800-1000尾草鱼,或是每亩放养草鱼苗每尾重80克,大小规格1龄的鱼苗600尾,并搭配链鱼苗和鳙鱼苗250尾。放养密度过大,其生长过于拥挤,容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如果放养密度小,就无法获得最大收益。

      2、草鱼养殖的饲料配方

      (1)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

      (2)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

      (3)面粉3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25%、米糠20%,或稻草50%、米糠25%、豆饼25%。

二、如何调理鱼塘的水质

      1、投喂的饲料过多,鱼有时候吃不完,就会堆积到池底,这样对水质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合理科学的控制投喂量,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2、给池塘及时注入新水,一般要求每隔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隔15-20天换1次水,可以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尽量把底层的水排出。要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而且注入的新水或者换水时的水质也要保证干净无污染,泥沙含量低。

      3、定期巡查池塘,当发现池水由浓绿水变为清淡水,发黑、发臭,鱼在池四周活动不正常的时候,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直到鱼活动正常为止。

      4、一般情况下在溶解氧高的水体大多水质比较好,而且增加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就是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合理使用增氧机可以调节水质。

鱼塘修建好要消毒养护,新挖的鱼塘养鱼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即清塘。

清塘的药物,最好用生石灰,使用方法和数量与苗种池的相同。鱼苗下塘前15—20天进行池塘清理消毒,最好是晴天进行,先将池塘水排干,清除淤泥和杂草等。池溏消毒可用生石灰、茶籽饼、漂白粉等。

生石灰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灰75公斤,池底有8—10厘米的浅水,将石灰用打谷桶加水溶化并搅均匀泼洒次日,若有被杀死的野杂鱼必须捞净,并除尽池底表层淤泥,提高消毒效益。对有些难以排干的池塘,或排干没有水源灌水的鱼塘,水深1米,每亩用茶饼90—100公斤,以同样的方法加水搅均匀后立即泼洒。这种方法清塘7—10天后,用活鱼放入小网箱在池塘中试水检查,池塘毒性过后,才可以放养鱼苗

茶饼“清塘”:因茶籽饼含有皂角甙,对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及螺蛳等有毒杀作用,但对病原体细菌则无效果。使用方法是:

先将茶籽饼粉碎,再用温水泡24小时,才加水调均匀,泼洒全池,浅水消毒,每1亩要用25—30公斤即可,如水深1米每亩要用茶籽饼90—100公斤,清塘10天即可放鱼苗。

漂白粉清塘: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加水后分解为次氯酸和氯化钙,其次氯酸分解中释放出初生态氧,具有较强杀毒作用。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用漂白粉125—15公斤加水溶化后搅均匀,泼洒全池,清塘后5天可以放鱼苗。

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精2克加水稀释后,泼洒全池,7—8天药性消失即可放鱼苗。然后适当的加入新水,鱼苗饲料,每亩可以加施发酵过的猪牛粪75公斤。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苗种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过程全部失败。在此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一、检查清塘效果。鱼苗下塘前1天~2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主要检查池塘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发现野杂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等敌害,应重新清塘,同时拉网还可使堆积在池底剩余的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危害鱼苗。

  二、检查池塘中的残留药物。如药物毒性尚未完全消失,可能导致下塘鱼苗中毒死亡。检查方法是:取半桶底层水,将鱼苗放入底层水中试验,或将鱼苗置于池塘内的小网箱中,观察8小时~12小时,以确定鱼苗能否入池;经生石灰清塘的可测定池水的酸碱度,如pH值在85以下,说明毒性已消失,可放鱼苗;观察池水,如有水蚤存在,则表明毒性已消失。

  三、检查池水的肥度。主要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的多少来判断。鱼苗下塘时池水以灰白色、黄绿色或淡**,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每升水含轮虫10000个左右,生物量每升20毫克~30毫克为好。池水肥度不够,鱼苗会因缺少饵料而生长不好,应立即在向阳的池角堆肥或泼洒腐熟的粪浆以培肥水质。发现水质太肥时,应先加适量清水冲稀后再放鱼。如池塘施基肥过早,轮虫高峰已过,池水中产生过量的大型浮游动物如水蚤,抑制鱼苗适口的小型浮游动物繁殖,干扰鱼苗的活动与摄食,可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1天~2天后可放鱼苗,或每亩放养13厘米以上的鳙鱼种300尾~400尾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同时还可根据鳙在黎明前浮头轻重来判断池水肥度是否适宜,但在放养鱼苗前应将鳙全部捕出。

  四、及时下塘。鱼苗孵出4天~5天,可见两个眼点,一个腰点,在水中能正常平游时,应及时过数下塘。入池过早,鱼苗太嫩,容易沉入底泥造成死亡,过迟则影响鱼苗生长,成活率低。

  五、放养规格应该一致。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应品种相同,规格一致,并一次放足,以免发生大鱼压制或吃食小鱼及出现规格不齐的现象。

  六、调节水温。鱼苗下塘时,池水与装鱼苗容器的温差不能超过±3℃。如果温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鱼苗适应后再下塘。如用塑料袋充氧运输的鱼苗,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在鱼池中的网箱内,待池内水温与袋内一致,让池水与袋内的水逐渐混合,过20分钟后再将鱼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网箱内,以此调节温差和鱼苗对袋内气压的适应即“缓苗”。如将鱼苗从袋中直接倒入池中,往往鱼苗死亡率极高。

  七、应在鱼苗饱食后再下塘。鱼苗下塘前可喂一次蛋黄,每10万尾鱼苗喂蛋黄一个。方法是将鸡蛋或鸭蛋充分煮熟,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住在水中揉成蛋黄水泼给鱼苗吃,也可投喂饲料酵母或轮虫。坚持鱼苗饱食下塘,其成活率能明显提高。

  八、选择适宜的放养时间、地点和方法。鱼苗放养应尽量选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此时水温高,溶氧充足,有利于鱼苗下塘后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应避免阴雨大风天气或夜间入池。有风天则应在深水处的上风头放苗,以免在下风头鱼苗被风浪吹到池边或压到池底造成大批死亡。放苗时应将盛鱼苗的容器缓慢倾斜于水中,紧贴水面让鱼苗慢慢游出或将盛苗容器缓缓向后拉出,不可将鱼苗猛然倒入池中。另外鱼苗入池后不要马上离开,要等鱼苗散开游入池中再离去。如发现鱼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

  九、池水深度合适。要求池水以40厘米~50厘米深为好,这样经日晒水温易提高,光照充足,水质易培肥,饵料生物繁殖快,有利于鱼苗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