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升职与降职的词有哪些?

问答 0 37

文言文中表示升职与降职的词有哪些?,第1张

文言文中表示升职与降职的词有哪些?
导读:一、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

一、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二,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扩展资料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古代官职

  在官职职位中升迁任免是最常见的问题,当然在升迁任免中也会运用到一些常用的词语。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兼任,同时监管。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6摄:暂代官职。如《新唐书·杜如晦传》: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9行:代理官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如《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

 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

 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陈书·袁枢传》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

 预备知识: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6)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征君征召臣。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提升,如“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调调动、调迁,如“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古代常见的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士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1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职划分大盘点

2 中国古代中央官职介绍

3 古代官职简介

4 关于官职变化的词语

魏青刚(搏击巨浪勇救人)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事迹: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事迹: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事迹: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事迹:5年前来到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王顺友(马班邮路的铁汉)

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丛飞(把时间献给孩子)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事迹: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陈健(37年坚守诺言)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事迹: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杨业功(中国军人的旗帜)

颁奖词

筑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事迹: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黄伯云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事迹: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鉴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亿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事迹:“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大。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9、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特别奖颁给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高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是长征,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军魂。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0%以上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

70年过去,决定长征命运的领导者们已经全部辞世,50多位参加过长征的开国上将,也只有萧克、洪学智二人健在。

70年过去,昔日长征路早已不是旧模样,万水千山间,红军征战的痕迹渐渐湮灭,只有少量残留下来的历史遗址,记录了那段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随着当事人的逐渐逝去,随着一代代人之间代沟的扩大,历史越来越显神秘和遥远。有远见的人,担心历史的启示随之消失,因而不断地纪念它。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李剑英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3、钟期荣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胡鸿烈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 关于事业高升的的诗句

关于事业高升的的诗句 1祝贺事业高升的古诗词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出处:《登科后》

原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孟郊(唐)

释义: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思:不要发愁前路漫漫没有知己,天下又有谁不认识你呢。

出处:《别董大二首》

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释义: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作者:高适(唐)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思: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出处:《望岳》

原文: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杜甫(唐)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思: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出处:《行路难》

原文: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作者:李白(唐)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出处:《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作者:王之涣(唐)

——登科后

——别董大二首

——行路难三首

——登鹳雀楼

——望岳

2祝贺事业高升的古诗词

1、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给人以激励。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意思是: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放荡,指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思无涯,指兴致高涨。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4、平步青云会有时,一展宏图终有日出自出自《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所说,意思是付出必将有回报,前程似锦指日待,升迁之日终于来,祝君好运连连喜不断,事事如意展风采,步步高升又一年。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

3推荐几首关于“高升”的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释义: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释义: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释义: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释义: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4形容事业步步高升的词语有哪些

1 蒸蒸日上[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释义: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例句: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生气勃勃,蒸蒸日上。

2 欣欣向荣[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释义: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例句: 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3 方兴未艾[ fāng xīng wèi ài ]

释义: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例句:改革大潮席卷全国,经济方面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大好形势。

4 如日中天[ rú rì zhōng tiān ]

释义: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例句:我国经济建设如日中天,前程似锦。

5 蓬勃发展[ péng bó fā zhǎn ]

释义:发展的势态很迅速,很积极,很向上。

例句: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6 扶摇直上[ fú yáo zhí shàng ]

释义: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例句:近年来,他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如今已当上了局长。

7 一帆风顺[ yī fān fēng shùn ]

释义: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例句:你第一次出远门,路上要多加小心,多保重,祝你一帆风顺。

8 平步青云[ píng bù qīng yún ]

释义: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例句: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9 春风得意[ chūn fēng dé yì ]

释义: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例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0 飞黄腾达[ fēi huáng téng dá ]

释义: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例句:靠吹牛拍马而飞黄腾达的人,最终会失败的。

5含书记高升的诗词

福气东来,鸿运通天!否极泰来时重伸鲲鹏之志,惜时勤业中展君无限风采祝你步步高升。

听说你升职加薪当主管,汽车手机都新换。股票大涨往上蹿,美女个个围你转。

哥们离你虽遥远,恭喜话儿得送全。事事顺心皆如愿,人生得意活得欢。

希望你的事业一步一个台阶,步步高升! 英才得展,大展鸿图。高瞻远瞩,步步高升。

祝福是份真心意,不是千言万语的表白。一首心曲,祝你升迁事事如意! 恭喜!恭喜升官发财! 今天比昨天好,一天比一天高!高升高升再高升! 恭喜,恭喜,恭喜你!恭喜你荣升!尽管这是迟来的爱,但我仍然万分地为你高兴,并以饱满的热情等候你请我们撮一顿。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翻译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翻译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翻译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齐心协力[qí xīn xié lì]翻译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翻译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古时,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古代诗中升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举,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诗中降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左迁,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3、黜,废黜,贬退。

4、罢,罢免、停职。

5、免,免除官职。

6、夺,罢官免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左除,降级受职。

9、放,放逐,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扩展资料

古代官员官职任免机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当朝的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都向宰相汇报工作,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负责科举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与升迁等工作,常常与礼部合作,礼部多负责官员的选拔科举筹办。

除升职、降职外,还有很多平级调动、以及临时代理这个职位。也有别的称呼叫法,举例如下:

1、关于调动职务的多用移、调、徒和补。

2、关于临时代理这个职位的:领、摄、权、行和署。

-古代官职

-官职

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_百度汉语

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释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