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河海大学法学专业考研分享?一、个人情况我2020年考研上岸河海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以下法律硕士皆代表“法硕法本”)专业的研究生,在备战考研时也在备战2019年法考,所幸是一年两考都通过了。2020年河海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复试线为325分
河海大学法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个人情况
我2020年考研上岸河海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以下法律硕士皆代表“法硕法本”)专业的研究生,在备战考研时也在备战2019年法考,所幸是一年两考都通过了。2020年河海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复试线为325分,我的成绩是330分+,此经验贴适合一年两考的考生。
二、关于考研择校
(一)择校原因
我并非一战,之前报考过五院中的某一所,但是未能如愿。选择河海大学有这么几个因素:
1我是湖北本地人,想留在江苏发展,所以首选江苏的学校。
2法学类专业来说,整个江苏除了两个985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外,河海大学法学算是排第四,而且有独立的法学院,考虑到自己一年要两考,而且前三所学校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从个人精力分配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冲前三的学校,着实有些冒险。
3河海大学在2020年以前,每年一志愿是不满的,有大量的调剂名额,所以竞争些许会小一些,而且以往都是国家线作为复试线,作为一个国内前50的211院校,复试还是国家线,这着实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二)该院校情况分析
河海大学法学专业发展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基础还算是可以的,本身学校是个211和双一流,所以资源也还是很丰富的,近些年河海大学法学发展很快,在2020年还在申请法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学院近些年积极引进人才,很多导师都有出国留学或访问的经历,所以河海大学法学发展劲头十足。
在2020年以前,河海大学法律硕士每年都是有调剂名额的,分数线也是国家线,而且名额基本在50人以上,规模还是很大的,从2019年情况看,有近一半的调剂名额,所以可以看出在2020年以前竞争不是很激烈。
到了2020年,河海大学法硕不再有调剂名额,复试线为325分(国家线),据我所知,法硕报考的有500多人(官方未公布),但是进入复试的有67人,最终录取55人,比例为1比12(这个比例已经很良心了)。从2020年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河海大学从2020年,慢慢热起来了,随着考研人数逐年上升,上岸本就不易,更何况是一个211院校,而且分数还是国家线,所以自然竞争也大了起来。但是相比于江苏的前三所学校,这已经算是很好了,武理、华农、地大虽然竞争也不大,但是毕竟从实力来说没有河海大学好(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从综合性价比来说,我认为河海大学还是很好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难度适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不会再有调剂情况以及以国家线作为分数线,但是跳跃不大,肯定没有前三所学校竞争大,从2020年法硕没有保送上的,2021年保送河海大学的人逐渐变多,这会压缩统招名额,但是法硕总名额较2020年有增长,最终统招人数比2020年多了两个,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综合来看,如果想上名校的同学河海大学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初试复习经验
(一)英语
1参考书籍:英语我没有用参考书,都是买的真题(市面上有很多,都一样,买谁的都行),然后配合着机构老师讲课的笔记。
2时间规划建议:3月份就要开始准备英语,开始先背单词,然后准备一些基础的语法课。5月份—8月份开始练习阅读,练习2005年以后的真题,这一阶段至少要弄完两边,包括阅读单词、长难句、做题技巧等等。9月份进入全面复习阶段,这时候完形、新题型、翻译都得开始准备,作文可以留到十一月中旬开始,无论哪个阶段,阅读不能停,到了后面,重点可以放到最近10年的真题上面。如果没有经验的考生,一年两考时间不足,真题重点也可以放在近10年真题上。
3我的具体做法:由于我不是一战,所以之前有点经验,但是基础不是很好,整体来说对二战意义不大,顶多可能方法熟一些。英语我是从法考客观题后才开始准备的,那个时候只是背单词,何凯文的1575,每天背两个单元,考前大概十来遍的样子。真正做题准备是从我法考主观题结束后才开始,由于有之前的学习经验,所以真题我只从2010年以后开始的,因为近十年真题意义最大,时间紧迫情况下只能突出重点,但是如果只准备法硕的考生,我建议英语从上半年就开始,特别是一战,打基础。英语最重要的是阅读和作文,其中阅读是重难点。对于阅读,我开始先做题目,在做题目过程中,我会标记不认识单词,做完后,我会先不对答案,直接查不认识单词,然后再检查一遍,看有没有需要更改的,没有就对答案。这是基本步骤(由于以前做过真题,一些方法和思维都知道,加之时间紧,所以没有真题没有弄很多遍)。我跟的是机构一对一的课,特点是讲的很细,一篇文章可以总结很多东西,无论是单词、还是做题思维、还是应试技巧,在听课的时候,老师会讲单词,把一些单词经常的考法直接告诉你,有些单词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单词书上写的,有更深层的,老师会根据历年真题的数据做好总结,然后讲题目时遇到了会讲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做笔记记住。有些很好的句子,长难句,老师会讲解语法,然后用写作的思路让你背句子,那样的句子在考试中简直是无敌(老师原话)。关于做题,要读题目,在后在文章中去定位属于哪里,然后阅读对应段落,然后再回过头看选项,分析选项在文章对应那句话,然后作出判断。一些方法不能一一说完,只是拿阅读举例,具体的建议大家可以听一下老师的课,我认为是讲的很到位很卖力的老师(点赞)。作为我是从从十一月中旬开始的,老师课程会给模板,这些模板其实都是阅读里面的句子组成的,句子很通俗易通,而且只要认真听讲的人就会感觉到很熟悉,老师给了三篇让我们选择一篇足以应对所有的,通过我的实践表明,的确很牛。学习英语,前期肯定是单词,大家可能开始背的很慢很慢,但是后面会越来越快,所以开始不要急躁。真题单词必须弄到彻底熟悉,反正不能有有死角。
(二)思想政治理论
1参考书籍:看个人跟谁就选择谁的。
2时间规划建议:政治不难,侧重后期冲刺阶段的背诵,不建议过早开始,九月份开始适宜,第一遍基础阶段最好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包括训练选择题。
3我的具体做法:我个人政治基础比较好,所以政治我没花很大力气。政治也是在主观题结束后开始的,把基本知识再熟悉一下,配合着练习题巩固。后面会出一个重难点的书。老师会给你不断总结,哪些重点,绝对会考(事实证明是真的)。但是前面的听课我个人感觉还不及最后大招,这并不是意味着就不需要前面的基础听课。当然,后面大家也可以做一下肖大爷的卷子,算是广撒网,但是重点应该在四套卷和八套卷上。最后的大题,其实市场上的差不多,米老师有最后的魔笛16题、肖大爷的四套卷、徐的题目,其实都差不多,基本上能覆盖考点了,关键在于你是否花功夫去背诵(我反正是很用工背了,就看你们的喽),政治大题基本上都能到30到33分这样,但是到35分以上就很难了,政治最大问题就在于选择题,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三)专业课
1参考书籍:考试分析(最为重要,把考试分析搞熟悉才是王道)、真题、讲义(打印即可)、法制史考点详解、刑法分则考点详解。
2时间规划推荐:3—9月份是知识点初步熟悉阶段,9月份以后就得开始背诵了,重心要从公共课转移到专业课上了。到了11月中旬,就需要做一些主观题练习,训练自己背诵的内容能否写得出来。
3专业课整体做法:考试分析我是在上半年备战法考的时候会一天抽一到两个小时看一下,我只是专门看书,因为自己是法学本科,一些知识点看起来也不难,(但是对于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跟一下专业老师的课程)。此时看书只会对内容做一些熟悉,对于一些用序号列清楚的点,一般会容易出主观题,所以我会做重点的记号,在后期背诵的时候会重点背。到了法考以后,我整体把书看了两遍的样子(因为主要法考阶段时间会倾斜多一点,所以分析没有背)。法制史我是没有看分析,我是一直看的考点详解,内容和分析一样,但是上面排版要好一点,所以看的是考点详解。专业课背诵我记得是在10月9日后开始一点点背诵,由于有法考的基础和之前看过法硕分析,所以对于内容我没没有很陌生,我在背诵的时候是结合讲义背的,对于一些知识点总结比较好的,我会背讲义上面的,否则就直接背分析,第一遍我在11月5日完成了第一轮背诵,由于讲义内容和法硕基本上能够重合,而且上面有标哪些知识点考的时间,所以我会在第二轮时候选择性地剔除近三年刚考过的知识点,第二遍就很快了,基本上用了不到20天(不是18就是19天,记不清了)时间,第二遍背的时候效果就慢慢起来了,后面就越来越快了,考前大概背了四遍样子(后期主要就参考讲义了)。
下面就说一下两门专业课的具体做法:
专业基础:民法和刑法对于考过法考的我说不是大问题,特别是选择题和案例分析上面,毫无压力,这也是考了法考的好处(但是这并不是说劝大家去先法考然后一起考研,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情况来,别盲目跟风)。对于不法考的同学,我的建议是踏踏实实看分析,然后配合做题,法硕的选择题真的不难,大家别害怕,即使开始大家觉得难,那是因为你知识点不熟,等你知识点熟悉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民刑一定得知道各科的体系,备考中和研友交流都说很难背,其实我感觉最大问题就是体系不清。我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最好自己画一下思维导图,这样能够从宏观把握有哪些内容,而且在背诵时候,能够背诵有顺序和层次。背诵的时候,记得抓住主要的话语(第一句),分析后面的话都是为了帮助理解而写的,所有后面的话如果有精力背那最好,没有就结合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主要句进行扩充。背诵的时候,我会抽点时间刷一下真题,客观题就做了接近两遍,但是整体正确率还是挺高的(因为很多东西在法考中训练了,法考中的题目比这个难)。主观题我只是练习了近几年的论述题和简答题,主要是检验一下自己能不能写得出来(一定得动手写,一定一定,多少也要抽一点时间)。案例分析其实和法考思维方式差不多,所以案例分析我只是看,没有写。
法硕综合:综合课说到底就是背诵了。法理还是背一个知识点主要的内容,后面对主要知识点解释扩充的话语可以自己总结扩充。法理背诵很枯燥,但是只要经过一遍了后面会越来越好。近几年法理考得越来越细(比如2020年法律职业道德都考了简答题),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是将就全面,对于从没考过的知识点要格外注意。法理部分我建议大家多注重一下法的价值和法与科技政治关系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不仅有可能单独出题,而且在论述题的时候,这些都能够用到。对于一些基础很抽象的内容,大家需要结合部门法的内容进行理解背诵。宪法部分客观题可能很细,所以要学会用口诀背诵,然后配合做题训练(特别是选择题)。法制史我感觉是最难的,看着也很枯燥,所以前期基础阶段看书的过程到了后期会起作用,内容越熟悉,亲切感越强,也最容易记住,同时配合做题练习(特别是选择题),法制史龚成思讲的很好,重点突出,我所有课中只有法制史听过课。
四、复试准备经验
复试大概情况在第一部分提及到,不再赘述,接下来就讲一下复试如何准备。从复试后同学的反馈,复试最主要的还是以考试分析为主,有很多都是基础的题目,但是也有一些很开放性的题目,这就需要结合自己对一些热点问题的了解了。英语口语需要自己准备,一篇自我介绍(虽然2020年是用的中文,这个很特别),然后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这些内容到了复试时候在网上搜会有很多,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训练。
复试流程:先中文自我介绍,然后抽取题目标签,英语口语问题和专业问题各一个,先英语,后专业问题,回答之前老师会朗读你抽到的题目,读完后考生作答,如果没听清,可以和老师说自己没听清,考生回答完毕后,有的老师会追问一下,但是通常情况下没有追问。所有问题回答完毕后,主考老师会问一下你的具体情况,比如法考、四六级、是否党员等等。
复试总体难度不大,大家还是以分析为主。初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复试百分之四十,复试最后结果和初试的整体排名差别不大,当时我就相差一名。所以要想最后能稳,要在初始阶段多花功夫,考高分。
以上是我一个一年两考的研一学长的一些经验,考研是一场修行,认真做了这件事的人最后总会得到一些东西。祝愿大家一战成硕,期待“研”途有你。
河海大学多少分能上介绍如下:
对于江苏省首选物理的高考生来说,河海大学最低571分能考上。对于江苏省首选历史的高考生来说,河海大学最低569分能考上。
河海大学在江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本科一批分、理科最低位次为:579位、录取批次为:10131、文科最低录取分数为:577分、文科最低位次为:2191位。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河大学的专业情况:
截至2021年10月,共计6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增的专业有:人工智能、应急管理;停招专业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已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方向)、电子商务、经济学、数字媒体艺术。
河海大学国家级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河海大学国家精品专业课程:水力学、工程水文学、理论力学、水文统计、海岸动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水工建筑物、土力学、结构力学、水轮机、电力工程。
上海、
马六甲海峡、
海子、
上海交通大学、
海阔天空、
珠海、
海陆、
海南、
海峡两岸、
北海、
海涛、
海棠、
海航、
山海经、
海马、
河海大学、
海口、
东海、
黑海、
海贼、
海报、
中南海、
海底两万里、
海参、
沙海、
青海、
海参崴、
海豚、
八仙过海、
胖大海、
大连海事大学、
青海湖、
黄海、
海洋、
海市蜃楼、
刘海、
林海音、
里海、
海燕、
林海
海关、
地中海、
后海、
海里、
南海、
天涯海角、
精卫填海、
海带、
海鸥、
四海一家、
海洋公园、
沧海、
临海、
上海市、
***、
海王星、
海啸、
什刹海、
北海道、
山海关、
海军陆战队、
垂丝海棠、
海鲜、
辞海、
海纳百川、
海藻、
海门、
淮海战役、
西府海棠、
海南省、
海盗、
洱海、
海蛇、
海女、
海峡、
海星、
琼海、
海南岛、
海洋生物、
青海省
下海、
海豹、
海螺、
海瑞、
海蜇、
沧海桑田、
海盐、
深海、
秋海棠、
五湖四海、
红海、
海军、
海牛、
海龟、
海绵、
海滩、
冼星海、
海王、
贴梗海棠、
海东青、
海浪、
波罗的海、
渤海、
海城、
海苔、
香雪海、
滨海、
海边、
海神、
加勒比海、
热海、
北海市、
海通、
海地、
海底、
海葵、
海岸线、
公海、
观海、
沧海一粟
有。
难度不大,因为河海大学并不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好大学,其学科声誉不高,自然不会吸引太多的学生报考,一般优秀的学生会选择更好的大学。
建校103年来,河海大学作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高校“50强”。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我国的高校数量众多,其中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最受考生和家长们欢迎的大学,因为社会上对于理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非常大,因此从理工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好找工作。很多考生都不愿意报考文科专业,觉得这类专业毕业之后不好找工作,属于文科专业的有金融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目前这些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相对比较少,因为选择从事管理工作的只有少数考生,更多的人都选择把自己所学习到的技能,真正的为社会上或者是企业作出奉献,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报考理科类专业的考生占了大部分。我国的理工科院校也是很多的,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国内实力和性价比并存的的4所理工大学,能考上其中一所,毕业之后都不用愁找工作。
1、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工程高等学府,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办学时间最久,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以“唐山交大”和“唐院”之名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西南交通大学在国内的名气数一数二,每年都受到很多考生的热门追捧,但是想考上这所大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虽然没有清华大学那样无法触及,但是想要考上也一定要下很大的功夫,西南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土木工程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等,学科实力非常强悍,是一所很值得报考的大学。
2、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浙江大学也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院校,在浙江省内该校的实力仅次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主要以工科著名,但是许多文科专业的发展也是很出色的,浙江工业大学的综合水平很高,最有优势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等,实力都相当强悍,值得报考。
3、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是隶属于河北省的一所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天津市,是全国唯一一所异地办学的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比较低调,高考的录取分数也比较低,想考上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只要尽自己的全力,想考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河北工业大学在华北地区的名气也是数一数二的,如果毕业后想在华北地区发展的考生,那么河北工业大学就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了。
4、河海大学
对于河海大学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该校主要以水利专业为重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河海大学不出名的原因之一了,虽然每年报考这所学校的考生不多,但是该校的水利专业在国内可是非常有名的,能达到顶尖的水平,如果对水利专业感兴趣的考生,报考河海大学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对此,你们怎么认为呢?
全国招一本高校:
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
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河北省: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
学、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江南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广 西:广西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
地质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省: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重庆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贵州省:贵州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甘肃省:兰州大学
部分省招一本
主体为本省一本,在全国部分省份可招一本、部分省份招二本的高校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辽宁省:沈阳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吉林省: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
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省:河北大学,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南省: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扬州大学
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山东省:青岛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
山西省:山西大学,中北大学
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江西省:江西财经大学
湖北省: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南省: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南华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重庆市: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海南省:海南大学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 西 藏:西藏大学
新 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
宁 夏:宁夏大学 青海省:青海大学
扩展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
截至2018年8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河南、安徽、云南、西藏、新疆、湖南24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其中山西分二批A/B/C段,其余省份待定。改革已经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效,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负担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同时,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广东、辽宁、天津(分AB段)已将本科一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取得了积极成效。本科招生不再划分高考录取批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就业公平公正。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