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介绍

问答 0 21

颜真卿楷书介绍,第1张

颜真卿楷书介绍
导读: 颜真卿的书法对我国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那么,关于颜真卿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楷书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在中国历代浩瀚的书

 颜真卿的书法对我国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那么,关于颜真卿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楷书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在中国历代浩瀚的书法碑帖中,我最早接触到的唐代书法法帖就是中国文物出版的《多宝塔》。《多宝塔》全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多宝塔》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多宝塔》是继承传统的作品,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书画跋》云:“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颜真卿留下的书迹作品,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公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而成,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争座位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而《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其悲痛和激越的心情下所写的一篇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最为论书者所乐举。

 《祭侄文稿》亦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后广收博取,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颜公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意义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1、他的 楷书 既工整又漂亮。

2、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 楷书

3、同时, 楷书 和行书也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

4、“颜体”奠定了他在 楷书 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极富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5、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 楷书 、草书。

6、行书 楷书 都是字,柔中带刚昭日月。诸子百家立学术,戏曲神话是传说。诗词歌赋就是歌,我们都在歌里过。国际母语日,汉语文化,渊源流长。传扬母语,唇齿留香。共同努力,世间芬芳!

7、我有时候用 楷书 把本身最喜欢作家的书抄上8到10页……这能帮忙我起头步入撰著状况,并用我想要的气焰气魄撰著。

8、他那代表“大唐法度”的 楷书 早已成为后世书法学习的典范,受众面广泛,影响力巨大。本文就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对颜真卿书法研究的焦点作一综述。

9、在典范 楷书 基础上,经过匠体的加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宋体字。

10、学篆书之圆润,拥有平和的心灵;学 楷书 之方正,塑造正直的品性;学行书之流畅,保持快乐的心情;学草书之不羁,人生飞扬着激情。国际母语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写好母语真诚做人!

11、学习 楷书 应遵循历代书坛大师总结的经典法则和具体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甲骨丝绸溯开源,孔孟仁孝义云天;篆隶行 楷书 法倡,雍容儒雅赋华章;千古华夏莫等闲,文明复兴擎旌帆;江山代有人才出,修身律己大志襄。

13、在这些照片的最上方,用硬郎的 楷书 ,大气的写着“不存在的英雄,亘古不朽,永世长存!”。

14、至于稳定状态的 楷书 ,在一批大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笔下,更是点划丝丝入扣,纤毫不爽。

15、这四个字是爷爷写的,笔力遒劲,典型的叶氏 楷书 。

16、 楷书 比行书正式,唐人所书写的字体较之前代已经有所简化,甚至有猜测,唐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写一些简化字,这从一些手抄经文中可以窥见一斑。

17、碑中题阳刻 楷书 “民故恩深显考乡评德寿吕公讳得翠府君之墓”,字形稍大;左右序文阴刻楷书八行,208字,内容简述吕得翠生平,字形稍小。

18、若宾座无人,凝神捉笔,如作小 楷书 ,井井然不知有外物。

19、最上方的毛笔 楷书 大字颇有神韵,写的是炎。

20、好在明朝开始人们书写的文字主要是 楷书 跟宋体,否则苏景就真的要文盲了。zaoj v

21、一枝普通毛笔的“身高”约有6寸,这种构造正是为了适合 楷书 、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的书写需要。

22、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 楷书 、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23、碟心绘婴戏图,人物生动传神,底书“大清雍正年”六字青花 楷书 款

24、祖国语言历史久,四千年文化有传承。甲骨文字是源头,小篆 楷书 是正统。行草飘逸形体美,世人学习永无休。世界母语日,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让中华文化永远流传!

25、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 楷书 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26、她(妻子)见我写诗写字饶有乐趣,也发了练毛笔字的瘾,于是从书柜里找到一本“黄自元 楷书 九十二法”的字帖。这是清代书法家黄资源根据汉字结构的规律总结的方法,每种方法有范字四个,并有文字说明。这种有棱有角的正楷很适合初学者练习。沈博爱

27、升仙坊位于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 楷书 “升仙坊”。

28、书房里,一个三岁的少年正在练毛笔字,练的尚还是规规矩矩的颜体 楷书 ,并不是个性张扬的瘦金体或是飘逸流畅的赵体,但已像模像样,初见成果。

29、看罢藏品,老张给香港青年沏上毛尖,又转身拿出一个长约两米的卷轴,展开,是上世纪30年代赵璞玉的行 楷书 法长卷,内容大意是孝敬父母,修身慎行。

30、但不要忘了,唐代的刻手并非北魏时那些民间工匠,高手多,因此,像遂良这类风姿绰约的 楷书 亦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纤毫毕见。

31、墙上工整的 楷书 ,书就斗大的泥金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32、海派 楷书 大家杨永法,为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倾心尽力。

33、阜的 楷书 写法“阝”,俗称左耳刀,其实它与耳朵和刀都没有关系。

34、启爷说, 楷书 的架构结体上一个字的重点不应在方格的中心点上,而在稍左上方的位置,这样符合黄金分割。

35、曾正国的 楷书 和行书还被收入北大方正电脑字库,为文化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6、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种。

37、山西有一位青年书法家陈少卿先生,自告奋勇,愿意以恭正的小 楷书 写梅节先生的校本,并建议出成线装书。

38、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 楷书 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39、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 楷书 。

40、第一处“天开图画”四个大篆字,落款是 楷书 “光绪己酉冬月平湖王成瑞题”。

41、我静下心来,暗喜自己幸好在昆仑山中闲暇时没有丢下这门功课,不然这一手曾经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柳体 楷书 就不是现在这种境界了。

42、走在村子的小路上,村中忽见古台门,上有镂空的砖雕,斑驳的纹路,正中浮雕“礼门义路”四字繁体 楷书 。

43、按照河南史先生的说法,学 楷书 之前,就应该先学汉隶。

44、他打算花半年时间临摹另外三种字体,然后再半年融会贯通,到了考学的时候,四体 楷书 代表性特色,能算得取法乎上,出手不凡了。

45、该书信集行书、 楷书 、草书诸体皆备,印章神采焕然,用纸考究,装帧精致,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46、然而,汉字从早期的图画文字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 楷书 的长期演变,始终与象形图画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而与拼音文字判若水火。

47、在冯家,我见到全部《豫言报》,白连史纸印刷,小字 楷书 ,单面石印,看上去清爽干净。

48、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娟连脑包过,里面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 楷书 “馆阁体”。

49、大气飘逸的行楷,既有 楷书 的严谨,又兼具行书的潇洒情怀,在浅绿的扉页上写就――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50、钟亭西侧石柱上,还刻一副 楷书 对联,写的是“晨叩惊醒名利客,夜鸣振启聩聋人”。

51、信封内有一张由蒋介石以 楷书 写上“志当存高远”的题词。

52、我们现在通行的 楷书 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53、我把手一摊开,六枚精美的圆形徽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红色底,上写两个明灿灿的** 楷书 ,天朝。

54、故习 楷书 非习楷书也,实习楷书之演进史也,习楷书之演进史,实习汉晋书体之演进史也。

55、喜欢杨华 楷书 的人会发现,他不但把原本规规矩矩的楷字写得活了起来,还写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美感。

56、今尚存其1914年十七岁时自订诗集《方棠三痴生拙稿》,内书目作诗词一百一十六首,以行书或 楷书 书写,大部分作了修改。

57、“从行云流水的行草,到平正峭劲的 楷书 ,从这两个极端出发,沿途便是一路美妙的风景。

58、第六书体诞生,结束了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 楷书 体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坛几千年的历史局面,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59、他写的是工工整整的 楷书 ,一笔一划皆很认真,最后留下一行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0、隶书和 楷书 将禾、千连写讹变,禾形与人形遂皆消失。

61、绘画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写意、工笔各尽其妙;书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 楷书 、行书,豪雄恣纵的隶书、草书各具风采。

62、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姜夔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 楷书 帖题跋卷》运笔遒劲、波澜老成,不仅能令人一睹其书法风采,也可从中了解他的艺术见解。

63、贺跃龙开始在一张打着竖格子的A4纸上写 楷书 ,写的是《滕王阁序》。

64、在木匣里面还有一张字条,工工整整的 楷书 在上面写着:“镇压白蛇非我愿,为民除害尽枉然。

65、他的 楷书 线条精谨、雅致,笔墨从容而明丽清爽,把人们带入古雅经典之境;他的行草条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蔚然大观;其榜书大字笔力扛鼎,气势宏阔。

66、右后方和左后方的两面,篆刻国家公祭日的记事文,共200多字,用小 楷书 写而成;正面则篆刻着铭文,用魏碑书写,共160字。

67、他的书法作品,断笔时似魏碑,笔断意连;收笔时有汉朝的味道,像 楷书 又像隶书。

68、他的 楷书 有柳体的骨干也有颜体的浑厚,其中还稍带隶书的韵味,苍劲美观很耐看。

69、在2号楼的墙面上,一行印记极为显目,记者观察,这个划痕最深处达到半厘米,整行字用 楷书 写就,苍劲有力,看得出雕刻时下了一番功夫。

70、大荒时代的文字是最为古老的象形文字,哪怕周星上学时期书法不错, 楷书 、行书、草书都有涉及,甚至还得过奖,但书写这些最古老的文字就有些困难了。

71、施天羽端坐桌前,运笔如飞,一行行漂亮的小楷跃然纸上,他的毛笔字师从欧体,欧体 楷书 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

72、他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诸种字体,特别是在魏 楷书 体上更显其浑厚的功底和潇洒的风格。

73等横幅 楷书 ,似隶非隶,近楷非楷,纯粹魏碑书风,圆厚华润,平正冲和,安静深穆,风度端凝。

74、其 楷书 下至唐碑诸家,上至魏晋佳构,皆有研习,又以隋碑意出,舒卷自如、开张跌宕。

75、如谐音“官上加官”的湘绣精品《冠上加冠》、清代吴建三的 楷书 七言对联、行书四条屏,民国刘雨岑的设色花鸟等。

76、信里有两张用漂亮的、恭正的小 楷书 写的推荐信,是辛笛先生亲笔写的!两张纸都写了大半张,而且内容不尽相同。

77、四个 楷书 ,字迹端庄,一看就知道书写者当时很恭敬。

78、宜芸馆前的走廊墙上乾隆临摹赵孟畹淖髌贰断逖舾琛吠乇臼羌em>楷书。

79、演化过程中,虽然经历并形成了篆、隶、草、楷、行多种形体和写法,但目今在印刷品中最为广泛采用和流行的字体,则是隶属于 楷书 的宋体字,或曰仿宋体。

80、长葛是乐舞始祖葛天氏的故里、 楷书 鼻祖钟繇的故乡,而项城历史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81、六七岁时看到父亲写的 楷书 ,即把玩不忍释手,手握芦荻柴棒,涂鸦描画,就在此时,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夙愿亦在文字中矣

82、而陈家家学中 楷书 更多倾向于柳体,所以他们虽然认得出颜体字的高下,却也不可能认为家中小儿能将之写到那种程度。

83、丁叔雅是丁日昌之子,与陈三立、谭嗣同、吴彦复并称“清末四公子”,以 楷书 为擅,字字沉着,清雅绝尘。

84、李云飞写的是 楷书 ,在初唐年间,王羲之的楷书被模仿的不伦不类,除了欧阳询这位书法大家,但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85、镜框上面写着几个 楷书 烫金字:奖励周一航,见义勇为奖,落款是警察局。

86、此次展示李啸信笺小字数十帧,书体有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均为今年所作。

87、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 楷书 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

88、老街偏旁,另有一条一庹宽的山道,“之”字形拐向山腰,崖壁錾凿四个 楷书 大字,红漆涂填,曰:“骡马古道”。

89、其 楷书 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

90、又行进了几个时辰,果然在源头尽出有偌大的一洞穴,那洞口壁端经多年累月的风雨冲刷,原有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隐约可以辨认出这是前朝遗文,斗箕大小的 楷书 体。

91、“金不换”原是小楷笔,貌不惊人,可笔杆上 楷书 “金不换”三字却格外醒目。

92、志盖正书“皇元敕授延安路医学教授故武君志盖”16字,墓志以 楷书 书写,25行、满行25字,共计665字。

93、凌锋揭开包袱,里面静静躺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约莫只有二三十页,扉页上的字体却不是时下常见的 楷书 ,而是上古篆文,笔力苍劲,正中书有《万蛊诀》几个字。

94、怕弄脏了,又用彩色年历纸包起来,书脊上用 楷书 写好书名,摆上书架还不放心,生怕别人开口借,仿照一位前辈的作法,于书橱上贴一窄条“借书如借命”。

95、在巷子的中间有一家川菜馆子高朋满座生意兴隆,门口金色的牌匾上四个 楷书 大字“毛家饭店”。

96、有一张由蒋介石以 楷书 写上“志当存高远”的题词。

97、老江时评的风格给我的感觉,就像颜真卿的 楷书 ,敦厚丰满而又入木三分,法度谨严而又廉而不刿,蔚然大家而又平易近人。

98、打开封卷之后,有十张考卷,红线横直道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字,发素纸两张以起草之用,唯题目及抬头字,草稿中亦需填 楷书 。

99、书法家马文鸾楷宗欧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 楷书 纯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匀,柔劲相宜,被国内书界大师誉为“南有周昭,北有马文鸾”。

100、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 楷书 。

101、使草书以作楷之笔出之,起讫变化而不失法度;反过来, 楷书 又以行草之笔出之,自然变得血肉丰满。

102、你们看这枚‘雍正通宝’,包浆是对的,就是看上去规格好像比正常的雍正通宝大了点,这应该是 楷书 小平宝泉局通宝的母本。

103、为了充分表达毛泽东的深刻用意,办公厅又决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诗盘和“替天行道” 楷书 跋尾盘,共110只为一套。

104、正中脊檩的松木枋板下, 楷书 一行。

105、李文岗介绍,行书的欣赏与篆、隶、 楷书 体相似,好的作品能明确作者所忠于的书家,承接鲜明的古人特色,也能体现从所学各家中演化出的自身特点。

106、后来,徐贤朋每天就把这些纸捡回来,整理好,又买来一本喜欢的欧阳询 楷书 字帖在家照样写,反正有空就写。

107、清乾、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 楷书 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

108、而上午两个时辰的临帖时间,你也要跟着我练习 楷书 。

109、王羲之 楷书 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人,博采众长。

110、书法家马文鸾 楷书 纯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匀、柔劲相宜,被国内书界誉为“南有周昭,北有马文鸾”。

111、70年来,张瑞龄专攻 楷书 ,其书法结构严谨,稳健灵动;线条刚中藏柔,古典厚实。

112、是中规中矩的 楷书 ,一笔不苟、井井有条。

113、王辉站在天然居门口时也是惊叹不已,三层高砖木楼很是壮观,天然居三个镏金的 楷书 苍劲有力,虽然认不清落款是何人所写,但古朴大气之风还是迎面而扑来。

114、作品都带有颜真卿的风格,但在字的结体上横笔极细且向上欹斜取势,断笔与连笔,在 楷书 笔法是一种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特点。“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颜真卿的颜体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颜真卿创作的“颜体”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颜体楷书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1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2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3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4

 颜体楷书书法作品5

 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 《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明皇大喜,即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至德二年,朝于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旋拜浙西节度使,召入为刑部侍郎。李辅国衔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户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卢<木巳当国,益恶之,改太子太师。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诗一卷。(百度国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颜体书法下的古诗词又会是怎样的书法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1

 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2

 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3

 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4 颜体书法的赏析要点

颜体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写的毛笔字体。颜真卿(709~785)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法,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映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1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欣赏

2古诗词颜体书法作品

3颜体古诗书法作品

4毛泽东诗词颜体书法

5七言绝句颜体书法

628字颜体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