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胡安卡洛斯一世1938年1月5日生于罗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国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孙子,其父为巴塞罗那伯爵。胡安卡洛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幼时随其父旅居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国。1947年,佛朗哥宣布
胡安卡洛斯一世1938年1月5日生于罗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国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孙子,其父为巴塞罗那伯爵。胡安卡洛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幼时随其父旅居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国。1947年,佛朗哥宣布恢复君主政体并任国家元首,他选中胡安·卡洛斯为未来的国王并召其回国接受教育。胡安·卡洛斯中学毕业后,接受了全面的军事训练,先后在西陆、海、空三军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他入马德里大学攻读政治、法律、哲学、历史、文学、国际法等课程。大学毕业后,胡安·卡洛斯开始从政实践
#西班牙留学# 导语随着西班牙对中国公民申请签证的条件逐渐放宽松,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选择去西班牙留学。下面是 分享的留学西班牙生活礼仪常识一览。欢迎阅读参考!
留学西班牙生活礼仪常识一览
一、礼节礼仪
西班牙人非常健谈。他们乐于谈天闲聊,无论是斗牛、政治或是文艺及生活琐事,都是他们的好话题。他们搞社交活动一般总习惯在晚9点以后开展,尤其用餐,大多都爱很晚才举行。
西班牙妇女用扇子主要不是为了扇风凉快,而是通过用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一些不便说出口的话:
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时,这意味她在问:“你喜欢我吗”,或者说:“我爱你”;
如若她一个劲快速地扇扇子,则表示“请离开我”;
若她把扇子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那是表明“我非常想念你”;
若把扇子在手中翻来翻去,等于告诉你“你太讨厌了”;
若把扇子收折起来,意为“你这个人不值得一爱”;
若将扇子掷在桌上,等于告诉“我不喜欢你,我爱的是别人”;
在男友面前打开扇子支着下巴颏,意为“我希望下次同你早点见面”。
西班牙人有一种特殊的求幸福习俗,逢遇除夕午夜的钟声一响,每个人都要吃下12粒葡萄,以此预祝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12个月中诸事如意。他们逢遇年节,总习惯手上拿一枚金币,认为这样会有福气,穷人没有金币,也习惯手中拿个铜币来代替。
他们最爱石榴花,视其为富贵和吉祥的象征,并尊其为国花。他们偏爱红色、**,也喜欢黑色。认为红色象征吉祥、热烈,**象征高贵、明朗,黑色象征庄严。
二、相见礼仪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和吻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西班牙人在官方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行握手礼。他们亲朋好友间的相见,通常情况下,男人要相互抱一抱肩膀,女人要轻轻搂一楼并亲吻双颊。
三、餐饮礼仪
西班牙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也吃米饭,喜食酸辣味的食品,一般不吃过份油腻和咸味太重的菜。早餐习惯吃酸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通常要喝啤酒、葡萄酒或白兰地酒,饭后则喝咖啡及吃水果。
四、喜丧礼仪
西班牙巴斯克人的婚礼沿袭着一套传统的习俗。人们习惯上认为星期二是“吉日”,因此婚礼一般选在这一天举行。典礼要在教堂里按天主教教会规定的仪式进行,随后还要举办宴会和舞会。
五、送礼礼仪
西班牙人在各种节日都有相互送礼的习惯,在赠送礼物的时候非常的注重对礼物的外包装上,在收到他们赠送礼品的时候要直接当着他们的面打开,并对对方表示感谢和礼品的赞赏。
西班牙人在赴约的时候有习惯性迟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应邀出席宴会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餐桌上基本上都不会劝酒,也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
六、西班牙节日
西班牙拥有丰富多彩的统计,每一年光固定的节日就有200多个。除了一些拥有重大意义的传统节日,比如国庆节、元旦、圣诞节、复活节等等,国内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的一些专属节日,这些地方性节日有着浓郁地方色彩。
他们在节日和假期的时候都喜欢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不愿接待客人。
七、信仰忌讳
西班牙人922%都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宗教有新教和教。
西班牙人最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及日期都是很不吉利的,遇其将会有厄运或灾难临头。他们不愿谈论宗教、家庭及个人工作等问题,更不愿听到有人说斗牛活动的坏话。
他们举止文雅,对当众对嘴接吻是看不惯的,认为这是极不雅观的举止,是伤风败俗的行为。他们认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和哭啼都是不吉利的,是不祥的征兆。因此,大人们在这天里为了换得孩子的笑颜,一般孩子提什么要求他们都答应。
他们忌讳大丽花和菊花,视这两种花为死亡的象征。
扩展阅读:女生选择去西班牙留学的优势
1、西班牙独特的文化,地理优势
西班牙地处欧洲大陆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被地中海和大西洋所环绕,与法国和葡萄牙接壤,首都是马德里。是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国。
西班牙地缘辽阔,是欧洲前五大领土国之一,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及法国,拥有人口将近5000万人。西班牙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西班牙人热情、浪漫、奔放、好客、富有幽默感。
西班牙虽地处欧洲,却和其他欧洲国家有着不一样的美。留学西班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2、留学西班牙性价比高
西班牙教育开支主要由国家专项拨款,所以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科是免学费的,每年根据不同专业收取相应的注册费,每年的注册费约在800欧-2000欧之间,折合人民币6000元-15000元人民币,在西班牙一年的生活费在4-6万人民币,读完4年西班牙本科总花费相当于在英美国家一年的费用。
3、西班牙签证率和申请成功率高
只要学生按照使馆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并且达到使馆所需资金的要求签证率目前保持在很高的,而西班牙对于中国不同学历类型的学生都有相对应的学历去申请。
扩展阅读:西班牙公立学校留学费用
1、学费
西班牙是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在公立大学学习本科,一年需要700欧元的学费。
学费是按学分来付的,即一个学分多少钱,一年60个学分,每个学分的单价乘以60,在西班牙学分单价是1842欧元,中央政府会提供一个和一个价格,每个大区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价格,所以每个大区之间都会有些区别。私立学校相对来说就会贵一些,一般硕士一年学费的是1700欧元。
2、生活费
在西班牙留学生活费一个月差不多800欧元左右,当然,这也会根据他所住的城市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人口密集一点,大城市就会稍微贵一些。
3、公立学校留学优势
(1)就读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科免学费
西语国家留学的上风就在于它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和低廉的生活费。一个熟练把握西班牙语又与专门学科结合起来的留学生,自身的信心和实力就是他的上风所在。在西语国家不仅学习当地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其自身已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分子,这些国家不歧视东方人和热情、好客、好奇的传统,使得学生们会以中国人而自豪。同时具备两国文化背景的学生必能找到中西融合的交汇点,这样的学生是人欢迎的。
(2)优惠政策国立大学只需注册用度
据来自西班牙的招生代表先容,西班牙政府欢迎外国留学生来西班牙学习,对于在西班牙公立大学就读的学生是可以享受与当地学生一样的国民待遇的。也就是说,每年无需支付高昂的学费,而每年只需交500欧元的注册费就可以了。同时对于部分专业还可以免学分或者减免学时。毕业时还可获得由西班牙国王签署的皇家学位。在毕业后选择无论回国还是在西班牙都是轻易找到工作的。
(3)就业远景西语人才国内外都缺
中国加进世贸以后,与西班牙和拉美国家的外交、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和突出。在西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非常稀少,造成西语国家各个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中西语专门人才,减缓了这些企业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由于语言人才的极度缺乏,使得西政府向中国投资的很多项目至今无法全面实施。
西班牙王室的重要珠宝一般都属于西班牙王室的珠宝系列,系列名字叫“Joyas de Pasar”,中文意思就是“传承的珠宝”,通俗而言,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传家宝。
这个珠宝系列是由阿方索国王的妻子尤金妮亚王后创建的,人们更习惯称这位王后为恩娜王后,她是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妻子。这个系列由王后传承给王后,现在它的拥有者是莱蒂奇亚王后。
这顶鸢尾花王冠是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送给Ena的结婚礼物,由Ansorena公司于1906年制作。王冠的主体由3个钻石鸢尾花组成,当然了这顶王冠是Joyas de pasar八件套之一,因此也只能由王后佩戴。
从这顶王冠之后,大家有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西班牙王室的王冠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设计造型很好看,但,没啥大钻和硬货哈哈哈O(∩_∩)O。
王冠的第一任主人是Ena王后,在原来的版本中珍珠可以换成祖母绿,顶部也可以再加一颗珍珠,后来变卖之后再回来的版本就是现在这样啦。珍珠与钻石的组合是经典中的经典了,永不过时。
这顶王冠的经历也比较曲折,是前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从姑姑那重新买回来,道到现在的西班牙王室。
总感觉这顶王冠比前面一顶好看一些⊙⊙
这顶由珠宝商卡地亚制作,是1879年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与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的结婚礼物,后来王冠传给了儿子阿方索十三世。这也算是西班牙王室比较重量级的王冠了。
现任王后莱蒂奇亚的真爱王冠之一,成为王后前经常佩戴这顶王冠。花冠,也是皇室王冠的经典元素之一了。造型独特,也打造出了花朵的立体感,比较百搭的一顶王冠了O(∩_∩)O
在西班牙的国徽上就是一朵红色的石榴,正是西班牙的国花。石榴花是一朵算不上大,但是很大气的花朵。它是在绿色花萼的包裹之下的一朵红色的魅力之花。那种红的颜色是一种说不出的美丽,是不可言喻的。在西班牙,不管是高原山地,或是海滨城市,还是乡村房前屋后,到处都栽有石榴花。西班牙人把这火红的石榴花看作富贵吉祥的象征,甚至在西班牙的国徽上,也绘有红色的石榴花图案。只要你一看到这石榴花的颜色,就会被迷得神魂颠倒,当然夸张点了。
石榴是石榴科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枝上有刺,叶大部对生。花萼锤形,红色,花瓣也多为红色,因此石榴花多为红色。花后结球形的大浆果,叫做石榴。石榴树经人们栽培后,可分 花榴 和 果榴 两类。果榴的花瓣多为单瓣;花榴是重瓣,花朵密,植株较矮小,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石榴果实是着名的水果,有止渴、生津、解酒、祛毒的功效,根、叶、种子都可作药用,有止泻、收敛、杀虫之功。 石榴还是一种长寿树种,可活百年以上。
魅力的石榴语 在欧洲有着这么一个说法,恋爱的时候说法语,唱歌的时候用意大利语,献花的时候必须是石榴花。此时,石榴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爱情话语,还是在向其他的人在告示我们的爱情。因为国花是很圣神的,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既然爱情也是神圣的,那么在二者的结合之下,爱情肯定会是美满的、烂漫的、温馨的。所以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欧洲人会在圣神的国花面前,向着国花说出自己爱的誓言,即使誓言并不代表什么,但是在国花之前,他就是那么的坚强。爱情的美好,加上国花的祝福,相信爱情在以后的道路上会是更加的幸福的。 不管是石榴花还是石榴,在西班牙都是被看作很神圣的东西。不仅因为石榴花是西班牙的国花,因为石榴的作用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西班牙简介
西班牙王国,简称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该国是一个多山国家,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以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英语。
西班牙现任国王费利佩六世简介
费利佩六世 (Felipe VI)。1985年从加拿大雷克菲尔德高中毕业后,在西班牙萨拉戈萨陆军学院、马林海军学院和圣哈维尔空军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正规军事教育。结束军校学习后,进入马德里自治大学学习法律、经济、信息技术和历史,随后赴美国乔治城大学深造并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86年成为王储,2014年6月登基。喜爱滑雪和打壁球,擅长帆船运动。2004年与平民莱蒂西亚结婚,有二女。
西班牙历届国王简介
特拉斯塔马拉王朝(1479年—1555年)
费尔南多五世(Fernando V)1475年1月15日—1504年11月26日 与妻子伊莎贝拉一世共治
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1474年12月11日—1504年11月26日 与丈夫费尔南多五世共治
胡安娜一世(Juana I)1504年11月16日—1555年4月12日 1504年到1506年与丈夫费利佩一世共治;1516年到1555年与儿子卡洛斯一世共治
费利佩一世(Philip I)1505年11月26日—1506年9月25日 1504年到1506年与妻子胡安娜一世共治
哈布斯堡王朝(1516年—1700年)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43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619年8月、1620年11月~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与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甚广,因而出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个分支。
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16年3月14日—1556年1月16日 1516年到1555年与母亲胡安娜一世共治
费利佩二世(Felipe II)1556年1月16日—1598年9月13日
费利佩三世(Felipe III)1598年9月13日—1621年3月31日
费利佩四世(Felipe IV)1621年3月31日—1665年9月17日
卡洛斯二世(Carlos II)1665年9月17日—1700年11月1日
卡洛斯大公(Archiduque Carlos)1703年9月12日—1715年7月2日
波旁王朝(1700年—1808年)
波旁王朝,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其在法国的统治于1589年开始。 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的统治史称奥尔良王朝或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1860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1936年被推翻,但于1975年第三次复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费利佩五世(Felipe V)1700年11月16日—1724年1月14日
路易斯一世(Luis I)1724年1月14日—1724年8月31日
费利佩五世(Felipe V)1724年9月6日—1746年7月9日
费尔南多六世(Fernando VI)1746年7月9日—1759年8月10日
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1759年8月10日—1788年12月14日
卡洛斯四世(Carlos IV)1788年12月14日—1808年3月19日
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 VII)1808年3月19日—1808年5月6日
波拿巴王朝(1808年—1813年)
何塞一世(José I)1808年6月6日—1813年12月11日
波旁王朝(1813年—1868年)
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 VII)1813年12月11日—1833年9月29日
伊莎贝拉二世(Isabel II)1833年9月29日—1868年9月30日 1846年到1868年与丈夫弗朗西斯科一世共治
萨伏依王朝(1870年—1873年)
阿玛迪奥一世(Amadeo I)1870年11月16日—1873年2月11日
波旁王朝(1874年—1931年)
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1874年12月29日—1885年11月25日
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1886年5月17日—1931年4月13日
波旁王朝(1975年—今)
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1975年11月22日—2014年6月19日
费利佩六世(Felipe VI)2014年6月19日—今
以上就是西班牙史上历代国王的介绍了。
西班牙人常说:从马德里到天堂。以此赞誉马德里仅次于天堂,与我们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思相近。
甚至有的干脆说:马德里是世界之都,口气是大了点儿,但作为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首都、西班牙的窗口,乃至整个西语世界的文化故乡,欧洲之门,的确拥有不同凡响的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格兰大道Gran Vía——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
为了瞻仰一下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塑像,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赶往马德里最有代表性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途中路遇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它就是圣弗朗西斯科-埃尔格兰德圣殿,是在圣方济会修道院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传说圣弗朗西斯科曾来到这里。
教堂拥有着世界上第四大的圆顶,西班牙最大的圆顶。教堂的收藏品中最重要的是戈雅的画作《圣贝尔纳尔蒂诺》。
换个角度看过去,立面和圆顶都非常漂亮。我觉得它是马德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教堂之一。
此次自驾伊比利亚半岛,一路上,见过了太多的教堂,有些审美疲劳,所以,选择一路飘过。
继续前行,不经意间,望见了马德里城市天际线,那最醒目的应该是阿穆德纳圣母教堂的蓝色圆盔顶。
我还没有缓过神来,一座弧形的现代建筑便呈现在眼前。只见,弧形建筑前竖立着西班牙国旗,旗杆前赫然写着“SENADO”的字样,原来这就是西班牙参议院。
走过弧形建筑,一座穹顶、橙色外墙的典型欧式建筑便闯进了我的视线。
参议院紧邻马路,且门口就是一个隧道的下行入口。站在马路边,望向西班牙广场方向,只见巍峨耸立白色的西班牙塔,与橙墙白窗灰穹顶的建筑,相互映衬,形成马德里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来到转角处,这座十六世纪末的建筑完整地呈现于眼前。这座当时为奥古斯汀修道士而设立的建筑,后来已加以整修,改成为西班牙参议院Palacio del Senado的一部分。
西班牙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西班牙的议会制度在世界上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12世纪。西班牙的议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又被称为上院和下院。
终于来到了西班牙广场,可不想,广场正在维修,广场上的砖都被翻了起来,甚至就连大文豪的塑像也被绿色的围布包裹了起来。实属遗憾!
马德里西班牙也称塞万提斯广场。广场上高耸的纪念碑,是1916年为了纪念西班牙 历史 上最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逝世三百年而建造的。
广场北边的纯白色高楼就是建于1957年,142米高的马德里塔楼Torre de Madrid。据悉,它曾称霸欧洲最高建筑10年之久。
纪念碑背后这栋高117米,橙白亮色相间的25层摩天大楼,就是建于1953年的西班牙大厦Edificio España。据说,万达的王健林曾以265亿欧元买下西班牙大厦,想改建成万达广场,然而西班牙人不同意,无奈之下万达又把西班牙大厦的全部股权卖了。
两栋巍峨的高楼俯瞰着西班牙广场,就像两个巨型卫士,守护着这一块闹市中的净土和绿洲。如今,两栋楼的最顶层都设有咖啡厅,如果有时间可在此一边喝咖啡、一边鸟瞰西班牙全城风景。
西班牙广场位于格兰大道Gran Vía的西端。来到马德里,怎么能错过赫赫有名的格兰大道。
格兰大道是马德里市中心一条华丽的高档购物街,有“西班牙百老汇大街”之称。
大道两旁都是百年以上的精致建筑,一栋栋泛黄的老建筑,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闪烁着旧时的光彩。
这里分布着各种时代风格的古建筑,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新古典风格······都被一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整条街简直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
在格兰大道上行走,经常可以看到高楼顶部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高高在上,仿佛就要凌空飞去似的。
在我看来,大都会大厦Edificio Metrópolis是在格兰大道上面最漂亮的建筑。这是一座1911年建成的法式建筑,因楼顶树立着金光灿灿的胜利女神的雕像而成为格兰大道的地标。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卡亚俄广场Plaza del Callao,得名于卡亚俄战役。
广场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块竖立着的巨型LED广告屏,让我联想到了纽约时代广场。
这座美丽的装饰艺术建筑,是一家影剧院。大门上方也是一幅巨型LED广告屏,上面正在展示近期上演剧目的大型海报。据说,卡亚俄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心,这里一共有6个**院。
我们游走于马德里的街巷,大都是奔走于知名景点之间,没有更多的时间,满足在街头巷尾看到好看的建筑就进去到此一游的好奇心。
马德里 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风格不同的建筑多,纪念广场多,名人雕像多,充分反映了 西班牙 悠久的 历史 和城市的文化氛围。
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大楼的门旁窗边等地方也都是琳琅满目的雕塑作品,简直“无雕不成楼”,真是蔚为壮观。这种景象也多少映照出这个昔日海上霸主的影子。
马德里有300多个街心广场,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位于城市的正中心,所以被称为马德里的心脏。
广场所在的位置最初有一座城门,城墙修筑于15世纪,城墙以外为郊区。这座城门面向东方,装饰着升起的太阳,因而得名太阳门。后来这座城门被拆除,而名字却被保留至今。
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象征初升的太阳,从广场周围建筑的间隙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辐射,象征四射的阳光。
国王卡洛斯三世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他是波旁王朝时期西班牙的国王,出生在马德里,在位期间大力修建马德里的公共设施,至今他还拥有着“马德里最伟大市长”的称号。
卡洛斯三世国王英姿飒爽的骑马铜像竖立在广场上,似乎仍在守护着这座城市。
广场上还树立着一尊著名的“熊和树莓”青铜雕像。大约在14世纪,它们被西班牙王室选为马德里的城徽。一路上,我们在警车车窗上,地面的井盖上都可以看到这幅画面。
为什么是熊和树莓呢?熊是因为阿方索十一世当时在马德里山上打猎时,打到一只熊,因为熊是不容易被猎获的,所以大家一起庆祝,就把这只熊列为城市标志之一。树莓是因为马德里周围有很多树莓树,作为马德里特殊的植被。所以,人们把它们合起来就变成熊和树莓。
有关熊,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马德里自治区的标志是七颗星,源自大熊 星座 ,代表当时贵族统治者,所以,马德里成为首都之后就把它们融入市徽之中了。
广场上最早的建筑是18世纪的旧邮政大楼Casa de correos,在佛朗哥时期曾是国家安全总部,如今是马德里自治区政府楼。
不妨注意下,大楼最下部半椭圆形黝黑的窗户,当年这里是关押反对佛朗哥执政的重犯监狱。
楼顶的钟楼是1867年加建的。这座大钟表示的时间被西班牙人视为“标准时间”,人们以到此来对表为荣。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钟楼响起悠扬的钟声,等在广场上的每个人都会迅速吞下手中的12粒葡萄,祈愿来年12个月事事如意,月月好运。
在大楼门前马路边上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处直径1尺的半圆环图案。这可不是普通的圆环图案,这里是西班牙所有公路零公里的起点,同时也是马德里市门牌号的起点。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环内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图,红色是西班牙,左边是葡萄牙,东北部是法国的一部分,圆圈的位置是马德里。
地图中央标有“零公里”的字样,西班牙全国公路的里程数都是从这里开始向外计算的。因此,在西班牙有一句话:“条条大路通太阳门”。
这个“零公里标志”是十六世纪时由国王菲利普二世设置的,象征西班牙的中心。据说,只要在上面用力踩一踩,你就会再回到马德里。
抬头望去,只见一栋建筑的楼顶上居然树立着四马战车腾空奔驰的雕塑。
原来这座高大的建筑,是一家银行。太阳门广场一带是马德里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马德里是一个呈现慵懒与律动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城市。慵懒指的是喜欢懒散生活、满足懒散现状。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街边燃烧着炭火用于取暖的咖啡店、快餐店。无论天气多冷,那里的人们总是喜欢要上一杯咖啡,或是一扎啤酒,慢慢地吸吮、品味,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种悠闲、淡定以及内心深处的无所事事。
漫步中,见到一家马德里当地人最喜欢惠顾的火腿餐厅,橱窗里摆满了各种等级、价格和规格的火腿切片,十分诱人。
抵不住诱惑,我们抬腿走进餐厅,只见一侧的柜台上下左右挂满了各式火腿,可以堂食也可以带走。
西班牙大火腿几乎是每个西班牙餐馆的标配,刚开始伊比利亚自驾时我们会觉得很新奇,然而,随着越深入西班牙,会发现火腿简直就是西拔牙的国民食物。
在这里,我们才发现,同为西班牙火腿价格却相差甚远,从20-30欧,到150欧不等。其中顶级的西班牙火腿要历经5年以上的储存才可以出售,最低价格也要在100欧元每公斤以上。
好的西班牙火腿一定要现切现吃。因为生吃比较咸和硬,所以要夹在面包里口感会更好一些。这种火腿片成薄片,夹在类似法棍的一节硬面包中,构成了西班牙最主要的餐食之一。
更为诱人的是,这里的价格极为实惠,面包夹火腿,1欧;面包夹火腿和奶酪,15欧。我们各买了一个,决定先尝尝。
这时,我们才知道,这里是马德里当地有名的一家早餐厅。来此就餐的大多是马德里当地人,其中尤以蓝领居多。他们打都会围着一排长长的柜台,边喝咖啡或啤酒,边吃面包夹火腿,边站着聊天。
我们也有样学样地融入其中,体验了一把站着吃早餐的滋味。临走时,我们还没忘带上2个1欧1个的面包夹火腿。
吃罢面包夹火腿,我们继续在马德里的巷子里穿行,透过密布相连楼宇间的一道拱门,我们看到了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是不是有一种在斜角街寻找魔法世界入口的感觉。
几乎每一个西班牙城市,都有一座马约尔广场,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应该是名气最响的那一座。
进入广场,眼前豁然开朗。马约尔广场始建于17世纪,正值西班牙 历史 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最为辉煌的时代。从1840年起,这里便被辟为马德里的圣诞集市。
广场呈矩形方方正正,四周被红墙白窗的四层楼房围得严严实实,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西班牙大院”。
广场的正中央伫立着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的骑马像,在他的注视之下,人们百余年来在这里举办着集市、戏剧、斗牛、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
抬头凝望这尊青铜雕塑,只见国王左侧佩剑一身戎装,脖子上套着个一轮轮的颈圈,把他的小半个脸都遮住了。
马的一只前腿腾空半弯着,正要跨出去,且尚未落地,极具动感。
此刻,一群孩子正在这个由一圈红色古意盎然的建筑环抱着石子地面的广场上,进行一堂 历史 课。苦于不懂西班牙语,只能看个热闹。
广场中最醒目的建筑,就是那座位于正中,**、拥有两个尖顶的哥特式建筑。起初我们以为是皇家建筑亦或是官邸衙门,而事实上它却是一家17世纪皇家面包房——面包店之家Casa de la Panadería。
面包房之家的230多个铁艺阳台涂着成清一色的赭色,上面布满了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最为珍贵,是马约尔广场的最大看点。
眼前这些精美的巨型壁画是1992年重新创作完成的。同时,也正是这幅壁画的完成才让马德里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的殊荣。
巨幅壁画正中间是雕刻于1668年的卡洛斯二世盾徽。卡洛斯二世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因为后继无人,西班牙从此进入波旁王朝。
壁画上绘制了许多与马德里神话人物,他们栩栩如生,或站或坐矗立在窗子旁,好像每个窗子旁都有两个守卫。
被壁画包裹的窗框也雕刻地十分精美,配上白色的百叶窗门,则显得精致。
广场周围一共有9个可以通行的拱门,可谓是四通八达。
马约尔广场四周遍布许多年代久远的店面和餐厅。其中,最著名的是全马德里最古老的帽子店。据说,切·格瓦拉标志性的贝雷帽就是在这里买的。由于时间尚早,帽子店还没有营业。
此外就是这家古老的波丁餐厅EL Restaurante Botin,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餐厅,早在1725年就已开业,是世界 历史 最悠久餐馆的吉尼斯记录保持者。
古老的餐厅见证了很多 历史 ,画家戈雅曾在这里当服务生,海明威曾在这里吃饭写作。
这家餐厅人均消费35——40欧,不预订根本就没座位,而且据说要提前一个月预定才有可能。无奈,伸伸舌头,探探头,走人了。
马约尔广场附近是老城区,至今仍有很多保留完好的中世纪的教堂和古建筑、古街道。
漫步在这片古街巷中,我猛然间发现,一栋楼房的二层阳台上站立着一位“外星人”。出于好奇,我专门用手机镜头将其拉近。
不远处,街巷的墙壁上则布满了花花草草,为古城增添了一丝生机。
冬日暖阳拔“牙”记(二十七)马德里:不可思议的大航海遗奢
冬日暖阳拔“牙”记(二十六)马德里:朝圣不可思议伯纳乌
1、费尔南多五世(FernandoII;即费尔南多二世)1475年1月15日—1504年11月26日与妻子伊莎贝尔一世共治。
2、伊莎贝尔一世(IsabellaI)1474年12月11日—1504年11月26日与丈夫费尔南多五世共治。
3、胡安娜(Juana)1504年11月16日—1555年4月12日1504年到1506年与丈夫腓力一世共治。1516年到1555年与儿子卡洛斯一世共治。
4、腓力一世(PhilipI)1505年11月26日—1506年9月25日1504年到1506年与妻子胡安娜共治。
5、卡洛斯一世(CarlosI)1516年3月14日—1556年1月16日1516年到1555年与母亲胡安娜共治。
6、腓力二世(FelipeII)1556年1月16日—1598年9月13日。
7、腓力三世(FelipeIII)1598年9月13日—1621年3月31日。
8、腓力四世(FelipeIV)1621年3月31日—1665年9月17日。
9、卡洛斯二世(CarlosII)1665年9月17日—1700年11月1日。
10、卡洛斯大公(ArchiduqueCarlos;即查理六世)1703年9月12日—1715年7月2日(有争议觊觎者)。
11、腓力五世(FelipeV)1700年11月16日—1724年1月14日。
12、路易一世(LuisI)1724年1月14日—1724年8月31日。
13、腓力五世(FelipeV)1724年9月6日—1746年7月9日。
14、费尔南多六世(FernandoVI)1746年7月9日—1759年8月10日。
15、卡洛斯三世(CarlosIII)1759年8月10日—1788年12月14日。
16、卡洛斯四世(CarlosIV)1788年12月14日—1808年3月19日。
17、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VII)1808年3月19日—1808年5月6日。
18、约瑟夫·波拿巴(JoséI)1808年6月6日—1813年12月11日。
19、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VII)1813年12月11日—1833年9月29日。
20、伊莎贝尔二世(IsabelII)1833年9月29日—1868年9月30日1846年到1868年与丈夫弗朗西斯科一世共治。
21、阿玛迪奥一世(AmadeoI)1870年11月16日—1873年2月11日。
22、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XII)1874年12月29日—1885年11月25日。
23、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XIII)1886年5月17日—1931年4月13日。
24、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CarlosI)1975年11月22日—2014年6月19日。
25、费利佩六世(FelipeVI)2014年6月19日—今。
扩展资料
西班牙王室的血统起源于5世纪的西哥特王国,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
西班牙王室只计算王室父系血统的情况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ofHesbaye(770-807),他的后代为“欧洲第一家族”法国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
现今国王费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员,是RobertofHesbaye父系血统的直系后代,在只计算父系血统王室中,世界上现存最长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后。
西班牙阿拉贡地区出生的“天主教国王” 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看中了哥伦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们也想借助哥伦布,让他为西班牙在海外寻找一个新世界。
于是,他们于1492年资助哥伦布探险。哥伦布不负重托发现了美洲,新世界几乎无穷无尽的金银使西班牙暴富起来。拥有了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等巨额财富,西班牙也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