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丘诗词连载(16):三月初五游普陀山(含子丘说诗)

问答 0 24

子丘诗词连载(16):三月初五游普陀山(含子丘说诗),第1张

子丘诗词连载(16):三月初五游普陀山(含子丘说诗)
导读:文|子丘暮春寻胜景,朝拜普陀山。 古寺樟中隐,高僧月下闲。 海天多圣迹,佛国远尘寰。 心植菩提树,悠然度世艰。 2017年4月2日韵《平水韵》:上平十五删 律 五律、平起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文|子丘

暮春寻胜景,朝拜普陀山。

古寺樟中隐,高僧月下闲。

海天多圣迹,佛国远尘寰。

心植菩提树,悠然度世艰。

2017年4月2日

《平水韵》:上平十五删

五律、平起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普陀山,多古樟树。

2、普陀山,又称海天佛国。

子丘说诗2

1格律诗,就那么四个句式。(见上面)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倒腾来,倒腾去,就这四句(七律,就是平前加两仄,仄前加两平)。然后句式就那么四种:平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仄起不入韵。然后就是排列组合,没什么难的。(平起不入韵,就是开始字,实际是第二字是平声字,第一句不入韵。其他以此类推。)

当然,我刚说的是正格,还有变格,还有拗救。我不止一次告诫新人,不要一开始写诗就想着135不论246分明,想着变格,甚至拗救。没多少大诗人写诗总想着拗救!我不算高手,我写诗这么多,拗救极少,除非万不得已,不然坚决使用正格。

我建议刚学写格律诗的人,尽可能写正格。

2,有人说,句式难背,虽然就四种。其实只要知道第一句,我们就能通过判断来写以后三句(绝句),或者七句(律诗)。

比如,今天这首《三月初五游普陀山》。第一句我写出来是——暮春寻胜景(仄平平仄仄)。

那么下面五律,平起不入韵(平起还是仄起看第二字,因为第一字可平可仄)。

对句就是——仄仄仄平平(第一个字也可平)。

四个句式只剩两个,那么接下来两句就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为何这个顺序?因为末尾对句押韵,就必须是平,两句只能如此摆放。(也可以其他方式操作)

前四句就是——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记住,所有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八句),句式都是

前四句与后四句一模一样!

所以八句就是——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中间四句,也就是两联,必须对仗;而首尾对不对仗无所谓。没多少人能对仗,除非想杜甫那种圣手!)

至于对仗,等下一期,想起来,再讲。当然你也可以去百度一下,看不看得懂那就另当别论了。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顶端平坦,可容30人,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相传曾有人牵线横割而过,由此可以证明两石并未相接,但以后试者皆未成功。磐陀石险如滚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会担心一阵大风,将上面巨石吹滚下来。但却安稳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两石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磐陀石顶巅平坦,常见有二、三十个旅客在其顶上嘻戏,它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处,石上有“磐陀石’(侯继高书)“大土说法处”、“金刚宝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题刻。磐陀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在磐陀石身上怀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地理位置: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

普陀山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年吸引大量信众和游客来此拜佛祈福。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普陀山超详细的导游词。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介绍

有gfd,服务态度,口才水平等。衡量导游的服务水平,最重要的是口才水平。以下是浙江普陀山导游词汇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登佛顶,不登普陀山。

沱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由于它的景点比较分散,我们建议你乘坐观光车去参观。

在我们为您推荐的这条一日游线路中,不仅有普陀山的三大著名景点,即惠济寺、法鱼寺、福赛吉、观音寺、南海观音铜像,还有百步滩度假村,在这里您可以听涛声、看海浪、玩海沙。我相信你能欣赏这座“海上仙山”。

亲爱的朋友,现在你已经来到普陀山最高点佛顶山,——。又叫“菩萨峰”,是信徒朝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这里有时还能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一直有“不登佛峰,不登普陀山”的说法。

佛山上的惠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庙。它矗立在山顶,倚天临海,景色壮丽。但由于建在山谷之间,占地有限,惠济寺的布局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向两侧不对称展开。左右大殿、钟楼、厢房等建筑由游廊相连,中间天井形成多个院落。

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塘,雕花玉篱,水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在会稽寺的正殿——圣雄宝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叶佳。正殿供佛与普陀山其他寺庙供观音菩萨不同。

原来,在山顶供佛而不是观音菩萨,隐含着佛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如此。在正殿两侧的厢房里,有“二十天”。简单来说,他们就是佛教的守护者。

佛教认为,佛在传播佛法的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护法,佛道就会没落,所以佛国有很多护法。他们都有非凡的魔力。他们可以帮助佛陀宣扬佛法,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

但佛教的保护者不仅仅是二十天,而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这支队伍叫‘天龙八部’,代表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最为重要,我们面前的二十天部属于‘天部’。

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这些护法神将身体前倾15度。除了普陀山的惠济寺,还有其他的寺庙也有这二十天,比如杭州的灵隐寺,北京的大慧寺,大同的华严寺。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的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惠济寺也有一个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称为“观音殿”。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这里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100多尊线雕观音像镶嵌在它的墙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画,以及这些珍贵的观音像。

在慧思寺的后门,有一座“普陀鹅耳枥”。据说最早是一位古缅甸僧人游览普陀山时带来的。这棵树有13米高。它从表面分两叉,上去就一分为二。它是规则的,雌雄同株。每年5月开花,10月中旬成熟。

但由于繁殖率极低,在原产地缅甸早已灭绝,世界罕见。因此成为普陀的象征,佛教界的菩提。

如果你对普陀山的其他珍贵植物感兴趣,不妨看看寺后坡上的新木姜子树。这是一种只有浙江才有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观音的生日落在春天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它嫩嫩的枝叶就披上金色的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位报春的使者,为海地佛国增添光彩。

舟山普陀山

,从惠济寺出来,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俯瞰壮丽的海景。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看到舟山群岛的大小岛屿像荷花一样点缀在中国东海。在这些岛屿中,最著名的是附近的罗家山。

你看,珞珈山像不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上?如果仔细辨认,还可以辨认她的头、颈、胸、脚等。所以又叫“睡观音”或“海上卧佛”。

据说当年观音在珞珈山修行后漂洋过海到普陀山开辟道场,所以很多来普陀山的虔诚信众都会乘船到珞珈山朝拜。好了,佛顶山的惠济寺就交给你了。如果你下山往南走到法雨寺,你可以在途中欣赏到许多石雕。其中,刻在一块巨石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著名。相传为明代抗日名将侯所作,现已成为普陀山的一处代表性景观。如果有兴趣,不妨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现在我们在普陀山最大的寺庙——福赛吉寺。扶桑寺也被称为“司前”。它的前身是著名的“拒上观音寺”。宋嘉定七年,皇帝下令将童渊殿的匾额作为供奉观音的殿宇。

后来被多次破坏。万历三十三年,明神宗,朝廷派太监张骞扩建宝陀堪舆,授“保国长寿普陀寺”额。寺庙规模很大,暂时在东南方向。康熙三十八年赐“普济群陵”,至雍正时,基本形成现在的规模。如今,扶桑寺共有231间客房,包括十殿、十二层、七殿、七亭。

扶塞吉前有一座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子上的眉雕有精致的云丝和石葫芦。内广场北侧,树上有一块石碑,上书“文武百官,军民在此等候下马”。相传这是皇帝颁布的圣旨。以前官员来此,文官下车,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敬意。

石牌坊后面是一个约15亩的荷花池,名为“海印池”,又名“方胜池”,建于明代。“海印”是指佛陀的智慧可以显示一切事物,就像大海一样,而“释放”是一种普遍的佛教活动,融入了佛教的“慈悲”和“不杀生”等教义。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一间,就可以来到雍正年间修建的御碑亭。御碑上的碑文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苍劲有力,可谓双绝。

当然,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去参观东边的“千手观音”墙。据说观世音菩萨有巨大的慈悲和智慧,能看到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意思是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有时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意思是她观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来到寺庙,你一定会奇怪地问:“寺庙的正门都关着,你怎么进去?”这是另一个故事。传说乾隆皇帝晚上忘了回普陀山。当他回到富塞寺时,寺庙大门已经关闭,但他要求开门的请求遭到拒绝。

守门的小和尚道:“国有法,寺庙有寺规。”甘龙别无选择,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庙。回宫后,他对此极为愤怒,下了一道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可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庙菩萨或住持第一次进门才能打开。通常游客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在供奉弥勒佛的天王殿之后,我们可以来到——大童渊殿,这是福赛吉供奉观音菩萨的主要殿堂。

大厅宽七间,宽六间。它宏伟高耸,可容纳数千人。有句话叫“百人不知宽,千人不知众”,所以又叫“生活馆”。走进正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着一尊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它善良善良,面带微笑,福星高照,旁边站着一位龙女,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在中国,观音菩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佛经记载,遇到危机时,只要菩萨念诵其名,菩萨就能听到,去救世,故称“观世音菩萨”。

在唐代,为了避免唐太宗李世民的禁忌,省略了“世界”一词,或简称“观音”,并沿用至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创始人应时牟尼佛,但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经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为什么我们面前的这个观音殿叫“童渊殿”?其实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就能用眼睛看见,也就是说“耳相通,即眼、耳、鼻、舌、身、心相通”。因此,“童渊”成了观音的代名词,意为“不偏不倚,畅通无阻”,成功通达。

毗卢观音两侧还有16尊服装各异、造型各异的观音菩萨像,称为“观音32申英”。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现身教化世人的形象。三十二身观世音菩萨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此外,中间供奉的观世音菩萨的雕刻方法也是观世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正殿两侧各有一个侧厅。东侧殿供奉文殊菩萨,西侧殿供奉普贤菩萨。此外,法堂有一座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参观完扶桑寺的厅堂之后,还可以去参观东南方向的“多宝塔”。

许多宝塔建于元朝。它们是由普陀山的和尚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制成的。它们以《法华经》年“多宝塔”的意思命名。塔的外观简洁、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那样精致小巧。每座塔的四面都雕刻有壁龛,里面有全坐佛像。属于古代蒙古统治者信奉的佛教密宗风格,元代风格十分浓郁。

据调查,这样的佛塔全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多宝塔东面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水浴场百步沙。这里沙子纯净,沙滩形状优美,海浪连绵不绝。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不妨去感受一下。

法雨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庙。它又被称为“后寺”,因为它位于第一大寺——福赛寺的后面。佛教徒认为,佛教滋润众生,犹如雨水滋润万物,故有“法雨”之说。

法雨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经多灾多难。至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裕”,故取名“法裕殿”。雍正帝时大规模扩建,法雨寺因其规模宏大的殿堂楼阁、雕梁画栋而成为东南名寺。

就法雨寺而言,你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的是依山而势,组团登高的方法。几个大厅在台基上步步高升,气势非凡。

整个寺庙覆盖着天蓝色、淡绿色、鹅**的琉璃瓦

浙江普陀山

要想进入法雨寺的佛堂,首先要穿过寺前的荷花池。占地约1800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十八年。这里出产的莲子,历史上曾是贡品,由杭州织造院赠予朝廷。荷花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海辉桥。“海会”是指诸佛菩萨聚在一起,其德如浩瀚深邃的大海一般深邃众多。

惠桥将池塘分为东、西两池,两侧板的双面浮雕上有50多幅各种戏剧故事、鸟兽的图画,雕刻精美,是普陀山最精美的石雕。走过荷花池,我们先来看看九龙赵强,这是1987年新建的景点。这座九龙壁高两米,长12米。下壁为须弥山塔,四面,顶有飞檐。在上部的石梁和石蛙之间雕刻了十七条形状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则昂首舞蹈,争夺龙珠,栩栩如生。

乍一看,它似乎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如果你足够仔细,你会发现它是由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琢拼接而成。拼接的地方衔接紧密,丝毫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之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又经天王殿前往法雨寺二楼的——玉佛殿。因原来有一尊释迦牟尼像而得名,是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可惜文革时毁了。现在供奉的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

玉堂后面的平台栏杆上,有一幅雍正年间雕刻的《二十四孝图》。图中的24个孝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见证了佛家与儒家的融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堂”。据《普陀山志》年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杭州,面见法雨寺主持人,下达了“拆毁金陵老庙赠之”的圣旨,于是将南京明故宫的琉璃瓦取下12万块,送往普陀山,修建了皇家风格的九龙寺。

舟山普陀山

九龙厅没有横梁也没有铁钉,是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地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九龙沉箱,这是明朝遗留下来的文物。抬头望去,可以看到沉箱下挂着一个大大的珍珠球,顶部是一条龙,周围是八个龙环和八根柱子。就好像你要去抢这颗珍珠,构成了“九龙戏”的格局。其造型逼真,巧妙。

据说这个九龙沉箱还具有防火的功能,因为龙可以吐水,沉箱的形状可以聚水。所以如果香火不小心引燃了佛前的经幡,庙上的九龙就会喷水灭火。所以这个九龙沉箱就成了普陀山的宝贝。

该寺供奉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故又称“九龙观音寺”。观世音菩萨两侧,是18尊苦行的罗汉像,而寺庙的另一侧,则是一座雄伟的《海岛观音图》。

画面中间,善良的观音菩萨正站在一条巨大的琵琶鱼背上,一手拿着网瓶,一手拿着杨柳枝。菩萨手中的净瓶和杨柳枝,原意是传播法雨,弘扬佛法,后来演变成各种含义。

人们相信杨柳枝可以消除灾难和疾病,纯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撒向世界各地,寓意慈悲的观音用纯净的水使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

这幅画中还有天宫、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栩栩如生。有兴趣的不妨仔细看看。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