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

问答 0 22

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第1张

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
导读: 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欢迎大家参考!  舞象之年  解释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出处《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  解释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豆蔻年华

 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欢迎大家参考!

 舞象之年

 解释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出处《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金钗之年

 解释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豆蔻年华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释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碧玉年华

 解释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

 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桃李年华

 解释古人指女子二十岁的年龄。

 花信年华

 解释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释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

 出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知命之年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杖国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70岁,意思是年过七十可以拄拐杖行走在全国范围内。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杖朝之年

 解释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处《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耄耋之年

 解释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处《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古代形容年龄的词语

舞勺之年:代表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出自《礼记.内则》。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

舞象之年:代表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扩展资料: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男孩子十三岁就开始学习音乐、背诵诗词、跳文舞,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射箭骑术等等。

“舞勺”指的是男孩子学习的一种文舞。文舞,与武舞相对,是古代的宫廷雅乐舞蹈之一,主要是用于歌功颂德的场合。照这样看来,古人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是有节奏的。每一个年龄都在教授不同的知识,也算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了。

舞勺之年在古代的时候指的是13—15岁的男孩子,紧接着的则是舞象之年,15—20岁的男子,这时候已经算是成年了,所以教授的内容则是像前文说的“学射御”,培养男子的责任、担当和勇气。

-舞勺之年

-舞象之年

1 关于不惑之年诗句

2 关于不惑之年的诗句

关于不惑之年诗句 1感叹不惑之年诗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5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关于不惑之年的诗句 1 感叹不惑之年诗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 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 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出处:《论语》

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扩展资料:

二十弱冠——男子二十就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不再是小孩了。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5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