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们年轻同学们注意,对于聪明要小心。大家个个都自认聪明,谁肯承认自己是笨蛋呢?但是这个聪明就是大问题。我们常常提到,苏东坡一生受的打击很大,所以他有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后悔自己聪明;下面两句更妙了,「 ”但愿生
我们年轻同学们注意,对于聪明要小心。大家个个都自认聪明,谁肯承认自己是笨蛋呢?但是这个聪明就是大问题。我们常常提到,苏东坡一生受的打击很大,所以他有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后悔自己聪明;下面两句更妙了,「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希望笨儿子一辈子平平安安有福气,功名富贵都有。苏东坡上面两句蛮好的,下面两句话他又用聪明了,希望自己的儿子又笨又有福气,不必辛苦就做到大官,一辈子又有钱又有富贵。天下有那么便宜的事吗?他不是又用聪明了吗?这个聪明就不对了。 实际上苏东坡这个思想啊,就是他的人生哲学。再仔细一想,苏东坡这个愿望,也都是我们自己的希望,我们个个都想这样,最好钞票源源滚进来,车子送来给我坐,那么盖高楼,分几层给我就好了。每个人都要这样,都误于聪明。 我们修道也一样,大家学佛修道打坐,都在用聪明,绝对不肯守规矩,都拿自己的意思来注解。譬如问打坐的人,什么叫定?好像没有思想就是定,每个人都这样注解,从来没有查过佛学有没有这样的话。佛经上讲一句空啊,就乱下注解,都是聪明,所以学理都没有搞通,没有用。 ——整理自《孟子与离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是说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只要他努力,最后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的。这在历史上可以举很多的事例来说明的。凡当过老师的,作过***的,都能体会孔子这一段话是绝对正确的。 这是教育的道理,也是作***的原则。大凡***的时候,对部下先要认识。看他的能力若是中人以下,却把较高的任务交给他,那一定糟糕。教育的原理也是一样,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更要注意,千万不要「 ”儿女都是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儿女也要看情形,「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教育后代,只是希望他很努力,很平安的活下去,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分子,这是最基本的要点,并不希望他有特殊的地方。 人平安就是福。所以我对我的孩子们说:「 ”你们都长大在做事,我真要感谢你们。这个话怎么讲?你们没有犯法,没有给我丢人。如果你们做了坏事,犯了法,我才不好办啊!可是你们没有,所以我很感谢你们,平安长大。” 像苏东坡,名气那么大,在文人学者中,他实在好运气。比苏东坡学问好的人,不是没有,可是苏东坡在宋朝,名闻国际,几个皇帝都喜欢他。当时日本、高丽派来的使臣都知道他,甚至敌国的人都知道,当时金人所派来的使臣,第一个问起的就是苏东坡和他的作品,他的文章、诗词,中外传扬。后来他在政治舞台上受到重重打击。你不要看苏东坡那么了不起,官大名气也大,可是一辈子受罪,一辈子没有好境遇,他便写了一首感慨的诗叫《洗儿诗》,说:「 ”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们从苏东坡这首诗上看到人生。他无限的痛苦、烦恼。所以学问好,名气大,官作高了,没痛苦吗?痛苦更多,这是我们从他这首诗了解的第一点。第二点,从这首诗看苏东坡的观点就很可笑了,试看他前两句,不但他有这个感觉,大家也有这种感觉,他说世上的人都说人聪明好,他却认为自己一辈子被聪明耽误了;第三句也蛮好的;第四句毛病又出在他太聪明了。 世界上哪有这种事?!生一个笨得一塌糊涂的儿子,但一辈子官做得大大的,也没有犯法,也不会倒霉。一生中又无灾无难,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禄,功名富贵样样有,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哪里做得到啊!这是「 ”聪明误我”?或是「 ”我误聪明”呢?就人生哲学的观点来看,如果当苏东坡的老师,这一首诗前三句可打圈圈,末句不但打三个×,还要把苏东坡叫来面斥一顿:「 ”你又打如意算盘,太聪明了!怎么不误了自己呢?”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犯跟苏东坡一样的错误。 ——整理自《论语别裁》《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生哲学,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做事业,欲想成功,永远是不宁的,欲享福而事业成功,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有所建树,那是永远不能安宁的。人都想功名富贵,想成功,又想留万世之名,又最好不要劳累,这是办不到的。 只有苏东坡这位绝顶聪明的人,有过这样的妄想。他因为自己太聪明了,一生在政治上都遭遇到挫折,所以作了一首诗:「 ”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前面三句讲得蛮有道理,最后一句又吃亏了,又太聪明了,天下哪有这种事情?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生太好了,死后阎王判他还是到世间做人,可是投胎做人时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呢?阎王让他自己决定,于是他说他只希望:「 ”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阎王听了以后,站起来说:「 ”老兄!世间如有这种事,你做阎王我做你。”由这个故事,就了解人生,凡有所建树,一生永远都在劳累,《易经》上讲「 ”宜建侯而不宁”,这就是开创事业的现象。 《庄子》上讲「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有些树木,因为太有用了,本来应该活得很久,结果是「 ”未终其天年”,只要长高一点点,就会被砍掉,所以生命只活了一半,有时连一半也没有,就被斧头砍了,成为短命。一个好的人才也是这样,人的一生聪明能干的话,就是庄子所讲的「 ”未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我们拿苏东坡的故事,以及他一生的遭遇,说明世界上能干的人有个隐患,越能干、越多才,越是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糟蹋了,可能用到累得早死。这是我们须要注意的! ——整理自《易经杂说》《庄子諵哗》
作者:宋代诗人苏轼。
出处:《洗儿戏作》。
原诗《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后,都希望孩子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被聪明耽误了一生。
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的升至高官。
注解:公卿:泛指高官。
扩展资料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看起来观点荒谬,实际上是反讽,因为在苏轼看来,当时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具的人。
但是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人,对做大官成功的规则,他一样也不能恪守,所以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颠沛流离,因此才会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不平之鸣了。
另外,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不会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装糊涂而保全身的先例: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大夫宁武子,他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从卫文公到卫成公,无灾无难地安然做了两朝元老。
苏东坡要儿子“愚”,是为儿子设计的一种人生策略,就是学习宁武子的“愚”,也就是老子的“大智若愚”。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苏东坡明白自己就是因为太过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要儿子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参考资料:
“吾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出自《洗儿戏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绝。
原文: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全诗以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以一个“误”字,道尽了作者一生的遭遇。后两句是气话,是颠倒过来说的人生感慨。此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实则对官场进行了嬉笑式的讽刺,表现了作者玩世不恭、愤世嫉俗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