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重视。远古先民,群居杂处,不辨婚姻。后来逐渐认识到“同姓不繁”,而辨内外之别,结婚姻之好。部落间相互通婚,以求种族繁衍。及至春秋制礼作乐、确立婚姻规则,“娶妻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故卜之”。婚姻成为部
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重视。远古先民,群居杂处,不辨婚姻。后来逐渐认识到“同姓不繁”,而辨内外之别,结婚姻之好。部落间相互通婚,以求种族繁衍。及至春秋制礼作乐、确立婚姻规则,“娶妻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故卜之”。婚姻成为部落联盟、两国通好、二姓相合的大事,形成了严格的婚姻制度和民间习俗。婚姻不只讲究门当户对、命相相合,还形成纳彩(提亲)、问名(询问女子母亲姓氏)、纳吉(占卜吉凶)、纳徵(订婚)、请期(占卜选定日期)、亲迎(迎亲、娶亲)等主要仪节,称为“六礼”。形成一整套繁琐的仪式。这一婚俗一直延续到唐代。到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相当于纳吉)、亲迎三种仪式,一直延续到清代。近代以来,破除旧俗,提倡新风,婚姻走出门当户对、家族结盟的窠臼。婚姻已经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俗,变成男女相悦、自由恋爱、自主结合的新式婚姻,婚礼从传统婚姻的繁文缛节中摆脱出来。现今,多民族杂居,婚姻已经打破民族、国家界线,自由结合。婚礼也按不同民族风俗及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安排,程序大为简化。婚典不仅可在自家庭院,还可在宾馆、饭店、教堂举行,或旅行结婚,形式多样,仪式也逐步形成多样化。 各地婚姻风俗因不同民族而有所不同,但同一民族间男女结婚风俗基本一致。同时,为增加婚礼喜庆气氛,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人们还在延续着某些传统风俗,通过举行婚礼来答谢亲朋好友的盛情,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敦煌汉族的婚俗自解放至今,大体格式没有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其大致过程如下: 说 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意向。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有句俗话叫“媒婆婆,嘴吃成个油饽饽”,之所以把媒人称为“婆婆”,是因旧时说媒者一般以女性居多。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旧时,谢媒钱是在约定成婚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现今,谢媒的方式已经不再拒泥于过去的套式了。 上 门 雅称“相亲”。是在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后,若女方经过打听认为男方情况尚可,便答应男方上门。一般是由媒人带领男方到女方家进行初次走访,目的是为了让女方及女方父母和长者相未来女婿。上门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对待。礼物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但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相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一般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才同姑娘一起商量是否同意,如有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甚至还要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退还。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进行初步了解。 看家道 在男方上门之后,由媒人探问女方家意见,若女方家同意,由男方家提出邀请,请女方及家人到男方家做客,即“看家道”。一般是女方及其父母、叔叔、舅舅等人在媒人的引领下,回访男方家。所谓“看家道”,就是看男方家的生活境况,要看前院的房屋、后院的牲畜,甚至还要看粮仓的储备等等。在很早以前,“看家道”时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男方父母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谈。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的家境,对男方财产、生活、家居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起身告辞,男方不勉强留客。现在“看家道”多是履行一下程序而已,有些男女双方已将这一程序简化并取消。 订 婚 在“上门”“看家道”之后,由媒人询问男女双方家的意见,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认为时机成熟,就要履行订婚手续。订婚日期由双方确定后,媒人带女方及其父母等直系亲属到男方家去订婚,男方家则邀请亲属长辈在家恭迎认亲。订婚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笔重礼,包括给女方父母的衣料,给姑娘的衣物、首饰、彩礼等等,这些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的。男方要准备酒席,款待女方家人。待女方家宾客齐至时,第一顿饭吃菜和馍。然后认亲戚,重点是女方认男方家亲戚,逐个敬酒称呼,长辈要给女方端礼钱,婆婆给未来的儿媳妇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女方给男方赠送一套衣服。认亲的程序结束后。男方家摆酒席,做臊子面,新亲戚上桌喝酒交流,增进情感。 结 婚 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就开始着手做一些准备工作。重要的一项就是男女双方要亲自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然后选择黄道吉日,男女双方两家确定并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女两家都要待东,即招待东家和所有帮忙的亲戚朋友。傍晚时,男方家要选个干净的空地给祖宗烧纸,向祖先通说后人婚事。同时,男方请亲威、同事、朋友开始布置、收拾新房,主要是张贴喜字,裁剪张贴鸳鸯、拉花、窗花等饰物,营造喜庆气氛。晚上,女方和姑嫂以及朋友还要到男方家看新房布置情况。男方则和媒人、伴郎一道到女方家送大红“肉方”。新房布置完成后,不铺床,晚上由新郎与一个亲属的未婚男孩一起在新床上就寝,俗称“压床”。压床的人有条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压的,一般由新郎的亲弟弟,或朋友或同学,但必须是岁数小于新郎的未婚青年。另外,有的家庭还讲究请四五岁的男孩儿压床,这是从延续子孙的角度来考虑的。次日,便要举行结婚仪式,一般分乔亲、典礼、认亲、闹洞房几个环节。乔 亲 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婚礼当天,新娘一大早首要的是化妆和打扮,然后穿上漂亮的结婚服装在娘家等候。新郎则与伴郎、伴娘及娶亲人员(不论迎亲人员多少,但必须是双数,且男女各半)在媒人的引领下乘车(车队要求是双数),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娶亲。行前准备好双份礼品(红酒、挂面、猪“肉方”、红糖、点心等)及红包,还要拿一红木匣子,内装香、艾、挂面、酵面、棉花、红枣、桂圆、莲子、碗、筷、化装品、钱等物,均是双份。乔亲人马到女方家门口时,放鞭炮告知。女方家则事先准备好难题,或提问题、或让乔亲人员喝酒等,待嬉闹后才开门。进门后,女方家准备荷包蛋等招待新郎,准备简单饭菜招待娶亲人员后,新娘拜别父母,给父母敬茶或敬酒。迎亲人员还要从女方家象征性地“偷”点东西,所“偷”东西中必须有木材类的,意为“偷财”。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红白糖、“肉方”、挂面等留下一份,让男方带回一份,对红木匣子中带来的离娘钱及馍馍留在娘家,再由娘家对等换个过,其它物品原封不动随新娘带回。时辰一到,新郎或抱或背新娘从娘家出来,送上乔亲新车,与娘家送亲人员同行。乔亲车队中途不能随意停留,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走重复路线。乔亲车队在路上与别家乔亲车队相遇,要互换手帕以图吉利。乔亲车队到新郎家门口,放鞭炮、撒花,或喷彩带。下车时,新娘脚不沾地,新郎将新娘抱人新房,换礼服,准备典礼。在新娘进门时,公婆、“阿伯子”(新郎的兄长)都要回避,不能照面。典 礼 待宾客到齐,坐定,吉时一到,就开始进行典礼仪式。由司仪宣布婚礼开始,放鞭炮,或奏婚礼进行曲,或鼓掌,新郎、新娘携手缓缓步入典礼厅堂。结婚典礼仪式开始后,新郎、新娘携手站在典礼台上,由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并宣读结婚证书,然后新人互赠礼物,互带红花,以示相敬相爱,并进行拜礼。旧时讲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现在则简化为新人向双方父母三鞠躬,向亲戚朋友鞠躬答谢,新郎、新娘互相鞠躬致礼。为了喜庆,公婆的好朋友还要给公婆“抹花脸”,还要给婆婆的耳朵上挂红辣椒,其意就是让公婆在媳妇面前出丑,以此来缩小媳妇与公婆之间的距离。在典礼结束后,司仪宣布新郎、新娘携手入洞房时,由亲朋好友将事先准备好的纸花、五谷杂粮、白沙糖等混合物打向新郎、新娘的头上,称为“打煞”,意为驱灾避邪。 认 亲 典礼之后,敦煌还有“认亲”的习俗,即在婚宴开始,由司仪带着一对新人认长辈、认亲戚,新人叫着长辈亲属的称谓,并鞠躬行礼,有些地方有叩头习惯。而长辈则要事先准备礼金红包,当面分别给新郎、新娘,以示祝贺,称为“拜礼”,一般要多次鞠躬行拜礼,尤其父母则要多次给红包。婚礼的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不吃婆家饭,而是吃娘家派人送来的素食“宽心面”。所谓“宽心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宽板”拉条面,其意就是让新人在成婚后放心过日子,不要怕事。 闹洞房 也称“耍床”。婚礼当天晚上,有闹新房习俗。在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年轻人准备各种雅俗共赏的节目,让新人表演,逗乐、起哄,增加喜庆气氛。如表演取筷子,将一双筷子置于酒瓶中,只露出很短一截,让新郎、新娘全力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实际就是让两人有意亲吻。另外,过去闹洞房时还要耍闹小叔子,让小叔子给嫂子扫地,扫地要从门口往里扫,扫的东西要堆在屋角,意思不能把财扫出门。第三天回门回来后,再由新娘清扫出门。闹洞房结束后,新郎、新娘人睡前还必须完成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就是给新人铺床。铺床十分讲究,要请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给新婚夫妇铺床,把两床被子的四角夹人核桃、花生、莲子、红枣等物,一边铺床一边口中还要念念有词:“反铺席子正铺毡,生下的娃娃坐高官;双双核桃双双枣,儿子多来女子少……”而后,新婚夫妻才能同床共寝。第二天清晨,新婚夫妇不能随便出门,也不能睡懒觉,更不能随意开门。必须等候小叔子或侄子叫门时,才可开门。叫门时称“哥哥、嫂子(或叔叔、婶婶)开门来,金银财宝滚进来”,这时才能打开新房门,并由叫门的孩童递进来两个熟鸡蛋、两个小馒头、两杯糖水,寓意财源流进,甜甜蜜蜜,新郎、新娘要给叫门送餐的孩童红包。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吃完后,再出门拜见公婆。但新娘在回门前不能进伙房。回门前若进了伙房。则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不顺利。 回 门 按照约定俗成习惯,结婚第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非常重视婚后第三天的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回门一般在上午进行。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要改口,或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或称姨父、姨娘,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情、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吃饭不做菜,只有饺子,馅内包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寓意今后漫长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吃完饭后要按婆婆的叮嘱不能久留,放下筷子就回家。意思是说,新媳妇回门在娘家待得时间长了,婚后就不大顾家了,所以不能久留。
我和老公属于相亲后直接闪婚的一对新人,婆婆比较强势,什么都要管。就比如婚房装修,全程她出主意和出钱,完全不需要我们管,也不问我们意见和喜好。虽然最后婚房效果不错,亲戚都说我嫁对了,但总觉得没有收到重视。
一进门有个大墙柜,下边柜主要放鞋子,上边柜空置,暂时没啥好放的。
鞋柜中间镂空部分有装小灯,晚上开着灯,再摆上几个装饰品,也挺好看。
目前婚房住了5个人,我、老公、公公婆婆和13岁的小叔子。
玄关右转是客厅,绿色和白色的渐变看起来让婚房变得很小清新,就是缺点喜气,不大像婚房。
电视背景墙比较简单,只贴了绿色的壁纸,简洁时尚。
客厅铺的地板,看起来非常的赶紧亮洁。
婚房总面积大概只有90平方左右,客厅比较小,所以在色调搭配上追求简单,太过复杂的颜色搭配会让原本较小的空间更加显小。
看完厨房再来转转餐厅,不同于婚房的现代风格,餐厅选的原木餐桌。
餐厅空间同样不大,所以搭配一个金色的镜子,通过反光照射让餐厅显得宽敞和光亮。餐厅设计镂空置物墙,可以放三类小巧可爱的装饰品,让餐厅氛围更加热闹和美观。
再来看看厨房。整体的感觉比较沉稳大方,灰褐色的橱柜搭配白色的台面和瓷砖,有一种说不出的简洁。
采用上下边柜的设计,让厨房的收纳空间更大,从而也增加了厨房的活动空间。
不同于客厅和餐厅的狭小,厨房和卫生间就偏大很多。
卫生间用简单的玻璃隔断来分开干湿区域,浴室采用黑色小方砖,不仅耐看更加耐脏。具有强大收纳空间的洗手台也是卫生间的亮点之一。
最后再来看看卧室,上图是我和老公的主卧。
地面采用实木地板,即使光脚不穿鞋也不会觉得脚冷。原木色的家具让空间特别的清新自然。大大的飘窗成为卧室的亮点,每天阳台透过窗纱照耀在初醒的脸庞上,真的舒服极了。
卧室的衣柜都是定制的,黑白的颜色搭配,简洁大方。
这件事小叔子的卧室,空间不大,所以设计榻榻米床,让床也成为收纳的一部分。
小叔子虽然还小,但却很洁癖,自己的房间一定要自己收拾,自己打扫,东西都摆放好好的,所以我作为嫂子,不用帮他打扫,也省心很多。
总的来说,婆婆装修的婚房效果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法亲身经历装修的感受,我也不是个想坐享其成的人,没办法,谁叫自己老公孝顺,不敢违抗呢。
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遇到林凤澜这种情况还真的是让人头疼。身为大嫂的她被婆婆要求给小叔子买新车,不然就赖在家里不走了。不仅如此,在当初结婚时房子的首付还是娘家人给的,孩子生下来也是娘家带。婆婆只会张口要钱,这次居然索要新车不成直接耍赖。这件事换成谁都接受不了,难道只是大哥大嫂就必须要承担起家里所有的事情。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是这个义务并不代表着可以得寸进尺,这种“无底洞”式的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悲哀,对于家庭的这种事情要有理性和底线,勇敢的说出“不”。
婆婆索要新车不成居然撒起了泼
林凤澜没有想到婆婆居然带着小叔子住进了自己的家,只是因为小叔子想要换一辆新车,而身为大嫂的她就应该按照婆婆说的有义务帮助。自从自己进入婆家门的那一刻起,婆婆经常说的就是“你们身为大哥大嫂就应该扶弟弟一把”。
要知道林凤澜和丈夫的钱并不是大风刮来的,当时两人谈恋爱的时候并没有房,还是租房住,两人拿着很低的工资生活,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还需要林凤澜娘家人的接济。
在两人结婚之后,丈夫的家人根本拿不出钱买婚房,而丈夫的工资并不多也没有能力负首付,于是林凤澜的娘家付了新房的首付当嫁妆。林凤澜是独女,将来她父母的所有积蓄都会留给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丈夫的家人才会看中这个儿媳,关于这点林凤澜是再清楚不过了。
中国式“无底洞”家庭的悲哀
因为林凤澜有娘家人依靠,所以在家里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丈夫更是将财政大权交给了自己。虽然有了新房,付了首付,但是每个月的按揭还是夫妻俩供,再加上孩子的出生让两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但是婆婆却不心疼他们,当初怀孕时婆婆就装病不照顾自己坐月子就算了,还张口就问夫妻俩要生活费。而自己的母亲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外孙,这点林凤澜心里很是感激。
其实婆婆要钱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成器的小叔子。当时小叔子要结婚,婆婆就问两人要十万元随礼,林凤澜是不愿意给的,但是当时婆婆就搁下狠话,不给就赖着不走。于是为了平息这场风波在无奈之下夫妻俩还是给了。
本想着婆婆和小叔子会感恩,但是小叔子之后更加的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这次又故伎重施,强迫他们买辆新车给小叔子。平时夫妻两上下班挤公交和地铁,都不舍得买车,凭什么给他买车。
林凤澜和丈夫狠下心来将婆婆和小叔子赶出家里,凭他们如何撒泼就是不开门。对于这种人就要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狠下心来拒之门外。
屈服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勇敢说不
中国有许多像林凤澜这样的家庭,这种一昧的索取会让每个人都生活在压抑的生活当中,还好林凤澜的丈夫是明智的,愿意站在理性的角度。小俩口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还要省吃俭用的供养兄弟姐妹,这对于像林凤澜这种的家庭来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还要受到道德来绑架,真的是非常的荒唐。
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和影视剧中都十分常见,像是樊胜美、苏明玉、房似锦等等都有过这种的遭遇,她们还算是白领,高薪人士。而像林凤澜这种的工薪家庭就更加的苦不堪言,所以该狠心时就应该狠心,要勇敢的说出“不行”!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屈服一次,就会有之后的无数次。
作为子女有义务抚养父母,但是没有义务帮扶兄弟姐妹。想要任何事情都要努力去争取,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对于这种一直索取的亲人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有底线的,不能被亲情左右了思想。每一个家庭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小小的共同体,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对于无条件的帮扶另一半兄弟姐妹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价值体现。愿这个社会少一些这种错误的思想,多一些关爱和关怀。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