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后抢富贵什么意思

问答09

下葬后抢富贵什么意思,第1张

下葬后抢富贵什么意思
导读:谁先到谁会得到富贵,所以叫“抢富贵”。经天天运势网查询显示,十二、圆坟下葬的第二天早起,天蒙蒙亮时,孝子、孝妇、孝女等如下葬时的装束,到坟前,上上供,跪拜,然后完成下葬的仪式,民间习俗完成前最先到的人会有财运。1 下葬时听到公鸡叫 在逝

谁先到谁会得到富贵,所以叫“抢富贵”。经天天运势网查询显示,十二、圆坟下葬的第二天早起,天蒙蒙亮时,孝子、孝妇、孝女等如下葬时的装束,到坟前,上上供,跪拜,然后完成下葬的仪式,民间习俗完成前最先到的人会有财运。

1 下葬时听到公鸡叫

逝者去世后,灵柩前常会摆放一只引魂鸡,以引导逝者亡魂顺利走向另一个世界。出殡时,棺材上也会放置一只活公鸡。在古人眼中,公鸡在风水学上被称为“凤”,若下葬时出现“凤”鸣,即被视为龙凤合一,是吉兆,意味着此刻下葬,墓穴、逝者与古人讲的天人合一,丧主福泽深厚。如果逝者下葬前,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预示着后辈必出升官发财之人。

2 下葬时先人碰到雨天

在农村,老人下葬本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如果正逢当日雨天,且雨势较大(下葬完就不下了),许多人会对此抱怨。但实际上,这恰恰可能是即将荣华富贵的征兆。农村有句俗语“淋雨布,辈辈富”,说的就是下葬时遇到雨天,也就是后代将要发富的征兆。这是因为雨为天空之物,具有较大的瑞气,在那样特殊的时刻,下葬时下雨就是老天爷也给天物品,因此后代子孙会发财致富。

3 下葬时挖出蛇(生物)

古人认为,蛇是龙的前身,在墓中出现蛇,就被认为是此地生机旺盛,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因此,坟墓中挖出蛇,表明后代子孙人丁兴旺。而且,坟墓里有蛇是吉兆,因为蛇是有灵气的,它们居住的地方,风水往往较好。所以如果坟地出现一窝蛇,那么这种墓地会被认为丧主命好,因为蛇代表钱串子,但切记不可惊扰它们,以免破坏了祖坟风水。

关于家里有人去世的禁忌,有以下几点:

1 忌讳去世时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

2 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枝桥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3 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而现代社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就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了,而是通过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以穿红带绿的。

关于老人死后后人发财征兆的其他说法:

1 老人去世谁在场谁有福气

在有些地方,据说如果老人临终不靠亲人身上,就容易发生“落枕空亡”。一旦成“落枕空亡”,不但老人的灵魂不能安生,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的运势。其实“落枕空亡”与逝者断气的时辰有关,如果逝者时辰与属相逢冲,就会发生“落枕空亡”。只要不让老人的头在枕头上,任何的时辰都不会得“落枕空亡”。因此,人们为了避免“落枕空亡”的发生,就将临终的老人扶起靠在自己身上。

2 下葬的好征兆

艳阳天:十足的艳阳天其实是很少见的,通常都会过一会儿就阴天一阵子。如果在下葬的时候全程都是艳阳天的话,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风水预兆。通常这样的风水都代表着这个坟地的主人生气是积德行善的,因此其下葬后,后代也会得到很好的运势。

冒青烟:祖坟冒青烟是很多人对别人的好运气的形容词。其实祖坟冒青烟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预兆,不管是老坟还是新坟,如果是冒青烟的话其实都是代表着可以对后代产生很多很好的运势影响。所以下葬的时候,新坟冒青烟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征兆。

雨淋新坟:雨淋新坟其实是一种很好的预兆,如果在安葬的时候或者安葬完成之后就下起了雨,其实在风水上就是属于雨淋新坟的状况了。一般来说雨淋新坟其实都是具有很好的影响的,能够使得该坟地更早藏风告旅聚气,更早对其后代产生风水运势这方猛友猛面的影响。

3 老人说:先人下葬出现这5种征兆,不出三代,必然升官发财!

一:先人下葬听见鸡叫

二:祖坟的坟地挖出生物(蛇)

三:坟地长出大树

四:雨水浇墓后人富贵,雨水浇坑后人必穷

五:坟墓的明堂前有凹风,距离坟墓十五米以内,家中出傻子或神经病,巫婆,神汉。

以上内容均是对老人死后后人发财征兆的描述,虽然这些说法在当今社会中可能不被普遍接受,但它们在某些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中仍然存在。

吃饭前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XXXX的追悼会,简单粗茶淡饭聊表谢意。

办完丧事请吃饭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为了答谢亲属,感谢大家在出殡之日前来,毕竟早上出殡大家也都饥肠辘辘,之后吃饭也有补充体力之意。

其次是为了吃掉晦气。火葬场殡仪馆不好的东西比较多,回来后吃饭,可以用人间烟火之气赶走那些不干净的东西。

汉族丧事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什么是头七:

人死后的第七日其魂魄会回来家中以作最后的怀念,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头七如何祭奠亲人?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 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 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后要做的程序

建国前,民间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丧仪繁琐铺张,且封建迷信色彩浓重。习俗相沿,以丧事的隆重与否,视为子辈孝道的尺度。葬俗为木棺土葬,儿女侄孙均戴孝,儿女服孝期为3年,侄孙辈服孝1年。子女在1年内不得剃头理发和化妆,称“哀戚毁容”。家中3年内过年不贴春联等。丧仪主要程序有小殓、停灵、报丧、大殓、点主、开吊、发引、摆祭、下葬和下葬后的圆坟、作七、忌日祭等。丧仪日程,少则五至七日,多达半月之久不等,耗费甚巨。一般人家,人过50岁,晚辈即开始为老人做寿衣、打棺材(称“寿棺”、“喜棺”)、修坟穴,准备后事,被视为孝顺。

一、小殓

死者将近气绝时,家人急速给死者净身、穿寿衣,俗称“小殓”。寿衣为棉布或绸料的棉衣和单衣,忌用缎子和皮毛料,颜色忌用黑色,着衣件数讲究着单不着双,最上等的是讲究有7根领,有的只穿三两件,也要多缝上几根衣领。寿衣上钉布条,不能钉扣子。穿好寿衣后,给死者口内含1枚铜钱或1粒珍珠,再让死者一手握钱币,一手握小米饼子,称“打狗饼子”,传说是为死者在冥间对付饿鬼和恶狗用的。给死者身覆衾被,用黄表纸或白布盖脸。然后,将灵床移至堂屋中间,灵床前设供桌,供上一满碗不甚熟的小米干饭,称“倒头饭”。家人拈香、焚纸、举哀后,子女们跪在灵床旁伴灵。此时即为“遵礼成服”。

二、报丧

人死之后,立即差人前往亲友、街坊邻居家报丧。城市上层人家,多是先发出请知帖,在亲友中请人协助办理丧事。办理丧事的有总理总管丧务,另有内柜、外柜、管厨、知宾等。总理差人给亲友送“长班条”和讣闻,讣闻格式要求称谓得当,具名皆为男性,父亡称“孤子”,母亡称“哀子”,父母皆故称“孤哀子”。有的官商之家还随讣闻发出“哀启”和“行状”。哀启是由孝子具名详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启事;行状是请名人为死者撰写的传记,用以征求诔文、祭文、碑文等。丧家的大门和屋门,均斜贴一白纸条,称“封门”。再用2尺长的秫秸夹几张火纸,插在大门框上。男丧插在左方,女丧插右方,称“出单旐”,以示家有丧事。

三、着丧服

俗称“戴孝”。死者家中成员身穿白布袍,鞋上缝白布盖鞋帮,分别谓“孝衣”、“服鞋”,统称“破孝”。死者之子、妇和未婚的女儿,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绳,孝子头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梁冠,堂巾旁坠两个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边钉,母尚在的在左边钉,表示极端哀痛,塞耳不闻外事。孝妇孝女头扎白布(称白祃子)和白头绳。旧时的丧服制度,以亲疏为等差,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统称“五服”。斩衰为最重的丧服,服期3年;齐衰次于斩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个月,小功服期5个月,缌麻服期3个月。

四、指路

人死的当晚,家人购置各种纸扎(俗称扎彩),在大门外焚烧。如死者为男性,要烧纸扎的马和马夫,如是女性则烧纸扎的轿和轿夫。焚烧时,子女绕火正转3圈再倒转3圈,并一边呼喊着对死者的称谓,一边高喊:“上西南!”,是为亡魂指路,亦称“烧倒头人子”。

五、报庙

亦称“送浆水”。人死的当天,孝子率子孙们,端一木盘,上置香炉、线香、火纸,提一浆水桶,去土地庙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纸,浇奠浆水。传说人死之后,必先到土地庙再去冥间。此举是为贿赂土地爷,使其对赴冥间的亡魂给以关照,以浆水馈赠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浆水需连送3天,最后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送毕浆水,哭泣着返回家,再拈香焚纸举哀。

六、送盘缠

送浆水后,接着要送盘缠,即给西行的亡魂送路费。城区人家多是在大门外不远的街口,农村多在庄外的十字路口,焚烧一些用金银纸箔折做的元宝、锞子和打上钱印的烧纸,另外再烧一些纸扎彩,扎彩有牛、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盘等。焚烧时,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七、接三、送三

人死后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盘,盘内置香炉、线香、烧纸,到大门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线香点燃竖在墙根,家人跪拜于地,一人将大门框上插的单旐拔下,用挟单旐的秫秸夹取线香放入盘中,端回家中灵前,把单旐与线香一齐焚烧,即表示已将阴魂接回家中。这时,全家人要肃静,在灵前供饭,并依次跪拜,退至室外,关闭屋门,约待一个时辰后再开屋门,复拈香焚纸跪拜,把香炉放至木盘,端至大门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将亡魂送走,再回家举哀。此举即认为是将亡魂接回家中,省视后又送回冥间,俗称“接三”和“送三”。古礼称“招魂”。

八、大殓

俗称“入殓”。人死后,家人将备好的棺材油漆好,富有人家所置棺木多为柏木的,其次是杉木的,要油三四遍漆。贫穷人家多是柳木的薄板棺材,外面只涂一层黑色,俗称“大头匣子”。入殓时,将棺材抬至灵床侧,数人将死者抬起,先将褥子、枕头移入棺内,再徐徐纳尸入棺。此时,家人再次用棉球沾酒为亡人净面,使死者闭眼合口,家人要忍悲,不能将眼泪落在亡人脸上。再将殉葬品放入棺内。民国以前的富有人家,多用金银珠宝作殉葬品;以后,用贵重物品作殉葬品的渐少。殉葬品放毕,随即盖棺下销,此时子女要在旁跪祈说:“爹(娘)!收钉!”不然有钉不易进之说。棺头用白铅油书写“某公讳某字某行几之灵柩”,在农村则只在棺头书写一白色或红漆的“福”字。清末,如生前有官职的,则用整幅红缎子,上面用白铅粉书写死者曾任的最高官衔,覆盖于棺。

九、点主

入殓后,家人为亡者做一木制牌位,称“神主”。亦为后辈世代供祭的祖先牌位。官商富有之家,丧礼中,要举行隆重的书主、点主仪式。丧家先请人写好神主牌,神主牌约2寸宽6寸高,中间一行写“显考(妣)某某府君之神主”,旁写其生卒年月日和时辰,落款写“孝男某某奉祀”。所写的“主”字不点上面一点,留待“点主”人用珠笔点上。点主人,要请有名望的人士担任,但不能是曾任知府、知县等掌握过生杀之权的执法官吏,因避讳其曾在死囚名字上点珠点。点主时,由赞礼人唱词引导,由两位襄点大宾陪同点主人,用沾珠砂的毛笔点上“主”字上面的点。点毕,孝子要脱去孝袍,着素衣,身披红毡,跪叩致谢,设宴招待书主、点主和襄点大宾。

十、开吊

开吊为停灵期内最大的丧礼。开吊日,亲友来灵前吊祭,称“吊丧”、“吊孝”。死者长子跪于灵前左侧答礼,诸子侄跪于右侧。“杖期生”(杖,是居丧期拿的棒;期,是一年之丧。期服用杖的称“杖期”;不用杖的称“不杖期”,如嫡子为庶母丧。“夫为妻服,如父母不在,亦为“杖期生”)或“期服弟”站于祭台上左方,“不杖期生”或“期服兄”站于祭台下右方,对吊客拱揖答谢。女眷跪伏棺的两旁,吊客吊祭时,即号啕齐哭。棺前设拜垫,济南有女吊客要先哭后行礼和男吊客行三叩头或三鞠躬礼的礼俗。开吊日需进行一至三天不等。此期间有账房专管收受“奠礼”,吊祭者多送烧纸、锡箔、祭帐等,亦有的送挽联、冥洋、冥钞等。40年代后,多是送现金。开吊期间,丧家雇用乐班吹奏哀乐,有的还请和尚、道士唪经,超度亡魂。

十一、温锅

解放前,农村人家,一般在亡者下葬前一天夜里,家人带平底锅、柴草、食用油及和好的糕面团,到挖好的墓地前煎糕,俗称给亡者“温锅”。糕煎好后,带回家至灵前全家食用,谓之同亡者共吃最后一顿饭。此俗,解放后渐无。

十二、发引

俗称“出殡”、“出丧”、“发丧”等,是埋葬死者前最后的丧礼。出丧有大丧、小丧之分。旧时,有专门承办出殡事宜的幡杠行。一般出丧的只用8人抬杠,数个吹鼓手奏丧乐。出大丧的则有16人抬杠,多名吹鼓手和数对仪仗,最大的丧要有24或32人抬杠,最多的有48或64人抬杠的,但不多见。仪仗中有成对的木制涂漆的金瓜、钺斧、朝天镫和雪柳、素色旗帜等,有的仪仗队可摆出一公里地远。

发引日晨,丧家及亲友执绋致祭。午时启灵,礼相将盛倒头饭的碗砸碎谓之“辞灵”,之后由1名有力气的杠夫面朝前背棺,8人在棺左右,1人在棺尾,均双手托棺底,以摔碗为号,10人将棺抬起,丧家男女伏地号啕大哭。抬棺者随着杠夫首领的敲梆为号,齐步抬棺至大门外,将棺放置于大杠架上,罩上棺罩。孝子等哭跪在杠前,长子打“领魂幡”,摔碎一瓦盆(俗称“发引”)后,杠夫开始抬棺前行。大丧的仪仗队排列顺序是:最前面是纸扎的开路鬼和先导神;随后是挽联、雪柳队、花絮队、铭旌亭、影像亭;再后是吹鼓手和唪经送葬的和尚;再随后的是在棺前送葬的男亲友,其中死者的女婿要在孝衣的臂袖上粘一红纸剪的小蝙蝠,并专管沿路撒“买路钱”,男亲友后面是身穿重孝服手拄哀杖的孝子孝孙引棺前进。在棺后是用孝袍兜饼的长子媳和着孝服的众女眷。沿途有亲友摆设的路祭,孝子要跪领叩谢。出丧的队列,出家门先抬棺向西行,绕街过市,再出城抬至墓地下葬。

十三、下葬

旧时,中上层人家多是有自己家族的墓地,亦称林地、祖茔。济南城区人家,多是请幡杠行的专业人员办理下葬事宜;农村人家,是由本村乡亲中的壮年男子办理。济南地区的坟墓多是“窜洞子”圹穴,即先下直(竖)坑,再沿坑底掏一横向洞穴。下葬时,悬棺入直坑,再推棺入横洞穴内,用石板封洞口,坟土堆在直坑上,坟状呈马鬣式。富有人家则用砖石作拱碹墓顶,称“大发碹”。一般人家是用砖石将直坑砌成石匣,下棺后,上口盖条石,坟土堆在石匣上,俗称“金井子”。最简易的是挖一能容棺的直坑,坟土堆在棺上,俗称“直坑子”。掩土时,要由亲族中有地位的人先铲第一锨土,随后众人扬土,堆起坟头,坟前立碑。

十四、葬后祭祀

下葬三日后,家人持祭品去墓前拜祭,俗称“圆坟”。自亡故之日始,逢七天要上坟祭祀,直至五七,以五七为最隆重。五七上坟,必有亡者之女儿哭泣,传说是女儿的哭声能打动五殿阎罗,放亡魂过关。此后,再至百日、周年和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家人要去坟前致祭。

建国后,仍沿袭木棺土葬之丧俗,繁琐迷信的丧葬仪式渐简化。60年代,济南建火化场,逐渐推行火葬。一般丧礼,人死后,家人发讣告给亲友,家人臂带黑纱,吊唁者胸前戴小白纸花,赠送花圈,上挂挽联。一般停尸3天,即运送死者至火化场,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告别仪式的时间,根据死者的家庭情况而定,如果死者家中尚有老人在世,于上午举行告别仪式,反之则在下午举行。火化后,有的将骨灰盒存放火化场骨灰堂,有的取回家中或埋至地头田边。近年购买墓地埋葬骨灰盒的渐多。在办理丧事时,有些人家仍沿袭叩头报丧、烧纸祭奠亡人等旧的丧俗。

殡葬礼仪用词

殡葬礼仪用词。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当老人去世后就需要殡葬,在殡葬的时候中是需要我们用一些礼仪用此主持整个殡葬流程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下殡葬礼仪用词的相关内容。

殡葬礼仪用词1

(一)讣告用语

1、丧父讣告用语

不孝男 ;等侍奉无状,祸延

家严 ;老大人。距生于公元一九三六年三月五日,不幸于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因患病医治无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三。承兹命,兹定于 ;月 日家奠 ;时行殡,安厝于 ;山之阴。

凡属

族 戚 友 闻

不孝孤子 泣血谨启

2、丧母讣告用语

不孝男 ;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

显妣 ;母 ;老孺人,痛于 年 ;月 日寿终正寝。距生于公元 ;年 月 日,享年八十有四岁。不孝男 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尊礼成服。泣卜 月 日家奠, 时扶榇安厝于 山之阴。

倘蒙

姻 世 族 戚 闻

哀子 泣血稽首

齐衰期服孙 泣血稽首

小功服侄 ;拭泪稽首

缌麻婿 拭泪司书

(二)花圈、铭旌用语

花圈可以购买或自己做,在左右两边的白纸带上写哀悼词语。右上方的白纸带上写:“ 先生千古”、“ 老师仙逝”、“岳父 老大人千古”、“痛悼岳母 ;老孺人驾鹤西去”等等。左下方的白纸带上写:“胞侄 敬挽”、“

不能说“您好、再见”

婚礼司仪,说学逗唱都行,怎么逗乐怎么来;但殡葬司仪,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有规定,入行第一天,他们就要学习这些。

“我们必须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低沉。我们这行有很多禁语,和死者家属见面,我们不能说‘您好’,他们流着眼泪来的,如果说‘您好’,脾气不好的马上会把脸一拉,回一句‘好什么好?’追悼会结束,我们绝对不可以说‘再见’,更不能说‘欢迎下次再来’。”田野告诉记者,和死者家属沟通的过程很难,要“哄”着死者家属,就连“下葬”“烧掉”“火化”之类的也是禁语,最常用的是“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稍等”之类的语言。

念错名字可能会挨打

工作久了,形形色色的人都会遇到。田野说,遇上讲理的还好,遇上不讲理的,稍不留神就会挨嘴巴子,有的殡葬司仪还曾经给死者家属下跪。“我看过一个中介帮死者家属主持的,当时死者是一位老先生。也许之前没沟通好,主持的时候,那个殡葬司仪把老先生说成了老太太,人家老太太还活得好好的,那不是咒人家吗?死者家属二话不说当即抽了主持人两个嘴巴子。”名字也很重要,田野说,他曾亲眼看见死者家属自请的殡葬司仪因为念错了死者的名字,被要求下跪道歉的,还有的甚至还要赔钱。

“殡葬文化礼厅”

今后参加追悼会,走进大厅看到的将不再是简单的花圈、挽联、“三鞠躬”“走一圈”就结束的悼念场景。昨天,南京市殡仪馆馆长崔爱民透露,南京将推广个性化葬礼:“我们打算在门口放置人生历程展示板,或是通过DV播放逝者的人生历程,然后用中性偏暖的主色调取代过去追悼会礼厅的蓝、黑、白色,根据逝者生前的喜好,选择鲜花来布置整个大厅。希望这些举措能从心理上缓解治丧者悲哀的情绪,体现人文关怀。”这批大学生司仪也将成为首批殡葬礼仪师,将参加民政部组织的“殡葬礼仪师”职称评定。

殡葬礼仪用词2

殡葬礼仪主持词

尊敬的亲朋友好友,尊敬的孝子孝女,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应的邀请,与大家一起,今晚在这里向老人举行告别仪式,表示我们的哀悼。下面,我们的哀悼仪式就要开始,请正在打牌的亲友们,以及正在帮忙中的兄弟叔伯嫂嫂们,都暂时停一下手中的事。我们全体肃立,乐队奏哀乐。

为了表达亲朋好友深切的哀悼,我们献上悼词

冰霜高洁传幽德,风号鹤唳人何处

圭壁清华表后贤(女)月落乌啼霜满天。

想见仪容空有影流水夕阳千古恨

欲闻教诲杳无声秋霜春露四时悲。

日月逝如流水,一朝永诀,

风云变幻不测,千古同哀。

大家的心情都很悲痛。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都难以报答。对于老人的离去,我们空余泪痕。今晚,孝子孝女为了表达对老人的哀悼,也表达对鞠躬尽瘁、操劳一生的老人的敬意,特邀请我们--前来表演,借此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寄托我们的哀思。为了达到今晚的演出效果,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节目,希望大家不要过渡沉浸在悲伤之中。我们活着,也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这也是九泉之下的老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目光要往以后的日子看。在此,我们也恳请孝子孝女节哀顺便。也祝愿老人一路走好。

好,下面,有请乐队演出。

1、父慈子孝

[成语解释]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典故出处]老舍《正红旗下》:“他们爷儿俩表面上是父慈子孝,可心里并不十分对劲儿。”

2、孝子慈孙

[成语解释]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典故出处]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3、孝子贤孙

[成语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典故出处]张贤亮《老照片》:“在经历了乱世浩劫后,尽一个‘孝子贤孙’的本分。”

4、王祥卧冰

[成语解释]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典故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孩子们当然早已从‘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的教训里蜕出。”

5、卧冰求鲤

[成语解释]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典故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

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人都是都生老病死的过程,然而在我们的传统的风俗中,汉族传统中对死人下葬的有很多民间的讲究与忌讳事项的,那么你知道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吗?

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1

一、穿戴讲究

下葬仪式中为逝者送葬时的穿戴很有讲究。直系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送葬完毕,将孝衣、孝服、黑纱、白花脱下来,随着纸钱、祭祀品一并烧掉。随后的带孝期间,均穿素色衣服,忌讳大红大紫的衣物鞋袜。而在此期间,也不要举行其他仪式。不宜嫁娶、不宜开业。

二、时间讲究

下葬仪式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正确的择日应该是以逝者往生之日在结合宜忌、冲煞、流年、太岁以及家人的利弊为测算条件。要以长子长孙的命理为主,因为对于大事多是他们主持。所以要避开对他们不利的日子。

不能与月令相冲、相害、相刑。下葬吉日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鸣吠日。忌月建、月破、土府、平日、收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厌、土符、四废、四穷、四忌、地囊、复日、重日。还需注意就时间而言,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所以一般下葬要赶在中午之前弄完所有工序。

三、祭祀品讲究

送葬时准备一只公鸡,将公鸡绑在棺材上,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出行前记住带好供品,五谷一碗,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烧给先人的各种祭品由子孙拿着,可带马、娇子、别墅、车、佣人、金银库、等等。

四、仪式讲究

盖棺前的下葬仪式,需遵循传统风俗。就将公鸡杀死,用它的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

所以杀死的公鸡扔向墓中,可观察它最后停留的地方。要注意的时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被视作做凤凰毛,如掉下来了,可争先恐去去减掉,谁捡得快,发财就快。而各种祭祀品先不要动,等盖棺完成,临走之前一并烧掉。

五、盖棺讲究

下葬之前需要暖墓,用热气驱走墓中的寒气,让死者安稳舒适地长眠其中。这时候我们可用稍燃纸钱丢入墓穴之中,用其热起来暖穴,要注意多烧一点,才能够起到作用。暖墓之后就需要确定棺材、骨灰盒的`摆放位置了。找到位置后,就是填土了。

填土的时候,需亲属们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寓意送亲人最后一层,撒土一两把就好,其余的交给风水先生完成,将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铺紧实,在压石头,如此一来下葬仪式便玩成了。

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2

下葬如何选日子

1、根据黄历,为逝者选定落葬的吉日。

2、由逝者亲属在落葬师的陪同下,先在落葬的墓穴内焚烧少量黄纸,俗称为“暖穴”,以表示逝者也有了“温暖的家”。

3、由逝者亲属亲自将福荫土撒些在墓穴底层,福荫土具有防潮、防虫、保护骨灰盒的功效。然后可按朝南或朝西的坐向,小心安放骨灰盒。

4、放置完骨灰盒后,可在上面铺上金色或银布的布匹,俗称“铺金盖银”,有孝敬逝者及象征来世荣华富贵之意。

5、如墓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放置些逝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以示陪葬之意。

6、之后,再用2包左右的福荫土(根据墓穴大小),撒入骨灰盒的四周,填满墓穴的整个空间,让福荫土保护着整个骨灰盒,具有让逝者“入土为安”之意。

7、上述过程结束后,在逝者亲属的确认下,由落葬师负责封穴。

8、逝者亲属进行祭供仪式。在墓碑、墓穴及墓位空地献花篮、花束,并供放鲜果等。可对逝者讲些告慰之话,以示悼念。

9、参加落葬的逝者亲属及亲朋好友肃立并默哀,最后进行三次鞠躬,祭奠仪式全部结束

下葬后三天有什么讲究3

下葬后三天圆坟的讲究

家中有人去世后,有些人都是第一次遇见丧事,不知道应该如何做,第一件事就是应该联系殡仪馆,再就是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尽快安葬逝者才为正事,但是您知道吗?并不是安葬完了就结束了,安葬之后三天还需圆坟,圆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圆坟,是一种祭奠形式。在葬后3日举行,家属都要到坟前行圆坟礼,为坟培土。还要烧纸钱、上供品,并由死者孙子、孙女(童男童女)绕坟正转3圈,反转3圈,谓之“开门”。

人们认为开门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叙述衷肠,死者也可接到晚辈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钱、食物等,在阴间生活富足,不愁钱花。

埋葬完死者的第三天,由孝子们去“圆坟”,因为正下葬时人多比较匆忙,所以要修整一下,弄得圆一些。垒上坟门,并把孝子破土时的那块土放入坟正顶。“圆坟”也要带些烧纸、香、烟、酒和一些祭品,圆完坟,孝子们跪下烧香上供,大哭一场。

圆完坟,接着就过头七,每个七有七天,共七个七,四十九天。每到一个七,孝子们都要去上坟烧纸,尤其是“七七”和“百天”这两个日子,比较热闹。过“七七”时,由姑娘蒸四十九个供品(馒头)拎上烧纸、烟、酒、菜来上坟。过“百天”时,有钱人家还要请亲朋好友吃顿饭,表示对死者前辈的纪念和哀悼。

圆坟后,丧礼基本结束。但在葬后三七、五七、七七、六十日时均设祭。五七时,必须由孝子亲手焚烧纸糊的彩人。据说以此可减轻死者生前罪过。六十日焚烧纸糊的船轿,传说可使死者的灵魂渡过混河。除此,在死者的诞日、祭日(一周年不得去上坟)和清明节等,晚辈再到坟前祭奠。其它祭祖活动几乎都在家中之灵牌儿前进行。

孝子要守孝制,服孝3期,每期9个月 ,共27个月。以后改为1年或100天。服孝期间(一般在百日内)不剃头、刮脸、剪指甲、饮酒、夫妻同房、外出等,逢春节或亲友举办庆典,亦不拜礼和庆贺(至今,若家中有丧事,第一年春节不许去各家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