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乡建镇的需要达到什么条件,要详细的如题 谢谢了

问答 0 31

撤乡建镇的需要达到什么条件,要详细的如题 谢谢了,第1张

撤乡建镇的需要达到什么条件,要详细的如题 谢谢了
导读:中国由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一般为县政府所在地或工商业贸易活动为主的小城镇居民点,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中规定: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应设镇;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

中国由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单位。一般为县政府所在地或工商业贸易活动为主的小城镇居民点,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中规定: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应设镇;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

采纳哦

词语:止戈

注音:zhǐ gē

释义:1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后汉书·种拂传》:“为国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贼兵刃向宫,去欲何之!” 唐白居易《为宰相贺杀贼表》:“况我乘破竹,彼继覆车,止戈之期,翘足可待。” 明吴承恩《平南颂》:“时属胜残,止戈戢武。” 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故不惮星霜,爰有止戈之意。” 2终结内部矛盾

地名:洪雅

止戈古镇在洪雅县西南11公里的青衣江南岸,背靠大、小关山,老街临河而立。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青衣江中游,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是成都、乐山大佛、洪雅瓦屋山旅游金三角的重心地段。

洪雅县,东接夹江县、峨眉山市,南壤金口河、荥经县、汉源县,西抵雨城区、名山县,北交丹棱县。由于河谷平原和高山之间温差在10℃以上,所以气候虽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却时常可见“郊原处处春已尽,深山正开桃李花”的景象,具有浓郁的长江中上游青衣江流域文化特色和浓厚的地方风情。

武为止戈。为武者,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止戈,其意义远远超越一个地名的局限。

止戈的来历,与古镇上街的武侯祠有关:世传汉昭烈与武侯诸葛亮会兵于此,当地首领望风宾服,“干羽遂停”,化干戈为玉帛。在其之后,当地的人民百姓就在镇口立武侯祠祭祀孔明。

宋神宗《元丰九域志》记载:“洪雅有永安、回銮、止戈、安和、陇表五镇及买茶一场”。北宋时建制立镇,设止戈镇,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止戈镇更名为止戈场。历经岁月沧桑,终在1993年,撤乡建镇。

昔日止戈和三宝、罗坝一样是货运水码头,止戈渡与花溪口渡、高岩渡齐名,是南北行人的交通渡口。因连接止戈场镇,历来比较繁华。整个街长约400米,宽5米,镇内多为木结构穿逗式瓦覆面古民居。

离止戈古镇不远处,有一个祠,原祀唐巴川令赵延之(壁山神)。清代生修时以安宁坝上五条龙形小岗,更名五龙祠,现存色察、灵官、壁山3殿和两院厢房。

2011年 8月23日,党集乡隆重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这是党集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党集乡崭新的一页已经翻开,具有里程碑意义。

县委书记杨晓玲、县人大主任刘广来、县政协主席秦建国、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崇峰、副县长郭刚及其他县六大家领导、县直部门负责人、党集镇重点企业负责人、党集镇全体镇村干部共同参加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由党集镇镇长程渊波主持,县政府党组成员王留根宣读了党集乡撤乡建镇批复文件,同意党集乡撤乡建镇,实现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县委书记杨晓玲、县人大主任刘广来、县政协主席秦建国、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崇峰共同为党集镇党委、党集镇政府揭牌。

县委常委、副县长马崇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党集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乡情,谋划发展,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群众自强不息,难中求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从一个较为单一的农业乡发展成为工业项目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呈现多元化、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新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百业俱兴、乘风破浪的良好势头。撤乡建镇正是对这些变化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党集镇党委书记白圣强代表党集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致辞,就党集镇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党集镇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勉励党集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谱写党集富民强镇新篇章。

达川区5个乡撤乡设镇,撤销木子乡,大堰乡,五四乡,罐子乡,九岭乡,设立木子镇,大堰镇,五四镇,罐子镇,九岭镇。

至此,达川区共有2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23个乡。

按照市,省批复文件规定,达川区此次5个乡设镇后,行政区域界线和政府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本地自行解决。严格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