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钢筋混凝土, gāng jīn hùn níng tǔ 用钢筋加强的混凝土,使其抵抗外力时两种材料共同起作用钢化玻璃, gāng huà bō lí 具有很高机械强度的玻璃,它有耐冲击性和弹性,热稳定性比普通玻璃大几倍,是用普通玻璃经过热处
钢筋混凝土, gāng jīn hùn níng tǔ 用钢筋加强的混凝土,使其抵抗外力时两种材料共同起作用
钢化玻璃, gāng huà bō lí 具有很高机械强度的玻璃,它有耐冲击性和弹性,热稳定性比普通玻璃大几倍,是用普通玻璃经过热处理制成的
这个耐高温杯是钢化玻璃制成的
钢琴, gāng qín 一种打击弦乐器,具有金属弦的音板,由键盘控制的毡质弦槌的敲击而发音,并有改变或修饰音量和音质的踏板
钢印, gāng yìn 用[蚀] 雕钢版所印出的形象
钢管, gāng guǎn 管状的钢材
钢材, gāng cái 轧制钢锭或钢坯所得的产品,如钢板、钢筋、钢丝等
钢索, gāng suǒ 基本解释
钢丝绳。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高架空中的钢索,把一块块水泥预制块吊起来,然后送到下面去。”
英文翻译1steel cable; cable; cable wire; steel rope; wire rope
钢钎, gāng qiān 尖头钢棒,通常由大锤打入软质岩石以钻孔
钢轨, gāng guǐ 用轨钢条制成的车辆轨道
钢浇铁铸, gāng jiāo tiě zhù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gāng jiāo tiě zhù ㄍㄤ ㄐㄧㄠ ㄊㄧㄝ ˇ ㄓㄨˋ
钢浇铁铸(钢浇铁铸)
比喻坚毅顽强。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钢浇铁铸的活 雷锋 啊!抖一抖满身的泥土,又投入火热的斗争。”
钢打铁铸, gāng dǎ tiě zhù 铸:铸造。像钢铁铸造的一样。形容十分坚固或坚强。
钢针, gāng zhēn 一种经过回火的钢质尖头工具,用于沿着摹绘的一束线条划痕,或用于装订和穿孔(如用作小圆环的心轴)
钢炭, gāng tàn 基本解释
一种木炭。 许杰 《<冬至集文>题记》:“穷人们在冬天所期待的,是有人冒着大雪送来的钢炭。”
钢盔, gāng kuī 钢制的头盔。士兵、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
头戴钢盔的防暴警察向前一步步地推进,企图驱散人群
钢锯, gāng jù 一种手力或机动细齿锯。用以切割金属或其他坚硬材料
钢砂, gāng shā 一种由激冷铁粒制成的磨料,激冷铁粒迫使铁水通过蒸汽喷流制得。该磨料在滚磨桶中作为磨岩石之用
钢渣, gāng zhā 炼钢时浮在钢水上面的渣滓,是钢内杂质氧化而成的氧化物
钢口, gāng kǒu 基本解释
(1)指炮口、枪口。 曹靖华 《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我英勇的海防儿女,用威严的钢口喷出了火的语言,严惩敌人。”
(2)指刀、剑等刃部的质量。如:这把刀钢口儿不错。
钢缆, gāng lǎn 全部或主要由钢丝组成的缆绳
钢崩, gāng bēng 基本解释
即钢镚。《十月》1981年第1期:“ 李 家开的数目是八万块,少一个钢崩子也不行。”如:丢一个瓶子国家损失六分钱,没人拣,为什么自己掉个一分钱的小钢崩就赶紧拣起来呢?参见“ 钢鏰 ”。
钢利, gāng lì 基本解释
坚硬锋利。
钢刀, gāng dāo 钢铁制的一边有刃的器具。古代亦用作武器
钢鞭, gāng biān 古代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
钢化, gāng huà 把玻璃加热至接近软化时急速均匀冷却,以增加硬度。
钢洋, gāng yáng 基本解释
银元的俗称。 吴华夺 《我跟父亲当红军》:“赔老百姓一条牛要十四块钢洋。”
钢七郎当, gāng qī láng dāng 基本解释
方言。指钢制的家伙。 胡可 《地雷大搬家》:“敌人要是没有钢七郎当的玩意儿,老子早捉了他俘虏啦!” 胡山 《英雄的阵地》:“快把那些钢七郎当的解下来歇歇。”
钢硬, gāng yìng 形容坚硬
用她那干枯的手指,挖掘着冻得钢硬的泥土。——《党员登记表》
钢枪, gāng qiāng 基本解释
指步枪。 刘亚楼 《伟大的第一步》:“他们扛的都是梭标,到这一仗,才全部背上了钢枪。”《当代》1987年第2期:“钢枪上的刺刀,在月光下放出寒森森的光。”
钢骨, gāng gǔ 基本解释
钢筋。 雁翼 《白杨颂·在钢铁厂》:“赤红的钢锭从洪炉中飞出……有的吐着白烟,变成又长又直的钢骨。”
钢镚儿, gāng bèng ér ◎ 钢鏰儿 gāngbèngr
[口]∶指金属辅币。也叫“钢鏰子”
钢骨水泥, gāng gǔ shuǐ ní 见“钢筋混凝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gāng tiě shì zěn yàng liàn chéng dí 长篇小说。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于1932-1935年。保尔从小受苦,后来参加红军,与白军作战负伤。出院后因思想境界不同与恋人富家女冬妮亚分手。他积极参加建设,在修筑铁路时患了伤寒。病愈后重返工作岗位,因劳累过度体质日衰,渐至失明。但他毫不气馁,决心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奋斗。
钢锭, gāng dìng 把熔炼的钢水浇入模型,冷却凝固而成的钢块,是制造各种钢材的原料
他们把那些钢锭搬入了库房
钢筋, gāng jīn 灌筑混凝土中所用的长条钢材
这块预制板里用的是圆钢筋
钢珠, gāng zhū 基本解释
即滚珠。用钢制成的圆珠形零件。
英文翻译1steel ball (in a ball bearing); ball bearing; ball
钢板, gāng bǎn 幅宽较大的板状钢材
汽车上使用的片状弹簧
誊写钢版的简称
钢丝绳, gāng sī shéng 一种用多股细钢丝绞制成的绳索
钢笔, gāng bǐ 笔头用金属制成的笔。有贮存墨水的装置,写字时墨水流到笔尖,也叫自来水钢笔
钢筋铁骨, gāng jīn tiě gǔ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gāng jīn tiě gǔ ㄍㄤ ㄐㄧㄣ ㄊㄧㄝ ˇ ㄍㄨˇ
钢筋铁骨(钢筋铁骨)
比喻健壮的体魄。 曹禺 《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人民文学》1977年第8期:“风餐露宿,转战南北,锤炼出一副钢筋铁骨,赤胆忠心。”
钢筋混凝土结构, gāng jīn hùn níng tǔ jié gòu 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分两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架设模板,配置钢筋,浇捣混凝土而筑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
钢笔套, gāng bǐ tào 基本解释
(1)自来水笔的帽儿。
(2)自来水笔的套儿。用线结成或布缝制,可以挂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
英文翻译1fountain pen case
钢种, gāng zhǒng 基本解释
即钢精。 刘心武 《钟鼓楼》第二章七:“她看见了苫棚里钢种盆中的黄花鱼,不禁有点馋。”参见“ 钢精 ”。
英文翻译1steel grade; type of steel; ball lump; friction ball; steel ball; grade of steel
钢瓶, gāng píng 贮存高压氧气、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的钢制瓶。
钢丝锯, gāng sī jù 用于切割小半径曲线的锯,与圆锯相似,但刃条以钢丝制成,锯齿较细
钢条, gāng tiáo 条状的钢材
钢包, gāng bāo 盛钢水的容器,用钢制成,内砌耐火砖,钢水由底部的口流出,进行浇铸。也叫“钢水包”
钢镚, gāng bèng 基本解释
小面额的金属硬币。 刘心武 《钟鼓楼》第二章十:“那中年妇女想了想,便又掏出个五分的钢镚儿。”《当代》1987年第2期:“这小子经常用钢镚儿算卦。”
钢纸, gāng zhǐ 一种层压塑性材料,利用化学药品(硫酸锌或氯化锌)处理100%的破布纸,使之多层粘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在压力下干燥后,形成硬而韧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质、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钢花, gāng huā 钢水流动时溅出来的火花
钢花四溅
钢锋, gāng fēng 基本解释
机械行业离不开钢铁,这一期开始机械 财经 将和大家聊聊钢铁的事情,首先将从冶金设备的三家企业开始---西马克,达涅利和奥钢联,以作为引子,开启冶金行业的介绍。
说到钢铁或冶金设备不得不提德国,工业强国德国家强大到几乎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都能找出至少一家世界级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 历史 悠久,历经百年而不衰退,时刻更新业务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紧随时代步伐并能成为各自行业的技术担当。
如在介绍液压龙头企业时说到的力士乐始于1795年的一个水力驱动锻铁作坊。
始于1847的西门子开始是做电报机的。
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可追溯到始建于19世纪中叶、以钢铁发家的蒂森(thyssen),和创立于19世纪初、盛产大炮的著名军工集团克虏伯(krupp)。
轴承行业里的舍弗勒,旗下FAG轴承可追溯到1883年,Friedrich Fischer在德国的施威因福特小城里设计了一种专用钢球磨床,第一次使得利用研磨工艺生产出完全球体的钢球成为可能,然后开启了伟大的轴承事业。
等等
冶金设备行业的三巨头之二的西马克和奥钢联都与德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德国西马克,这家在冶金行业家喻户晓的企业追溯其 历史 可到1871年由Carl Eberhard Weiss 创建的锻造厂。该锻造厂后来在1973年合并了一家1901年由Eduard SchloeMann成立的公司,成立为SchloeMann-Siemag AG,在1980年简称为SMS。到了1999年,SMS合并了另一家冶金设备巨头DEMAG的冶金业务1,至此西马克成为冶金设备的霸主。
目前德国西马克的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SMA-DEMAG,其实DEMAG德马格才是曾经的冶金巨头,其 历史 可以从1819算起,成立之初是个做榔头的企业。后来隶属于传奇的曼内斯曼集团,对!强大的力士乐也曾属于曼内斯曼。德马格后来一个美国项目做砸了,被九十几个律师告到趴窝,后来其冶金业务就慢慢被西马克收购了,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了。
我估计也是美国佬看着德马格不顺眼,想制裁制裁。
目前,西马克除了SMS-DEMAG以外,还有SMS Meer,SMS Eumuco,SMS- elexis等主要业务板块。
其冶金业务SMS-DEMAG在业内知名度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大型钢铁厂都能见到其设备。
虽然奥钢联在奥地利,但是这家企业和德国直系亲属关系,1938年,作为德国纳粹政权的战争业的一部分,在奥地利林茨开始建造钢铁厂,这就是奥钢联的开始。在60年代,奥地利联合钢公司与阿尔宾纳矿冶公司合并组成了奥钢联voestalpine。这时候该机构还属于国有企业,其业务也开始多样化。到2001年其四大模块基本形成,按钢铁生产和用途分为4部分:钢铁冶炼分公司(Division Steel)、铁轨系统分公司(Division Railway Systems)、 汽车 用钢分公司(Division Motion)、管材分公司(Division Profilform)。
本来奥钢联能够好好的发展下去,可惜不幸的又是被美国看上了。在2003左右,美国的GE想通过收购奥钢联大举进入欧盟自动化市场,西门子为阻强敌于欧洲,加上当时的冶金装备制造业实在是赚钱赚得非常可观,又加上一些其它原因,奥地利的奥钢联向德国西门子投怀入抱,就这样奥钢联以较高的转会费投身西门子集团。
奥钢联在冶金行业的名气远大于西门子的金属部门,但是大胃口的西门子在2006左右趁奥钢联困难时期将其揽入怀中。
不过钢铁行业也是大起大落,到了2010年左右,不仅是中国,全球的钢铁业务也开始萎靡,钢铁行业不再是赚钱的行业了,所以西门子就考虑优化其业务结构。
2015年日本三菱重工成功收购了位于奥地利林茨市的西门子奥钢联制造公司(Siemens VAI)51%的股权,其余49%股权由西门子公司持有。这也许也是产业转移的正常现象,过几年可能奥钢联就又转到中国企业手里了。
从德马格和奥钢联的 历史 我们能看出来,美国玩制裁和并购是常规做法,看见哪个行业强大了,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能否收到自己腰包里。
意大利的达涅利集团(Danieli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历史 可追溯到1914年,Mario Danieli 和Timo Danieli 兄弟二人在Brecia 建立Angelini 钢厂,这是欧洲的第一个电弧炉炼钢厂。自此开启了达涅利百年设备 历史 ,成为了钢铁设备三巨头之一。
这三家冶金设备巨头各有所长,西马克的特点是轧钢设备,无论长的扁的圆的方的都是天下第一。
奥钢联冶炼这一块做得很好。奥钢联起家就是搞钢铁冶炼的,其发源地Linz-Donaweiz,1952年奥钢联的冶炼厂的科学家发明了氧气转炉,并用地名首字母叫LD炉,这也是奥钢联对冶金工业进步的巨大贡献了。转炉也成为了奥钢联的利剑,1965年奥钢联国际化第一个出口的项目就是转炉。奥钢联的连铸机也做的不错,由于采用分节辊,设备一下子轻了很多,非常具有竞争力。
达涅利搞长材很行,比如达涅利的吐丝机出口速度达到了125m/s,达涅利在美国还有一个样板项目,30吨电炉后接单流连铸,不需要加热炉直接30万吨长材轧机。整个生产线每日开动23小时,剩下一个小时定修。
目前三巨头在中国都有规模较大的研究院,其冶金轧钢设备也装备了我国各大钢铁生产企业,三巨头的中国业务在90年代到新千年达到了顶峰和辉煌,这几年随着中国重工企业的发展,一批冶金设备研究院也纷纷起来了,如中冶系,下属的中冶京诚,中冶赛迪和中冶武汉,重工系的一重,大重,太重等等都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三巨头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
1,西马克极端介绍, 张静,杨小明,大型铸锻件,2006
炼铁高炉的工艺流程:
高炉冶炼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全过程在炉料自上而下,煤气自下而上的相互接触过程中完成。炉料按一定批料从炉顶装入炉内,从风口鼓入由热风炉加热到1000-1300°C热风,炉料中焦炭在风口前燃烧,产生高温和还原性气体,在炉内上升过程中加热缓慢下降的炉料,并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物为金属铁。
矿石升至一定温度后软化,熔融滴落,矿山中未被还原的物质形成熔渣,实现渣铁分离。渣铁聚集于炉缸内,发生诸多反应,最后调整成分和温度达到终点,定期从炉内排放炉渣和铁水。上升的煤气流将能量传给炉料而使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高炉煤气从炉顶导出管排出,进入除尘系统。
扩展资料:
生铁的冶炼虽原理相同,但由于方法不同、冶炼设备不同,所以工艺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别简单予以介绍。
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生产时,从炉顶(一般炉顶是由料种与料斗组成,现代化高炉是钟阀炉顶和无料钟炉顶)不断地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1000~1300摄氏度),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
装入高炉中的铁矿石,主要是铁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
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工业用煤气。现代化高炉还可以利用炉顶的高压,用导出的部分煤气发电。
生铁是高炉产品(指高炉冶炼生铁),而高炉的产品不只是生铁,还有锰铁等,属于铁合金产品。锰铁高炉不参加炼铁高炉各种指标的计算。高炉炼铁过程中还产生副产品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
铁焦技术通过使用价格低廉的非黏结煤或微黏结煤用作生产原燃料进行煤矿的生产,将其与铁矿粉混合,制成块状,用连续式炉进行加热干馏得到含三成铁、七成焦的铁焦。再经过专业设备加工,最后经过冶炼就能得到与原始技术一样的炼铁成果。
这一技术使用较高含量的铁焦代替原始含量,经过实验表明会节省大量的焦与主焦煤,也通过这一试验说明铁焦具有提高反应速率的作用,证明了在高炉炼铁中铁焦含量至少可以达到 30%。这项技术正在日本的各个工厂进行实际生产,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阶段技术还未完全成型,还需要大量实验进行完善。
高炉除尘灰指的是炉前出铁时产生的粉尘和炉顶主皮带料头部放料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经过一定比例的混合制成的,但由于这两种粉尘的颗粒极为细小,很不利于收集,但通过设想就可得知如果将其收回并完美利用,就是最好的节能方式之一 。
这样不仅可以使煤粉的燃烧效果得到提高,还能回收一部分浪费的铁元素,通过合理控制其添加量就能有效的提升产量,并且对本来的废料进行回收,充分的进行了材料的利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还节省了一部分资金。
参考资料: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我国炼铁技术进步、产铁量大增才出现了根本的扭转。北宋时期铁的年产量最高时候已经高达800万斤,这个产量看起来多,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也不过就是4000吨铁(我国现在的钢铁年产量都是亿吨级的)。
但是在古代,全国年产4000吨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按照当时铁锅的制造重量来计算,这一年下来北宋的铁产量,如果全拿去制造铁锅可以制造100多万口,有了这样一个入门级的产铁量,才能在满足武器铠甲、钱币佛像等用途之外,为民间千万级的人口的锅灶服务。
也正是因为铁锅在宋代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中华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广。
扩展资料:
铁器,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刃匕首,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块铁条。
-铁器
钢厂完整工艺流程:
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硅钢。
辅助生产工艺:焦化、制氧、燃气、自备电、动力。
铁粉是经过矿山开采由选矿厂生产的,铁份含量一般多在60%以上(越高越好),要从铁粉中得到铁,办法是采用高炉还原法。
为了适应高炉的冶炼,必须要将铁粉先加工成块状,这就需要将铁粉加上石灰石采用烧结机或球团设备制成大小均匀的块状。
在加入到高炉中时,同时配入焦炭(作燃料同时起支撑作用),高炉鼓入热风(1150度左右),这样,在高炉的底部就会形成液态的铁水,从高炉的出铁口定时放出。
在联合企业,为了利用能源,液态的铁水是通过铁水罐直接送往炼钢厂的。
由于炼铁工艺是还原气氛,不能去除有害成分—硫,为了保证钢的质量,现在有的工艺是在炼铁厂炉前或在炼钢厂入炉前,还配有脱硫工序。
现在炼钢的工艺设备有2种,即转炉、电炉。
扩展资料:
炼钢生产的主要安全技术
(1)弯头或变径管燃爆事故的预防。氧枪上部的氧管弯道或变径管由于流速大,局部阻力损失大,如管内有渣或脱脂不干净时,容易诱发高纯、高压、高速氧气燃爆。应通过改善设计、防止急弯、减慢流速、定期吹管、清扫过滤器、完善脱脂等手段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2)回火燃爆事故的防治。低压用氧导致氧管负压、氧枪喷孔堵塞,都易由高温熔池产生的燃气倒罐回火,发生燃爆事故。因此,应严密监视氧压。多个炉子用氧时,不要抢着用氧,以免造成管道回火。
(3)汽阻爆炸事故的预防。因操作失误造成氧枪回水不通,氧枪积水在熔池高温中汽化,阻止高压水进入。当氧枪内的蒸气压力高于枪壁强度极限时变发生爆炸。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首都钢铁厂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前身为石景山钢铁厂,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1919年由原龙烟铁矿公司筹建,1920年动工建设日产250吨的炼铁炉,1922年因“直奉战争”停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又进行续建。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累计只产生铁25万吨。1945年10月部分修复开工,1948年产铁36万吨。解放后,石景山钢铁厂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1949年6月修复一号高炉,1951年12月修复二号高炉,仅1952年就产铁342万吨,超过解放前30年的总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钢铁,地处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厂被寄予厚望。由于石钢在解放前生产规模很小,亟待扩建。朱德对于石钢的情况非常关心,多次到石钢视察,指导建设。从1956年到1959年,石景山钢铁厂完成扩建任务,由过去只能单纯生产生铁,发展成为能够生产生铁、钢、钢材、铁矿的联合生产企业。在这苦心经营、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的四年里,朱德先后10次来石钢视察、指导,与广大职工共图建设大计。
1949年7月1日,恰逢党的28岁生日,北平城沉浸在热烈的欢庆氛围中。下午,朱德总司令冒雨来到石景山钢铁厂出席全面开工大会,深入生产一线视察调研。
石景山钢铁厂恢复生产
石景山钢铁厂(今首钢集团前身)坐落在北平西郊,1948年12月17日获得解放。当时,解放战争和恢复发展生产都急需大量钢铁,石景山钢铁厂作为华北最大的钢铁公司,受到党的高度重视,被寄予厚望。解放不久,钢铁厂很快部分恢复生产,并于7月1日前做好了全面开工投产的准备。朱德总司令听到钢铁厂举行全面开工仪式的喜讯后,决定亲临祝贺。
开工大会安排在新机械铸造车间,没有组织大的欢迎场面,没有森严的警卫,只用木板临时搭建了个台子。朱德身着白衬衫和已经发白的军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皮凉鞋,神采奕奕。在炼铁炉附近,他看到几位工人师傅正挥动铁锤,把因战争停产凝固在炉内的炉渣一块块往下敲,痛心地说:“蒋介石如何不败?就连这么一个小炼铁厂,也搞不好。”
大会还没开始,朱德与工厂管理人员进行了简短会谈。厂党总支书记于寿康介绍说:“解放时,钢铁厂已接近全瘫痪状态,仅有的两个炼铁炉都早停产了,炉渣附着在炉内,厂区内杂草丛生,野兔乱窜,火车趴窝,高炉、炼焦炉上麻雀落户安家,一幅萧条败落的景象。在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上,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班加点整理厂区、清理资产,昼夜奋战抢修机器设备,掀起恢复发展生产的热潮,实现了‘七一’前全面投产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奋斗目标。”
首钢石景山制铁所
朱德不由得点头。军代表陈雷接着说:“起初,厂内有些人对***能否搞好建设,持怀疑担心的态度,说什么‘***是土包子,靠高粱、小米还能办工厂?’‘毛驴驮子身上还能搞大工业?’”铸造厂负责人李文良接过话茬:“这些曾经怀疑的人彻底服气了,都赞叹‘日本侵占石钢时,恢复生产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国民党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还是***行,仅仅用六个月,生产就上了轨道了’。”听完他的话,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
下午3点钟,朱德在驻厂军代表陪同下进入会场,健步登上主席台,向热烈欢呼的钢铁工人频频挥手致意。他操着浓重的四川乡音,祝贺工人同志用极短的时间取得了开工生产的胜利,高度赞扬大家护厂爱厂、恢复生产,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和努力搞好建设的主人翁精神。他满怀期待地说:“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领导阶级,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应当以主人翁意识,担负起恢复发展生产的重要任务,要把大小炉子都利用起来,为迅速发展钢铁生产而努力工作。”他激励大家:“你们多炼一吨铁,就是给我们国家增加一份家当,革命的家当是越多越好。”话音未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1919年9月,石景山炼厂建设炼铁炉
开工仪式后,朱德来到车间看望一线工人,随后与职工代表亲切座谈。他诚恳地对大家说:“国营企业是国家的、是人民的,首先也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搞好国营企业,是工人自觉的主人翁意识。在国营企业里,工人、行政管理干部、工会成员都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都应该面对生产,积极学习经营、管理,提高思想觉悟、文化和业务水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话,让职工们深受鼓舞,一些老工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里满含泪水,站起身来热烈鼓掌。
朱德悉心提醒大家:“开工后,要注意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别是要发挥工人的主人翁作用,要‘多生产优质钢铁,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几位军代表站起来敬礼,望着朱德坚定地说:“请总司令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加强学习,艰苦奋斗,搞好团结,管理好自己的工厂。”
“工人们的生活怎么样?”朱德关切地询问。“工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厂里还举办了教育培训班,开展了文化 娱乐 活动。”军代表陈雷回答。朱德连声说:“很好!很好!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善工人生活,旧中国的工人,生活是很苦的,解放了,应该有所改善。同时工人生活要改善,也不要要求太高,国家还很穷,分光、吃光是搞不成 社会 主义的。绝不能‘分一口猪就吃掉,分一棵树就砍掉’,只顾自己改善生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大局,不考虑长远利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只有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来搞现代化工业,不搞不得了,就要像过去一样被帝国主义欺负。”他勉励大家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全厂职工一致表示:一定努力搞好钢铁生产,以优异的成绩向朱总司令报喜。
1959年,朱德视察石景山钢铁厂
从此,朱德与石景山钢铁厂结下不解之缘,生前先后莅临工厂视察多达20次,足迹遍布各个车间。在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1950年,石景山钢铁厂生产全面进入正轨;1951年铁产量已达2218万吨,与新中国成立前30多年间铁产量的总和差不多。钢铁厂历经几十年辉煌发展,今天已演变为大型企业集团——首钢集团,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