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

问答010

“年”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第1张

“年”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
导读:“年”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释义: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5、

“年”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

释义: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

2、用于计算年数:三~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

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

4、岁数:年纪。年龄。

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

组词:

过年、青年、几年、年代、老年、年级、万年

扩展资料:

1、过年

欢度新年。张天翼《包氏父子》:“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街口平常这时照例可以听到卖糕人的声音,以及各种别的叫卖声音,今天却异常清静,似乎过年一样。”

2、青年

指年轻人。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五:“除开他们夫妇外,还有三个穿西装的青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七:“三仙姑爱的是青年们,青年们爱的是小芹。”

3、年代

时代。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两块门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一层盖一层的粉笔字迹,仔细一看,就看出这是不同年代写的。”

4、老年

多年以前;陈年。《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幸是那老年的东西还实在,那布带子还是当日太太亲自缠的缝的,依然完好。”

  这是现代的艺术品,并不完全符合古代甲骨文字型,而是部分添加了某些变化,有些用字貌似也不对。

  其文字内容应为“金猴献瑞,六猴送安”,这应该是今年猴年(2016年)的祝福语。

  其中:金字为臆造,猴字亦被改动,献字不规范,瑞字误刻成端字

  但古时甲骨文本来就没有规范,此处所说的规范,只是说它的字型与甲骨文原型并不一致,有些字就没有甲骨文,是根据金文改动的,无可厚非。

甲骨文中的福字,是一个衍形会意的字,像双手捧着酒樽祭祀时的形状。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中,福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左侧是一个祭祀用的酒樽,右侧是一个跪坐的人,双手合十,表示祈祷。这个字形非常生动地表达了古人通过祭祀祈求福祉的场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甲骨文中的福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金文时期,这个字形的左侧依然是一个酒樽的形象,但是右侧的人形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示字旁,表示神祇。这个变化表明人们对于神祇的信仰和崇拜已经逐渐加强,认为神祇能够给他们带来福祉。

到了小篆时期,甲骨文中的福字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形。上半部分是一个示字旁,表示神祇,下半部分则是一个酉字,表示酒樽。这个字形结构非常稳定,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字中,福字的写法已经非常简单明了。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形,左侧是一个示字旁,右侧则是一个酉字。这个字形不仅简洁明了,而且非常易于记忆和书写。

福字造句:

1、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但遥祝他们幸福安康、福寿无疆。

2、这位老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锻炼、读书、旅游,真是福气不浅。

3、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在中国家庭中,春节期间贴上福字,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5、这位企业家热心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都称他是积德行善的好人,真是福报无疆。

6、过春节时,我在每个门口都倒贴福字,结果招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但祈福消灾的传统风俗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7、福字在民间传统习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祈求福运降临、幸福安康。

8、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之夜挂上红色福字,寓意着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9、福字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形象和含义,如英语中的Blessed一词也表示祝福和幸福的意思。

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福临门被用来祝愿家庭和睦、健康长寿、事业有成等多种美好的祝愿。

年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表示丰收,现多用于表示时间单位。

详细说明:

年,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人”也兼表声。

金文中“年”字的形状跟甲骨文中的很相似,只是下垂的谷穗更明显,人的腰也更弯,稍微有点变化的是人与禾连在一起。

发展到小篆阶段,篆文整齐化,“年”下部的“人”讹变为“千”,“年”由此转化为形声字,禾形,千声。其隶书字形,“禾”最后两笔以及“千”的第一笔,都变成了直线。

隶变后楷书写作“秊”。俗作“年”。最初“人”头顶着“禾”的样子,彻底消失了。如今规范化,以“年”为正体。

现代年字释义组词

释义: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

2、用于计算年数。

3、每年的。

4、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组词:

1、年岁[nián suì] 年纪。

2、百年[bǎi nián] 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3、过年[guò nián] 在新年或春节期间进行庆祝等活动。

4、千年[qiān nián] 极言时间久远。

5、童年[tóng nián] (名)儿童时代;幼年。

1 "年的甲骨文写法" 描述了古代汉字中"年"的形态,它描绘了一个人负载着禾苗的样子,象征着一年农作物的收获。

2 "年"的用途包括:

- 作为时间单位,公历一年等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通常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每四年会出现一个闰年。

- 用于表示年龄或岁数,比如一个人的年龄可以用年来计算。

- 描述与每年相关的活动或事物,如年节、年度计划等。

- 指代一生的不同年龄段,如童年、成年等。

- 指代特定的时期或时代,如"战国时代"中的"战国"。

- 表示与庄稼收成相关的事物,如"年成"指一年的农作物收获。

3 与"年"相关的词汇包括:

- 童年:[tóng nián],指儿童时期或幼年阶段。

- 今年:[jīn nián],指当前这一年。

- 过年:[guò nián],指在新年或春节期间进行庆祝等活动。

- 新年:[xīn nián],通常指元旦和元旦后的几天。

- 去年:[qù nián],指当前年份的前一年。

福的甲骨文写法(形式):

“福”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字,用来表示“幸福”、“福气”等义。

《说文解字》里说它是从“示”、“畐”声的形声字,福字从示,是与祈祷有关。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个“酉”字,是个盛酒的容器,实际上就是个“酒”字的初文。左下半部分是两只“手”(又),表示双手捧着一个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个“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整个字的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

《说文解字》在解释“福”字的意义时说“佑也”,“佑”就是赐福、保佑的意思。

金文字形较甲骨文字形有所变化,首先是该字的左右结构换了个位置,“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同时金文比甲骨文还省去了捧酒的两只“手”。

小篆的形体基本沿袭了金文的字形结构,只是它的右半部分走向了线条化,变得不像盛酒的酒樽了。楷体的结构与小篆的结构基本一致。

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义,用作名词,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子认为“全寿富贵谓之福”,古书中常说人的“五福”是: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人们常说的“五福齐备”就是指这些内容。

扩展资料

一个“福”字,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再没有一个字能像“福”字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强烈的渴望与梦想。

甲骨文里的年字写法如下:

基本字义:

年,汉语常用字,读作niá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即《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引申为一年的收成、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又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明年[míng nián]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2、年级[nián jí]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成的班级,如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3、两年[liǎng nián]暂无解释!我要编辑词条。

4、年轮[nián lún]木本植物的主干由于季节变化生长快慢不同,在木质部的断面显出的环形纹理。年轮的总数大体相当于树的年龄。

5、老年[lǎo nián]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