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原文 南有樛木 (1) ,葛藟累之 (2) 。 乐只君子 (3) ,福履绥之 (4) 。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5) 。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6) 。
原文
南有樛木 (1) ,葛藟累之 (2) 。
乐只君子 (3) ,福履绥之 (4) 。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5) 。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6) 。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7) 。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8) 。
注释
(1) 樛 (jiū) :向下弯曲的树木。
(2)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纤维可织葛布。藟 (lěi) :藤。
(3) 只:语气助词。
(4) 福履:福禄。绥:安抚。
(5) 荒:掩盖。
(6) 将:扶助。
(7) 萦 (yíng) :缭绕。
(8) 成:就也。
诗经情话 发掘国学真善美 传播健康正能量
译文
南山树木弯又弯,扶持葛树往上攀。
君子高兴又快乐,福禄来到安定它。
南山树木弯又弯,掩盖葛树往上攀。
君子高兴又快乐,福禄来到扶助它。
南山树木弯又弯,葛树萦绕往上攀。
君子高兴又快乐,福禄来到成就它。
品析
这是一首恭贺新婚的民歌。
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一二字,句式规整,反覆叠唱的诗行表达出了喜庆祝颂之情。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新婚之喜,亲朋好友皆相祝,祝愿新人百年好合,也给予希望,希望彼此在生活中互相扶持,相扶到终老。在如今,新婚之喜,已经很少能看见这种诗词祝福,或许是现代式婚礼的一种缺憾了!
版权声明
本文为九月瑜彤原创解读,由“ 诗经情话 ”(微信号: shijingqinghua )独家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首诗,讲的是婚礼现场的祝福。三千来(《诗经》成书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一直都是中国婚庆现场绕不过的“吉利话”。桃花这一意象,也因此产生了诸多含义。遇见心仪的人,或者情场得意,人会说,“走了桃花运”;不如意的,说“桃花有意,流水无情”;有了婚外情,出了绯闻,上了媒体的报道,叫“桃色新闻”。追根溯源,都得讲到这首诗。
敢说这首诗“制霸婚礼现场三千年”,那是有依据的。之前网上流行的民国时期结婚誓词,唯美典雅,庄重大气,让网友们一个个欣羡不已。在此辑录一篇:
这篇证婚词里,还是没有忘记提《桃夭》。下面的一句,“瓜瓞绵绵,尔昌尔炽”,出自《诗经·大雅·绵》的第一句,以一根连绵不断的瓜秧上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为喻,祝颂婚礼的新人子孙昌盛。这首诗以后我们会讲到。
回过头来看《桃夭》这首诗。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会惊奇地发现,这篇民国证婚誓词,基本上遵循的就是《桃夭》的套路。
不信?来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先说桃花开得灿烂无比,然后就说女子也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以桃花类比女子的青春年华。
然后看第二节,说“有蕡其实”;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这里,指的是结的桃子又肥又大的意思。我们现在的婚礼上,宾客祝福新人,往往也是“早生贵子”不离口。
下面,最奇怪的一节来了。前面已经讲过了“开花、结果”,怎么突然又提起了茂盛的叶子(“其叶蓁蓁 zhēn”)?这顺序不是反了吗?古人难道搞错了?
没错。一点儿都没错。
很多人都看过桃花,吃过桃子,可却对桃树从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的生长周期不是很了解。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桃树是先开花,后结果,果实长出来的时候,只有稀稀疏疏的几片叶子。等到果实长大,叶子才逐渐变得茂盛浓密起来。
所以说,古人的观察还是很细致的。现代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想要亲近大自然,都不太容易,更别说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了。不明白的人,可能还会觉得这首诗写得有问题。
这首诗的三节,循序渐进,以桃树开花、结果和长叶的自然周期,类比将要出嫁的少女成家、生子和兴旺男方家族,既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又不失庄重典雅,千古传诵,魅力依旧不减。
这首诗,开启了以桃花入诗的先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物是人非、斯人不在的感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禅寺清幽的惊鸿一瞥;“桃花流水鳜鱼肥”,是浪迹江湖、隐山林的惬意。可以说,从这一首开始,中国诗歌中的桃花才有了后来缤纷的意象。
这首诗,还贡献了“家室”这个词。今天,要是谁已经结了婚,就是有“家室”的人。有人解释说,男娶妻,为“有室”;女嫁夫,为“有家”;两人结婚,连称为“家室”。这样解释,也说得通。不管怎么样,“家室”就是成家了。
瑞典有一个著名的家具品牌IKEA,中文翻译成了“宜家”。这个翻译,就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化用的正是《桃夭》中“宜其室家”的这句。音近意合,十分精妙。家具嘛,正好是用来安家的。
前面讲过《葛覃》,提到了“归宁”这个词,是女方在婚后会娘家,报告父母自己在夫家的情况,让父母安心。《桃夭》里,女方的“于归”,讲的是女子出嫁。为什么把出嫁叫成“归”或者“于归”呢?是因为,古人把女子的丈夫之家当成她的家,所以出嫁就是回她原本应有的家中。这跟现在我们还经常提到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其实是一个道理。
诗经专题第6篇,总第006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一种极具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表达方式。在婚礼上,人们常常使用古诗词来表达祝福和祝愿。以下是几句经典的古诗词结婚祝福语:
1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段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携手共度人生之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一起克服。
2 《诗经·小雅·车辚辚》:“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这句诗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希望他们像古代的有情人一样,心心相印,携手共进,走过人生的旅途。
3 《唐诗三百首·卷二十四·七言绝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句诗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彼此的爱情,用心去经营,让爱情永远鲜活。
古诗词结婚祝福语经典诗句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它们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生价值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结婚祝贺词诗句: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先秦佚名《诗经·邶风·击鼓》、先秦佚名《诗经·周南·桃夭》、清代陈遇乾《义妖传》。
1、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译文:百年恩爱并且俩人的心结在一起,千里的姻缘被牵线。
2、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译文:在天愿作比翼鸟双宿双飞,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3、先秦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生离死别好凄苦,先前与你有誓言。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4、先秦佚名《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译文: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5、清代陈遇乾《义妖传》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译文:十年可以修得在同一艘船度过,百年可以修得共枕同睡。
诗经中最唯美的结婚祝福语如下:
1、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夭》
翻译: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2、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女曰鸡鸣》
翻译:弹琴鼓瑟相唱和,生活宁静又美好。
3、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
翻译:新郎真快乐,幸福永陪他。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翻译:生离死别好凄苦,先前与你有誓言。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5、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关雎》
翻译:弹琴鼓瑟来亲近她,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诗经》的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
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