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清风是比喻高洁的品格。清风的解释:谓清微的风;清凉的风;清惠的风化。词语分开解释:清1、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
清风是比喻高洁的品格。
清风的解释:谓清微的风;清凉的风;清惠的风化。
词语分开解释:
清
1、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单纯不杂:~唱。~茶。
4、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风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扩展资料
出处:语自《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白话释义: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
引证解释: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
唐杜甫《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白话释义:清风为我起,洒在他的脸上如果微霜。
2、清惠的风化。
《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白话释义:清风协在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白话释义:标序盛德,一定要看到清风的华。
1描写神仙的成语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不食人间烟火: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餐葩饮露: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二仙传道:两位神仙一起传授道法。比喻两从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鸿衣羽裳: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壶天日月: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金马碧鸡:传说中的两个神仙,形状象马的金块和形状象鸡的碧玉。今云南昆明市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相传就是汉代祭金马碧鸡的地方。
阆苑琼楼: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料事如神: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鸾姿凤态:比喻神仙的仪态。
麻姑掷豆: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麻姑掷米: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使诗文作品新颖,别具一格。
飘然若仙: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飘然欲仙:轻飘飘好像要超脱尘世变成神仙。形容洋洋得意。也形容动作优美轻盈。同“飘飘欲仙”。
青女素娥:青女:福州传说中的霜雪之神;素娥:传说中嫦娥的别称。形容天上的神仙美女。
求神拜佛:礼拜神仙,请求保佑。
人间天上: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三星高照: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神佛不佑:佑:保佑。形容人作恶多端或行为恶劣,连神仙和佛祖都不保佑。
神惊鬼怕: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
通真达灵:与神仙交往。
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仙凡路隔:仙:神仙;凡:凡人。天上神仙和人间凡人互不往来。
仙山琼阁: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悬圃蓬莱:传说中的神仙境地。
言事若神:预测事情象神仙一样灵验。
腰金骑鹤: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四处遨游。比喻钱财极多,又想成为神仙。
瑶池阆苑: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苑。泛指仙家园林。
瑶台阆苑: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苑。泛指仙家园林。
瑶台银阙: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羽化登仙:变成神仙而升天了。指人死了。也比喻飘洒脱俗。
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张良慕赤松:慕:羡慕;赤松:仙人赤松子。张良羡慕赤松子。比喻功成名就后,想要隐退,摆脱世俗,追随神仙。
至诚如神:至诚:极其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珠箔银屏: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2描写神仙的好句子和词语1、服食求神仙——汉 汉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2、凤楼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楼春》
3、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4、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5、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6、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7、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宋 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8、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宋 晏殊《玉楼春》
9、中堂舞神仙——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凤楼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楼春》
11、神仙一曲渔家傲——宋 晏殊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12、闻琴解佩神仙侣——宋 欧阳修 《玉楼春》
13、似与神仙——宋 李之仪 《蝶恋花·玉骨冰肌天所赋》
14、再送神仙须爱护——宋 李之仪 《蝶恋花·玉骨冰肌天所赋》
15、姚家别有神仙品——宋 张孝祥 《鹧鸪天·可意黄花人不知》
16、不肯作神仙——宋 朱敦儒 《临江仙·生长西都逢化日》
17、个中自是神仙住——宋 朱敦儒 《鹧鸪天·通处灵犀一点真》
18、神仙说——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清夜月当午》
19、已闻水部神仙语——宋 曹勋 《鹧鸪天·雪后疏香一两枝》
20、更於何处觅神仙——宋 史浩 《浣溪沙》
3形容“神”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神”的四字词语如下:
1神乎其技 shén hū qí jì
形容技艺或手法十分高明。
2神哗鬼叫 shén huá guǐ jiào
形容大喊大叫。
3神会心融 shén huì xīn róng
犹言融会贯通。
4神魂荡飏 shén hún dàng yáng
形容精神飘忽。
5神工意匠 shén gōng yì jiàng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6神而明之 shén ér míng zhī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7神飞气扬 shén fēi qì yáng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8神飞色舞 shén fēi sè wǔ
犹眉飞色舞。形容兴高采烈。
9神工鬼力 shén gōng guǐ lì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10神功圣化 shén gōng shèng huà
指帝王的功绩和教化。旧时对人君的颂扬之辞。
神shén
释义:1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 2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 3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 4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 5表情:~色。~采。~姿。~志。 6精神:~清气爽。 7姓。
1 描写“神仙”的诗词有哪些
1、《长歌行》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风入松·危楼古镜影犹寒》宋代·张炎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
画人间。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
到深山。
3、《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宋代·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4、《念奴娇·天南地北》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
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
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5、《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代·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2 形容神仙的诗词《仙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神仙
作者:张彪 (唐代)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餐葩饮露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壶里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明·朱有炖《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壶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金·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料事如神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鸾姿凤态 比喻神仙的仪态。
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达灵 与神仙交往。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仙山琼阁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瑶台银阙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珠箔银屏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3 古代形容仙家气质的句子都有哪些1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2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4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5 艳色天下重,西施久宁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子著罗衣君宠亦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6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7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8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9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10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1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2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3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4 风姿绰约小天仙。美目流盼,灵秀天成。
15 明媚娇艳众人怜。芙蓉花开,紫气东来。
4 与仙有关的诗句杨师道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初秋夜坐应诏
唐
无名氏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汤周山
灵一
石室初①投宿,仙翁喜暂②容。 宿天柱观
皎然
灵山游汗漫,仙石过莓苔。 忆天台
虚中
岳信僧传去,仙①香鹤带归。 寄华山司空图二首 其一
马怀素
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马戴
一去何时见,仙家日月长。 送王道士
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谒仙观二首 其二
樵人应满郭,仙鸟几巢林。 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
元稹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文卫罗新圹①,仙娥掩暝山。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 其二
方干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新月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夜听步虚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山中即事
王良士
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王维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送张道士归山
韦庄
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韦承庆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寒食应制
令狐楚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王》作「窦巩中丞副使」)见示与元(《王》此下有「稹」字)相公献酬之什鄙人(《王》作「余顷」)任户部尚书时(《王》作「日」)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王》作「有」)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
卢纶
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送道士郤彝素归内道场
司空曙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荅
白元鉴
灵山实秀德,仙圣杳难亲。 大涤洞
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昭德皇后挽歌词
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 劝酒十四首 不如来饮酒七首 其五
刘长卿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寻洪尊师不遇
刘宪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①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玄游乘落晖,仙宇蔼霏微。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刘禹锡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一作九公子)旧院作
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一
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 和重题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寻汪道士不遇
吕岩
姹女住瑶台,仙花满地开。 五言 其六
孙欣
仙闱井初凿,灵液沁①成泉。 奉试冷井诗
孙逖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 寻龙湍
朱湾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重阳日陪韦卿宴
权德舆
绝涧漱①冰碧,仙坛挹颢清。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权德舆
仙驭何由见,耘田鸟自飞。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三
仙驭三清远,行宫万象新。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羊士谔
仙郎佐氏①谋,廷议宠元侯。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许浑
仙署淹①清景,雪华松桂阴。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瑞花琼树合,仙草玉苗深。 蒙河南刘大夫见示与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
许彬
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齐己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送徐秀才之吴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谢人惠紫栗拄杖
仙洞谁传与,松房自链成。 谢人惠丹药
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 病起见闲云
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①。 因览支使孙中丞看可准大师诗序有寄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①月深。 听李尊师弹琴
明年窥日窟,仙桂露霏微。 依韵酬谢尊师见赠二首(师欲调举) 其二
严维
小岭路难近,仙郎此夕过。 同韩(一作韦)员外宿云门寺
5 形容“神仙”的句子有哪些1、服食求神仙——汉 汉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
2、凤楼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楼春》
3、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4、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5、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6、世人都晓神仙好——清 曹雪芹 《好了歌》
7、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宋 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8、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宋 晏殊《玉楼春》
9、中堂舞神仙——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凤楼十二神仙宅——宋 柳永 《玉楼春》
11、神仙一曲渔家傲——宋 晏殊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12、闻琴解佩神仙侣——宋 欧阳修 《玉楼春》
13、似与神仙——宋 李之仪 《蝶恋花·玉骨冰肌天所赋》
14、再送神仙须爱护——宋 李之仪 《蝶恋花·玉骨冰肌天所赋》
15、姚家别有神仙品——宋 张孝祥 《鹧鸪天·可意黄花人不知》
16、不肯作神仙——宋 朱敦儒 《临江仙·生长西都逢化日》
17、个中自是神仙住——宋 朱敦儒 《鹧鸪天·通处灵犀一点真》
18、神仙说——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清夜月当午》
19、已闻水部神仙语——宋 曹勋 《鹧鸪天·雪后疏香一两枝》
20、更於何处觅神仙——宋 史浩 《浣溪沙》
6 描写神仙的句子有哪些用环境衬托他的清高,不是在描写景色
1 他身穿一件佛头青锦袍,腰间绑着一根苍蓝虎纹绅带,如瀑墨发无风自舞,一双清澈的眸子寒意末到眼底,身子略显消瘦。
2 他着着一件暗蓝色素面绸衫,腰间系着一根墨黑色蟠离纹束带,一头长若流水的发丝,有着一双深沉睿智的眼眸。
3 博爱天下,唯天下而存,不为世事动容,不为疾苦寒心,永远留守着一身清冽的寒气,好似灵魂裹上厚重的雪装,不透一丝温润。双眼似乎早已洞悉一切,只能孤自远离……
4 虽说是六月初的光景,可这蔚青官道上却像被蒸笼蒸了似的,哧溜溜直冒热浪。这时刻赶路的旅人,没了气力的,都往路旁树阴下坐地;还有些脚力的,都奔前头望得见的茶舍里 打尖。可偏有一少年,书生打扮,腰悬长剑,手摇折扇,不紧不慢,走走停停,仿若流连路旁风景。看那容貌,好个清朗才俊!
5 他衣袂飘飘,清冷的背影仿佛与天地相融,似已把自己的心肺、身心,都缝入茫茫苍穹,唯有寒风朔朔攀附着天际流入更深远的世界。
6 他一身高冷的白衣,站在那里俯瞰众生,天地都为之失色。
7 白肤胜霜雪,褐发似妖精。
8 双目朗日月,二眉聚风云。
9 泉仙不若此,月神应无形。
10 一日插翅去,凤翱于三清。
7 仙剑的经典诗句仙剑3 诉衷情·旖旎情 星沉月落夜闻香 素手出锋芒 前缘再续新曲 心有意 爱无伤 江湖远 碧空长 路茫茫 闲愁滋味 多感情怀 无限思量 一剪梅·寥落风 大梦初醒已千年 凌乱罗衫 料峭风寒 放眼难觅旧衣冠 疑真疑幻 如梦如烟 看朱成碧心迷乱 莫问生前 但惜因缘 魂无归处为情牵 贪恋人间 不羡神仙 眼儿媚·朦胧雾 身世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相扶 情天不老 雷霆易逝 雨过云舒 相思不忍轻离别 携手更如初 风急波涌 扁舟不系 终恋江湖 采桑子·凄凉雪 刻舟行远人归去 笑靥无凭 私语无踪 魂断香销弃旧情 玄冰刻悔风吟恨 好梦成空 泪眼迷蒙 遥看春花朔雪中 宜男草·紫萱 碧水连天净无浪 转东风 滟纹微张 个中趣 莫遣人知 年年日日 兰舟共上 平生书癖已均恙 解名缰 更逃羁网 春近也 梅柳频春 花间闲度 细雨流光 谒金门·萧瑟霜 情眷恋 古往今来相看 几度流光人更远 伤离方寸乱 回梦空传幽怨 依旧尘缘未断 碧落黄泉寻觅遍 愁来天不管 御街行·失魂雨 纷纷雪落人飘坠 同死生 共玉碎 前尘后世君莫问 柔肠百结如醉 情丝未断 尘缘难了 萦绕千千岁 舍却残生犹不悔 身已空 尽成泪 路长梦短无寻处 总是情愁滋味 眉间心上 柔肠百结 尽付东流水 九州散人 余平生好剑,求剑,集剑, 藏剑,铸剑,越五十载, 今日得遇仙缘,方知仙家真剑, 乃无形之剑气。
金铁之剑, 因锋锐而易折,精气之剑, 源天地而不毁。且人生百年, 纵聚千金,亦难携归尘土; 而剑在匣中,等同朽木泥石; 想我半生愚行,令神兵蒙土, 愧对诸剑。
借此群雄之会, 散剑于江湖;封此地为剑冢, 还故宫于先人。自此归隐仙山, 求真剑,访正道而去。
----九州散人 点绛唇·重楼 酒入愁肠 一生惆怅情多少 纵横吟啸 思恋相萦绕 魔堕凡尘 难遣流年老 人间道 天涯芳草 依旧多情好 长相思·雪见结局 花似伊 柳似伊 叶叶声声是别离 雨急人更急 湘江西 楚江西 万水千山远路迷 相逢终有期 阮郎归·龙葵结局 临流揽镜曳双魂 落红逐青裙 依稀往梦幻如真 泪湿千里云 风骤暖 草渐新 年年秋复春 温香 软玉燕依人 再启生死门 误佳期·完美结局 千金难求珍宝 家和易得欢笑 人生自是有情痴 愿做双飞鸟 情两难分付 是一丝烦恼 蓦然回首神仙地 还道人间好 画堂春·紫萱结局 灵珠有泪自千行 等闲芳草斜阳 离人过客暗凄凉 偷羡鸳鸯 伤心脉脉难诉 风剪寸寸柔肠 神仙人鬼两茫茫 情短恨长 醉花阴·花楹结局 锦瑟年华谁与度 莫问情归处 只影向斜阳 剑吼西风 欲把春留驻 天涯芳草无归路 回首花无数 解语自销魂 弱袂萦春 尘缘不相误 换巢鸾凤·制作组片尾 弃剑封刀 大隐归闹市 自觉逍遥 断江湖旧梦 任六界风飙 金窗绣户看妖娆 情思暗生 心事难描 佳期晚 怕流年暗消年少 春到 人难老 回首仙家 自是人间好 旧雨新知 两难分付 别有一丝烦恼 几度轮回误尘缘 换巢鸾凤教偕老 羡鸳鸯 纵千金难买一笑 仙3诗词补遗 十年一剑(1) 苍茫蜀山觅仙踪 人间韶光几度 莫负好花好景 前世约 今生盟 翻覆六界 啸聚五灵 舍却三生石刻 补情天 再塑苍穹 十年一剑(2) 苍茫蜀山觅仙踪 挥剑难断未了情 千载之下同晓梦 死生不渝共鸳盟 永忆江湖初相逢 欲回人间共形影 海枯石烂心不弃 誓补情天鬼神惊 紫萱 萱花寂寞红 亭亭发几丛 凝露仰宿雨 窈窕舞熏风 宜男不忍佩 仙人岂相通 解语朝暮伴 忘忧了残生 鬼炼狂魔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无题 飞琼神仙客 误落古桃源 乱云天一角 弱水路三千 仙剑三外传的诗词集 得意 年少不惧江湖老 放歌四海任逍遥 未解前路多少事 欲与青天试比高 观山 临流问月水随风 镜里折花梦不同 且放红尘三界外 相逢一笑此山中 初会 落絮无声春堕泪 飞花有梦燕归愁 金风玉露相逢处 纵使无语也含羞 知味·西江月 妙手烹调百味 炊烟半掩孤星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一饮一啄天定 世态浮云见惯 未解别样浓情 心波已乱意难平 清夜悠悠谁共? 忆紫萱·宜男草 更忆当年初相见 三世缘 今生续断 运五灵、自渡渡人 胸怀碧水 身被火焰 逆天行事终有谴 宿命里 长留嗟叹 情天下、欲海波涌 半生离索 凄凉无限 约·阮郎归 绮罗风动恋绣纬 含羞明月窥 曙色遥盼倚门扉 夜长梦永随 千缕线 一腔痴 珠明双泪垂 愿如鸳鸯比翼飞 问君归不归? 张看·如梦令 梦里如真如欢 醒后芳心迷乱 犹念梦中言 低首娇羞无限 张看 张看 情意欲诉不敢 去国别旧·沁园春 红衫飘零 署道崎岖 无限巍峨 叹空怀宝镜 未识恋意 难逃宿命 心愿谁托 北地连营 旧京巷陌 娇躯难承家与国 别离意 望仙山圣境 泪眼婆娑 花折 不忍轻责 心如鉴身随千倾波 叹此番别后 关山路远 万千心事 更与谁说? 朔雪南飞 罡风北渡 遥寄相思一曲歌 怀长恨 对千军万马 不惧金戈 心意书·南歌子 执手权为笔 金笺暂带沙 情迷醉向耳边说 笔下乱书心事竟不察 未解其中意 檀朗笑不答 含羞无语鬓飞霞 惟有笑顾左右再言他 情怨·诉衷情 江湖风雨染轻霜 联袂走四方 幽林妖魅惊变 情做怨 易成伤 别旧爱 卸残妆 褪华裳 身如飞絮 命似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初一十五被视为重要的节日,尤其是仙家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丰富的供品,如糯米饭、水果、花卉和香烛,摆放在神坛前,以示对仙家的敬意和祝福。同时,燃烧香烛,通过祈祷和许愿,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并寻求仙家的庇护和指引。
仙家在中国文化中是超自然的存在,被认为能够操控自然法则和人间事务。他们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操纵天气、治愈疾病、保护民众。因此,人们对仙家抱有深深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期望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帮助。
在初一十五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除了上供,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火和祈福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庆祝仙家的生日,更是表达对仙家的感激和尊敬。
综上所述,初一十五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仙家的生日。通过举行仪式和提供供品,人们希望能够得到仙家的庇佑和祝福,从而带来平安和幸福的生活。
混沌初开太极演 仙佛他把大道传
鸿钧老祖收徒弟 收了徒弟兄弟三
老大他叫李老子 老二本叫原始天
老三就是通天教 个个弟子法无边
老子收的成佛道 原始收的也成仙
佛祖一看事不好 不许在把道来传
通天教主心不悦 抓把金丹洒满山
胡黄吃了成大道 蟐蟒吃了也成仙
这才留下披毛带甲百草仙 胡黄本是哥三个
老大修炼在灵山 老二也在佛祖边
老三游手又好闲 玉皇一气把他贬
哥哥接他到灵山 他又重修上千年
这才成了保家仙 它住西北乾为天
乾为天上山连山 山前长着灵芝草
山后古洞有清泉 朝阳洞中炼人马
傲云峰上苦修仙 霸王桥上脱横骨
清水河里把甲换 下得青山抓弟马
去病消灾法无边 蟐蟒本是龙兄弟
龙王行雨浪涛天 蟐蟒道行根基浅
只能游水在浅滩 一气之下去灵山
偷得佛经三千卷 才到山中修金丹
它住东北艮为山 山连水 水连山
山前花开对对红 山后有着五老松
他南斗讨过封 他北斗受过号
通天收他为弟子 命他下凡度人间
这才有了白蛇和许仙 留下美名千古传
清风本是短命鬼 死后下世到阴间
阎王见他长得俏 送到阴山苦修炼
阴山老祖传他法 来把阴阳两界穿
十殿阎王走得到 城隍土地把信传
地藏封他做鬼仙 逢年过节收纸钱
三月三艳阳天 王母蟠桃会众仙
各路仙家齐来到 胡黄也想去拜寿
蟐蟒清风后面跟 四大天王守天门
一见他们赶下天 他们转身到碧游
见了通天齐哭泣 通天又气又心酸
颁下法旨告众仙 从此不上九重天
一晃过了上千年 遇见乾隆真天子
乾隆封它五百年 不让它进山海关
日落西沉五百载 众仙走出古洞外
抓把黄沙掩洞口 脚踏青云到人间
迎风大旗一招展 家家护护把香燃
烧香磕头又请仙 太白金星转人间
脚踏北斗口 手拿桃木剑
斩妖除魔重封仙 九尾灵狐把脸反
领着蟐蟒和清风 把他太白老窝端
八运青猴掌天下 帮着灵狐闹人间
弄得人间仙大乱 真仙假仙难分辩
装神弄鬼请二神 各路大仙把钱骗
搞得大仙满街窜 祸害人间二十年
1 关于九华的诗句
关于九华的诗句 1李白描写九华山的经典诗句
1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2 《九华山白衣》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3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青阳县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4 《秀华亭》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
5 《地藏菩萨赞》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2关于九华山的诗句有哪些
1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2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唐代: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3 旅中送人归九华
唐代:许棠
分与仙山背,多年负翠微。无因随鹿去,只是送人归。
顶木晴摩日,根岚晓润衣。会于猿鸟外,相对掩高扉。
4 代书问费征君九华亭
唐代:萧建
见说九华峰上寺,日宫犹在下方开。
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
5 望九华山
唐代:卢嗣立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
正当寒日众峰呈。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
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3有关九华山的诗句
九华山下共追游。朝来多爽气,都向笔端收。——《临江仙·难老一杯春酒美》韩淲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九华山歌》刘禹锡
三年未到九华山,终日披图一室间。——《题西隐寺》封敖
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孟迟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题九华山》谭铢
却是九华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边。——《别池阳所居》罗隐
青溪烟雨九华山,乱后应同梦寐间。——《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罗隐
应向谢公楼上望,九华山色在西南。——《寄尉迟侍御》李昭象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杜荀鹤
九华山色真堪爱,留得高僧尔许年。——《醉书僧壁》杜荀鹤
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赠杜荀鹤》王希羽
九华山侧双峰下,还许侬家半席无。——《口号十首呈程殿撰》陈造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送项平甫倅池阳》姜夔
百尺楼高瞻故国,九华山色倚晴眸。——《萧相楼》王巩
洗印先经三峡寺,观风遍踏九华山。——《送韩希道移漕江东》周必大
照潭遥望九华山,弓马萧萧日暮还。——《送贾元英之照潭》钱惟善
4关于九华山的诗句
《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 唐张乔 草堂芜没后,来往问樵翁。
断石荒林外,孤坟晚照中。 数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
烟壁曾行处,青云路不通。 《刘补阙自九华山拜官因以寄献》 唐张乔 冥鸿久不群,征拜动天文。
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 登车残月在,宿馆乱流分。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寄九华山费拾遗》 唐顾非熊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 久闻仙客降,高卧诏书来。
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 《舟中望九华山》 唐李中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
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石,便欲上楼台。
隐去心难遂,吟余首懒回。 僧休传紫阁,屏歇写天台。
中有忘机者,逍遥不可陪。 《题九华山》 唐谭铢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 罢职池阳时,复遭迎送牵。
因兹契诚愿,瞩望枕席前。 况值春正浓,气色无不全。
或如碧玉静,或似青霭鲜。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呈姿既不一,变态何啻千。 巍峨本无动,崇峻性岂偏。
外景自隐隐,潜虚固幽玄。 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 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
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 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
《九华山联句》 唐李白、高霁、韦权舆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李白 《和王季文题九华山》 唐神颖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
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玉树郁玲珑,天籁韵萧寥。
寂寂寻乳窦,兢兢行石桥。通泉漱云母,藉草萦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赏昏复朝。稀逢发清唱,片片霜凌飙。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一)) 宋王安石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檐。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箝。
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光洁写一镜,回环两堤奁。
露坐引衣襋,风行欹帽檐。 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
试尝论大略,次乃述微纤。 此山广以深,包畜万物兼。
嘘云吐雾雨,生育靡不渐。 巍然如九皇,德泽四海沾。
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 毅然如九官,罗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丽无奸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觉炎。
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 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
此山当无云,秀色郁以添。 毅然如九官,靓饰出重帘。
佩环与巾裙,绀玉青纨缣。 远之妍西施。
近或丑无盐。 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
我初勇一往,役世难安恬。 浪荒不走职,民瘼当谁砭。
乖离今数旬,梦想欲窥觇。 自期得所如,何啻释囚钳。
念昔太白巅,下视海日暹。 朅来天柱游,屐齿尚苔黏。
犹之健饮食,屡飨亦云餍。 胡为慕攀踏,已惫且不嫌。
岂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潜。 男儿有所学,进退不在占。
功名苟不谐,廊庙等闾阎。 况乃抡椽杙,其谁辨楩柟。
归欤岩崖居,料理带与签。 得石坐兀兀,逢泉饮厌厌。
取舍断在独,岂必询谋佥。 子语实慰我,宁殊邑中黔。
玉枝将在山,当倚以葭蒹。 诗力我已屈,锋鋩子犹銛。
扶伤更一战,语汝其无谦。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二)》 宋王安石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 去县尚百里,侧身勇前瞻。
萧条烟岚上,缥缈浮青尖。 徐行稍复逼,所瞩亦已深。
精神去亹亹,气象来渐渐。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苍蒹。
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 江空万物息,四面波澜恬。
峨然九女鬟,争山一镜奁。 卧送秋月没,起看朝阳暹。
游氛荡无余,琐细得尽觇。 陵空翠纛直,照影寒鋩銛。
冢木立绀发,崖林张紫髯。 变态生倏忽,虽神讵能占。
当留老吾身,少驻谁云餍。 惜哉秦汉君,黄屋上衡灊。
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厌。
埋藏在云雾,不欲登昏憸。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为谦。
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签。 当时备巡游,今不在缃缣。
终南秦之望,泰山鲁所詹。 天王与秩祭,俎豆罗醯盐。
苟能泽下民,维此远亦沾。 方今东南旱,土脉燥不黏。
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神莽吾难知,士病吾能砭。
文章巧傅会,智术工飞箝。 荐宝互珪璧,论材自楩柟。
苟以饰妇妾,谬云活苍黔。 岂如幽人乐,兹山谢闾阎。
穴石作户牖,垂泉尚门帘。 寻奇出后径,览胜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举世徒呫呫。 高兴寄日月,千秋伴乌蟾。
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
吾意窃所尚,人谋谅难佥。
5有关九华山的诗词
《九华山》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
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
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
年代:唐 作者: 郭夔
《九华山》
岩翠凌云出迥然,岧峣万丈倚秋天。暮风飘送当轩色,
晓雾斜飞入槛烟。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
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
年代:宋 作者: 曹清
《登九华山》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泽原非令故乡。
为访子明寻玉涧,也因太白宿云房。
诗摩古壁搜遗韵,井炼丹砂辨旧方。
从此欲归情复结,拟移亭舍筑山傍。
年代:明 作者: 吴兆
《晚登九华山》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
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6关于九华山的诗句
《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 唐张乔 草堂芜没后,来往问樵翁。
断石荒林外,孤坟晚照中。 数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
烟壁曾行处,青云路不通。 《刘补阙自九华山拜官因以寄献》 唐张乔 冥鸿久不群,征拜动天文。
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 登车残月在,宿馆乱流分。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寄九华山费拾遗》 唐顾非熊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 久闻仙客降,高卧诏书来。
一入深林去,人间更不回。 《舟中望九华山》 唐李中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
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石,便欲上楼台。
隐去心难遂,吟余首懒回。 僧休传紫阁,屏歇写天台。
中有忘机者,逍遥不可陪。 《题九华山》 唐谭铢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 罢职池阳时,复遭迎送牵。
因兹契诚愿,瞩望枕席前。 况值春正浓,气色无不全。
或如碧玉静,或似青霭鲜。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呈姿既不一,变态何啻千。 巍峨本无动,崇峻性岂偏。
外景自隐隐,潜虚固幽玄。 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 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
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 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
《九华山联句》 唐李白、高霁、韦权舆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李白 《和王季文题九华山》 唐神颖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
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玉树郁玲珑,天籁韵萧寥。
寂寂寻乳窦,兢兢行石桥。通泉漱云母,藉草萦香苕。
我住幽且深,君赏昏复朝。稀逢发清唱,片片霜凌飙。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一)) 宋王安石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檐。 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箝。
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光洁写一镜,回环两堤奁。
露坐引衣襋,风行欹帽檐。 维舟当此时,巨细得尽瞻。
试尝论大略,次乃述微纤。 此山广以深,包畜万物兼。
嘘云吐雾雨,生育靡不渐。 巍然如九皇,德泽四海沾。
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 毅然如九官,罗立在堂廉。
挺身百辟上,附丽无奸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觉炎。
草树萋已绿,冰霜尚涵淹。 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
此山当无云,秀色郁以添。 毅然如九官,靓饰出重帘。
佩环与巾裙,绀玉青纨缣。 远之妍西施。
近或丑无盐。 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
我初勇一往,役世难安恬。 浪荒不走职,民瘼当谁砭。
乖离今数旬,梦想欲窥觇。 自期得所如,何啻释囚钳。
念昔太白巅,下视海日暹。 朅来天柱游,屐齿尚苔黏。
犹之健饮食,屡飨亦云餍。 胡为慕攀踏,已惫且不嫌。
岂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潜。 男儿有所学,进退不在占。
功名苟不谐,廊庙等闾阎。 况乃抡椽杙,其谁辨楩柟。
归欤岩崖居,料理带与签。 得石坐兀兀,逢泉饮厌厌。
取舍断在独,岂必询谋佥。 子语实慰我,宁殊邑中黔。
玉枝将在山,当倚以葭蒹。 诗力我已屈,锋鋩子犹銛。
扶伤更一战,语汝其无谦。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二)》 宋王安石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 去县尚百里,侧身勇前瞻。
萧条烟岚上,缥缈浮青尖。 徐行稍复逼,所瞩亦已深。
精神去亹亹,气象来渐渐。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苍蒹。
窥观坐穷晡,未觉晷刻淹。 江空万物息,四面波澜恬。
峨然九女鬟,争山一镜奁。 卧送秋月没,起看朝阳暹。
游氛荡无余,琐细得尽觇。 陵空翠纛直,照影寒鋩銛。
冢木立绀发,崖林张紫髯。 变态生倏忽,虽神讵能占。
当留老吾身,少驻谁云餍。 惜哉秦汉君,黄屋上衡灊。
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厌。
埋藏在云雾,不欲登昏憸。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为谦。
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签。 当时备巡游,今不在缃缣。
终南秦之望,泰山鲁所詹。 天王与秩祭,俎豆罗醯盐。
苟能泽下民,维此远亦沾。 方今东南旱,土脉燥不黏。
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神莽吾难知,士病吾能砭。
文章巧傅会,智术工飞箝。 荐宝互珪璧,论材自楩柟。
苟以饰妇妾,谬云活苍黔。 岂如幽人乐,兹山谢闾阎。
穴石作户牖,垂泉尚门帘。 寻奇出后径,览胜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举世徒呫呫。 高兴寄日月,千秋伴乌蟾。
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
吾意窃所尚,人谋谅难佥。
7九华山古诗(各5首)
《题九华山中峰》作者:唐-费冠卿
题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庵与石泉。
晴景猎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
《答萧建》作者:唐-费冠卿
自地上青峰,悬崖一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
飞狖啼攀桂,游人喘倚松。入林寒z9々,近瀑雨濛濛。
径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逢。泉鱼候洗钵,老玃戏撞钟。
外户凭云掩,中厨课水舂。搜泥时和面,拾橡半添穜。
渡壑缘槎险,持灯入洞穷。夹天开壁峭,透石蹙波雄。
润蔼清无土,潭深碧有龙。畲田一片净,谷树万株浓。
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稍风。
边鄙筹贤相,黔黎托圣躬。君能弃名利,岁晏一相从。
《枕流石》作者:唐-费冠卿
不为幽岸隐,古色涵空出。愿以清泚流,鉴此坚贞质。
傍临玉光润,时泻苔花密。往往惊游鳞,尚疑垂钓日。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作者:唐-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洛阳女儿行》作者:唐-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作者:唐-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
高霁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8赞美九华山的诗句
1、《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宋·杨万里 役役催行迈,忽忽过此春。
杯翻五湖月,筝扫九华云。不是风烟好,何缘。
2、《晚登九华山》明·吴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3、《池口舟中见九华山》明·周浈 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水宿淹长晷,山行。
4、《九华山下夜泊》明·王守仁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匡采药带花归。
5、《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宋·王安石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去县尚百里,侧身。
6、《滕学士九华山书堂》宋·梅尧臣 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未入俎,林鸟。7、《登九华山化城峰》宋·周必大 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屦尽穿。
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
8、《望九华山》唐·柴夔 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
9、《望九华山》唐·林滋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
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婴儿。
10、《依韵答人九华山图》宋·张咏 生忆眠云处,当檐列翠屏。有时聊极目,尽日坐忘形。
去此心惟苦,悬图。11、《题九华山》唐·谭铢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罢职池阳时,复遭。
12、《望九华山》唐·卢嗣立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
13、《九华山》唐·郭夔 岩翠凌云出迥然,岧峣万丈倚秋天。
暮风飘送当轩色,晓雾斜飞入槛烟。
14、《九华山谣》唐·王季文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15、《九华山费征君所居》唐·罗隐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开。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16、《舟中望九华山》·李中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17、《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唐·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18、《和王季文题九华山》唐·神颖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19、《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宋·吴潜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20、《过九华山》宋·苏辙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21、《登九华山》宋·曹清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泽原非令故乡。
为访子明寻玉涧,也因太白宿云房。
22、《九华山》宋·丁谓 宿月鸥凫立浅沙,落花芦荻露人家。天寒夜静长无物,一片清江浸九华。
23、《舟上望九华山》宋·董嗣杲 雪残半积阳山矶,大江云涌涛头飞。
九峰不受夕晖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24、《九华山》宋·孔武仲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25、《九华山》宋·潘阆 将齐华岳犹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26、《壶中九华山并引》宋·苏轼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27、《题九华山用太白联句韵》宋·喻良能 千古池阳郡,九峰应最华。
明珠绚晨露,丽绮粲晴霞。岭头过子晋,岩腹。
28、《九华山》宋·袁甫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
9描写九华山的诗句
1、九华山下共追游宋韩淲 《临江仙·难老一杯春酒美》2、九华山唐刘禹锡 《九华山歌》3、九华山唐刘禹锡 《九华山歌》4、三年未到九华山唐封敖 《题西隐寺》5、九华山下诏来征唐费冠卿 《蒙召拜拾遗书情二首》6、又闻九华山唐孟迟 《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7、忆闻九华山唐谭铢 《题九华山》8、却是九华山有意唐罗隐 《别池阳所居》9、青溪烟雨九华山唐罗隐 《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10、九华山色在西南唐李昭象 《寄尉迟侍御(一作郎)》11、高却九华山唐杜荀鹤 《经九华费征君墓》12、写得九华山唐杜荀鹤 《送青阳李明府》13、九华山叟惊凡骨唐杜荀鹤 《依韵次(一作酬)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14、九华山叟心相许唐杜荀鹤 《赠溧水(一作涟水)崔少府》15、且须容到九华山唐杜荀鹤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16、九华山色真堪爱唐杜荀鹤 《醉书僧壁》17、九华山色高千尺唐王希羽 《赠杜荀鹤》18、死恋九华山唐刘昭禹 《经费冠卿旧隐》19、九华山色昏宋文天祥 《池州》20、不言知是九华山宋晁补之 《过铜陵南望一山高出云上奇秀可骇余未尝至江》21、九华山侧双峰下宋陈造 《口号十首呈程殿撰》22、九华山翠外宋方岳 《陈帐管尊公挽诗》23、九华山下月微明宋韩元吉 《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矾盛开》24、九华山色梅根渡宋姜夔 《送项平甫倅池阳》25、君家九华山宋刘宰 《赠九华程兄》26、到今独记九华山宋楼钥 《送人之官池州》27、九华山色倚晴眸宋王巩 《萧相楼》28、云外九华山宋王阮 《宿五步港一首》29、今年九华山宋王阮 《用太白韵赠报恩南老一首》30、上人来自九华山宋王禹偁 《酬处才上人》31、九华山下试题舆宋项安世 《五月七日乞池州添倅得请》32、同看九华山宋徐照 《送陈池州十二韵》33、九华山下祝公子宋赵汝绩 《墨歌》34、观风遍踏九华山宋周必大 《送韩希道移漕江东》35、认来多是九华山明李延兴 《送白杨长老》36、照潭遥望九华山元钱惟善 《送贾元英之照潭》37、唤作九华山明张简 《和铁厓小临海》38、唤作九华山明张简 《和杨铁厓小临海四首(重见七卷下)》。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