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逾期5.42亿商业票尚未解决,“缺钱”的正邦科技要合作上马400亿光伏能源项目,引起深交所关注。
正邦科技的回复称,项目前期主要由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投资建设。正邦科技会通过出租楼顶收取租金,不涉及资金流出。目的是加速现金回笼,盘活资产。但根据目前公开招标的案例来看,正邦科技即使将所有的屋顶和土地用于光伏发电,其年租金收入也可能不足3亿元,与公司的债务规模相比是杯水车薪。
目前,牧原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等头部上市的养猪企业都在涉足光伏项目,试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经济效益来看,有业内人士认为,养猪场的光伏收益与养殖效益不成比例,更多的是概念炒作。
正邦科技“只收租金,不交钱”
正邦科技近日披露,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电投”)浙江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将对正邦科技的土地、能源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光伏、风电、综合智能能源等产业布局,力争三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集中式综合智能能源1000万千瓦左右,预计总投资约400亿元。
双方将推动实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促进农业互补和建筑光伏一体化模式。国家电力投资公司为正邦科技提供清洁能源电力,采用“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正邦科技支持国家电投公司投资布局农业、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新技术产业,优先筛选生态能源用地、农场等屋顶资源,并与国家电投公司签订屋顶租赁协议。
或受相关消息影响,正邦科技6月20日开盘后涨停。同日,深交所向正邦科技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合作的具体方式,是否与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相匹配,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和流动性,公司是否存在资金不足等风险。
正邦科技6月22日回复关注函称,其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的合作主要以租赁方式推进。前期由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投资建设。正邦科技会通过出租楼顶收取租金,前期不涉及资金流出,不构成经营资金压力。根据正邦科技6月21日披露的新能源项目进展公告,其子公司东营正邦将为国家电力投资无偿提供项目辅助设备所占用的土地,电力相关收益属于家电投资。这意味着正邦科技更多扮演的是“租船人”的角色,而不是真正的跨界光伏产业。
正邦科技在关注函回复中也提到,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公司承受一定的经营业绩压力,现阶段资金面临一定紧张。本次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的合作不存在资金流出,通过该项目可以收到租赁资金,可以加速现金回笼,盘活资产。此外,正邦科技还计划利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降低养殖成本,未来碳交易将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二条曲线。
2021年亏损188.19亿元的正邦科技,其业绩压力和资金压力可见一斑。截至2021年末,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为92.6%,货币资金余额共计51.33亿元,同比下降60.65%,其中受限货币资金32.98亿元,同比增长147.61%。2022年6月8日,正邦科技披露公司及子公司因流动资金紧张逾期,逾期未偿余额共计5.42亿元。
很多养猪企业参与光伏发电
正邦科技并不是唯一一家想通过光伏项目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养猪企业。
2022年5月30日,“猪老大”牧原股份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在猪舍、屠宰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目前,子公司内乡牧源肉光伏项目已投入运营。
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乡牧原肉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591万kW·h,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1970吨标准煤。公司2022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规划装机容量为50MW。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0万千瓦小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7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希望也是行业内较早布局光伏发电的养猪企业。《202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新希望沂水分公司引进太阳能项目,一年节约标准煤480吨。北京千喜河、辽宁千喜河、河北千喜河分别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年总发电量379万kW·h。
除了牧原和新希望,天邦食品今年4月还与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天邦食品创始人张邦辉在现场表示,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养猪场屋顶等资源,同时降低用电成本。特别是公司位于阜阳的临泉工厂,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综合屠宰加工基地,能耗巨大。
温氏股份也于5月31日回复投资者称,公司正在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农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已有试点,处于探索阶段。现在,已经成立了光伏项目工作组。“目前还没有参与绿色电力行业”。另一家上市养猪企业唐人神6月20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子公司龙华农牧部分养猪场在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并一直在运行。目前公司正在和能源单位初步协商,盘活楼顶闲置资源。
据艾格实业投资合伙人刘晓东介绍,过去大型养猪场的光伏项目并不多见,只有几个试点项目。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养猪场虽然消耗能源,但是电的成本比较小,并不是很大的成本项目。而生猪养殖本身就是重资产投资,自建光伏项目无疑会增加资产投入,并没有明显的效益。所以养猪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做,需要一定的经济激励,比如把闲置的屋顶租出去收租金,和电力公司分享发电收益。
6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牧原股份公司了解到,除了中国的故乡牧原,牧原股份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也在陆续开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目的是“节约电力资源”,项目建设方式与其他养猪企业类似。
温氏股份当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公司光伏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大规模开展。行业模式“一般是企业有地,主要是养猪场的屋顶,然后电力公司投资。”
租金收益与养猪收益“不成比例”
剔除节电和碳减排的收益,养猪企业出租屋顶用于光伏发电能带来多少利润?
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标公告显示,一个项目屋顶租金中标价格为2.8元/平方米/年,另一个项目20年土地租金为500元/亩/年。据国家能源网今年2月消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标江西龙南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租赁价格为4元/平方米/年。
根据正邦科技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目前正邦科技在江西、四川、江苏、广东等20多个省份拥有大量生猪养殖和饲料加工基地,屋顶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土地资源超过30万亩。如果按照4元/平方米/年的屋顶租金和500元/亩/年的土地租金计算,正邦科技每年可以靠光伏发电项目获得2.3亿元的租金。但相比正邦科技121.48亿元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40.11亿元非流动负债(截至2022年一季度),这些租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债务压力。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近两年养猪企业亏损,没有资金投资光伏项目,所以与电力公司合作是常见模式。由于猪企不可能将土地100%投入光伏建设,租金收益没有那么多。另一方面,由于养猪有粪便污染的问题,又是免税行业,前几年在部分地区“冷门”。借助光伏发电,可以结合能源战略、碳减排等政策。投资规模400亿元,冯永辉推测正邦科技和国家电力投资公司除了屋顶租赁可能还有其他合作。正邦科技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也表示,后期将逐步探索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的股权合作等其他模式。
与大多数养猪企业只利用屋顶资源“收租金”不同,饲料企业通威在2015年通过收购永祥股份和通威新能源进入光伏行业,将水下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推出“鱼光一体化”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渔光一体化”光伏电站48座,年结算电量30.9亿千瓦时。不过,通威股份早在2020年财报中就提醒,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公司将围绕成本目标逐步实现“渔光一体化”的规模化布局。
“我觉得在养猪场建光伏不标准。”刘小东说,相比经济效益,光伏板是一种经营性发电设施,猪屎的挥发可能会腐蚀光伏板,增加光伏企业的运营成本。清洗光伏板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可能会对养猪场的环境和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年能发多少电?租金能有多少?养猪场建设光伏的收益与养殖的收益不成比例。我觉得更多的是噱头和概念炒作。”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编辑朱凤兰
校对刘保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迪万-2022年3月18日处女座满月:实现显化).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