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

运势 0 115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1张

2021-2022年,广大预报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扎根一线,多次创造良好的预报效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案例!10月28日,在中国气象局2022年汛期预报服务总结会上,气象部门预报员联盟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的优秀预报案例进行了通报表扬。6个预报案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


2022年9月8日至9月16日台风梅花及暴雨预报个例


天气特点: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分别在浙江、上海、山东、辽宁四地登陆四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9月份登陆浙江象山港北部的最强台风。台风梅花具有登陆强度强、影响范围广、大风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等特点,已造成浙江东部、上海、江苏东部、山东半岛、辽宁东部等地严重风雨影响。其中,山东绍兴、宁波、舟山、青岛部分地区降雨量250-500mm,最大降雨量为浙江余姚夏家岭707mm。23个国家气象站的日降雨量已经超过了9月份的极值。上海沿海和部分岛礁风力达12至15级,最大阵风出现在浙江舟山徐工岛(16,53.6米/秒)。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9月13日,浙江省气象局局长苗长明进驻省气象台和预报员,分析研判台风梅花/赵军平动态图。


获奖理由:台风梅花四次登陆,自南向北影响东部多个省(直辖市)。中央气象台和有关省(直辖市)气象台加强高分辨率卫星资料应用,高频会商,上下联动,滚动预报,及时预警,联合准确预报台风梅花的路径、强度和风雨影响。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再创新高。台风梅花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为64公里,比最近三年平均水平偏高12.7%。强度预报误差为3.7米/秒,最小路径预报误差仅为10公里。中央气象台开发的最优集合预报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上海、浙江等省(直辖市)气象台应用CMA数值模式、风云地球平台卫星产品、精细化雷达镶嵌等资料,结合风雨智能路径订正和智能网格预报方法,加强海上和渔港逐时大风预报、台风降水地形订正、基于极端指数的暴雨预报,显著提高了大风和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有效发挥了科研成果对精确预报的支撑作用。


台风梅花预报服务提前预警风险,准确把握服务节奏,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实现了“无人员伤亡、灾害损失轻”的目标。早、准、快、广、实预报服务成效显著。


二等奖


2022年6月17日至22日龙船暴雨预报个例分析


天气:6月17日至22日,华南、江南南部出现罕见大范围暴雨过程,涉及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本次过程呈现“三重三倍”的特点:强降雨过程多,雨区高度重叠;超警戒河流多,珠江流域洪水泛滥;山洪引发的工程险情多,地质灾害严重。此次过程,广东最大累积雨量990.5毫米,珠江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北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广东省防总启动今年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水库暴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6月16日,广东省气象台(南海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珠江流域气象台)首席预报团队和决策服务人员对持续暴雨过程进行了内部加密会商,研判降水持续时间、落区、极值,并讨论决策气象服务图/王峰。


获奖理由:中央气象台与南方八省(自治区)气象部门密切会商联动,各地提前预测,及时预警,提前三天预测到本次过程开始,提前七天预测到本次过程结束。华南暖区暴雨预报水平取得新突破,龙船暴雨预报质量为近三年最好。广东准确预报粤北过程雨量将超过800毫米。集中降雨期间,中央气象台24小时暴雨预报的TS分分别为0.33和0.22,较近三年分别偏高57%和62%。获奖气象站的TS评分高达0.69,是平均水平的2.5倍。广东、广西等地气象部门加强了短临监测预警,对城镇进行了详细的暴雨预警信号。暴雨警告信号提前了70分钟,好于往年同期。珠江流域气象中心发挥天气关键作用,与中央气象台联合组织专题会商,上下联动,共同防御左右岸。流域内各省起主导作用,提前三天预报流域内洪水风险极高。丰富的水文预报产品为防汛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央气象台与各省(自治区)气象台加强会商联动,提前预报,龙舟水极端暴雨预报取得良好效果。


2022年7月20日,江苏省龙卷风预警案例


天气特点: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湖泊纵横交错,南北气候过渡。是强对流天气的天然“温床”,平均每年发生2至3次龙卷风。7月20日,江苏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8-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灌云县、响水县、盐城市、淮安市淮阴区共出现4次龙卷风,其中3次达到强龙卷风级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江苏省气象台值班预报员密切监视龙卷风,及时引导发布预警信号/康志明


获奖理由:针对此次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与江苏省气象台加强联合会商,成功预测预警了三次龙卷风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利用多源数据,加强龙卷风等极端对流天气识别、诊断分析、临近预警和短期潜势预报技术研发,初步建立龙卷风等极端对流天气预报技术体系,科学判断龙卷风潜势,提前两天逐步发布龙卷风的引导和预报;在7月20日13时发布的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中,首次提到“可能出现龙卷风”。


江苏省气象台充分利用龙卷风易发区协同观测成果,研发精细化龙卷风监测识别技术,构建了一整套预警业务流程系统,指导各市县提前10至20分钟成功预警盐城响水、淮安淮阴、连云港灌云三次龙卷风天气。国家、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相互配合,龙卷风监测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益。龙卷风天气发生后,根据当地龙卷风灾害调查资料,两省专家及时开展龙卷风定性分级工作,为气象部门权威发声提供专业支持。


三等奖


2022年1月27日至1月30日暴雪预报个例


天气:2022年春节前夕(1月27日-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极其复杂,局地积雪明显。陕西中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降雪量10-25毫米,局地超过25毫米。湖南、贵州和云南的14个站的日降水量打破了当地1月份的历史记录。此次过程影响范围广,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出现低温雨雪天气,黔东南、黔南地区出现冻雨,安徽黄山、江西九江、湖南衡阳等地出现冻雨,对农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气象局值班人员正在测量积雪深度图/翟胜


获奖理由:中央气象台加强指导,安徽、湖南省气象台提前7天准确预报本次过程起始时间和强度,并结合当地降水相态、积雪效率等客观预报方法,滚动修正模型,加强社会观测、双极化雷达、雨滴谱等多源数据应用,准确判断降水相态转变时间、雨雪落区和量级, 为春运和能源供应提供了精细准确的预测预警服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公众的好评。


2022年8月13日至23日极端高温预报个例


天气:2022年8月,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极端高温热浪天气。高温日数普遍超过2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至20天,局部偏多20天,打破1961年以来多项纪录。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219站突破历史极值,其中重庆北碚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达到45℃。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长江流域发生大范围干旱事件,多条河流断流,多座水库干涸,森林火灾频发,用电负荷连续超过历史极值。热害结合干旱对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农牧业影响严重,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8月22日,重庆奉节县安平镇发生山火,县气象局现场监测服务保障组进行灭火现场服务图/雷


获奖理由:面对超高温干旱、多点连续森林火灾、电力负荷大等严峻挑战,中央气象台建成多模式多方法动态集成、网格站点并行的高温网格预报。与模式相比,40℃极端高温的位置和范围的网格预报更符合实际情况。提前1至2周准确预报高温起止时间,提前4至7天界定高温范围,持续发布高温预警、高温红色预警、高温预警产品。相关省份气象台以精准预报为重点,完善智能网格预报,研发了基于准对称滑动采样的迭代回归温度预报、基于气候背景和大气环流特征的高温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24小时日最高气温(≥35℃)预报准确率达93%,极端高温(≥40℃)预报准确率达75.8%,比模型预报准确率提高15%以上。准确的天气预报为电力调度、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等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11月3日至11月10日寒潮预报个例


天气:2021年11月3日至10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剧烈,多地出现明显降雪。多地最低气温最大降幅超过16℃,172个国家站日最低气温超过11月上旬历史极值。部分地区阵风9至10级,局部阵风11级以上,海区出现10至11级大风。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华北、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有大雪或暴雪,局地暴雪。151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超过了11月份的历史极值。多地降雪明显,内蒙古、吉林、辽宁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6至9日,山东出现极端寒潮雨雪天气,中北部地区出现暴雪,最大积雪深度20厘米。11月份31站日降水量、4站积雪深度超过历史极值;阵风内陆7-8级,沿海9-10级。大部地区48小时降温幅度14-18℃,局地降温幅度20℃以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气象局通报表扬六个预报服务案例!点击了解→),第2张

2021年11月7日,山东德州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寒风中测量积雪深度图/王摄。


获奖理由:针对此次大范围寒潮雨雪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和各省级气象台提前一周预报重要天气过程,提前3至5天预报寒潮影响的时间、范围和强度,提前2天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团队基于完备的预报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多源探测资料,特别是相变、新增积雪等最新科技成果,开展预报分析,通过全面总结,深入探索极端低温、寒潮、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机理,准确预测降温范围、极端暴雪和冰冻雨雪的时间和强度。部分省级气象台利用微波辐射计、风廓线等非常规加密观测资料进行精细化实况分析和订正预报。基于环流异常概率预报、降水自适应集成等多种客观预报技术的研发成果,降雪预报的精度和相位预报优于模型,可提前预报极端天气过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气象报社制作


来源: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