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

孩子 0 443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1张

一个名牌包要12000元


一件衬衫要4000元


一双鞋要2000元


一支口红400元...


这些东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算是奢侈品,即使我买了也会再三考虑是否合适。但是你能认为这些东西的主人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吗?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这些奢侈品是女孩父亲送的礼物。因为这些礼物,她爸爸和妈妈发生了很多争执。


都说女儿上辈子是父亲的情人,父亲在女儿面前会变成“女儿奴”。想着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都给孩子,这位父亲也不例外。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他认为:


现在女儿上学了,班里的孩子都很好。你不给女儿买个好东西,她在班里就抬不起头了。


妈妈觉得:


有钱是你的事。不要把自己的消费观强加给孩子。我女儿没有钱。这么做就是宠孩子,不能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母亲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世事无常。现在营造一种奢华的氛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如果孩子的父亲以后不能再支付孩子的消费,孩子能承受这样的缺口吗?


15岁的孩子可能需要的不是奢侈品,而是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如果父亲总是用这样的消费观教育孩子,孩子以后的物质要求会非常高。一旦不能满足他们,孩子难免会有挫败感。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父母为什么给孩子买这些昂贵的奢侈品?

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种是“内父母”,即我们现实中的父母角色和我们理想中的父母角色的内化。当我们为人父母时,这个“我”就是我们自己;


另一种是“内心的孩子”,即我们对童年经历的记忆和对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原因是父母把“内心的孩子”投射到真实的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童年的自己,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


父母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

把自己喜欢的品牌全部传给孩子,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味。父母经常跟孩子说“我们家不缺钱”,让孩子模仿。


父母的自卑心理作祟

纵观中国整个社会,普通家庭还是很多的,但有钱人只是少数。但是有些家庭并不宽裕,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看不起,那些锅里卖铁的就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别人的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孩子。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父母不懂的表达情感,用物质来满足

小时候,表哥家的条件在我们当地是数一数二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表弟,就是把钱交给保姆照顾。每次抽完烟回来看孩子空,都觉得很愧疚。我会用物质上的东西来表达,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不断告诉孩子,“很多人买不起这样的东西。父母太爱你,没时间照顾你,所以愿意给你买。你要听话。”


说实话,小时候我们这个班的孩子都很羡慕表哥家的生活。他们无忧无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父亲,因为之前条件不好,一直觉得亏欠女儿,所以在buy buy买了,弥补女儿的债务。就算孩子不需要,只要父亲觉得好用,有大牌,他都会给孩子买。


后来表哥家业失败,父亲承包了恶性赌博,家财尽毁。不过我表姐消费水平太低,看不起那些相对便宜的东西。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不管家长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做的后果其实是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一个喜欢炫富的家庭,一对虚荣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一个任性自大的孩子。


美国有这样一个9岁的小女孩,因为在网上发布了很多炫富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莉尔泰。她从小就学习说唱。她还自称“本世纪最年轻的炫耀者”[S2/]。满口污言秽语,口无遮拦,每天的视频就是晒自己的豪宅,豪车,名牌奢侈品无处不在。


炫富是个人选择,谁也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权利。但是,这个女生也借此攻击网友,说他们是“可怜的鬼”,声称:


“这个厕所比你的房租还贵”


“我喝了足够的酒来支付你的大学费用”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交了一张白纸。【/s2/】正是因为他们扭曲的价值观,才让这个女生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罪魁祸首一定来自父母的教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从小家境优越的孩子,可能会有炫富和攀比的心理。长期炫富的行为不仅会导致错误的价值观,还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孩子刚上幼儿园。有一天,她放学回来问我:“妈妈,等你赚了很多钱,可以买一辆白色的车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觉得我同学都有,我也想要。”


炫富、攀比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普遍心理。生活中,父母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炫富,子女也会效仿。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性格。


攀比未必是件坏事。问题是父母应该引导哪个方向。错误的比较只能给人带来嫉妒和扭曲,而正确的比较有时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让人拒绝认输,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只有不健康的攀比才需要家长的重视。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攀比心理不正确时,首先要引导孩子改变攀比对象,把孩子引向正确的点,从而改变孩子错误的攀比心理。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孩子炫富、攀比的性格,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当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苗头时,家长要及时干预,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价格观至关重要。


金星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舞者,她的直爽广受网友喜爱。在脱口秀《金星秀》中,被网友评论为“很好的接地气的节目”。


金星在一个节目中说,有一次她被女儿的老师叫到学校谈话。原因是女儿在作文中写道,她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双鞋。老师对此有点担心,就委婉地提醒金星不要给孩子买太贵的东西,要给孩子输入正确的消费观。


其实金星给女儿买的鞋子并没有女儿说的那么贵,只有300元左右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很明显是孩子的虚荣心作祟。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金星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亲力亲为。面对女儿赤裸裸的炫富,自然要制止和教育。孩子们放学的时候,金星让他们把那一万多双鞋挑出来。孩子自然明白妈妈的用意,觉得惭愧。


金星告诉孩子,“妈妈的鞋没那么贵,只要穿起来舒服就行,没必要炫富。”并让孩子们重写那篇作文。


在生活中,要调整心态,接受现状,不要老是告诉孩子谁有钱,谁买了什么。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其实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如果父母平时爱炫富,爱与人攀比,那么子女也会效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起带头作用,注意日常用语,避免说炫富、攀比之类的话,以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爸爸有钱不愿意给女儿花钱(父亲为15岁女儿买各种奢侈品当礼物,妈妈急了:你有钱是你的事),第2张



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坚定信心,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性格。告诉孩子,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在表面和物质上,而是要充实自己的心灵,强化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是不同的烟火,有着独特的美。


虚荣来源于攀比,本质是一种竞争心理。你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你要理性看待自己,认同自己。不要总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只有走出阴影,才能照耀阳光。


我是丸子的妈妈,育儿一路陪你。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本期话题互动:遇到孩子的攀比心理,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