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

老师037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1张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很多新班主任害怕家访,集中起来有两种害怕:


一怕,不知道和家长讲什么。万一紧张得说不出话怎么办?二怕,不知道家访的注意点。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过程中哪些东西可以讲,哪些不应该讲?万一讲错了该怎么办?

在普遍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一个新班主任有这两种恐惧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班主任,可以进行家访,这是必须的技能,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尤其是遇到一些棘手的学生问题的时候。没有家访的力量,我们很难有效应对。


另外,在家访这件事上,我们切不可寄希望于“来了就定居”,采取“死耗子摸不着凉”的消极态度。我们会等家访来了再纠结,以为可以应付过去。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这种消极的态度只会导致两种结果:1。你会乱七八糟;2.你会失去父母的信任。


老师的家访一定是一场准备之战。家访之前,一定要了解所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最起码你要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让家长觉得你是一个有经验有诚意的班主任,把孩子交给你。我可以放心。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家访中的干货笔记,希望对你有一些参考价值。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01、我们现在为什么还需要家访?家访需要面面俱到么?

现在关于家访有两种声音:


1、有些班主任觉得,现在通讯这么发达,QQ、微信、电话、翼校通等等,联系家长实在太方便了,根本没有家访的必要;2、有些班主任觉得,家访嘛,就要面面俱到,最多自己辛苦一点,不管好学生差学生,全都要跑一遍,给他们一点点压力。

我觉得两种声音都有些问题。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些问题告诉大家一些注意点。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1。针对第一种声音,我认为虽然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但还是要实地家访。


这就像现在网购这么发达了,实体店也还是需要的,是一个道理。毕竟有一些东西,网上能看到、他也可以给你描述得很详细很逼真,但不论怎么样,总没有在实体店里去摸、去试穿来的更加真实。说到底,逛实体店图的是一种体验;实地家访其实也是。在实地家访中,你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具体状况,知道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生活,进而你才能对学生在校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找出合理的解释。

2。第二声我也有不同意见。也是因为现在通讯的发展,家访不用面面俱到,每个学生的家都得去。


像有一些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学习势头很足的学生,我们其实就不用实地去,只需要电话里或者微信里和家长进行沟通就行。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一般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你压根不用自己去跑,他们就会经常往你办公室跑,和你讲孩子最近的在家状况。这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可比你急多了,你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内容可以到他们家和他们讲的。而且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讲,我们老师的实地走访,容易让他们紧张,一紧张他们就会给我们准备“小礼物”,到时候你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反而弄得大家很尴尬。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但家访还是需要的,只是家访的形式和目的需要更有针对性。比如有需要通过家校合作转化的学生,我们就进行家访,而不是为了家访而做家访。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02、关于家访的另外3个注意事项!

接下来说一下家访时需要注意的另外三件事。


1。注意,家访不是抱怨,我们只是真相的搬运工。


很多老师会认为,家访嘛,就是到学生家里告他的状,让他的爸妈好好地收拾他一下。

不管父母能不能照顾好孩子,因为如果他能,孩子就没事了。那么,就算父母听了你的话,义愤填膺,真的动手打孩子,你觉得问题能解决吗?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学生可能在学校老实几天(毕竟你真的好到可以煽动他父母打他),但几天后,除了愈合伤疤,忘记痛苦,固态发芽,他心里还会对你增加一些恨意。


你在恨我。以后要解释家校活动,他的抵触情绪就来了。“我爸妈不在家!”“我爸妈的手机掉进沟里了!”“我爸妈一直在上班,没时间!"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修辞。


我就见过很多在家访问题上受过伤的学生,因为怕老师和家长联系,直接给爸妈手机里把班主任的电话给屏蔽了,这下好,班主任一整个学期都打不通家长的电话。

你说家访时你讲故事,学生被打(或骂)。除了让你好受点,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深了你和学生之间的仇恨。真是得不偿失!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所以,我们在家访的时候,一定只是真理的搬运工。我们只负责承载真相,不负责创造“真相”。


我到底该怎么办?


1、在家访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而且尽量是先谈优点再谈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家长面子上也容易挂得住。另外,在家访前,你最好要先和学生进行一个沟通,将你要家访的想法、以及大致要和家长反馈的内容先和他通一下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我们老师的真诚,对家访不要产生抵触情绪。2、然后在和家长聊学生的问题时,比如他有抄作业现象、有上课睡觉现象等等问题,我们都尽量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讲。因为谁都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就算这些坏话是实话,他也不会喜欢。尤其当这些“坏话”之后会从家长的嘴里再传到他们的耳朵里时,他就会无限地去想,老师到底还和我爸妈讲了什么不堪的话,他会觉得,这个老师好阴险。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2。牢牢把握家访的宗旨:家校合力改造学生。我们可以省去与这个目的无关的一切。


我们做表面家访总比不做好,因为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转化学生的活动变成制造矛盾的活动。


要让家访流于形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要非常明确家访的目的:家校共同努力改造学生。


这个目的可以这样理解:


A、需要转化的学生,我们去转化,没有转化必要的学生,我们则不用去了。这需要我们要先去判断哪些学生需要转化、哪些不需要。前面说了,学习势头良好的学生,我们认为就暂时不用去了,因为他势头这么好,你想把他往哪里转化?无非是想再推他一把,那么用微信、QQ、电话的形式也就足够了。我的想法是,这些好苗其实有的时候已经被拔得很高了,我再花力气拔,很容易把他们连根都拔起来。B、家校合力,怎么合力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我认为,除了给家长指出孩子的问题以外,我们也要有给他们提供指导的准备。这就和写一篇文章是一样的,你给读者提出了问题,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但最后你却说,“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没办法”,这样八成是要被骂的。所以,家访前,除了想一想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外,我们也要想一想需要家长怎么配合才能帮助孩子得到转变。我说的这一点看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据我所了解的,很多班主任还真的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家访的时候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要给家长解决问题的阶段了,就见机行事,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然后草草结束家访,灰溜溜就走了。这些没有针对性的建议不仅没用,而且有时是有害的,因为这些话让我们显得很不专业的话,容易降低了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了解这两个目的,然后总结我们的做法:


A、找出班级里的问题生,他们才是我们家访主攻的重点,然后列出他们的问题,在家访中真诚地反馈给家长,之后听家长讲一讲他们的意见。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长,他们都会有一本念不完的苦经,你一定不能嫌烦,要耐心听他讲完他们的苦,然后了解他对转变孩子有多大的决心。根据我们的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家长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不重视的(虽然实际上他可能不重视),他总会在对孩子的付出这件事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兴趣。你要利用好这一点,然后顺着推他一把,告诉他,你这么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那么就请更加努力一把吧,“你看,你只要·····就行”。你的这个表态,家长一般都会很受用;B、家访前,你要先打一个稿子(讲话刚要),学生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措施,你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要配合你,你心里面要明确。这些内容不是说到了学生家里,你一股脑儿就倒给家长的,这样家长会不容易接受。正确的做法是,在你与家长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之后,在听完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苦恼,想要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你再很专业地给出你的建议,这时,家长会非常感激地接受。这就相当于,我们有一碗米饭,家长不饿的时候,我们硬塞给他,他八成要觉得,“这老师有病”,但你等这个家长饿了三天,两眼发绿了,你再端出这碗饭呢?他铁定是要把你当菩萨供起来了。你看吧,同样是一碗饭,在不同的时候是能发挥不一样的作用的。在教育上,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你教育能力的问题,而是你会不会抓教育时机的问题。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3。创新家访形式:给父母准备一些“小礼物”!


为了达到更好的家访效果,还需要注意家访的切入形式。以前老式的家访方式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冷启动的方式太生硬,在拉近与父母的距离上有所欠缺。所以,我们需要开动脑筋,寻找一些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快速拉近与父母的距离。


给大家一些建议:


1、不要清飒飒的去,去之前整理一下孩子的档案袋,把孩子这一个月、这一个学期的情况通过档案袋的形式向家长做一个汇报。你看,这样的方式,会让你显得很专业,同时也会让家长看到你的用心,他也就会更加重视与你后面的谈话。2、让孩子在学校给家长写一封需要老师带去的信,信里写一些他平时不敢和家长表达的心声。这份东西,对于家长来讲就是一个惊喜,而这个惊喜通过你的手转交给家长,顺带的你也就沾到了这份喜气,后续你和家长的话头也就更多了。往往谈孩子的优点时,我们就可以从这封信上开始。之后,谈话的程序大致为,“你的孩子其实····”、“但是····”、“我们还是希望····”3、更有心的班主任,还可以给家长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类文章,邀请家长来参与班级里的一些活动。这些送给家长的“薄礼”,都会成为你这次家访成功的助推器。


(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第2张

03、结语:

以上是君山关于家访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新班主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s2/】文章字数有限,当然有些东西无法解释。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单独告诉我,君山会把我知道的都分享给你。




大家好,我是军山,一线老师。喜欢谈教育,分享一些处理学生问题的技巧。如果你也对这些方面感兴趣,请关注我。君山期待与您交流![/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