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当年迷人的合作社
正文:杨晓光
我说的合作社全称是农村供销合作社。我家乡的乡亲们简称它为“合作社”。至少在我1976年离开家乡之前,合作社是欣欣向荣的。它销售的商品分为两部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其门店分别由东门和西门经营。
我老家的合作社在晒家坨二村,东边一个村。生产资料供销部门的工作相对悠闲舒适,供应的商品也有所简化,主要有铁锹、镐、锄头镰刀、铁锅炉箅子、麻绳等。所以来这里购物的人都会买完就走,不会出现熙熙攘攘的场面。里面没有柜台,顾客全部开放进入,相当于现在的开放式超市。你可以选择你想买的东西。其实买个不漏的炒锅就行了,买个铲子直溜就行了。选择余地不大。检查付款,拿起货物离开。对了,一般人来打一斤洋油(煤油)打灯笼都需要进这个门。夏天捡蝉壳,用奶奶的缝纫线串起来,来这里卖钱。一堆100可以卖五分钱。我的业余劳动收入由我支配,我把它积累起来一起买漫画书。
真正拥挤的是生活资料供销部门。尤其是赶上晒指甲节,去市场的人大多会在合作社前停下来看一看,逛一逛,虽然不买东西,但能饱眼福也不错。当时合作社里有高高的柜台,销售人员称之为“站在吧台和柜子里的人”。靠墙的架子上有几捆花布、黑白城布、镜子、脸盆。窗边有酱油缸、醋缸,还有专门用来装大粒盐的敞开式柜子;在圆柱体的边缘是一个用于容纳和测量的容器。人们称之为“提溜”,有半斤装和一斤装。盐柜上端的横杆上挂着一杆秤;在有玻璃窗的柜子里,展品也在出售,构成了一个广阔的日用商品世界。针、鞋、帽、袜、毛巾枕套、烟、酒、糖、茶、筷子、勺子、墨水、纸砚、牙膏、肥皂等。我喜欢的漫画书也在柜子的显眼位置。春节前夕,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年画。买卖时,严格遵守“先付款,后付款”的原则。顾客站在柜台外面,与商品保持一定距离。他只能饱览它们,却不能触摸它们。顾客作为一个旁观者,浏览了所有商品,评论了所有商品,最后做出决定:“我就要这个”。于是售货员拿出来,顾客验货并付了账。这些和大人一起来的孩子,小脸紧紧贴着柜子的玻璃,享受着里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的陈列物品让人应接不暇,即使鼻子都被压扁了。
乡土散文:当年迷人的合作社
在70年代的农村,集体化时代的农民完全靠挣工分生活,生活条件和日常开销普遍捉襟见肘。每家每户的口粮都是按照工分多少来分配的。如果你更加努力,你会得到更多。不用努力,就不会养懒人。谁得到更多的劳动力,谁就能在年底得到更多的食物。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亩产粮食只有二三百斤。为了一年来的血汗钱,聪明的女人不得不精打细算,合理搭配干粮和稀粮,冬天吃两顿,以应对麦秋。一个团队工作者的分数(10分)是二三十分,要到年底才能实现。平时手头基本没有闲钱。
日常开销只能是“油盐酱醋全靠母鸡,壳郎猪解决单棉袄”。女人们在家里拎几个鸡蛋,在合作社里转手兑现,然后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家用商品。当年农民的生活没花多少钱,就是买点油、盐、酱、醋、洋油。大盐14毛钱一斤,酱油醋10毛钱左右一斤,洋油12毛钱能灌一瓶,洋火2毛钱一箱。
孩子们对那些用五颜六色的包装纸包着的水果糖情有独钟,他们的心向往之。至于大白兔奶糖这种城里孩子吃的稀罕物,合作社的柜子里从来没见过。刚刚在昌黎县一家大店看到的。奶奶给我买了一些水果糖。我把一块糖咬成两半,放进嘴里,慢慢地“融化”了。人们形容被宠坏的孩子“头上怕,嘴里怕”,大致是从吃水果糖的想象演变而来。我曾经在奶奶不注意的时候,用棒子面的馒头嚼半块水果糖。香甜的糖果味激活了玉米面厚重醇厚的口感,美妙的混合味道在唇齿间回旋,让我回味良久。但是当我想起我对糖果的贪吃,一种焦虑和恐惧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至于这么包装精美的薯片,我们想都不敢想。孩子只能吃家里种的红薯面筋,红薯干,红薯糖(俗称索拉蜜)。没有塑料辣无骨鸡爪。那时候好不容易等到过年宰一只鸡,鸡爪却被剁下来扔掉了。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东西可以吃。没有一桶奶油爆米花,孩子们会从自己的玉米口袋里抓一把棒子放在炉盖上自己做爆米花。
那个时候,绘本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我把奶奶给我的零花钱攒起来,去合作社买了一本漫画书,上传给全村的朋友反复看。大家都爱看漫画,回来就舍不得走。《小鸡毛鑫》、《小兵张嘎》、《雁翎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地球上》、《我的大学》等书中描写的场景、人物、情节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自由化,合作社独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逐渐被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个体小卖部所取代。人们买东西不用出村,就像去自家田里买菜一样方便,也不用再去公社所在的合作社买了。农村供销社(合作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一个缩影,成为一代人难忘的回忆。如今,供销社系统依然存在,却难现昔日风光和辉煌。
此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欢迎大家投稿文友原创作品。电子邮件地址是609618366@qq.com,这个号码包含本地,想家和想家的手稿。稿件请附上作者姓名,最好有图片,并请注明是否原创。地方文献微信官方账号已开通。欢迎搜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