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给奶奶送阳光》教案

老人04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给奶奶送阳光》教案,第1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给奶奶阳光》教案
导读: #教案# 导语《送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描写幼儿生活的文章。课文主人公鹿儿虽只有四岁,但她却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坏了,不能出屋晒太阳,鹿儿便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鹿儿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教案# 导语《送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描写幼儿生活的文章。课文主人公鹿儿虽只有四岁,但她却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坏了,不能出屋晒太阳,鹿儿便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鹿儿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文、包、我、高、兴、贝”七个生字,会认“奶、送、晒、外、洒、院、您、泪、宝”九个字。认识新笔画“\”(斜钩)。

 2.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上努力让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2.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有所悟,有所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3.在课堂上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

 一、调动情感,再读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朋友,在课文中还见到了我们的老朋友文文,她呀,非常喜欢自己的奶奶,你们呢

 (师点击板书:奶奶)来,挥挥手,朝奶奶亲热地打声招呼吧!(出示奶奶头像图贴)

 2.文文为奶奶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1)指名读课题,师拄意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对奶奶的亲切感。

 (2)齐读课题。(出示太阳放光芒的)

 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题质疑,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生有可能提出:谁给奶奶送阳光(当场解决并擦掉)

 (1)为什么给奶奶送阳光(板书)

 (2)奶奶能收到文文送的阳光吗(板书)

 2.小结:看,你们提到的问题多有价值呀!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聪明的孩子们,怎样来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呢

 (渗透学习方法)

 3.读课文。

 可小声读,可以高声读,可以双人读,可以个别读……要求边读边思考问题。出示“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的画面。

 4.学生看画面谈感受。指导朗读“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

 5.在金色的阳光中,文文想到了谁(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6.猜猜看,文文会怎样做呢

 过渡:文文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读下面的三句话,老师想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出来。

 7.课件出示:她赶紧兜起裙子,把阳光包在里面。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奶奶;我给您送阳光来了!”

 良学生自由练读以上的三句话。(师巡视,认真倾听)

 8.指名多人读句子。《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在老师、同伴的评价中让孩子们读好这些句子,感受到文文对奶奶的关心、体贴。)

 过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能解答第一个问题了吗(指名说,老师顺势擦去第一个问题)那奶奶能收到文文送给她的阳光吗

 9.(出示教学插图)师述:文文兴高采烈地跑到奶奶身边,却为什么哭了

 10.自由读5、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师读第5自然段,生读6、7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文文的内心感受,读好这两句话。

 过渡:看到伤心的文文,奶奶却笑了。

 13.(学生看插图)出示奶奶的话。

 (1)自由读奶奶的话,边读边想:奶奶从文文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说,并读出自己不同的内心感受。

 14.同学们,面对伤心的文文,你准备怎样对她说呢(顺势擦去第二个问题)

 三、整体回归,思想升华

 齐读课文。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1.出示要重点指导的字:“包、我、高、兴”(读准字音)

 2.指名口头组词。

 3.学习笔顺。

 4.描红,观察: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

 5.当小老师交流,师范写

 6.习字册上练习书写。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有、文、包、我、高兴、贝”七个生字,会认“奶、送、晒、外、洒、院、您、泪、室”9个生字。认识新笔画“ ”。

 2. 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

 2. 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

 2. 随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小组互查。

 3. 把课文读通、读顺。

 4. 生交流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 生围绕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2. 小组讨论交流。

 3. 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文中描写佳佳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4. 读奶奶说的话(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三、联系实际,深化感受

 1. 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说平时自己是怎样对待长辈的?

 2. 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为他人送阳光”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读书比赛。

 2. 读书游戏。

 二、识字写字:

 1. 小组内识字交流

 2. 全班交流好的识记方法。

 重点指导:“兴”识后鼻;“您”识前鼻;鼻音“”,“奶”是“”;“晒”翘舌音;“洒”平舌音。

 加一加:氵+目=泪

 3.组词说话训练:我会用 说话。

 4.指导写字:

 ①生自己观察笔顺指导示范;②指名说笔顺,师范写,重点指导:包、竖弯钩要向右下伸展,我的笔顺;③生写,师巡视。

 5. 作业展评。

篇三

 教学目标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学习生字“外、遍、芬、叽、喳、沐、浴、叨、裙、慰”,反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情况。积累“沐浴、芬芳扑鼻、叽叽喳喳、念叨、安慰”等词语。指导书写“叽、喳、沐、浴、叨”。

 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描写阳光的句子。

 理解句子“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

 能照样子,用上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说话。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鹿儿尊敬、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沐浴、芬芳扑鼻”等词语词语。 2、从鹿儿的行为中感受鹿儿的孝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设疑。

 1、同学们,你们给奶奶送过礼物吗?送过什么礼物呢?奶奶高兴吗?

 2、有个名叫鹿儿的孩子也想给奶奶送礼物,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我给奶奶送阳光》。指名读,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

 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你带着越多的的问题去学习,你的收获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带着思考去读书,这样进步才大,读懂得东西就多。课文读懂了,这个问题就解决。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开火车分句读课文。

 2、学习字词。

 外面 开遍 芬芳扑鼻 叽叽喳喳 沐浴 围裙 念叨 安慰 分组出示。第一组:外面 围裙 读准字音。提醒“裙”是衣字旁。

 第二组:念叨 安慰

 第三组:开遍 芬芳扑鼻 叽叽喳喳 沐浴

 3、朗读句子,理解字词意思。

 出示:野花开遍大地,芬芳扑鼻;小鸟在空中飞,叽叽喳喳。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1)指名读。齐读。

 (2)换词理解“芬芳扑鼻”。芬芳的意思就是香气。

 (3)学习“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是个象声词,指的的杂乱细碎的声音。也可以形容女孩子说话声,我的妹妹最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了。模仿它再来说几个,如果我们来到泉水边会听到泉水——“叮叮咚咚”,小雨声——“滴滴答答”。

 (4)理解“沐浴”,阳光照耀大地,大地上的一切享受着阳光。

(5)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

 1、学习鹿儿的想法。

 (1)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现在正沐浴在阳光中„„睁开眼,什么感觉?(随机板书:温暖,舒服)。是啊,沐浴着阳光是多么舒服啊,能见到阳光的人是多么幸福啊。

 (2)出示鹿儿的想法:“啊,多好的阳光阿,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指名朗读。

 2、为什么鹿儿想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呢?交流。

 (1)交流。A、奶奶没有收到阳光。 B、奶奶收到了阳光。

 (2)出示奶奶的话,指名读。

 (3)引读:奶奶渴望见到阳光,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每当看到窗外迷人的景色,奶奶总是念叨„„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奶奶总是念叨„„每当独自一人在家,奶奶总是念叨„„(引读时出示念叨)

 3、自由朗读5——13节,思考:奶奶收到阳光了吗?找到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师述:鹿儿把奶奶的痛苦看在眼里,把她的话记在心上,决定把阳光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那么,奶奶收到阳光了吗?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5—13节,找到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1)边读边思考。

 (2)交流。

 (3)出示7-11节。朗读体会鹿儿的心情。

 (4)体会奶奶的话的含义。

 A、出示12、13节。指名读,理解“安慰” B、讨论、交流含义。 C、引读最后一节。奶奶感到非常幸福,她把鹿儿放在——,

 小结:阳光是不能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但是鹿儿心里想着奶奶,关心、孝顺奶奶,让奶奶感受到了温暖,甚至比见到了阳光还温暖,保持的时间也更长久。阳光带给人的是温暖,享受。当我们心中想着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温暖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也就充满了阳光。

 四、检测生字、新词。

 1、读生字词语。

 自测。同桌检查。提醒读音。提醒字形。齐读。

四川小伙子回奶奶家过年,刚开灯就被奶奶关了,场面非常好笑。奶奶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小伙子来到奶奶家里两天,就已经把自己一年的电费用光了,所以大白天的,不允许他开灯。

一、奶奶生活节俭,平时都不舍得开灯

由于奶奶的屋子里面比较暗沉,所以男孩会觉得玩手机的时候伤害眼睛,想要开灯增加一点光亮,但是小伙子去开了灯以后,奶奶就把等关了。当小伙子想要再次准备去开灯的时候,奶奶用手护住了开关,不肯让小伙子碰到,场面一度非常搞笑。

二、奶奶经历过以前那种贫穷的生活,节约用电,值得被理解

小伙子生活的时代和奶奶生活的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奶奶小时候,正是吃不饱、人们经受着各种生活困苦的时代,所以对于那时候贫穷惯了的她来说,节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伙子不一样,生活在经济发达的时代,可能从出生开始,就拥有着各种吃不完的美食,更别提挨饿这种东西了。所以在小伙子的意识里面,不懂得困苦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就会显得没有那么节俭了。

三、尊重奶奶的行为,别伤了和气

虽然小伙子想要开灯,但是奶奶不愿意。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奶奶的选择,既然她不肯,那我们就不开了。毕竟,从她那个年纪经历过来的人,知道生活不容易,在她的面前随意浪费,是会让她非常心疼的。大过年的,和气生财,和和睦睦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因此,虽然为了省电而伤害自己的眼睛,对于人的健康而言并不那么划算,但是我们可以到光亮一点的地方去玩手机,等到了天黑,需要开灯的时候,再去开灯就好了。

送奶奶礼物排行:热按摩足疗机、智能扫地机器人、老人手机、保暖护腰带。

1、热按摩足疗机

老年人一般都是非常注重养生的,尤其是对于按摩这类型的产品,所以我是很推荐赠送足疗机的,尤其现在正处于秋冬季节,它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会让睡眠变得更加好,实用性很高。

2、智能扫地机器人

在送奶奶礼物排行中,肯定是少不了家庭用品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也能很好的帮助长辈减轻家务烦恼,有更多的娱乐和休息时间,尤其是年纪大了,过多的家务也会损伤身体,所以这款扫地机器人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礼物。

3、老人手机

对于老人来说,亲人的关心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比任何礼物都要贴心,所以我认为手机会是很好的选择,既能够让长辈随时知道你的消息,平时过年过节的时候联系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4、保暖护腰带

年纪大了之后,腰部和关节或者是颈椎地方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到了冬天保暖也特别的重要,所以选择一款好的腰带赠送是非常不错的,特别适合奶奶或者妈妈这样的长辈。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与老人家共度美好时光的特别日子。作为孙子孙女,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给爷爷奶奶是感恩之心的表达。因此,在这个重阳节,我准备了一份精心的礼物,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

爷爷奶奶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人,是我们心灵的依靠。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总是鼓励、支持着我们。因此,我决定送给他们一套最实用的礼物——一套保健产品。这份礼物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能表达我对他们的关爱与关心。

时间是不可逆的,但我们可以让这个时间变得更加美好。在这个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加油打气,送上一份礼物,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衷心的快乐与满足。我相信,在我送上那份贴心的礼物后,爷爷奶奶一定会更加开心与幸福。

  讲古,奶奶总念叨祖太爷。念叨祖太爷快要没了的时候,攥着一把铜钱离开。哄我睡觉的时候念叨,帮我薅鸡翎做毽的时候念叨,串亲戚,道上踢出个铜钱,锈得没个样子,捡回来放在窗台上,补袜子,瞥见那钱,停了手,奶奶又念叨。

 二八年出生的奶奶,十九岁嫁给了爷爷,生八个孩子,最大的赶年七十。子女们都乐意尽可能侍候好奶奶,商量之后,家里人决定把奶奶送到老姑那边儿住些日子,老姑,是她们那辈人中最小的。

 奶奶九十岁,行动不大灵便,身边儿已经离不开人儿。开春儿,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屯儿,去往老姑家。老姑把奶奶接去那天,打电话和爸爸诉委屈:“妈到这儿了,喊一道儿,回家,一百岁也离不了,一百岁也离不了那个家……”姑姑在电话那头说,爸在这头默默流眼泪。

 奶奶进了老姑家,头一句话:“我寻思你们要把我扔后山上呢,到你这儿,也挺好。”话没落,咯咯的,自己笑喘了。

 奶奶横着巴掌抹眼泪,笑的。老姑蹭着手背抹眼泪,疼自己的妈。那么大岁数的妈,从干不动活儿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看成了累赘——儿女们的累赘。

 老姑照料奶奶十分周到,脸色红扑扑,人也胖了,腮上的褶子少了整整两道儿。老了就是老了,奶奶嘴里说的事儿和眼前站着的人常常弄拧了。好在世界都有个原谅,周围的人,因为“老”,不再计较那些。半年前我去时,奶奶还清晰地喊我的名字,半年后再见,奶奶在炕上歪着头儿端详,好一会儿。本以为还会喊我,“来啦,坐吧。”拍着炕面,奶奶说。一绺头发滑下来,虚贴在她腮上。跨上炕沿儿我倾身问:“奶奶,我是谁啊?”“嗯嗯,嗯嗯,坐吧,坐。”奶奶拉我的手。“这不小秋芳嘛!”老姑怕奶奶着急,紧抢一句。“对喽,是小秋芳,我的小秋芳。”奶奶笑了。攥起奶奶的手,奶奶的手瘦了,小了,血管鼓凸着,一根儿一根儿爬在手背上。指甲修得挺好,甲缝里干干净净。指尖有点凉,手掌也不再那么温润好看,枯槁,只能用那个词形容那只操劳的手,形容那只仅剩一张皮包裹脂肪严重流失的手。

 奶奶一生带过那么多孩子,我们这一辈儿,几乎都是奶奶带大的,那些时光好像是一眨眼间的事。窗棱间漏进的阳光里飘着灶烟,屋里弥漫着白米粥淡淡的煳味儿。“小秋芳起啊,咱们喝粥勒。”奶奶从外间探进头,看着被窝里似睁不睁眼的我。我小时候好动,不愿在屋里久待,从不会说话起,就挓挲着胳膊往门外头指。夏天系个红兜兜,让奶奶抱着,门垛子旁一戳半天,进屋就打挺不干。道下老王头从门旁的大石上一起身,就嚷嚷:“头(tou)儿,头儿不坐,头儿,头儿不坐。”奶奶夹着我,紧捯过去占住石头才肯罢休。妈和老姑说我冒话儿早,刚顶生日,嘀里嘟噜嘴里不闲着,只有奶奶能听明白。奶奶背着我,陪着我说话儿,一条街又一条街,树的影子从奶奶的身上我的脸上滑过,太阳又大又热。那时候,奶奶的头发一定蹭着我的手脸,那时候的我一定有痒痒的感觉——要不,爸为何总说没进院就能听见我笑呢?眼睛对着眼睛,我就那样看着我奶奶,试图从奶奶的眼睛里再找找那些滑过的树影,老高老高晃着亮叶的苘麻,道边土埋半截的破碾子,叼着蚯蚓追跑的鸡。“不中了,你瞅东院那老太太,走道那灵巧儿。”握拳敲着腿奶奶说。说一次,叹气一次,眼睛便浑浊一阵。众人旁边跟着劝:“您都多大岁数了,到这岁数,我们还赶不上您呢!”“这就挺好,还能下地呢。”“知足吧!前两天儿,西头杨家老老太太和小老太太搭伴儿走了,年都过不着了。”听见这话,奶奶眼里的浑浊消退下去,如同站场院里看暴雨扫过之后的天边,灰黑一阵,刷地蓝起来,无边无际,清澈得谁都想一头扎进去不回来。

 我们磕着瓜子闲谈,奶奶也拿了一个,放腿上俩手剥,准确说是抠。没摁住,瓜子从腿上滚落。抬抬盘着的腿,蹭挪了屁股,奶奶歪着身子在炕上找。我捡起剥开,埯到她手心里。奶奶捏嘴儿里抿,瘪瘪着嘴咂味儿,又吐到手上。瓜子粘在掌心,抖抖那只手,奶奶拍两下,口里叨叨:“干净干净!”

 坐在奶奶旁边儿给她剥瓜子,剥一个放她腿上,剥一个放她腿上,剥着剥着,腿上的子仁堆成了米山。奶奶一只手虚护着,并不看。看我的脸,看我的指尖,看我头上的发卡。奶奶的眼睛不够用,跟我在一起,奶奶的眼睛总是不够用——那么些年了,还是这样。奶奶的眼睛如同一口老井对望天空。有流云,有飞鸟,有树影,甚至大风吹动井沿儿边一颗沙粒的滚动,对老井来说都是那么熟悉,越熟悉越爱瞅,越瞅心里越澄净越沉稳。那时候住乡下,奶奶来家看我,夏天夜短,爸妈起早贪黑上班,中午吃完饭,俩人打着哈欠自顾自午睡。淘了一上午,吃饱喝足,奶奶嘴中孙悟空变的瞌睡虫钻我鼻孔里了,俩眼皮打架,倚着奶奶的腿,睡着了。奶奶一手揽着我,一手拽小垫子,横上枕头,把我放上面。奶奶也困,坐我旁边,勾头半闭着眼,手拿蝇甩儿赶蝇子,不让它们爬我。窗外园地里的虫们嘶嘶啦啦叫。一怔,怕自己睡着,奶奶下地往木柜里掏,掏出把生瓜子,一个儿一个儿地剥,一小盒,等我睡醒。凉杯里的水喝起来有点甜,生瓜子嚼起来脆脆的。

 姑姑和爸爸在商量把奶奶接回家的事。一年了,奶奶见了爸爸常念叨回家,爸爸答应了奶奶,过年回家。眼看着过年了,可奶奶越来越糊涂,身子骨越来越软。老姑问奶奶:“妈,你过年回家过,还在这过呀?”奶奶这回说话提了底气:“再呆两天儿就回,我回去了你别难受啊!”

 第二天,是奶奶的生日。九十岁的生日,本该回家过,不大预备也要摆几桌。五代人了,孙男娣女几十口,坐一起给老寿星庆贺庆贺沾沾仙气太应该了。“让妈安稳地过个生日再说。”爸爸决定在老姑家给奶奶过生日,说这话的时候,爸爸瞅着我的大伯和老姑。

 第三天上午,全家人帮奶奶收拾东西,正午,趁天暖和护着奶奶回家。临走前,老姑改了主意似的:“让妈再呆些日子吧!”爸说:“早一天,晚一天,都要回去,放心吧,妈没事。”我知道姑姑担心着什么,我也知道爸爸口中的没事指的是什么。

 全家人谁也不说话,默默地为奶奶换了一身新衣。老姑打来水,上炕认认真真地给奶奶梳了头,洗了脚。

 这一路,奶奶没有半点吵闹,越要到村口时,越是精神,总问:“快到了吧?”奶奶平安地到了家。爸乐得孩子似的,陪着司机开喝了,大伙一拦,他竟说:“都不走了,今儿都不兴走,司机也不走了。”

 奶奶一进家门便来了神气,不要人搀,自己从炕边儿爬到了炕里,四平八稳地坐了上去。我妈凑前问:“妈,这哪儿呀?”“家呀,这是咱家。”奶奶边说边拍打炕,没牙的嘴乐着合不上,眼角的笑纹纵在一起,瞧着这个进屋,那个出屋,很久很久都没平下去。

 奶奶说我们徐家祖籍关里登州府,我的祖太爷年轻时脾气大,家里开着木匠铺,大家大户,当家的没照看周全说话伤了他。祖太爷一股气下了关外。找个大户人家做了一年,年根儿揣着工钱奔了家。临贴家那天,祖太爷心里打鼓:“一年了,不道啥样,是不是都惦记自个呢。”——估摸来估摸去,折饼。捱到天黑,扒上房的窗户往里瞧,一大家子人欢天喜地忙乎过年,耗子大个人儿也没提他的。祖太爷心寒,烟筒桥子上忍了半宿,鸡叫顶着星星撒开了腿,永没回头。祖太爷扎到关外吉林梨树落脚,娶妻生子立门户。临没的时候,恍恍惚惚不肯上路,已经不认人儿了,手里攥着一把铜钱,叨念:“思灭家乡,思灭家乡。”思灭,还是死灭,或是思念,似乎都对,似乎又都不对。祖太爷口里含含糊糊吐出的那几个字,已没人能说清楚了,讲故事的离开的离开,糊涂的糊涂。族人一直竭力往下续讲,试图还原祖太爷临终的意思,可,越讲越模糊——如同老屋上的窗纸,有风吹过,呼哒呼哒地响,日久经年,纸于窗棱先老,声音也日渐衰弱。“思灭家乡?”“思念家乡?”一个思字,被那么多无奈与孤苦水洗,一个人的血脉,在水洗过程中,由红变白,由丰腴变枯槁,那份儿热,却如何也没有散了去。祖太爷临终攥着那把铜钱,是他母亲追出庄外,掖他的盘缠。妈给的,苦,难,一辈子没舍得花,把攥着上路。人世间的很多惜爱是花不了的,犹若祖太爷那一把攥到死的铜钱。犹若,犹若奶奶总不忘磨叨的那把铜钱。实物被祖太爷带进了地下,剩下的,在奶奶嘴边挂着,越磨越亮。

 大学里有山东同学,某一天忽然想起那句话,室友学说了,居然是“死埋家乡”。听那句话的时候,是个春天,校园里的杨树吐了枣子大的绿芽。一只风筝老高老高,在教学楼的上方定住不动。风筝瞧得见,风筝线融在天蓝里,瞧不见,她也在。还年轻吧,死亡距离年轻终归是遥远的事情,所以不大能给我更多的触动。所以,虽然窥见了老一辈人的秘密,存着吧,在心里存着,我不讲给爸听。

 渴望风雨,渴望朝阳,渴望大海与星空,年轻需要不同的背景布随时撤换。饲我的童年以美食,赐我的少年以故事,当我长大成人,世界将我的童趣捯线一样收回,风筝般飘在世上的我,丝毫感觉不到慌乱与独自面对未来的焦虑。真是应当感谢奶奶。感谢奶奶又以她的方式给了我神祇一般的启迪——告诉我故乡之于人生,犹若秤砣之于秤杆,如压舱铁之于航船,空浮轻飘的人生,需要一些重物镇压与挂坠,避免上翘,抵抗摇摆。挥别童年成为大人,没有任何惋惜,并不是年岁与时间留给我的视距不够,而是,而是因为有奶奶,有奶奶一直贴着皮肉往我的身躯里灌注着一些东西。今生无论走多远,都有个小小的故乡坐落在身后,回头望不望,她都在。故乡有铺大炕,夏日阴凉冬日烘暖的大炕上,坐着我的奶奶,伤了累了委屈了,奶奶都会拍着炕面邀我躺上去坐上去,托抚我这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肉体。因为这个,我不惧怕未来,甚至对明天充满着那么一点压抑不住的渴望——甜丝丝青虚虚——如同小时候夏天贪嘴,嚼了吐吐了又嚼的甜棒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