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你如何看待此事?

老人016

重庆的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你如何看待此事?,第1张

重庆的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为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你如何看待此事?
导读:经济发展的快速,还有社会更替的速度,仿佛现在年轻人的世界和父母,更别提老年人那一辈的观念了,简直是天差地别一般。尽管如此老年人的问题,我们也是越来越重视,赡养老人的问题、老人该不该帮助子女带孩子、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应该怎么办等等,都是我们注意

经济发展的快速,还有社会更替的速度,仿佛现在年轻人的世界和父母,更别提老年人那一辈的观念了,简直是天差地别一般。尽管如此老年人的问题,我们也是越来越重视,赡养老人的问题、老人该不该帮助子女带孩子、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应该怎么办等等,都是我们注意的一个大方向。

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一辈的人往城市发展和赚钱,而那些他们的父母往往留着家乡本地,子女们常年都不在家,“空巢老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如何帮助和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是我们、社会、国家需要去关注的!

重庆的一社区发展的让“空巢奶奶”变成了“共享奶奶”的新闻一出引起了许多人关注,看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应该了解到,是社区里面的奶奶老人等等,帮助双职父母接送孩子的工作,在我看来:让“空巢老人”变成了“共享奶奶”十分有意义和十分值得借鉴。那么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此的一些看法吧!

一定程度帮助了空巢老人、父母的情况问题

当然“共享奶奶”是十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首先很好的解决了社区或者是一定地区里面无人照顾、没有人一起谈心、没有一起玩耍等等的老人落单的社区情况,毕竟空巢老人一两人自己在家,没有人互相陪伴,确实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但社区和家庭、学校一起联合的“共享奶奶”,很好的帮助了老人们一个人闷在家的问题,而且奶奶帮助接送孩子们上学,也让老人们多了一个接触外面社会的好机会!

“共享奶奶”的出现,对于那些不方便接送孩子的父母来说是非常开心的,毕竟要平衡工作和孩子的问题确实十分棘手的,“共享奶奶”可以接送孩子,也可以帮助孩子辅导功课,而且还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们玩耍,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放学的时候有熟悉的老人奶奶来接送自己,十分安心和快乐的!

当然让“空巢老人”变成“共享奶奶”,是值得每个地区去学习的,老人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意义,也可以解决双职父母家庭、孩子的情况,确实是值得我们多多了解和学习的一个好办法!

孩子上了小学,不可避免就会涉及到送娃上学的问题。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送娃,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成了送娃上学的主力军。但一些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则以妈妈送娃上学为主。爸爸送娃上学就较为罕见,也不够“专业”,往往走的是“佛系”路线。

妞妞上了小学后,一直是妈妈送她上学,风雨无阻。但周一要开年会,需要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布置会场。妈妈无奈之下,只好让爸爸送女儿上学。

清早,天还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她为女儿和老公准备了早餐,并将女儿的书包等一应物品放在沙发显眼的位置,自己就匆匆出门了。

结果,到了中午,妈妈却接到老师的电话,“你们家长太粗心了,竟然不给孩子带餐具!”原来,女儿忘了带餐具包,到午餐时间才发现,老师只好临时帮她找了一个餐盘和一双筷子。

晚上回到家里,妞妞向妈妈哭诉,爸爸叫她起床晚了,结果早餐也没吃,就匆匆去学校了,还忘记了带水杯和餐具包,她都一天没喝水了。妈妈好不容易才安抚好女儿,觉得还是自己送娃上学才比较放心。

其实,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送娃上学的主体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妈妈,爸爸很少现身孩子的学校。

但正是爸爸平时送娃较少,一旦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爸爸接送娃上学时,爸爸可能就会出现手忙脚乱、丢三落四的现象,甚至还会表现得比较“佛系”,让孩子也特别不适应。

1、出门前的准备

从叫孩子起床,到孩子洗脸、刷牙等,再到坐到饭桌前吃早饭,妈妈就是孩子的定时闹钟,会不时催促孩子,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性。

爸爸就比较佛系,可能会默默关注着时间,看着孩子忙碌。等到出门的时间到了,爸爸不管孩子是否准备好,就会叫上孩子,准备出门。

2、漏带东西的频率

妈妈送娃成了习惯,在出门前就会让孩子提前准备好一应物品,比如让孩子检查书包中的课本、文具等是否带全,再拿上餐具包,带好红领巾,准备出门。

爸爸往往会由着孩子墨迹,等到时间来不及时,再匆匆赶往学校,漏带东西的频率就比较高。比如,到了学校门口,爸爸和孩子才发现,两人都没带餐具包,孩子没带红领巾等等。

3、送娃的谨慎态度

妈妈送娃,当然会一路陪伴,将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并且会亲眼看着孩子走进学校的大门,妈妈才会放心离开。爸爸可能将孩子送到半路,遇到孩子的同学,就会果断让孩子和同学一起走,自己则半路折返。

有时,爸爸刚将孩子送到小区门口,可能孩子随口说了一句,“我可以自己去学校”,爸爸就马上转身回家,毫不担心孩子独自到学校的能力。

4、途中的交流

在送娃上学的途中,妈妈会开启“慈母”模式,一路絮絮叨叨,与孩子谈论学习、讲一讲生活中的道理,或者说一些开心的事情,上学的路上充满了温情和笑语。

但爸爸送娃上学的路上,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可能是“语言贵如油”,连说话都吝于开口。

5、孩子的状态

妈妈送娃上学时,为了让孩子一天精神饱满,一般以鼓励的话居多,或者多与孩子聊一聊开心的事情,让孩子处于较好的精神状态,热情饱满。

但孩子与爸爸在一起,缺乏语言沟通和交流,孩子的心情往往处于平静无波的状态,情绪并没有被带动起来。

6、在学校门口

妈妈将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即使看到孩子进了校门,可能还会再等一等,顺便与身边的家长聊几句。

爸爸将孩子送到学校门口,马上就会转身离开,根本不会和其他家长交谈。爸爸几乎两耳不闻“送娃”之外的事,对学校、家长以及孩子的班级,都知之甚少。

家有小小读书郎,送娃上学就堪比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家长应当做到风雨无阻,每天准时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不管是老人送娃,还是爸爸妈妈送娃,都要确保“送娃”任务的完成。

爸爸送娃上学的表现看似“佛系”,其实粗中有细,会有不同的考量,对孩子反而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对爸爸来说,送娃上学是难得的亲子机会,与孩子多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增进亲子感情。

21日9时,杭州一班主任从孩子母亲口中得知,当天早上是孩子奶奶负责送孩子上学,可孩子最后没到学校,妈妈也不知道孩子去哪了。

老师立马报了警,孩子电话手表的位置显示的是火车站,孩子妈妈多次拨打奶奶电话,奶奶始终不接,最后直接关机。

后来警察通过调查发现,奶奶买了当天下午去江西九江的火车票,也就是奶奶的老家。

原来奶奶听儿媳妇辅导作业的时候那么骂孩子,确实很生气,当天原本是打算带着孙子回老家的,没想到被找到了。

辅导孩子做作业是世纪难题,哪怕是多讲理的父母,在那个时候都很难保持理智。

有句话说得好“不辅导作业的时候,父慈子孝;辅导作业的时候,鸡飞狗跳。”

关于辅导作业的段子很多,很能引起共鸣,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孩子写作业出现问题是常态,而家长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确实不妥,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有宝妈说:孩子怎么教都不会,我能不着急吗?

面对父母这样的痛苦,我只能说,孩子正因为不会,所以才学。

家长觉得简单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觉得简单,如果你连这一点都不明白,那或许你真的该检讨检讨了。

奶奶之所以因为这件事就离家出走,应该不仅仅只是这件事,婆媳之间应该还有别的矛盾和分歧在,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

就像新闻里妈妈自己说的,以后要改善和婆婆的沟通方式,避免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自古婆媳的关系就比较特别,处理好这个敏感的关系需要双方都具备一定的智慧,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奶奶看不下去非常能够理解,因为妈妈的方法确实存在问题。

但靠离家出走解决不了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一个不好的示范。

建议奶奶跟儿媳好好沟通,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双方目标一致,凡事都是可以坐下来谈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首先,父母辅导孩子作业,确实有的时候气得七窍生烟,但是,骂孩子,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父母在辅导作业时骂小孩,是非常不对的。

关于给孩子辅导作业,现实中,网络中,看过各种抱怨,有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生气,进医院抢救的,有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看破红尘,出家的,还有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拿了教师资格证的,红尘万千,千姿百态,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真是引发了无数个悲喜故事。

说一个我小时候的事吧。有一次,我记得是我上小学五年级,很晚了,我还在写作业,有一道数学题不会,我爸爸就生气的问我,哪道题不会啊,拿过来给我看看。然后我把题递过去,我爸爸边看题,跟里边念叨着:“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等会儿,我看看。”我等了好一会儿,我爸爸却说:“唉,这题我也不会。”

后来作业没做完,第二天回学校问的同学。

所以,有不会的题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找出原因,或者是回学校问同学,问老师。

孩子作业辅导不好也没事,有余钱的话可以找专业的机构或是老师来帮忙,没有多余的钱来请人,可以让孩子回学校问老师,同学,慢慢来,不用大动肝火,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其次,奶奶带孩子离家出走,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的。

孩子会以为什么事都有奶奶撑腰,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他怎么样,都有奶奶帮着他,都有奶奶溺爱他,让孩子失去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果奶奶认为父母的作法不可取,完全可以私下和孩子的父母沟通,让父母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奶奶带孩子离家出走,无非是想要挟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温柔些,不要骂孩子,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学到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遇事就逃避,甚至学奶奶的做法,下次再因为写作业挨骂,大不了离家出走吧。

这是非常危险的,大人给孩子作出了离家出走的榜样,孩子有样学样,真的出了事,家长会追悔莫及。

最后,父母要正确处理好给孩子辅导作业的问题,不能骂孩子;和奶奶沟通好,隔辈 育儿 ,本来就问题重重,如果不沟通好,各行其事,会为以后孩子成长埋下隐患 。

家长辅导作业,要有耐心,提前做功课,想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根本,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业能独立完成,家长就会省很多的心。

即使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有很多让家长看不惯的地方,家长也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大骂出口,从亲子矛盾上升为家庭矛盾,这对孩子,对家庭都不利。

好好和孩子奶奶沟通,不能动不动就带孩子离家出走,爱孩子,也要有方法,有度,不然就不是爱,而是害了。

看到杭州这个家庭,因为孩子写作业一事,就搞出这么大动静,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里也会有类似的情景,只不过老人们没有带着孙辈离家出走罢了。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因为不得法,孩子不配合,很容易让家长起火,这说明家长根本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在能力不济的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这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家长都面临的常态。极少有家长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让自己成为会教育孩子,会辅导孩子学习的优秀家长。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厌学现象,其实就是经常被父母在学习中打骂造成的结果,而这些家长却全然不知。

对于杭州这位奶奶来说,看到孙子写个作业还要被妈妈(爸爸)妈,自然是心里非常不痛快,可是老人又不会辅导孙子写作业,无奈之下领着孙子离家出走了。这一走,背后可有复杂的 情感 呢。一是想让儿子或儿媳看看,你们再敢对我孙子不好,我就带孙子走,看你们急不急,改不改?二是老人不会教 育儿 女,要正确教育孩子,说明老人在家里没有威信,更没有地位。三是老人有溺爱孙子的一面,见不得孙子受委屈。

就拿杭州这个家庭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你骂孩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暴露出你不懂家庭教育,不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合理教育和引导。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合理教和示范,自然教不会孩子,还要责怪孩子有道理吗?其实这就是父母亲教育缺失的表现。同时再看老人竟然带着孙子离家出走,这又暴露出隔代教育问题,孩子还小不敢单独离家,老人倒好,教孩子怎样逃避解决问题了,以后孩子如果不服管教,自己单独离家怎么办?所以说,孩子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很难教育好。

结束语 :孩子家庭教育不是小事,需要家长加强学习,在懂的前提下,你才能培养孩子独立做事和学习的能力。就如写课外作业,就需要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建立学习目标管理意识,还得学会有步骤答题过程,家长先教会孩子,再鼓励孩子自觉去做。这样才能让孩子减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现象。对于家里的老人来说,你应该平时和儿女们多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以及年轻时教育孩子的经验性做法,很容易把亲情关系融洽的很好。

大家好,我是冻龄阿猪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事件,阿猪妈相信很多父母对于辅导孩子作业都会有很多共鸣,比如我朋友,前几天因为辅导孩子作业的事情,夫妻俩掐起来了,孩子反而还在一边拉架,真是说起都是一把泪啊!不过就这个事件,阿猪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有些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怎么教都教不会,气急败坏,就容易产生打骂孩子的想法,殊不知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情绪。阿猪妈认为,辅导孩子时,应该尽量耐心地引导,假如孩子怎么教都不懂,先深呼吸几分钟,出去透透气,平息内心的不快,然后再接着辅导。或者先撇开作业,跟孩子互动几分钟,聊些其他的事情,等双方都比较平静了,还接着来辅导。

虽然说父母骂孩子是不对的,但杭州奶奶的做法也欠妥。若是长辈经常在父母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护着孩子,会让孩子有种找到庇护所的心理,觉得反正你怎么打我骂我没有关系,有人会保护我,让孩子产生有恃无恐的心理,以后就更难教育了。

所以阿猪妈觉得,在父母教育孩子时,长辈尽量别插手,若是觉得父母教育的方法欠妥,可以事后私下沟通,但别当着孩子的面护着。

总之,孩子的成长无小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多多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家里的长辈也应该尽量配合。

对于这个问题,因为家长辅导作业骂孩子,奶奶就带孩子离家出走,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位奶奶的做法都显然是不明智的,同时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对于孩子的溺爱程度,已经非常严重了。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有时候气急了打骂孩子,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老人的过分溺爱,会使她看不下去,从而做出偏激行为。

不管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还是因为一时冲动,至少这个奶奶都从未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一个老人一个孩子,离家出走能干什么?这样的两个弱势群体,根本不能长时间在 社会 上游走。而且,更严重的是,仅仅是因为骂了孩子几句,奶奶就带着孙子离家出走,下一次如果家长打了孩子一顿,老人会不会做出更为偏激的行为呢?

现在很多家庭,因为宝妈需要工作,于是就把孩子给了公公婆婆带。 公公婆婆对于孙子的喜爱程度,甚至一定行为上超越了父母,但这样的喜爱,实为溺爱。用一句话概况就是,看不得别人对自己孙子的一丁点不好,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媳妇。

但又不得不说,这样的行为却让很多孩子,跟爷爷奶奶的关系,甚至要好于爸爸妈妈,这就是传说中的隔代亲了。尽管知道老人这样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爱孩子, 但爱和溺爱是不同的,事实上,妈妈对于孩子的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就算是爷爷奶奶也不行。

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最好是宝妈和婆婆之间要沟通好,对孩子好当然不反对,但是宝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绝对不能出面干涉。对于教育孩子来说,毕竟老一辈的思想,已经跟不上 社会 的潮流和节奏,过分的溺爱,看似是保护孩子,实则是毁了孩子。

爷爷奶奶会因为过分的溺爱孩子,而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加以指正,甚至常常还会在父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加以干涉,从而给父母亲造成一定的困扰。

孩子不管不行,但是父母们又不能跟孩子的爷爷奶奶激烈对抗,这就造成了父母们左右为难的局面,不知该如何是好。

所以在管理孩子的问题上,作为父母们,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尽量不让爷爷奶奶带孩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爷爷奶奶疼爱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点的苦,因此老人们在照顾孩子生活饮食上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基本上都没怎么接受过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在孩子的作业辅导上是无能为力的。

而现在的教育,又特别的强调家长们的参与,在这一点上,长辈们的能力水平首先就是不达标的。

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父母们批评。听到孩子哭声的长辈们,立刻就会出现在父母的面前,不分清红皂白的把父母们训斥一顿,顺便把孩子带走。

走的时候,他们通常会留下一句话:孩子没完成作业就没完成呗,下次补上不就行了,至于批评孩子吗?

正是由于长辈们的这种袒护,让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严,从而使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最后:题中这位奶奶的做法有些偏激了,老人们容易溺爱孩子,这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手足无措,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做法,并做好和老人们的沟通工作,我相信:老人们是会明白的。

辅导作业骂孩子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孩子不懂才让你辅导的,而你却骂孩子你真笨连这都不懂,试问你懂吗?你会讲吗?你讲懂了吗,不了以为或者觉得你理解,你讲清楚了就骂孩子,其实是因为你不懂,一个不懂的人辅导一个不懂的人,两方都生气,被辅导者更不懂,你相信吗?

这个事情,孩子妈妈和奶奶处理的都不妥。可以这样:

1、每个家庭里,孩子教育的观念、方向、方法,要有一个说了算的人。

事先,找个时间开家庭会议,心平气和申明自己关于孩子的教养观念,并且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双方老人:我的孩子,以我教育为主,有意见可以私下提,但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与我起冲突。

2、告诉老人,如果我教育孩子时,任何人不许插嘴。 如果我说了不给孩子买的东西,没有经过我同意,任何人不能给孩子买;

必须保证自己的权威性、统一性,不能你这边管,那边哄,这样孩子就要有靠山的意识,更加不好教育。

3、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耐心,不可打骂,不能伤害孩子尊和人格。 辅导作业时候,不用陪作业写作业,随时看着,孩子累,自己也容易起火。

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把会的写完,不会的单独辅导就行;

给孩子定时定量,要说话算数,孩子写完不能随意增加任务,那样就是故意逼着孩子作业磨蹭、拖拉(孩子会想:反正写完这个,还有那个;写完那个,说不定又布置别的;既然永远写不完,那就慢慢磨蹭呗,我不信你还不让我吃饭睡觉了)。

4、如果准备严厉批评孩子时候,要支开老人,或者单独找个场所训斥孩子。 以引导和教导为主,不要动手(不是坚决不能动手,而是不能轻易动手,三天一打,两天一骂,就形成了严重的家暴了,会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 和身心发展形成不好的影响;另外,经常打,吧孩子打皮了,也就更加无所谓了。相信从来没有和孩子动手的父母也不会很多,但不能经常动手。如,我加两个孩子,老大儿子,18岁,大一,老二女儿,9岁,三年级,我动手打两个孩子,两人加起来不到三四次)

5、这个案例中的老人也要反省,可以疼爱孩子,但不能溺爱。 隔代亲,能理解,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生的,人家父母有权利教训、教育、教导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隔代老人,不应该喧宾夺主。

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好,这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一个孩子将来要走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有事业心、人格健全、身体 健康 的人,就必须从小对他(她)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导,这一点应该支持孩子父母。

6、有条件的尽量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 尽量不要干预太多彼此的生活,也避免由于管教孩子而造成家庭矛盾升级,那样就更不好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每天早上,奶奶都会亲自帮我准备营养的早餐,吃完了奶奶的“爱心早餐”,大约七点二十分,奶奶就会带我走路去上学。

我们家离学校很近,可是路上有很多车子,来来往往的车子,就像一只只猛兽,时时提醒我们,要小心路上的车子,注意安全。

学校的门口,每天都有志愿者不畏辛苦的指挥交通,奶奶告欣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些志愿者,所以我都会跟志愿者打招呼。

奶奶年纪很大了,可是她还是每天陪我上学,牵着奶奶的手上学,是我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最喜欢上学了!

众所周知,很多家长在宝宝适龄的时候都会将宝宝送入幼儿园进行学习,但是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都让家长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同时还有很多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都会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今天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对孩子好不好?

一、孩子总是依赖奶奶这不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应当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重要性,同时上幼儿园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好处,如果不提前告诉孩子上学的话,那么等到孩子失明的时候,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很多孩子就会出现哭闹的情绪,同时也会大吵着不要上幼儿园这样的话语,所以在家长闲暇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讲解一些上学的话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非常的感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更加的向往上学,其次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定不要过分的依赖某个亲人,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依赖的时间过于久的话,那么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都会产生出一种不舍的情绪,在面对宝宝哭闹的时候也会非常的心疼,从而会对孩子说不上了这样的语句,这都会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好的。

二、结语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一旦长时间的依赖某位家长,那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就会非常的深,家长对于孩子哭闹的话,也会想方设法的哄着孩子或者是答应孩子一些无理的请求,这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他的学习生活。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应当减少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大,孩子与其他玩伴之间的玩耍时间,这样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有玩伴一起玩耍的重要性,同时在上学的时候也都会很好的过度上学期。

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读书可以叫“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的共同生活,并承担教育孙辈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隔代教育有利于祖孙两代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可以让孩子充分享受祖辈的关爱,同时为祖辈从孙辈成长中获得快乐和活力。但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祖辈的教育观念可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孩子容易过分依赖祖辈,导致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足等。因此,在隔代教育中,需要注意保持家庭教育的平衡,既要尊重祖辈的意愿,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

我觉得婆婆带孩子很正常啊。

在我们都在上班或者做生意的时候,自己孩子没人带,我觉得不用说婆婆也会带自己的孙子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奶奶带的,都想让儿女多挣点钱,过上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

不过之前看到有奶奶带的孩子跟妈妈带的孩子对比照。奶奶带的孩子多半都是穿的比较厚比较臃肿,妈妈带的都是穿的比较洋气能跟的上潮流的衣服。有的小孩子被奶奶带的还会跳广场舞,跳的还很不错呢。奶奶带孩子没什么不好的,虽然有时候穿的不好看或者有一些类似于老年人的动作什么的。

我哥哥家的孩子一般都是我婆婆带的。不管上学还是吃饭睡觉都是我婆婆管着。也不知道嫂子是怎么想的,自己上班的时候婆婆带吧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己想多挣点钱。但是不上班的时候也不怎么管孩子,下班回家了也不问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连吃没吃饭都不关心。也不该孩子买零食什么的,都是我婆婆给孩子买。我觉得我婆婆对孩子真的很好,每天早上给孩子穿衣服,跟孩子一起吃饭,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什么的。我婆婆还给孩子洗衣服,刷鞋子。好像我婆婆才是孩子妈妈一样,晚上孩子也不跟我嫂子睡觉,都是跟奶奶睡。

有一个好婆婆固然很好,但是我们做媳妇的也不能太过分。自己的孩子自己还是要带的,没有办法的时候给婆婆带也是应该的。婆婆们也不会不带孩子的,现在的婆婆对孙子孙女都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