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注意仪表,进入领导的办公室后不要急于开口。2、看到领导正与人谈话或讲电话或正伏案工作,要一旁谦恭站立等候。3、观察到领导正与重要人物接触或谈话有神秘感时要即刻退出,侍机再进。4、讲话语气要温柔、恭敬,用“x总(长、主、局)此有xxx,请
1、注意仪表,进入领导的办公室后不要急于开口。
2、看到领导正与人谈话或讲电话或正伏案工作,要一旁谦恭站立等候。
3、观察到领导正与重要人物接触或谈话有神秘感时要即刻退出,侍机再进。
4、讲话语气要温柔、恭敬,用“x总(长、主、局)此有xxx,请审核批示”、“请签批”等。
中文速记的特点与用途
中文速记法,是用特别简单的记音符号和词语缩写符号迅速记录语言的方法。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文速记的特点与用途,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速记”有三种解释:一是快速记忆;二是快速报道;三是快速记录。本文论述的是快速记录汉语言的中文速记。
一、中文速记的概念
权威工具书对“速记”均有定义。1933年版《辞源》:用简略之符号,记录他人口说之语音,谓之速记。1960年香港版《中文大词典》:速记,用简单符号,迅速记录言语之法也。1979年版、1999年版《辞海》:速记,用特别简单的记音符号和词语缩写符号迅速记录语言的方法。符号的设计,各家不同。速记记录,往往须经过整理,转写为文字。
综合各家学说,“中文速记”的概念可归纳为:以汉语言为对象,运用系统的、简便的特制符号和缩略手段,快速地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别人言语和自己思想的方法,谓之中文速记。这一概念揭示了中文速记(以下称“速记”)的内涵:简单的、便于书写的记录汉语音节的符号体系;借助了有规律的缩略手段;具有与言语发音速率相当的记录速度;具有比书写汉字快的书写速度;以言语、思想为对象。
“记录语言”是速记符号与汉字的共同目标,但速记符号与汉字是不同的符号体系。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表意符号,使用范围广,适用人群大,具有社会通行、可以流传的特点;速记符号是替代汉字符号的符号,是汉字的衍生物,记录下的是汉字的音节,本身并不表意,只是将声音语言或内部语言迅速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桥梁。再者,流派众多、尚无全国统一方案的速记符号目前难以取得与汉字同等的地位和作用,不具有社会通行的特点。
之所以人们要创制一套代替汉字的符号体系,主要是从书写方面进行考虑的。方块汉字形体复杂,书写速度远跟不上口语和思维的速度,单位时间内书写的数量极为有限。从汉字结构的简化、笔画的缩减到行书、草书的流行,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提高书写速度。然而,围绕提高汉字书写速度的各种努力,仍然还没有彻底解决汉字在记录效率与书写速度方面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可以预见的一个时期内还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各种替代汉字的速记方式应运而生。速记符号数量少、形体结构和内部组织简单,书写简便、灵活、快捷,使用速记符号记录,实现了书写速度与言语速度、思维速度最大限度的同步。
二、中文速记的特点
速记具有“三性”:快捷性;简单性;表意性。“三性”所体现的共同特点就是“书写迅速”。通过简单音节符号替代汉字并实现书面快速记录汉语言,意味着一个用汉字要写十几笔乃至几十笔才能表示的词语,用速记符号只需一笔,更意味着大量同音字也只需用一个符号“一符以蔽之”。速记符号拥有以简驭繁、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优势,突出了速记的快捷性、简单性和间接表意性。
速记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汉字与音节符号数量比(含笔画比、速率比)的反差上。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集单字14,872个,19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修订本)收集了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在内的单字1万多个,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集了单字19,485个。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书写现代汉语所用的通用汉字,除已停止使用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外,基本单字实际上只有《新华字典》统计的有5,641个(另有专用字7,234个)。尽管常用汉字数量并不多,且已简化到了相当程度(字平均笔划为6划),比起古人用篆体字书写简捷多了,但在进行口语记录时,仍难以克服汉字书写速度与发音速度之间的矛盾,无法“音落字出”。一般情况下,一个写字快的人一分钟至多能写35―40个可供辨认的字,与平常一分钟140字以上的口语发音速度之间存在着很大反差。亚伟式速记根据同(近)音合并、四声合并的原则,所创制的音节符号仅有327个,且每一个符号仅有一笔。以《新华字典》统计的数量计算,通用汉字数量与速记符号的数量比是(5,641+7,234)∶327,平均笔画比则是6∶1。用327个音节符号进行以词语为单位的连写,通常一分钟可记录下140―160字,与日常口语发音速度基本同步,经过专门训练,速记的速度可达到200字/分以上甚至更高。
速记的特点,表现在其符号的高度组织性、系统性、规律性和技巧的灵活性上。亚伟式速记是拼音制速记,汉语的全部词汇均由48个声韵符号拼缀而成,体现了系统的科学性;48个呈曲线、直线和圈形的基本符号,皆由“OK”中的圆形和曲线、直线分解而出,易于书写且符合手写生理习惯;所有的缩略方法与符号,表面上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所创制的符号和方法可以在遵循规律和法则的情况下,由自己灵活、自由、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和缩略方法。速记“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把经济效益原则贯彻于书写活动的宗旨。
速记的特点,表现在以记音为手段、表意为目的上。汉字作为社会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为求精确、严密表意,以致形体复杂、书写缓慢,难以快速记录他人的讲话和自己的思维,而速记则用特别简便的记音符号快速替代汉字。尽管速记符号和汉字都是记录和传达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但二者功用不同。汉字是精确记录和表达汉语言的书写符号,具有表意的直接性;速记符号是代替汉字实现快速记录和传达汉语言的书面符号,需要经过整理才能成为转换为书面文字,因此在表意上是间接的。速记符号表意的间接性,表现在其对于汉字的替代性上,只需经过符号的转换即可实现表意。
速记的特点,还表现在速记稿与文字稿在风格上的明显区别上。虽然汉字文稿和速记稿都可以称为书面语,但速记稿更接近口语,具有强烈的口语性,原因在于它能够忠实地记录讲话人的口语。一份比较完整的速记稿,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口语的特点,可以使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而文字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遣词造句、增删修改,因而它比之速记稿就更准确、简洁、紧凑和完整,也更具有文学色彩。此外,速记的特点,还表现在速符与汉语言词汇同步发展方面,汉语词汇中新增加了多少词汇,速记符号就会在基本符号不增加的情况下随之增加。
速记的“书写迅速”与汉字的“快写”,如硬笔书法的快写、运用草书以及缩略等,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汉字的快写,既没有脱离文字本身的形体结构,又没有与汉语的发音速度相平衡,自创的一些简化字、简单符号、代号和缩略词语来作“快写”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写速度,但仍不能与速记相提并论。
三、中文速记的用途
速记在一般应用与职业应用两个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作为一种快速书写、记录的工具,速记在个人的一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可以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听写,即记录,做到“音落符出”;二是想写,即写作,做到“心想字落”;三是看写,即抄写,做到“眼见符到”。
作为职业应用,速记的应用更是多方面的,以下只是体现了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会议记录。无论是报告会、讲演会、座谈会,还是办公会、研讨会,都需要专门的记录人员。很多会议,主讲人往往只在PPT上显示一些提纲,演讲内容往往多于文稿内容。运用速记,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有一支笔、几张纸,就能够出色、完满地完成记录任务。著名的“巴黎公社会议记录”、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许多文件,都是由速记稿整理而成的。
二是文秘记录。在***口授文件时,秘书人员用速记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打印成文,送***审阅签字后迅速发出。一两个小时,可以处理数十份文件,工作效率十分惊人。此外,用速记记录电话,接待来访,会使秘书人员的工作表现更加出色。
三是采访记录。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最讲求时间和效率。在采访中使用速记,会比不使用速记的人获得更丰富、更详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擅长速记的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就是用速记搜集了朱德同志传记的素材,并用速记撰写出了《朱德传》。
四是法庭记录。法庭调查记录和审讯记录都要求详实准确,不可含糊和遗漏,记录案卷存入数据库可作为判案的法律依据,也可核准备查。目前,我国法院系统已将速记作为法庭记录的主要手段。
五是撰写稿件。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笛福和萧伯纳都曾运用速记进行创作。也有一些作家用口授的方式请速记员合作进行创作,如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前苏联的西蒙诺夫、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许多作品就是由速记员记录整理而成的。我国出版的《聊斋评书》、《单口相声集》等,也都是由速记稿整理而成。目前我国许多作家也开始聘请速记师从事写作。
六是外语翻译。从事口语翻译(除同声翻译)的人员掌握速记技术,在口译过程中,借助速记记录下对方成段的讲话,可以保证翻译内容不遗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至于书面翻译,晚清文学翻译家林纾的故事就是一个范例。
速记技术渗透在所有汉语言文字应用的领域,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职业应用中,速记技术作为杠杆,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关于请上级阅知的敬语有:
1、望领导阅知、请领导审阅、请领导审示。
2、请查收:是指请对方检查验收,适用于送报告,送快递等。
3、请过目:是指请对方看一下,适用于送文件,送方案等。
4、请审阅:是指请对方审查批阅,适用于让领导签字。
5、望领导知悉、望领导阅知、请领导审阅、请领导审示。
报纸出版流程是
1.组织稿件。接收来稿,联络通讯员进行约稿,派出编辑部人员进行自采稿件。
2.编校稿件。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校对(文字的差错,内容的真实,新闻文法的规范等)。
3.稿件录入。对编校好的稿件进行电脑录入。
4.打印小样。将每一份稿件用打印出来,送报纸出版负责人审阅。
5.修改小样。将负责人修改后的小样在电脑上进行修改,标明字数,再次打印。
6.策划版样。编辑部负责人将所有小样进行版面分配,交与版面责任编辑,在版样纸上进行划版。
7. 电脑组版。编辑部负责人审阅版样。送文印公司进行电脑组版,打印大样。
8.大样送审。取回大样,复印后送主管领导(书记、校长、宣传部领导审阅签字),责任编辑也需同时在大样上进行最后的文字编辑校对的查漏补缺工作。
9.取回大样,将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誊写在责任编辑的大样上,责任编辑拿大样到文印公司进行改样。待完全修改后,要公司打印一份清楚的大样,再一次核对修改的地方,无误后将所有稿件、照片、大样带回。文印公司负责报纸的印刷事宜。
10.将所有稿件原稿、所有领导签字的小样、大样存档。
11.编辑部负责人按标准登记稿费。打印,送宣传部领导签字,到财务部门领取,由编辑部指定专人负责发放等事宜。
12.发行。报纸印好后由公司送到学校,编辑部及时联络学生发行员将报纸领走,发到学生宿舍。将报纸送到收发室,由收发室同志负责发到学校各部门和校外部分单位。一部分报纸由邮局发到每位教职工和校友家中,发给有关领导部门和长期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留出100份准备装订合订本的报纸。
1、发文(无论是函、请示、报告):是先送低职位审阅,再送高职位的签发,你想,如果先送高职位的签发,再送低职位的审阅,低职位的能有异议么。。。
2、不知道楼主单位签发文件是同时发出还是顺序发出:
顺序发出(即:送分管领导审阅后返回到楼主,再送局长签发),那送阅处理签上先写:拟按此行文,请副局长审批。送分管领导审阅批示意见表示同意后,还到楼主那里,那在送阅处理签上写:拟按此行文,已送副局长审阅同意,请局长审批。然后送局长签发。
同时发出,有具体经办人送达办理,那就写:拟按此行文,送副局长审阅后,送局长签发。
3、处理签的意见,主要是让具体经办人来看的,知道如何办理,所以楼主不用太过于斟酌字句,如果太过于担心,翻翻以前的文件看看是咋写的,就咋写。。。
第一,要问领导是否有空。
第二,对领导要用尊称。
第三,主动提供签字的工具。
第四,如果有好几页,要提前做好准备,或者及时帮领导翻页。
第五,签完字要表示感谢,并询问领导还有什么指示。
第六,在领导办公室不要东张西望,乱翻乱看。整个过程动作要轻,不要推门就进,也不要摔门而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调整下工作,怎么知道对方要不要啊?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