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两天,脱口秀一段视频在设计圈火了! 视频来自 《脱口秀大会》 杨蒙恩演说片段, 内容是吐槽甲方的 。 “甲方不是爸爸,是孙子!而乙方是爷爷!” 这句话可不是饼干君说的哈 ,是来自杨蒙恩的脱口秀内容。 简直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人间真实而
前两天,脱口秀一段视频在设计圈火了!
视频来自 《脱口秀大会》 杨蒙恩演说片段, 内容是吐槽甲方的 。
“甲方不是爸爸,是孙子!而乙方是爷爷!”
这句话可不是饼干君说的哈
,是来自杨蒙恩的脱口秀内容。
简直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人间真实而引起了乙方的强烈共鸣~
不多说先发视频给大家先笑一会~
注:该视频已自动屏蔽甲方,请放心食用。
视频节选自《脱口秀大会》
“甲方” 向来是一个让人听到就全身颤抖的词语。
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我们一直搞错了关系。
突然之间把角色一换,面对甲方都更有让自己心平气和的理由了, 好像改图都没那么恼火了呢。
“为什么对待甲方,非要像对待爸爸一样呢??”
“你对你爸不会那么好的。”
“你把钱打过来不就行了吗?”
所以说,怎么能拿甲方当爸爸呢?如果设计师不服务甲方了,设计师也可以这么嚣张呀。
而且为什么 “甲方是孙子,乙方是爷爷呢?” 杨蒙恩给出了论据:
@01
“只有孙子, 才会给爷爷提出那么多无理的要求!”
“就是感觉不对, 具体哪里不对,说不上来 ”“你 再改改 ”“我要是有想法还找你设计干嘛?”“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
@02
“只有爷爷,能够心平气和接受孙子无理的要求。”
看吧,这是不是大街上,那些孙子和爷爷的对话?简直不要太形象。
然后再把这个转换成甲方,你品品:
“我觉得这个Logo(标志)不够大呀”
“改成我头这么大够不够?”
果然啊,Logo不够大永远是甲方绕不开的话题
做设计嘛,最烦的肯定是甲方的各种无理要求啦。
只是当你摆正好心态之后,再去见甲方,就真的不会有任何的不开心啦~
“走喽,回家抱孙子去喽~”
“看看我这个愚蠢的孙子,又会有什么愚蠢的想法。”
你看吧,多形象?是不是有点共享天伦之乐的味道出来了?
当然啦,虽然阿Q精神胜利法赢了, 但甲方终究是爸爸,还是不能得罪的
瞧瞧李诞就知道啦,自己节目爆出的梗, 该怂的时候还是要怂的。
求生欲立马上线: “仅代表杨蒙恩个人观点,并非节目立场。”
只是不知道小伙伴们还记不记得去年的《脱口秀大会》。
李诞也是有写过调侃甲方的段子哟:
最后, 虽然想象很美好,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毕竟要钱的时候,甲方还是爸爸。
所以大家还需谨记:
回到现实!!
就不说在哪个行业了,我觉得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遭遇有点扯蛋的甲方。
这种扯淡当然是少数哈,大多数甲方合作起来还是很开心很nice的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遇到这些搞笑的甲方,有时候咬文嚼字、抠字眼、也不管合同约定把自己部门的工作仍给乙方做等等,好像签了一个合同就要把你用到极致,想起就一抹事儿的那种。其中大多数还都是超额的、让你凭空的东西,毕竟自己的内部工作还是自己比较清楚和明白,交给乙方算什么。乙方也不知道你的内部是啥样的。
当然,出于乙方的极致服务意识,领导也会说有时候卖个人情能帮则帮,但日期长了就成了理所当然了,这真的会影响你一天上班的心情,感觉完全就和泡在里面了,觉得没得意思。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甲方当然是觉得要按照他的来,但是乙方专业内的事儿也喜欢逼逼,觉得这里没有那里没有,这里要调那里要变下,喜欢在客观数据里面显得更加美好的一面,着实让人扣脑壳。最后就是,你说啥那就是啥。
最搞笑的甲方是啥呢,要个东西要立马要,一两个小时之内就要摆在领导眼前,还要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甲方是不是觉得这是机器做的,可以一键导出来呢?既然要弄成花还强调时间的东西好像并没有。持平都很不错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大家可以自己往里面套,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甲方爸爸。
互联网行业可以创造价值,但是更能创造新的词汇,喜欢将一些通俗易懂的概念包装成大家都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因为不明,所以觉厉。
这种对常见概念进行颠覆理性的解构,俗称“装逼”。很多人将极简主义也归纳到这个范畴,因为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感觉不靠谱,特别对于甲方来说,在他们看来极简主义就是等于偷懒。
大部分人没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古时就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当代职场社畜,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受点委屈,说几句好听的话,都不算是什么大事,反而是“结果导向”,敬业和专业的表现。
但互联网时代,调动情绪的门槛越来越高。如今,“哈哈”已经成了表达不满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算稍有诚意。
这有些让人担心,过几年,“叫爸爸”是否已经不够表达这份情意,要不,叫祖宗?
“爸爸”两个字,透露的是对父权威严的崇拜。给人一种既尊重你,又把你当亲人的感觉。职场不是字母圈,若只是打打嘴炮增添些交流润滑剂,其实也没啥,但就怕叫着叫着,在这的玩笑话中,完成了职场等级与文化的塑造,把这当成了职场关系里应有的状态,从而丧失了自我。
想“做自己”不容易。在一个专门探讨职场PUA的视频里,脉脉职业成长专家Yogi指出,有三种情况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PUA:害怕冲突;容易依赖上级;逆商低。如果没了自我,PUA、霸凌、抑郁等一些列的问题都会乘虚而入。
在我从事广告的岁月里,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句文案,一张海报,一个细节,甲方就是不通过,广告人反复修改了十几稿早已经懵逼,也没有了创作热情,只好拿时间磨,花了一晚上或者几天的时间,终于勉强定稿了,最后出街连个屁响都听不到。
我能理解甲方为什么会这样做。一类甲方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坚持己见,一类甲方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所以反复尝试。但这两种都有一个共同的动机,都是站在个人的立场,希望自己的判断,获得公司(领导)的基本认同,钱没白花。
一旦甲方是这种价值取向的,那么恭喜你遇到了一个能陪你加班的甲方,所以我也能理解很多乙方为什么要叫甲方“爸爸”,即便心中有怒火,依然不倦如初恋,毕竟甲方也在加班呢,而且遵守契约精神,收了钱就得办事,况且公司里还养了这么多吃肉的狼。
结果就是啥都没效果,你累他也累,心情down到地狱,终究不会长久。
我认为,虽然甲方的韧性和我们的能力息息相关。但只要专业实力贴近身体,优秀的作品被扔掉,抬高了个人门槛,各种鬼魅甲方就无法随意打扰你的生活。无论友情还是爱情,都不应该有“甲方”和“乙方”之分。持久的关系只有通过密切平等的沟通才能管理。说起无处不在的甲方,从职场到生活的地方,喊“做你自己”很容易,但说到行动,总有千难万难。在甲乙双方的博弈关系中,一方可以尽可能提出需求,另一方可以尽可能回应满足。金钱雇佣下的这种压迫性的服务与服务关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甲方之父,“外行指导内行”是常见问题。
需求表达模糊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为他们往往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然,如果预算是1000元,就要达到1万元的效果。甲方爸爸习惯于低标准投资,高标准要求结果。至于市场情况,这不是他们关注的范围。不知道有多少乙方,为了争取项目,他们没有签合同,前期都是免费付费。甲方画各种各样的蛋糕,吹大牛,计划差不多。假设:不要做做它坚定的法则是在离职前收到甲方父亲的修改意见。“甲方爸爸”,作为一个一直被媒体嘲讽的身份,没有漏洞。经历与否,这个话题并不陌生。
端正姿势,不敌视甲方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朋友在面对甲方时,会自动将甲方纳入敌营。 不管你假装多好,总是微表情背叛你的态度。 端正姿态,才能在面对甲方时让甲方感受到你的诚实。 端正态度,只有在甲方不断提出需求的时候,最初的反应才不是抱怨。 只有端正姿态,才能把自己的思维集中在项目本身上,而不是“甲方”。 我们部门的张先生,每天的口头禅是: ' XX又向我提出需求了,他每天都在考虑折磨我吗? 你看,这是自己对甲方态度的问题,因为事先敌视甲方。 项目本身考虑实现这一需求的可能性和方案,而不是消极面对甲方的需求。
扎实的业务能力,不吃旧书,不断学习。 很多工作了五年以上的朋友,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带来的优越感而停止学习的步伐是非常不可取的。 就我们软件行业而言,软件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停止学习就会被团队甩。 只有继续学习,不吃旧书,才能经常拥有扎实的业务能力。 扎实的业务能力永远是甲方能将合同交给你的第一要素。不谦虚、自信的交流方式相信很多朋友。甲之所以选择你作为乙,也是因为我相信你能很漂亮地完成这个项目。 你也必须相信自己能行。 用不谦虚、自信的交流方法推进项目进度。 我接触过无数甲方,甲方喜欢自信的乙方,在感情上、自信的乙方能更好地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