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河南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2、金银花那里卖的价最好,大约都多少钱一公斤!3、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五篇】河南特产有双头黄酒、内黄大枣、安阳“三熏”、杜康酒、永城枣干、水城辣椒、民权白葡萄酒、张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
- 1、河南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 2、金银花那里卖的价最好,大约都多少钱一公斤!
- 3、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五篇】
河南特产有双头黄酒、内黄大枣、安阳“三熏”、杜康酒、永城枣干、水城辣椒、民权白葡萄酒、张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许昌烧烟、信阳毛尖、孟津梨、灵宝苹果、贵妃杏、广武石榴、鹿邑草帽、南阳烙花、盘砚、汝阳刘毛笔等等。
:
1、双头黄酒: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种,而“双头黄”黄酒是中华黄酒这一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是河南安阳的特产黄酒。其酿酒原料独特,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因生产原料和酒都是**,故名双头黄。该酒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饮用方法独特,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2、内黄大枣:内黄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历代帝王之贡品。内黄县素有“枣乡”之称,全县现有枣林46万亩,年产鲜枣12万吨,年产值24亿元。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内黄大枣荣获银奖。1993年以内黄大枣为原料的“冬夏枣茶”荣获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3、杜康酒: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产于河南洛阳,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诗增酒意,酒助诗兴,觥筹交错,华章汗牛。魏武帝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4、张弓酒:河南省张弓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河南张弓酒厂,2003年由河南东方企业托管公司收购改制为民营股份制公司)坐落在商丘市宁陵县张弓镇。这里拥有丰富的酿酒原料和优质的地下水,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资源,自古有“酿酒名镇”之称。
5、贵妃杏:贵妃杏产于河南灵宝市黄河沿岸的沙土地带,个大如鹅蛋,果皮和果肉橙**,阳面有晕,平均单果重2两左右,有的3-4个就达一斤。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半年从60元/斤一直涨到230元/斤,引起广泛关注。金银花的价格为何会如此暴涨?下一步金银花的价格走势如何?据了解,全国60%的金银花来自平邑,为此,记者前往全国金银花之乡探访,试图揭开金银花高价之谜。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药方剂中用到金银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中国药典》中描述其功能与主治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临床上用量很大,在抗流感特别是抗非典和抗甲流</FONT>期间发挥了重要治疗作用。
4亩金银花让药农年入十几万:“价格不合适,就捂着不卖呗”
5月28日,在流域镇东南岭村的田间地头,正在摘银花的药农彭志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们家种植了多少亩金银花?
彭志忠:我们这里地不多,但基本上全都种金银花。我们家四口人,种了不到4亩地。
记者:去年一年给你带来多少收入啊?
彭志忠(笑):10多万吧,不能说太多,要不得缴税了。
记者:你们这里种植金银花多少年了?金银花让你们这里的村民都富起来了吧?
彭志忠:我们这里这种土质只适合种金银花,种了得有好几百年了,反正从我记事起,我们这里就只种金银花。现在,我们这里的人有一些是因为金银花发财了,但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原来金银花价格低,我们这里非常穷,很多人都讨不上老婆。
记者:现在呢?
彭志忠:现在很多人都开上车了。你想一想,种银花比种庄稼强多了,一亩地最少能收个万把块钱,像去年好的时候,一亩地都能挣到4万块。很多家庭,一年下来,挣个几万、十几万不成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前几年价格不是很理想一直没有卖,结果存了1000多斤,卖的时候每斤价格200多,一下子就挣了20多万。
记者:去年大家赚了不少,今年对价格有什么预期吗?
彭志忠:我们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银花产区,我们从小做这个,对银花市场也有些了解。我感觉今年不会次于去年。反正我们也不差钱,如果价格不合适,就捂着不卖呗!
记者:金银花不是有保质期的吗?能捂多久呢?
彭志忠:我们都是有储存秘方的,当然不会告诉你(笑),不会储存的可能一年就变质了,用我们的储存方式,搁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全国金银花这里产六成
平邑掌握金银花“定价权”
“四月八,采银花”,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之后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是山东平邑的药农们集中采摘金银花的日子,也是头茬金银花上市的日子。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也是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目前,该县有金银花65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平邑县流域镇、郑城镇等是平邑金银花集中产区。5月28日,平邑县举办了首届金银花节,记者在流域镇首次见到了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很多农民正在摘花,画面犹如江南采茶一般。
流域镇的王炳祥(音)正在与他的家人热火朝天地摘银花(当地人称金银花为银花)。虽然很累,但王炳祥却是干劲十足,因为去年他家的3亩金银花为他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今年金银花的开局比去年还要好,去年5月份卖到60元一市斤,今年金银花刚下来,就要到80元一市斤。但我感觉这个价格太低了,现在给我120元一斤我也不卖。我们预计,今年的价格肯定不会次于去年。”王炳祥信心十足。
付晓是平邑县金银花果茶管理办公室主任,也是平邑县金银花方面的专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邑金银花总产量占全国的60%,流通量占全国的70%,“已经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而且平邑的金银花品质是最好的。平邑金银花绿原酸和木樨草苷含量高,根据山东中医药研究所和山东中医药大学测定,平邑金银花挥发油含量为18%。,异地同类产品的含量仅为02-04%。,绿原酸含量达到578%,是其他天然种群含量的近50倍。”付晓告诉记者:“可以说,在国内,平邑就是金银花市场的‘晴雨表’。每年金银花都是我们定第一价。”
金银花年缺口一半以上
当地专家:价格还会上升
去年甲流期间金银花价格的走势与当年非典期间非常相似。非典之后,金银花价格还是出现了回落,那么此次会是怎样的走势?付晓认为,这一次与非典时期有本质的不同,“非典期间价格是一夜暴涨,而又一夜暴跌。经过几场大型的疫情之后,现在人们已经趋于理性。而且2005年《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进行了完全的分开,主要是因为金银花木犀草苷的含量要比山银花高得多。这样一来,以湖南、四川为代表的大范围山银花剥离了金银花范围,使正品金银花市场大幅减少。”
“由于金银花药效独特,在中成药中广泛应用,用量在逐年增加,而且除药品之外,其它领域也大量使用:如食品饮料、啤酒、凉茶、果汁;日用品牙膏、化妆品等。仅王老吉凉茶年用金银花量就在400万公斤。据统计目前全国金银花实际产量只有2500万公斤,而实际需求量至少5000万公斤,缺口在50%以上,若遇到流感病毒,就更加紧缺。另外,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国家更是把金银花视为国宝,我国还有出口,更加大了金银花供应的缺口。”付晓分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金银花价格肯定会稳健上升。
价格太高不敢多买
中药店:有人囤积炒作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很多药业公司到金银花生产基地采购的季节。因为金银花属于常用药,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药方剂都用到金银花。济南市建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每年金银花的销售量能达到十几吨,“按照以往的做法,现在我们都会去生产地大量采购,至少也得几吨的量,但今年价格实在太高了,我们采购的量就比较少。主要是担心如果国家政策让虚高的价格降下来,我们就亏大了。”
“说句实在话,对今年金银花等中药材的价格,我们一些老专家也都感觉有点儿摸不清。”胡清分析认为,金银花等中药材价格出现飙升,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药农以及供应商等囤积居奇,有人在炒作,“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投了很多的钱,今年房市降温、股市也很低迷,这样很大一部分热钱就需要寻找出路。那么就有一部分钱进入了农产品甚至是中药材市场。”
金银花等中药材价格飙升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进入“金银时代”?胡清分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中药材尤其是一些常用药材因为不能缺,因此价格还是在一路走高。一般来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周期比较短,但这一次感觉波动周期比较长,但预计两年左右价格会有一定的回调
#中考#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文章;冷静细心,发挥如鱼得水;心想事成,努力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五篇》供您查阅。
第一篇
杜崇明《太阳下的草帽》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草地上,我摘下头上的草帽下意识地摇动起来,驱赶的是蚊子,带来的是一阵凉爽。
已是休工的时间了,火辣辣的太阳下,还有三五个头戴草帽的同事在田间除草,包谷黄灿灿,水稻黄灿灿,远山近水丰收在望。
抽一支烟,让大自然过滤往事。草帽在手中细细数点,仿佛带着太阳的光芒把心情照耀。常年的机关生活,很难直接与太阳和田野对话。这次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久违田间劳作的我,确实感觉有点累了,而手中的草帽,却让我想起了父亲。
父亲是路桥总工程师,路要修到哪里,桥也就跟着修到哪里;父亲和草帽走到哪里,我们的家自然也就搬到哪里。母亲常说:“草帽就是我们的家。”真的,我细心地观察过,每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屋里的家具全是破旧的,但草帽准会是新的。在父亲看来,换上一顶新的草帽,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还意识到,只要草帽由金黄变成黑黄,那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该搬家了。
太阳造就汗水和智慧,草帽见证信念和意志。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一次,母亲病重躺在家里床上。我盼望着父亲早一点回来,给母亲煎药。可父亲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不由分说,他拿起草帽又朝工地赶去了,大桥工地建设更需要他。我用异样的眼光望着父亲拿起草帽。父亲愧疚地摸着我的头鼓励说:“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又一次,父亲要到省城开劳模表彰大会。他希望我在“五一”假期读读他的一本日记《坚持和执著》。路桥,是他的才华文章。他爱事业就像爱生命。宿命的爱,完整的爱,不会随意被烈日暴晒,被风雨打湿。也就在父亲把一顶旧草帽挂在墙头的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两年后的一天,一辆我所熟悉的吉普车来接我和母亲,从陈驾驶凝重的目光看得出,显然是父亲出事了。果然,他告诉说,我父亲为了救一个触电的工人,自己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现在医院抢救。顿时,母亲有点支撑不住了。“男子汉要顶起一片天。”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扶着母亲低声细语:“爸爸是好样的。”到了医院,我们看见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拿着一顶草帽跪在地上请求医生,要救活他的恩人。认识我们后,他拉着我和母亲的手哭诉说,他被触电后,是我父亲用这顶草帽,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自己却……
父亲终于苏醒了,是在我守候的睡梦中苏醒的。晨曦,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我忽然觉得我完全长大了。后来,我获得硕士学位,成了工程师,成了公务员。我更加理解了,有太阳才有白天,才有路,才有草帽顶起的一片天。
“上工啰……”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收藏好记忆,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又走进了一片丰收的玉米地。
我忽然感觉到,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
1本文以“草帽”为线索,依次写了“我”和父亲的哪些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2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父亲所说的“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3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4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动词,体会父亲的用意。
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
5文章结尾说,“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从本文来看,你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我”戴着草帽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劳动;父亲戴着草帽参与路桥建设;父亲不顾母亲病重,依旧拿起草帽赶赴工地建设;父亲到省城开劳模表彰大会前在墙上挂草帽;父亲为救触电的工人,奋不顾身。
2这句话既是父亲的写照,也是父亲对“我”的期望。身为男子汉,不仅要顶起家庭的天,更要顶起国家的、社会的天。
3草帽展现了人的信念和意志,见证了人的坚强与付出,锤炼了人的意志和品质。
4这一系列动作,其实是一种责任的传承。体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期望,他希望“我”快快长大,早日承担起男子汉的责任。
5读书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利益,心怀天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篇
赵元波《两棵金银花》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嫰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把只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出,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选自《新华副刊》,略有改动)
14“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答:
1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
16散文作品描写景物时,常通过精当的用词或恰当的修辞,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下面是《紫藤萝瀑布》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并从本文中再找出一个相似写法的句子作赏析。(6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答:
17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8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分页
答案:
14(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
15(3分,意思对即可)(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2分)
16(6分,两处赏析各3分,分析描写的动态化、作者情感及表达效果,各1分)(1)示例:在作者笔下,紫藤萝花开得极为繁盛,色调上深深浅浅、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不停流动、不停生长的感觉,所以作者将一株静静盛开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不停流淌着人的瀑布,栩栩如生地表现其辉煌灿烂、气势非凡,而“欢笑”等词语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紫藤萝以人的情感、性格,表现其勃勃生机,表达出由衷的喜爱之情。(“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盛,“瀑布”的气势,以及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示例:如“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一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以“迫不及待”表现金银花花期较早、生机盎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形象地、动态化地表现了花儿争先恐后、竞相绽放的情态,这些拟人化了的词句赋予金银花以人的情感、性格,深化了景物描写的内涵,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也表达了作者的惊喜、欣赏之情。(选择文中其他相关语句赏析亦可)
第三篇
李治修《挂在墙上的风筝》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说明:部分试卷中本文又名《挂在墙上的童年》,特此说明。
①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时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令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②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老师家访时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的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上85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订出了学习计划。
③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④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一见之下,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以后,他竟没再看风筝一眼,也没提起放风筝的事。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⑤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划上的道道红勾,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⑥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乎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⑦孩子在作文中记叙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这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的叹息:“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⑧此时,我不由眼前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无限愧悔,百感交集,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⑨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能;眼下,孩子买到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⑩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11“难道剥夺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做父亲的吗”在深自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罗网中解脱出来,但愈是挣扎,愈感惶惑。我想,象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12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了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在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我看到风筝为什么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划线的词语“得意忘形”写出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中画线句“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作用:领起下文。
(2)看到风筝,想起自己剥夺了孩子放风筝的权利,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许多乐趣,因此失落和愧悔。(意对即可)
2、写出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快乐,也写出了孩子因为做了一件高兴的事而快乐自豪的心情。(意对即可)
3、这种现象是不该发生的令人遗憾的。(意对即可)
4、童趣和快乐像风筝一样被挂在墙上,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有的乐趣。(意对即可)
5、写出了我因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而自责、懊悔,但同时又深感无奈的心情。(意对即可)
第四篇
晓蓉《最美的风筝》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师大毕业,我被分到市区一所小学任教。在我所任教的第一堂劳动技术课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利用平时常见的材料,每人做一个风筝,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
几天后,孩子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业。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风筝竟做得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
在众多的作业中,一只粗糙的椭圆形的风筝显得分外笨拙。风筝的周边显然是用旧铁丝拧箍而成,而后又用废烟盒纸将铁丝包起来;风筝的中间有一个用黑色碎布片做成的圆形东西,并且用绳子穿起来,与外面的铁圈连着,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看着如此不伦不类、令人费解的“四不像”,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
“这个东西是哪位同学做的”我举起‘铁圈’问全班同学。偌大的教室内也随之发出一阵哄笑。
许久,一个身材矮小、穿着朴素的小男孩慢慢站起来。他的脸憋得通红,局促不安地小声作答:“老师,这……这是我……我做的。”我望了望花名册,知道他的名字叫丁小光。
“这就是你的作业”我提高声音质问。
丁小光对我的质问始料不及,有点害怕似地向我解释:“嗯,老师,不光是我自己做的,还有我的爸爸。他告诉我,虽然他的眼瞎了,但是他的手并不瞎!”
什么他的手并不瞎我蓦地想起,就在前几天,老校长曾告诉我说,这个班级中有一个特困的孩子,妈妈刚去世,爸爸又是个盲人……顿时,我脸上火辣辣的。镇定下来后,我柔声问他:“可以告诉老师,你这个风筝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风筝的名字叫‘眼睛’,它是我和爸爸一起取的。”
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那不正是一只大大的足可以放出光芒的眼睛吗
拿着那只大“眼睛”,我轻轻地走到丁小光的身边,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其实,老师早就看出了,你们的风筝当中有许多并不是用平时常见的材料做的,有的根本就是直接在商场买的!丁小光同学和他爸爸共同完成的这只风筝才是最美和的!”
短暂的沉默之后,掌声渐渐响起,继而在教室内慢慢流淌,逐渐淹没了我的声音。我分明看见,丁小光的双眼噙满了泪水,晶莹而透明。
摘自《石狮日报》2007年4月7日
1、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做的风筝竟然如此精致细腻、丰富多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心弦一动,突然发现,这只粗看笨拙的风筝做得竟是那么可爱与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段,在在众多精美的风筝中,作者为什么详细那只粗糙的风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中写道:“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请你发挥想象,揣摩“我”此时的内心活动。(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要说那只粗糙的风筝是最美的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竟然这个词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这对风筝是出自盲人之手感到惊讶不已的情绪(2)由衷的感到惭愧之情
2、因为这只风筝制作者是与众不同的
3、我想:自己真是太鲁莽了,竟然会犯下如此的错误,太小瞧他们了,太不应该了。我应该深深的自责并且向他们道歉,他们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事物,却可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风筝,真是令人赞叹。
4、我大惑不解,差点笑出声来,心想,呵呵,这学生真会搞笑与掌声渐渐响起,继而在教室内慢慢流淌,逐渐淹没了我的声音相对比,前者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嘲笑这只四不像的风筝,后者得知真 相后,终于恍然大悟,虽然风筝四不像,但是他们用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我们。
5、因为那只粗糙的风筝是盲人用想象亲手制作的,我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了解事实的真 相后再去判断事情,不能主观臆断,随便嘲笑别人,盲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间的事物,才能制作出这样的风筝。
第五篇
佚名《塔木德难题》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在教典籍《塔木德》中,有一则“三妾分产”的故事。说的是一名富翁在婚书中向他的三位妻子许诺,死后将给三老婆100个金币、二老婆200个金币、大老婆300个金币。可是富翁死后人们分割其遗产时,发现他的遗产根本没有600个金币,那么他的三位妻子各应分得多少金币
人们去找“拉比”,拉比是人中的博学之士,拉比规定的财产分配方案如下(简称“塔木德方案”):
按常理,这三人得到的遗产比例应为1:2:3,而在拉比的裁决中,只有当遗产数为300个金币时,这一比例才成立。人们不明白这个与常理相悖的方案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它背后是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分配原则为此,两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谜底。
1985年,罗伯特·奥曼和另一位数学家解开了这个谜。
《塔木德》中有则故事:甲乙二人共同抓着一件大衣来找法官,若甲乙都发誓自己拥有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权,法官会判定甲乙分别得到这件大衣的二分之一。若甲发誓自己拥有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权,乙发誓自己拥有二分之一所有权,则法官会判定甲拥有大衣的四分之三,乙拥有四分之一。
奥曼深入研究了《塔木德》,并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古代人解决财产争执的三个原则:
一、仅分割有争议财产,无争议财产不予分割。
二、宣称拥有更多财产权利一方最终所得不少于宣称拥有较少权利一方。
三、财产争议者超过两人时,___________。
以“三妾分产”为例,根据“塔木德方案”:当遗产只有100个金币时,由于三位妻妾都宣称有权利获得100个金币,这时如果按照第三条原则来分割财产,要求最少的三老婆得到50个金币,而要求更多的二老婆和大老婆反而一共才得到50个金币,违背了第二条原则,所以三人应该平分,各得333个金币。
当遗产为200个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100个,因此剩余100个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100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150个金币,由于二人都宣称拥有这150个金币的继承权,因此这150个金币二人平分,二人各得75个金币。
当遗产为300个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100个,因此剩余200个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100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250个金币,由于二老婆宣称拥有200个金币的继承权,因此其中50个金币可以明确分配给大老婆。然后,二老婆与大老婆继续分割二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200个金币,双方各得100个金币,二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三老婆拥有50个金币,二老婆拥有100个金币,大老婆拥有150个金币。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塔木德方案”给财产争执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解决方案,它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理,一旦接受这一原理,则争执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发现这一解决方案是公正的。
1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根据后文财产争执的解决方法,在文中空格处填入合适的句子。
3文中加点的“按常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引述的第一个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列数字。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2将所有争议者按照其诉求金额排序,最小者自成一组,剩下所有争议者另成一组,争议财产在两组间公平分配。(意思相同即可)
3不能。“按常理”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的情形,准确说明1:2:3是正常情况下的财产分配情况,去掉后就变成所有情形下都按此分配,去掉后不合实际。
4引出下文要讨论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文章更富有可读性。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