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那么即便是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是会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说,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 刘女士是北方人,而刘女士的老公是南方人,两个人彼此喜欢,最后就喜结连理了。但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那么即便是双胞胎,他们的性格也是会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说,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
刘女士是北方人,而刘女士的老公是南方人,两个人彼此喜欢,最后就喜结连理了。但是两个人都想要多奋斗几年,等到有钱了之后再要孩子。可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在婚后半年多的时候,她居然发现自己怀孕了,还是双胞胎。在经过家人的商量之后,刘女士决定把这个双胞胎给生下来。最后,刘女士顺顺利利生下了“姐妹花”,两个可爱的女儿。
不过,因为刘女士夫妻俩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而且把家里的老人接过来也不太现实。 因为担心老人无法照顾两个孩子,所以刘女士决定把大女儿送到南方的奶奶那里,而把小女儿送到北方的姥姥那里。
等到两个女儿全部都到了3岁之后,刘女士夫妇顺利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夫妻俩决定把两个女儿全部都带回来自己抚养。可是当两个女儿再一次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刘女士却发现这姐妹两个人差距很大。
因为小女儿是被北方的姥姥带大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特别喜欢说话,而且特别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看法,相对于来说是比较活泼的。
而被南方奶奶带大的大女儿,在平常就不是太喜欢说话,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沉默的。另一方面,奶奶本身就有一点重男轻女的想法,所以说对大女儿的照顾并不用心,这也导致大女儿有一些自卑。
不得不说,这对姐妹俩差距真的一目了然。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性格截然不同,宝妈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很多人都会好奇,明明是双胞胎,为什么她们的性格会有着很大的区别呢?
1、性格天生不同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生了双胞胎的家长都会发现,虽然是一起出生的,但是性格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个孩子更加活泼,而一个孩子却很内向,一个孩子总爱闯祸,而另一个孩子却总是文文静静,不爱说话、不爱玩耍。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性格都是由后天形成的,但其实性格也跟天生遗传有着原因,而孩子的性格会如何发展,主要是由父母的教育决定的。所以说当发现双胞胎性格不同的时候,并不需要太过疑惑,很有可能是因为先天遗传的原因。
2、生活环境影响
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是温馨充满欢乐的,那么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也会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通常这样的孩子会比较勇敢,更加大胆,也有着充足的幸福感。
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充满了争吵,充满了压抑,在这样家庭当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内向,不爱说话,更是非常懦弱。所以说,有些双胞胎孩子性格不同,家长一定要注意是否是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孩子接触了某些群体所导致的。
3、孩子从小分开生活
大多数的双胞胎都是一起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双胞胎感情会更加深厚,并且懂得照顾对方。但如果在双胞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分开的话,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并且对另一个孩子的存在没有正确的概念,当两个孩子再一次生活到一起时,自然会产生生疏感,性格也因此变得不同。
所以在这里也是提醒一些生了双胞胎的父母,双胞胎宝宝要在一起抚养,即便是有的时候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也千万不能让孩子离自己太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形成是不利的。
大家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听一个身边的人的故事、她家小朋友也是自己带到两岁给爷爷奶奶带的、本来到上小学了、妈妈想接孩子到自己身边、爷爷就说:给我带的挺好的、你说要带走就带走?而且态度很强硬、妈妈就想着自己再赚几年钱、等到孩子初中了、家里打来电话说、孩子我们管不了了、你们带走吧、孩子就去到了妈妈身边!可是妈妈现在也管不了孩子了!孩子说、小的时候你们不管我、现在我大了,不需要你们管了、然后就作天作地、没听到后续,这只是一小段、
估计很多家庭其实都是这样子的,很多人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到自己身边!不乏有爷爷奶奶带的非常出色的、但那应该只是少数
我现在这边有一个朋友,她是妈妈去台湾了,初中才回来带她、她跟她妈妈不亲,没什么话题、到现在适婚年龄了、家里人催着让她找一个,她自己不爱交男朋友,微信是一天才看一两次的、情愿睡觉、不爱看手机,介绍相亲的、当面可以聊的好好的、回家就不爱理人了~她放年假,连续三天没上班、以为她不做了,她妈妈到她上班的地方问店长、才知道她休年假、
孩子能带在自己身边最好~有条件的话、把父母接过来在一块,他们帮忙带孩子、自己找工作、至少每天能见着孩子,父母也能在一块,多完美!
我是婆婆,我俩个儿子,两个孙子,还有一个八十多婆婆,老伴和儿子还跑运输,我当初也是很纠结,家里离不开,我也是想把外面的孙子带回老家抚养,儿媳妇不同意,我想带着家里的孙子去外面儿媳妇家一起带,儿子儿媳妇也不愿意,后来,老伴不出车了,在孙子的幼儿园找了一份工作,边照顾孙子和老娘边工作,我和外面的儿媳妇妈轮流照顾外面的孙子,一人一个月的,老人想不到分离的后果,我现在才发现孩子是不能和父母分开的,后果很严重,孩子不和父母亲,长大点不听父母话,父母也对孩子没感情,久而久之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会有很多矛盾,一个不听话,一个想管教,行成恶性循环。这有很多例子,很少有人找根原,你没参与孩子的成长,没有依恋,突然大了就蹦出来管教他,他让你管吗?我孙子的姥姥在参与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挣着带孩子,因为姥姥已经离不开外孙了,不让她带都不行了,这样孙子对奶奶,姥姥都有感情,奶奶,姥姥也都疼爱孩子,孩子对妈妈也非常依恋,听话,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外出打工、重男轻女的奶奶断断续续带了我几年、就是我一生的抹不去阴影、后来我就特别自卑。每次我妈走、我都哭得天昏地转、我就站着河边目送我妈去打工、我明白我自己又不能跟她走、还要上学、想踏上船只却又不能、我站在岸边直跺脚、最后哭到鼻子流鼻血、呕吐、亲人把我送回家。冬天天气很冷、奶奶每次都冲个水壶她和堂弟暖脚、我又瘦又冷、睡在床的另一头、经常做梦做到我妈回来了、做梦做到我妈在外地和别人吵架了、但是有一天我妈真的回来了、半夜我从梦中醒来我以为自己在做梦、迷迷糊糊的、早上我奶奶告诉我我妈买了两套衣服给我、半夜又走了、后来妈妈告诉我她骑了好久的自行车。再大一点、我妈妈就把我接到身边上学了、那一年我特别开心、虽然只有周末才能看到爸妈、平时住宿。每周爸妈骑自行车来接我的时候、我都坐在自行车后面摇摇晃晃的、有时候他们来晚了我就往家的方向走、后来大一点我就自己走一两个小时走回家不用他们接了。其实、对于我来说、跟着我父母是最好、可能我就是个恋母的孩子吧、虽然爸妈对于我很严厉、但是我每次去上学都要泪汪汪的、一直到现在嫁人了、每次从娘家走都很不舍、回想起来其实父母都老了、我也不是那个哭的稀里哗啦的说不会嫁给别人毛孩子了,只感觉用尽全力都无以回报当初那份呵护。
公公可以回老家安享晚年,照顾小孩是自己的本分
老人要求回老家,一般都会说住城里不习惯,城里不像乡下,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可以到处串门,唠家常,在城里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没有自己的圈子,会感觉比较孤单。
我隔壁家一个阿姨,就是来帮女儿照顾小孩,早上把小孩送去学校了,女儿,女婿也都上班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看电视,也没见到隔壁串门,偶尔看见她开着门,没开灯,有些昏暗,看见她的背景,有种可怜的感觉,独处的孤单只有自己知道了。
老人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城里不习惯,可以回老家安享晚年,人生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与其这样孤单,还不如活的自在点。
老人把小孩带回老家,老人对小孩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隔代教育还是有点脱节了,父辈的很多习惯是好的,也难免带入不好的习惯,比如村上一些见面就以粗口来打招呼的方式。有个小堂妹,幼儿园大班放暑假回老家一个假期,收假回来,就养成了满口粗话。后面花了不少时间才改正过来。
老人带小孩也有非常优秀的,但是毕竟是少数,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是不是这个的幸运儿。如果自己经济能力还过得去,小孩还是留在自己身边教育的好,起码到6岁嘛,毕竟前面是小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基础没打好,后面补救就麻烦多了。
老人说不习惯城里,有一部分原因是心疼子女,因为城里花销毕竟大,对于勤俭习惯的老人来说,自己回乡下能减轻子女的负担。话说回来,又有谁不希望一家老小在一块的,谁又会想成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带不到两岁的幼儿是件很累人的活。先不说吃喝拉撒睡的经管,这么大的孩子,不会走要学着走,会走了又让你抱着走。那天看到邻居小伙带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去接下班的妻子。小孩老远就看到妈妈,跑过去抱着妈妈的腿,妈妈牵着他的小手要走,小男孩却说我累了,要妈妈抱着走!真逗!我觉得老人提出这个问题是对晚辈的爱护和照顾。你要理解和感恩!不要以为老人教育不了小孩,你们每天上班忙工作回家又得忙家务,玩手机发微信聊天。哪有时间带孩子。现在交通发达了,又是双休日,想孩子多回去几趟就可以了啊!不要为这点小事纠结了!
换成我,肯定是不会让老人家带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的。我自己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每年就只能见到父母两次,小一点的时候,村里邻居都喜欢开玩笑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把你留给外公外婆了”,那一刻心里特别难受。
小时候看到小伙伴回家都有爸爸妈妈教写作业,特别羡慕。
由于和爸爸妈妈长期不住一起,长大之后,和父母沟通交流比较少,并不像那些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孩那样跟父母比较亲近。
所以,后来我家孩子出生,爷爷奶奶说带回老家帮带,我和老公都没同意,孩子是自己决定生下来的,不是万不得已,就理应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我的一位亲戚,孩子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宠得不得了,孩子现在读初一了,家务活什么都不做,自己住校之后,衣服都是要到周五全部带回家给奶奶洗。平时要买东西,不同意就发脾气,甚至拿凳子丢向爷爷。
最近老师还反应她竟然开始和 社会 上的小混混一起玩,完全不安心上学,奶奶竟然说:“管不了她,一管她就发脾气,就随她吧”。
孩子父母从小就缺失了对孩子的管教,现在想管也管不了,一说教只会引起一番口舌大战。
也并不是说老人家带孩子就是弊端,也有部分老人带孩子管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父母健在,父母才是培育孩子的第一负责人。
当然,很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父母都要上班,孩子不得不让老人照顾或者是保姆照顾,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需要挣钱生活。
题主可以根据自家实际情况考虑,如果经济可以维持生活,孩子两岁了,可以先辞职一年,全职带孩子,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适合接送孩子的。最好是不要让老人把孩子单独带回老家,在你们身边一起住帮忙带可以接受。
如果你公公是没带过小孩的那种,那我觉得最好是不要带回老家,因为身边就有那种真实的例子,因为公婆把小孩带在老家,老人家因为年纪问题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如果都是很细心的人,另当别论,另外也要从居家环境的安全角度去考虑。
例子1
爷爷倒车,两岁孙女被车压了,内脏都快破裂,大腿骨折,差一点点就把心脏给压了……老人家还瞒着年轻的两口子事发当时不告诉他,直到去了镇上医院,发现搞不了才去长沙的湘雅,这才给媳妇讲了这件事情。你知道这个媳妇有多崩溃吗?这个媳妇因为还带给过更小的,在县城里面没有人帮忙,所以暂时孙女就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这个媳妇也是千叮嘱万叮嘱,告诉他们一些安全知识,但是老人家就是不听啊,你说了他会觉得很烦,然后还说媳妇的不是,因为出这个事之前,小孙女儿就在床上掉下来,好像耳朵伤到了吧。
例子2
还有一个是我们邻居的同事,两口子都在深圳工作。双胞胎五六岁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带的。爷爷电动车载了两个孙女,遭遇车祸,小孩子都没了,老人家还在。
所以说你看现在安全事故频频出,我觉得小孩子还是父母带在身边放心一点。靠别人靠不住的。有些事情比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看着办吧。
谢谢大家的热心回答,详细说说我的情况吧,我公公他在老家开了银行,家里走不开,我婆婆也得时常在家照看,怕不安全,我最近也是想去上班,所以他们想把孩子带回去,但是我们两家离得也不近,如果一天来回跑,早晚可能得跑够了,我自己也特别想和孩子在一块生活,我也想陪孩子到三岁,可是我们这边全职妈妈别人都看不起,连我妈都不知道催我上班催了多少次了,再就是我发现孩子在老家就是玩,他们老人只会陪孩子玩不会教他一些事情,再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根本不能专心,他们老人做事节奏特别快,往往是孩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我公婆提溜走了,不知道为啥我就是不想和孩子分开,我不知道别人的妈妈怎么做到的,特别纠结
大宝一岁半,暑假回老家玩几天,公公让把孩子放家里他们带,我不愿意,之后几天天天骂我,说我就是不想上班,我老公听他父母说多了也来劝我把孩子放老家, 我不放,到孩子两岁回去过年,我主动跟婆婆说把孩子放老家,放了两个月,期间发现怀孕了,后面保胎辞职了,跟老公说把大宝带回来吧,反正现在也上不了班,我可以带大宝。现在大宝六岁小宝三岁都是我自己带,没让他们离开半天。
公公提出这个要求肯定有他的原因,不是他在城市里边住的不习惯,就是婆婆还在农村,家里还有农田,要不就是家里还有他的老人,他想回去帮婆婆照顾农田照顾老人,也不想和自己的老婆长期分开,作为老人,他也知道你们上班忙没时间带孩子,所以才提出来带回老家,可以看出他不是不想帮你们带孩子,只是想以自己更舒服、更周全的方式帮你带,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不舍得孩子那是肯定的,想当初我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带走,每次打电话我都是留着眼泪打完的,那种不舍只有当妈妈的人能理解。你的孩子现在两岁了,如果不舍得其实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现在很多一岁多没人带的孩子都送去幼儿园了。这样就能让公公回老家,只是自己要辛苦很多,接送照顾孩子,自己就没有逛街会友的时间了,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参加朋友聚会、公司聚餐,这些有可能都会缺席,除非你带着孩子一起去。
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住公司宿舍,只有一间房,公婆倒是想住这帮我们带,可地方太小确实住不开,不能一直打地铺,所以在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带走了。我的公婆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照顾小孩还是比较认真细心的,孩子交给他们我也放心,他们生活的地方不是农村也是城市,只是跟我们不在一起,我们有时间就去看看老人孩子,但是到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情况,孩子自己很愿意学一些儿歌、唐诗,但是老人不但不太会唱,连说话都是方言,这大大阻碍了孩子吸收知识的效率,这么大的孩子正是学习的热情期和吸收期,即便是老人很尽心尽力,但也只能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我们自己追求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一咬牙就贷款买了房,把老人和孩子都接了回来。
按你孩子的年龄来看,最好是自己带,孩子正是学说话、学儿歌、学唐诗、学数字的时候,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怕自己牺牲再多的时间都是值得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多是开朗、自信、阳光的,回头看时,一切都值得。
一对双胞胎一个外婆带一个奶奶带
4年后差别巨大,宝妈悔恨不已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双胞胎总是给人一种难分难辨的感觉,尤其是同卵双胞胎,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然而事实上,即便是双胞胎,也不会成长的完全一模一样,尤其是当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不一样的时候,双胞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同。
最近就听一个生了双胞胎的宝妈朋友说,她真后悔让两个孩子从小被分开带。原来,这位宝妈的双胞胎孩子从小时候就一个跟着外婆生活,一个跟着奶奶生活。结果如今已经四岁的他们,在身心发育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据宝妈说,两孩子长得几乎是一模一样,看上去都非常聪明伶俐,可是只要你多和他们相处,不用特别仔细的观察,你就会发现,两兄弟的性格完全不同。老大晨晨是被外婆太大的,现在4岁了话都说不利索,太复杂的句子基本不会说,而且见人也很羞怯怕生;相反的,老二暮暮却完全就是一个“社交小达人”,虽然和哥哥同一天出生,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暮暮却成长得更快,和人相处开朗大方,从来不怕生,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才四岁的娃,如今已经会背200多首儿歌,汉字也认了1000多个了。平时不管是穿衣服,吃饭,还是和别的小朋友玩,都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
看着两个孩子的成长差距,宝妈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觉得不该把孩子分开给外婆和奶奶带。而两个孩子之所以在智力、基因同等的基础上,渐渐有了这些性格、能力、习惯的差别,原因就在于奶奶和外婆的带娃方式不同。而6岁前,通常正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还需要外部的环境刺激,需要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那么奶奶和外婆他们的带娃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也希望对各位家长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听宝妈说孩子的奶奶为人开朗大方, 育儿 思想非常先进,弟弟暮暮到了奶奶家后,奶奶除了做好孩子妈妈交代的事情外,还会每天带着孙子溜达,锻炼身体,在家就给娃听儿歌,教娃读古诗,读绘本故事,识字。因此,在奶奶的照顾下,暮暮就成长得非常聪明伶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超过同龄的孩子们很多。
而被外婆带大的哥哥晨晨就没那么幸运了,外婆文化不高,思想守旧,再加上年纪也比较大没有太多精力,因此除了照顾晨晨每天吃喝拉撒之外,外婆就很少带孩子做其他早教活动了。而且外婆性格沉默寡言,每天在家都不太和孩子交流,结果老大就越来越胆小,表达能力更是欠缺。
同样是自己的宝贝,两个孩子都是宝妈的心头肉,所以看着发育比较迟缓的晨晨,宝妈实在很心疼,就和婆婆商量,让她把晨晨也一起带带,结果婆婆也心疼大孙子,于是就满口答应。转眼半年过去了,现在的晨晨暮暮真的是令人难分难辨,不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性格也都发展得很开朗,表达能力一个比一个好。叫人实在眼花缭乱。
那么奶奶到底做了什么?才能够让晨晨和暮暮成长得这么出类拔萃呢?原来啊,奶奶每天都会坚持陪孩子做3件事,也正是因为这个,孩子们的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大大地提升。
学过英语的人应该对通过对话来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都不陌生,其实啊,学习汉语表达,积累汉字词汇量也是一样,只有让孩子多说,多交流,那么孩子才会顺其自然的掌握更多的新鲜词汇,学会表达自己。
奶奶在带晨晨和暮暮的时候,每天都会主动和孩子聊天,除了日常生活的对话之外,她还会就平时看的绘本书籍的故事、词汇,对孩子们进行复盘记忆,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积累了大量的新鲜词汇,表达能力也就更强了。
丰富的语言环境对于刺激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家长如果每天都和孩子待在家里,那么孩子接触的东西,听到的声音就会变得很狭窄,他们的大脑发育也就相对变得迟缓了。相反的,如果家长每天带孩子外出,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人和事,孩子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起来,见识也会增大,那么孩子的视觉也好,听觉也好,都会得到很大的刺激发展。
与外婆整天喜欢待在家里不同,奶奶经常带着晨晨暮暮外出,去公园、去超市,有时候还会趁着天气好去景区玩,久而久之,孩子们见识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听得多,看得多,学的也就多,身心发育自然就很快。
绘本的故事内容往往生动有趣,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非常贴合,因此家长就可以在陪孩子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让孩子对比实际场景,加深印象,从而更好的记忆绘本中的故事和词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奶奶自从带娃后,就买了识字绘本每天陪孩子阅读,教孩子背古诗,读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当他们看到动物类的绘本内容时,孩子奶奶就会先教孩子在绘本书籍上认识“狼”、“大象”、“狮子”、“兔子”等等,接着她还会带孩子去动物园,再然后她再反复和孩子读绘本书籍,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很深刻的记住新的词汇量,并能够很好的和实际的动物形象对应起来。
看了这位奶奶的带娃方式,我真的对这个几十岁的老人深感佩服,老人带娃不仅用心,还很讲究科学 育儿 ,实在是年轻人的楷模啊。而奶奶给晨晨暮暮买的识字绘本,就是这套《 学前识字立体翻翻书 》。这套书采用翻翻页的形式设计,让孩子在读的同时,手也动起来,而且还需要他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才能打开书中的小机关。可谓是一举多得,既让孩子学到了生字,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套书我也给孩子买过,妹妹现在还在玩,每天晚上都要自己看一看,结果不仅识字量多,而且记住的词语量也很大,还学会了很多古诗。原因就是这本书,包含有11多种生活场景,涉及各种词汇和诗句等内容,让孩子在玩的同时,一下就与实际的场景联系起来,轻轻松松就掌握了内容。并且现在还升级了点读版,点读版只需宝宝自己用手指点击汉字,每个汉字就会自动朗读了,这种学习汉字的模式是非常有趣的,小宝宝都非常喜欢哦,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家也有适龄的孩子,记得下单一套哦,
下期见!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