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老师收礼收的明目张胆?

老师 0 20

为什么有些老师收礼收的明目张胆?,第1张

为什么有些老师收礼收的明目张胆?
导读: 学校管不管我不了解,但是家长就算能捕风捉影到一些情况,通常也不会或者不愿意去检举揭发,这种事情长此以往就变得越来越明目张胆了。 我在幼儿园遇到的老师就是习惯性收礼,甚至我知道她还曾根据孩子的情况,明目张胆地找家长暗示要送礼

学校管不管我不了解,但是家长就算能捕风捉影到一些情况,通常也不会或者不愿意去检举揭发,这种事情长此以往就变得越来越明目张胆了。

我在幼儿园遇到的老师就是习惯性收礼,甚至我知道她还曾根据孩子的情况,明目张胆地找家长暗示要送礼。

中班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男生,看着很瘦弱很木讷的那种。这个孩子小时候一直放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着生活,现在上幼儿园了父母才把孩子转到城市里来。所以刚开始哪里适应地过来啊,一句话也不说,别的孩子活动的时候他一动也不敢动。

我是在后来和她妈妈聊天的时候知道的。她妈妈说,待了不到一个月,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说让她下午来幼儿园一趟,孩子适应不了这里的学习,请她过来聊一聊。

这位妈妈和我说,接到电话后,她就犹豫不决,考虑要不要带礼物去。

因为她自己本身是在外面跑销售的,对这些打点都比较熟悉,觉得听老师的话总归多少是要意思一下的。于是就带了500元的超市购物卡,夹在一张贺卡里面了。

事后她说,亏得她准备好了,因为到了那里和老师寒暄了几句,看到周围也没有其他家长,就直接把贺卡递过去了,老师大概看了一眼就收下了。事后老师也没有提过卡的事情,看来这礼是送对了,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下去。

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后来就留意到,即便那个男孩子再不爱说话,活动不积极,老师也总是把他安排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刻意让男孩去管理大家,去做老师的小帮手,去奖励鼓励他等等,就是说收了礼后,老师明显处处在帮助和留意孩子。这样看来,她这礼真是没白送。

另外一位是我知道的小学老师,只能说吧,家委会都是看人下菜的。之前的老师为人勤恳,态度和蔼,家委会也没有表露出溜须拍马的意思。

但是换了一个班主任后,这个老师打扮 时尚 ,拎的是名牌包包,很喜欢喝咖啡,买些进口的小零食,吃些下午茶之类的,一看消费档次就不低。

看人下菜体现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家委会某几个成员都会私下请老师吃饭,顺带送礼给老师,请老师多照顾自己孩子,你要说我怎么知道的,只能说吧,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呢?

到了教师节除了号召大家走班费给老师买礼物,据说个别家长还私下给老师送礼。每次有年级评选了总是有人不惜自己花重金为班级服务,主要也是给老师脸上增光吧,诸如此类让我们这些普通家长觉得风气不正,又不知如何改变。好在最后换老师了。

明目张胆地收礼,虽然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但我还是觉得是学校疏于管理了。作为家长通常不愿意自己孩子的班风乌烟瘴气的,光明正大,简简单单上个学难道不香吗?

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治得住老师不要礼,也难刹住家长送礼之风气啊!

昨天和朋友聊天,无意中她问我,你说教师节送幼儿园老师什么礼物呢?给钱也不能要啊,送现金,太俗气,也不知道老师能不能收,送花,也不能全班40多个孩子都送花,太没创意。送锦旗呢,太张扬了,可算让别人知道我给老师送礼了。

我之前从事过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所以接触过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认为教师节既然是节日,那么送礼就是理所应当的,这件事似乎形成了一种恶俗,不送怕老师不公平对待,送多了送少了都不好,甚至还听说网上有在家长群里公然要筹钱送老师什么车,名牌包包等等的,我挺不理解的,教育部三令五申的‘六条禁令’,一直强调不可以以任何形式向老师作为一个利益交换的渠道。

绞尽脑汁的我穷极了我一生的智慧!

难道世间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用物质来维系吗?

其实教育本质在于授之以渔,传授育人之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老师教导给孩子的不只是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教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大家都想要表达一份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其实也许老师本身并不多么在意家长送的礼物多贵重,也许在你想送礼的同时,有的老师也左右为难呢,这个时候,不妨选择一些有创意有心意的小礼物也许更能俘获人心,给大家几个例子仅供参考!

1印有全班同学照片的笔筒

2一杯暖暖的润喉茶

3最好的礼物莫过于一份满意的答卷

4一份满满祝福的创意板报

小小心意,蕴含大祝愿!

其实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很多,一点小小的心意,涂满孩子们心意的板报,一张张孩子可爱的笑脸,一只只小小的向日葵花,不都可以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恩和答谢之意吗,老师们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看到大家努力学习的模样,这或许才是更大的欣慰,也许你会觉得我太天真了,但是我确实相信世间有纯洁的关系存在,不知道此刻,屏幕前的你,看完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

送礼物给老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同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我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1 支持送礼物给老师:

a 表达感激之情:送礼物可以是家长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敬意。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送礼物可以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和认可。

b 增进师生关系:送礼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某些文化中,送礼物被视为一种传统和礼节。通过送礼物,家长和学生可以与老师建立更亲密的联系,促进相互的交流和理解。

c 激励教师士气:收到礼物会让老师感到受到关注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士气。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进而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反对送礼物给老师:

a 保持公正和公平:送礼物可能引发不公正和不公平的行为。如果只有一部分家长送礼物,会导致老师在对待和评价学生时存在偏袒或差异对待的情况,违背了教育的公正原则。

b 腐败和贿赂问题:送礼物存在一定的腐败和贿赂的风险。如果送礼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特殊待遇或好处,就会产生不正当的利益交换关系,损害教育的公正性和道德价值观。

c 学生压力和金钱负担:送礼物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如果送礼物成为一种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这可能会给他们造成沉重负担,增加学生之间的差距。

因此,在是否赞成送礼物给老师的问题上,需要权衡以上的观点和利弊。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是建立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明确政策,明确规定是否允许和限制送礼物的范围和价值。这样可以在尊重教育和道德原则的同时,维护良好的家校关系,保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给老师送礼和尊师重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1,带头家长这种集资送礼行为,“精明”过头了。

说得功利点,其他家长乖乖出钱了,但是到头来,还是带头组织的那位家长实现利益最大化:钱还不用多出,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用背负“送礼行贿”的嫌疑,“集资”方式成了道德保护伞,简直“三赢”。

遇到师德不正的老师,马屁精是送对路了。这也算是一种“双向奔赴”吧。

举个例子,采访过某家长,和我说怎么讨女儿班主任欢心。班主任周末想出趟远门,于是把此消息暗示给家长们。懂事的家长知道该怎么做了。周六一大早,老师家门口的路上等了N辆车。老师选了一辆最好的走了。

这事其实没牵扯多少钱,但家长们卷起来的姿态还是叹为观止。

2,但我还是相信,大部分老师师德是过关的。正常老师遇到送礼家长,其实是避之不及的。

不收,就要绞尽脑汁想怎样拒收,还要维护双方面子。真的很为难。说白了,这种塑料情谊下送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哪有无缘无故的付出?

更何况,面对能搞出“集资送礼”骚操作的“老狐狸”式家长,真的就考验一个老师的情商和对人性的把握了。

3,有的家长送礼出于一种忐忑,还摸不清老师脾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偷偷送礼。

我和曾做小学班主任的妹妹讨论过。她说起一段化身福尔摩斯的经历。

某家长匿名快递给她一个包包。妹妹大致知道又是家长送礼,遂拒收。为了摸清谁送的,我妹通过快递点查寄件人电话,通话电话查了微信,通话微信头像查到家长群同样头像的家长。正好是同头像(大小号),所以很容易就得知是谁。

后来我妹和家长沟通了一下,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至于动辄上千的购物卡之类,我妹说,于公于私都是不能收的。而且退礼前,还要做好证据保存。

所以,咔咔给老师一顿送,“好老师”真的不感激你,反而觉得你“很麻烦”。让老师和学生斗智斗勇的空隙歇歇,就是最大的关爱了。

对“坏老师”,你这么搞,就像“以色侍君”一样,是目光短浅、不长久、无意义的。难道你还真的要卷到给老师买房不成?

孩子上学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把孩子托付给了老师,作为家长难免会产生一些想法,希望老师能够多关照关照自己孩子。

可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这种想法会越来越强烈,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今天我也就跟大家说点大实话,相信一定能够给你点启发,也会说出一些我的真实想法。

既然说到这了,那么大家肯定都有一个问题

到底能不能送礼?

客观地说,送礼没有错,老师也是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送的是老师喜欢的东西,那固然是最好的。

但是作为收礼物的,也要分礼物是谁送的,作为老师而言,最怕的就是人情上的负担,相信大家也都能理解这种感受。

而我们作为孩子家长,与老师之间本就是陌生人的关系,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去送礼?除了真的感谢老师,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导致家长给老师送礼物,或多或少都会让老师们觉得有求于人。

其实这很正常,人之常情谁都会这样,老师肯定也知道家长送礼,背后的这些小“阴谋”。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所以不会有老师因此而看不起家长,只不过老师能不能收这礼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方式都截然不同。

这里面的问题其实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又很复杂,想要知道老师能不能收礼?首先还要从双方关系“破冰”开始。

正常情况下,我们面对一个陌生人,肯定要先找到一个共同话题,引起共鸣。找到一点契机之后开始慢慢发展,从本质上来讲,送礼不过是关系上的延续,是为了增进双方感情而已。

而送礼送不好,那就是另一种含义了。

1在关系没有“破冰”之前,贸然送礼这就是属于交易性质,这会引起老师的反感。不仅会拉低自己的身份,而且也会使老师非常难堪,你说这礼都送到手跟前了,是收是不收呢?很容易让双方陷入尴尬之中。

2如果收了这个礼物,那就只能表明这位老师价值观有问题,这种事之前肯定没少干。此时作为家长也要留一个心眼,要知道弄不好送礼相当于白送,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变通,送礼也要注意时间,把握得当。

1例如在开学的时候,就不要去送礼,因为在开学这段时间,给老师送礼就好比触碰到了禁忌,很大概率会被老师拒绝。

2如果跟老师交谈次数很多,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老师的为人,性格特点都很熟悉,那么就可以适当地给老师送一些礼物了。

送的礼物也要注意价格,最好不要超过百元,其实在这个阶段,礼物价格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家长自己的一份心意。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弱化礼物的价值,不要让老师难堪。

所以既然想给老师送礼,平时就要多处理好关系,一定要认清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而送的时候也要注意场合地点,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既然选择送礼,那就要明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其实选择送礼,对于孩子的改变还是要看他自己,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太去奢求什么,这也是有原因的。

1每个老师,都喜欢优秀的孩子

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识问题,每个老师都不喜欢管教学习垫底的学生。作为家长即使我们送礼,老师也不可能对孩子看法产生改变,对于老师来讲,每个孩子在老师眼里都有排名。所以想要孩子更好,还得是靠自己去努力。

2老师关注最多的,往往是学习最差的

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全班所出现的问题,老师只会找出几个典型的出来,而学习成绩经常垫底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送礼可以改变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送礼的行为,不要忘了它最初的意义是什么。

与其通过送礼拉拢关系,不如让老师看到孩子学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