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送儿子参军的心情诗句

爸爸 0 63

母亲送儿子参军的心情诗句,第1张

母亲送儿子参军的心情诗句
导读:以下是几首可能表达母亲送儿子参军时的心情的诗句:1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陈羽)解释:海边的风吹冻泥裂开,枯桐叶飘落枝梢折断。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红旗直上雪山。2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

以下是几首可能表达母亲送儿子参军时的心情的诗句:

1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陈羽)

解释:海边的风吹冻泥裂开,枯桐叶飘落枝梢折断。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红旗直上雪山。

2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从军行》唐·李白)

解释:身经百战,铁甲已经破烂,城南已经被敌军包围数重。

3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从军行》希和)

解释:独自悲伤总是遇到春天,独自去他乡参军。

这些诗句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担忧,以及她们希望儿子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心情。

1参军是一种荣耀,青春在军营里闪耀热血在战场上挥洒梦想在今天启航,生死之间的情谊是坚定地我的祝福跟是在这条信息中传递,愿你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得到耀眼的光荣。

2,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爱你想爱的人,追求想追求的梦想,许下美好的愿望拥抱美好的明天,愿你生日快乐,幸福一生。

3,军人是铁,千锤百炼终成刚,军人是石,屹立不倒威如山,军人是爱,保卫祖国一大家,提前预祝你成为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

4,祝你们能练就一个钢铁般的自己报效国家。

5,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将快乐的祝福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愿你拥有365个美丽的日子衷心地祝福你。

2016年12月,入伍3个多月的郭豪第一次参加冬季野营拉练。走在贺兰山麓寒风中,郭豪面带微笑。

车出昆仑山,沿青藏公路一路疾驰,记者终于在8月2日早晨赶到格尔木市殡仪馆,参加士兵郭豪的葬礼。

早早守候在遗体告别大厅的官兵们神情悲痛,遗像上是一张充满稚气的瘦削脸庞,灵动的双眸凝视着前方。遗体安放在水晶棺樽内,上覆鲜艳的八一军旗。

2018年7月30日,高原演习场上,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上等兵郭豪和他的战友向海拔5008米某高地快速穿插。突然,郭豪侧身倒地,失去知觉。战友们紧急给他吸氧、掐人中,卫生员给他服速效救心丸、做心肺复苏。之后,直升机又把他转运到野战医院全力抢救。高寒缺氧所造成的心脏骤停,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虽是盛夏,早晨的格尔木仍有阵阵寒意,连绵的昆仑雪峰在晨霭中若隐若现。

10时30分,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副政委岳嘉宣布:郭豪同志追悼会开始。几十名官兵异常悲痛,在心底默默哀悼,脸上本已干涸的泪痕又添新泪。他们是从全旅选出的官兵代表,战友们都想送郭豪生命的这最后一程,但因任务需要不得不坚守战位。

敬礼!官兵代表步履缓慢而凝重,依次走过郭豪的遗体,将手捧的鲜花轻轻放到水晶棺盖上。环顾至遗像前时,再次敬礼,和郭豪作最后的告别。

自知昆仑险,勇把天路攀。郭豪的牺牲,让战友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残酷。黑色挽联上“献身国防酬壮志,为国捐躯留英名”的白色大字,是战友们对郭豪最真挚的敬意。

“牺牲前,他还在照顾我。”同班战士潘应澳泣不成声。他是班里的机枪手,体能素质弱。行军时,郭豪主动用自己的步枪换过潘应澳的机枪。这一换,郭豪肩上多出近4公斤的负重。

潘应澳睡在郭豪的下铺。他记得,上高原驻训后,郭豪替有高原反应的战友站过哨,背脚踝扭伤的战友上过厕所。最后一次执行穿插任务,也是郭豪主动争取的名额。

“班长,我必须去!”郭豪主动请战的场景,至今仍在班长刘亚江眼前浮现,他不忍拒绝目光坚毅的郭豪。从新兵到老兵,无论是训练任务还是公差勤务,郭豪总是第一个打报告,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千里迢迢从陕西咸阳赶来,郭豪的父母早已哭成泪人。郭豪本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退伍了,他们很快就能见到久别的儿子,当面听他讲那些从军的故事。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郭豪的猝然离去。

“他是为国家、为军队牺牲的,你们不必自责。”面对官兵们“没有照顾好郭豪”的歉意,郭爸爸、郭妈妈抹着泪水说。

追悼会结束后,上等兵杨豪独自站在郭豪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和郭豪同年入伍的他,要给郭豪讲讲那段没有走完的几公里路。“爸,妈,我名字里也有个豪,以后我就做你们的儿子!”郭爸爸、郭妈妈和杨豪紧紧相拥,任泪水肆意流淌。

郭豪的遗体火化后,战友们把他生前的帽徽、肩章、臂章一并放入骨灰盒。战友们整齐列队,双手托举郭豪的骨灰,郑重地登车启程,他的骨灰将被安放在青海省西宁烈士陵园。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一位战友听闻郭豪牺牲的消息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诗句:“你的魂灵与昆仑同高/你的英名被永久传悼/你将化作莽野上的沙土/成为演兵场上最强有力的基石/你将化作高山上的雪莲/成为生命禁区最富生命力的律动……”

19岁的他,倒在冲锋的路上

——追记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上等兵郭豪

■魏宁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相双喜

8月17日,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三营七连的大帐篷里一片肃穆。在全连官兵的目光当中,指导员于亚东把捧在手里的一张半身照片,贴进了被称作“红色家谱”的连队《光辉史册》。

在照片下方,于亚东用自己最标准的字体写下了一段说明:郭豪,我连一班上等兵,19岁,陕西乾县人,2016年入伍。2018年7月30日,在高原演习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牺牲,把自己的光荣和梦想永远留在了冲锋的路上。

在连队史册中,还有另一张照片。这是那次任务出发前的合影,画框中,七连的官兵们笑容灿烂,完全看不出战斗之前的紧张。拍下这张照片后,郭豪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那条通往打赢的道路。

他的生命停留在了19岁,他的身影定格在了冲锋的路上

7月30日上午,在待机地域宿营一夜之后,七连官兵整装出发。平均负重20余公斤的他们,要徒步行军10余公里,翻越3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地,直插“敌方”指挥所。郭豪所在的火力组被编入了主力攻击队。

这是郭豪第一次到高原驻训,第一次来到离天空这么近的地方。接到穿插任务时,他和全连官兵一样兴奋。在全旅20多个连队中,只有2个获得了参加这次任务的机会。

9时许,官兵们向海拔5008米某高地发起冲击。此时,郭豪毫无征兆地斜着身体倒在了地上。卫生员、连队干部陆续赶到,战友们呼喊着他的名字,没有任何反应。

卫生员立即进行抢救。身负任务的七连并没有停下脚步,不少战友匆匆看了一眼就继续前行。他们以为郭豪只是训练太累晕倒了,休息一会就会赶上来。

随后,郭豪被直升机后送至医院。尽管医护人员尽了全力,依旧没能挽留他年轻的生命。

几个小时后,七连官兵完成了穿插任务并到达了目的地。此时,他们才得知郭豪牺牲的消息。

郭豪的猝然离去,给战友们留下了太多的思念。大家多想能有机会和他说一声再见……

“这次山高路远任务重,要不你们后留吧!”接到穿插任务后,副班长汤本恒就跟郭豪在内的几位年轻战士开起了玩笑。

“就是爬我也会爬回来。”郭豪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话茬。

一路上,他带着两名战友装载物资、搭建帐篷,直到牺牲前夜还在担任岗哨。然而,他“爬回来”的诺言最终没能兑现。

出发前,郭豪还悄悄去找过上士陈云辉谈心。

面对老班长,郭豪敞开心扉,自己在尖刀班的成长进步、和战友相处的点点滴滴都不讳言。这样的情况,陈云辉并不意外,因为距离郭豪退伍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这些心里话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听得到。

“休假了一定来看我,等着你。”分别时,郭豪留下的这句话,现在成了陈云辉隐隐的痛。

“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

“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今年6月13日,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组边防军人的同时,郭豪写下这句话,被杨小军等几个战友转了个遍。

郭豪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并同时将其写在头盔内侧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那时,单位刚刚接到高原驻训的命令,连队官兵一时议论纷纷,没有经历过这样任务的新战士不少人心里打起了鼓。但是看到郭豪转发的文章和这句话后,大家打消了心中的不安,反而对高原驻训有了些许期待。

在整理遗物时,杨小军在郭豪的头盔内侧又一次看见了这句话,他潸然泪下。在他的记忆中,郭豪身上总有一种紧迫感。郭豪总是说,当兵就这么两年,要在这两年里把当兵所有的事都干了。

去年12月,这个旅选拔维和分队队员。郭豪一听说就跑去找时任代理排长的杨小军。

“维和分队是淘汰制选拔,咱们连10个人参选,你自己算算能排到第几?”考虑到郭豪的整体素质在连队不算拔尖,杨小军只好以难度大为由打消他的想法。

“我只要去了,就肯定会留下来。”郭豪没有就此罢休。他又找到连长,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连长最终准许他参加选拔。在强手如云的集训队,郭豪凭借扎实的训练,第一周就被评为先进个人。没想到,后来任务取消,他的维和梦只能暂时搁置。

在杨小军眼里,郭豪就是这样,不问苦累一直向前。

今年年初,由于考学、集训、休假等原因,全排只有郭豪一个上等兵在位。

一次战斗体能拉练,炊事背囊谁来背成了班里的难题。这个背囊里米面锅灶一应俱全,但是重量比两个人的加起来都沉。

眼看就要出发,郭豪站了出来,他说:“我来背吧!”全程30公里,直到武装奔袭的时候他才落在了后面。杨小军停下来等他,他却强撑着微笑说:“班长,我跟得上,你看好大家就行。”

“他不是最优秀的士兵,但是一直在进步”

这两天,每次点名都会让连长梁东心如刀绞——站在他面前的队伍少了一张年轻的脸庞。

“跟同一批来的新兵相比,他的体能相对弱一点。投手榴弹,动作不行,也投不及格。”在梁东的讲述里,郭豪还是那个瘦小的新兵。

起初,各项成绩落后的郭豪,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在列兵的一年当中,郭豪长高了7厘米,个头超过了连长。

他每天的训练量都会比别人多,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每一次他都会笑着说:“我没事,还能练。”

“如果只分给我一个列兵,我就要郭豪,因为他肯练。”新兵下班时,体育专业毕业的班长陈云辉看中了郭豪。在他的记录中,下连后3个月,郭豪的训练成绩有一个“陡坡式”提高。

在陈云辉带领下,早起加练成了郭豪的生活常态,3公里越野不及格就不停加练,手榴弹扔不远就反复练动作、练臂力……很快,班长制订的训练计划已不再能满足郭豪的“野心”。

“班长,从明天起跑5公里吧!”郭豪的自主加压让陈云辉感到欣慰。在郭豪坚持下,他的训练量从3公里最后逐渐增加到了8公里。

“这小子就是不服输,看到别人成绩好被表扬,自己就坐不住了。”陈云辉说,每天午饭前,郭豪都会自己跑去加练单杠……

经过一年的努力,郭豪把自己送进了尖刀班。对于他而言,这是连队官兵的认可,是一份荣誉。采访中,郭豪前后两任班长对记者说了同一句话:“他不是最优秀的士兵,但是一直在进步……”

初秋的高原,晚上已是寒意浸骨。郭豪的印记还留在一班的每个角落,他的床铺上,叠放整齐的大衣被捏出了棱角,鼓鼓的背囊仿佛仍然在等待着他再次出发。

新的演训任务已经到来,七连的官兵们又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当中。在战友们的心中,郭豪还和他们在一起……

总有一种离别令人泪湿衣衫,总有一种感动因平凡而崇高。“八一”前夕,在冰封雪裹的昆仑之巅,我们以使命的名义,送别一位名叫郭豪的士兵。

19岁,他的青春刚刚开始;不到两年的军龄,还没度过自己第二个建军节,他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哀伤、惋惜、不舍……这个青春而可爱的战士,抱着“海拔高士气更高”的血性,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为一座丰碑矗立在“生命禁区”青藏高原之上。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守护和平的日子,军人的牺牲又岂止在战场,“视使命高于生命”的共和国军人又岂止郭豪一人?勇救群众的抗洪英雄刘景泰、魂撒异国他乡的维和战士申亮亮、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以来,牺牲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就有近百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有战友在悼念郭豪时写道:“世界之所以繁华,是因为有人在守护荒凉。”的确,选择了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奉献,就注定要直面生死考验。在硝烟弥漫的演兵场,在远隔万里的维和战场,在抢险救援的拼搏现场,面对使命的召唤,中国军人义无反顾奔向高寒缺氧的雪域,奔向子弹横飞的战地,奔向死神咆哮的火海,奔向余震不断的险境,用一次次的“最美逆行”,诠释着军人的担当和价值,注解着家园幸福安宁的来之不易。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回望这一个个牺牲的面孔,他们都正值色彩斑驳的青春年华,他们的名字也都质朴无华,但他们以青春之躯撑起民族之脊梁。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牺牲和奉献;青春不只有激情飞扬,还有铮铮铁骨和热血流淌。“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丰富它的内涵,提升它的质量。”余旭、刘景泰、申亮亮、张超,还有今天的郭豪……他们把满腔热血化作军人的忠诚,书写出了生命的不朽。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当郭豪在雪域高原倒下时,他的战友们依然在“生命禁区”奋力拼搏,挑战极限;当余旭、张超喋血长空时,更多的战友们在驾驭战鹰振翅飞翔,搏击蓝天。

军人即便倒下,也要向着胜利的方向,也要保持冲锋的姿势。中国军人肩头担负着千钧重任,也从来不会因为牺牲而放弃冲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依旧在孤寂边关默默坚守,依旧在练兵场上枕戈待旦,依旧在灾难来临时纵身向前,他们的热血始终为民族安危而沸腾,他们的忠诚必将为祖国擎起一片和平的天空。

传奇父亲 从放羊娃成长为开国大校 「 ”颁给母亲的这枚纪念章会和父亲的几枚勋章放在一起,将作为我家的红色传家宝,世世代代流传下去。”陈淮斌介绍,他的父亲陈国钧1916年出生在甘肃省会宁县土高乡中庄行政村陈家川,雇农出身。1936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7年8月加入中国 。 新中国成立后,陈国钧先后在江苏省淮阴军分区、泰州军分区、盐城军分区和浙江嘉兴军分区任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6年5月任江苏省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陈国钧抗美援朝时赴朝鲜参战,1972年3月2日病逝,享年57岁。 「 ”父亲在世时多次告诫我们,不要和别人比爸爸的职务、功绩。”74岁的陈淮斌是老红军陈国钧的长子,他说,父亲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开国大校,堪称传奇。 陈淮斌介绍,父亲是苦孩子出身,1932年左右,因为闹饥荒,父亲的家人都饿死了。「 ”他有一位很好的六叔,有好几个儿子,生活很困难,但为了抚养陈国钧,六叔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了别人。” 陈国钧给当地一家地主放羊,有一天,陈国钧把地主家的羊弄丢了几只,不敢回家。恰好红军路过陈家川,陈国钧就参加了红军。后来才知道他参加的是红一方面军2师,参军后的第一次战斗是山城堡战役。 「 ”1945年,父亲陈国钧和母亲毛秀英结婚,生下我们兄妹5人。”陈淮斌说,父亲对兄妹们要求很严,经常对儿孙后辈说:「 ”我的一生是一张白纸,你们别在这张白纸上给我抹黑!” 参加平型关战役 光荣负伤,坚持到全歼日军 身为军人的陈国钧身经百战,1936年11月,陈国钧参加山城堡战役(甘肃省环县山城堡)。山城堡战役迫使 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进攻,该战役是长征最后一次大的战役。陈淮斌介绍,父亲曾对他们讲:攻打山城堡,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当时一点都不怕。虽然他没有经验,但是听枪声,就已经知道,在正面左前方,敌人的枪声远,火力薄弱,没有重武器,就建议班长朝左前方冲锋突破。班长采纳了他的意见,一个冲锋,拿下了敌人的阵地。战后,连长称赞说,你这个放羊娃不错,打起仗来还蛮机灵的,会动脑,将来一定是个好指挥员。 1937年9月,陈国钧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此时的陈国钧已是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机枪班班长。685团1营作为先头突击营,主攻老爷庙西滩停车场。陈国钧率领机枪班战友,沉着应战,将子弹射向日寇的胸膛,十几辆卡车上的日军全被歼灭。他的手掌和腿部都负伤了,但他仍然坚持战斗,直至全歼日军。「 ”父亲在世的时候腿部枪伤一直都在,我们都为父亲感到自豪,”陈淮斌说。 记者 王蓉 文/图

知识青年从军歌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矜。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浪楼船出辽海,遮天铁鸟扑东京!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迎,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堂内腾欢骄红颜。

国史标明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共沐大汉风!

我家兄弟在当兵,部队说要家里发个小视频鼓励他,我该怎么做,该怎么说,请帮我支支招?

肯定是你兄弟在部队受不了苦,不想干了,想当逃兵吧,其实很简单,你就跟他说别人都能熬过来那么你是男人你也能熬过来。希望他能以苦为乐,给家人撑点面子,其它什么的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部队让家人给正在当兵的姐姐录段鼓励的视频要怎么说?

告诉姐姐家里的情况,爸爸妈妈身体和工作都很棒,家里的宠物小狗、种植的花草都很好,全家人都想念姐姐,都以姐姐为荣,希望姐姐在部队安心工作,苦练技能,团结战友,争先创优,当一名优秀的军人!

孩子当兵一个月部队领导要求家长录视频对孩子说几句话以祖国你好祝大家国庆快乐结束?

儿子,我是爸爸~我们在家里都挺好的,不用担心。既然去了部队就要好好努力,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祖国,真真正正的做一个男子汉,爸爸等着你,加油~

孩子刚去部队,家长收到短信说是部队班长,要家长发生日祝福视频,这?

照办呗可能是真的但也要小心涉及到金钱特别注意骗子一般会用儿子去当兵的信息博取你的信任进行诈骗

儿子当兵一年了,部队要求父母录一个段视频,给儿子,该说些什么?

个人观点。可以念着孩子的名字,说家里一切都好(或家中其他成员等一些简述),不用挂念家里,在部队要做好自己、保重自己,要安心要坚持,为你那身军装增光。

儿子在部队表现不错,部队让家里录制个视频发过去该怎么说?

先说家里一切都好,你们身体都不错,生活没有什么困扰,让孩子放心。这里休息不要说得太细,因为是在公共场合播放的,说多了大家听不明白。然后再说说孩子从小就有参军梦想,比较要强,现在到部队表现的挺好,我们感到很欣慰,以后要努力训练努力工作,尊重服从领导,各项工作要做在前面,同时要向全体不能回家过年的官兵们说声辛苦了,因为你们国家才安全才强大,献上点祝福什么的

新年到,部队让父母给儿子录个视频说啥子好?

新年到了。要是给儿子录视频的话。先关怀一下孩子。然后祝他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好好干工作。努力在部队立功。然后说父母都很好,一切不用挂念。让他安心在部队工作。祝他健康。

孩子在部队,中队准备开年会,指导员要父母给孩子发视频说点啥好呢?

跟孩子说家里都好不要让他牵挂,在部队好好干为家里争光

在部队过集体生日,需要家长送一段祝福视频,该说些什么?

先问好一下家人,然后告知你现在很好,身边的人也比较好,让家里人不需要担心,你也是开心的就好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