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员三问王兴,王兴对此有何回应?

领导035

美团外卖员三问王兴,王兴对此有何回应?,第1张

美团外卖员三问王兴,王兴对此有何回应?
导读:目前王兴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应。王兴作为美团最大的领导,已经日理万机的在忙于自己的工作了,所以对于一个外卖员的视频他可能不会在意。即使他知道有这样的视频出现,他们公司的外卖业务已经承包给了其他的劳务公司,与美团公司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王兴可能

目前王兴还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应。王兴作为美团最大的领导,已经日理万机的在忙于自己的工作了,所以对于一个外卖员的视频他可能不会在意。即使他知道有这样的视频出现,他们公司的外卖业务已经承包给了其他的劳务公司,与美团公司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王兴可能不会回应。

一、王兴作为领导者没有回复。

每个公司的每一个岗位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王兴作为领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帮助公司规划更好的未来。所以即使现在有外卖员在网上说了这样的言论,王兴本人也很少有机会会自己回复,如果他们的公司真的很在意这件事情,也会让公关公部门出面解决。从这位外卖员的视频中真的可以看出他很愤怒,他所说的几点作为商家的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觉。在这条视频下面有很多人支持美团,有很多人支持外卖小哥质疑美团公司。这位美团小哥虽然是普通人,但是他代表了大众的想法,所以我们还是很期待美团能够给大众一个好的答复。

二、外卖业务被承包。

王轩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回应,是因为美团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已经把自己的外卖业务承包给了外面的公司。所以即使这位外卖小哥说的所有都是真的,到最后追求责任的时候也追不住不到王兴的身上,只能是其他劳务公司的错误。美团在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代理商当地的外卖员也都归这些代理商们管理所以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代理商,当地的外卖员也都归这些代理商们管理。

因为美团的业务遍布全国,所以手下是非常难打理的。王兴目前没有回应,可能是还在调查此事所发生的地区,也会因为这个视频整改一下美团外卖的内部。

马云爆金句“年轻人去送外卖,我觉得没问题。”一则关于马云如何看待年轻人送外卖的视频:

“我特别欣赏这些年轻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递和外卖小哥,有什么问题呢?”

“我记得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只要有工作我们都干,因为每一份工作,无论你在制造业,在快递业,甚至当了农民,你在这儿都能学到东西。”

“前几年有人说,北大毕业的去卖猪肉,我说卖猪肉怎么了,这不是个问题。”

给大家放出的信号是,年轻人去送外卖没什么不好,无论是去送外卖还是卖猪肉,能从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讲体面,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和体面,既是年轻人对自己跨出的很大一步,对于行业的改变这群年轻人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马老师此话一处,引来了不少网友们的互怼和嘲讽:

“马老师是不是因为自家有个菜鸟物流,所以想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大学生,一方面能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雇佣员工的性价比,尽可能为自己降低成本。”

“如果大家都去送快递了,虽然现在可能是能多赚一点,但是5年,10年之后,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产生,就像无人机送快递一样,当一些职位被取代的时候,他们工作的5年,10年又学到了什么呢?当被取代失业的时候,多数人还是得重新开始,但是自己的年龄已经不允许了。”

“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如果马云没有做自己的物流,做的是制造业的话,可能也就不会这么说话了,有人说的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不去制造业工厂是不正常的,有人说送外卖,送快递没什么不好,你觉得呢?哈哈哈”

以上是来自网友们的一个观点,有人觉得送外卖、送快递这样的工作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比别人赚一点钱,但是社会和时代时刻都在变,未来5年,10年,可能会普及无人送货,到了那时候,这群人依旧还是会被淘汰和失业,并不是说这份工作不好,从短期来看,他能缓解我们生活和生存上的一点问题和压力,但是从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其实送外卖并不能让自己有实质能力的提升,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已。

还有人觉得这是马云在为自己的物流招兵买马,鼓励年轻人去送外卖和快递,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你觉得马爸爸的格局就这么一点的话,他也不会创造出如今的阿里巴巴。

那么马云真的是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去送外卖和快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从马云的这些话背后,之所以觉得送外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是当下大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好的选择了。

背后给大家信息是:今年找工作赚钱,真的很难很难。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开年疫情的冲击,让很多人一下子就走在了失业的道路上,无论是靠体力劳动赚钱第三服务产业,还是靠脑力劳动赚钱的高素质人才,都未能幸免公司破产和被迫裁员和失业的命运。

于是,之后就有大家所说的,产品经理下班跑滴滴,总监设计师跑外卖的例子,这种降维打击的例子就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前找工作的时候,就怕自己的能力配不上人家工作的要求,而今年的现实是,即使你有一身的本领和经验,但是人家也不会要你,因为你太贵了,公司养不起你。无论是月薪3000还是月薪3万,很多人都面临着突然失业,工作难找,收入骤降的困境。

自己亲眼见证了一个北漂5年的程序员从一开始的月薪2万到老家送外卖的事实,因为疫情的影响,朋友被公司裁掉了,面临房租和生活成本的压力,再加上这几年其实自己口袋里也没存下多少钱,扛不住失业的压力就选择回家送外卖了。

但是回家之后找工作依旧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城市小,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速度跟北京这样的城市肯定是没法比的,对于程序员岗位的需求也有限,而且工资也大打折扣,想想在老家的县城租房子也要一两千一个月,找了将近两个月的工作还是没找到工作,人家不是嫌弃你提出的工资太高,就是目前没有招这个岗位的要求。在生存压力下,当时外卖骑手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无奈之下选择了去做外卖小哥,一方面也能赚到钱,缓解生活压力,另一方面,恐怕这也是他目前能马上赚到钱最好的工作了。

高学历从事低门槛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强调副业的重要性,甚至觉得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月薪3000还是月薪3万的工作,都不能给自己生活的安全感,只有拥有除了工作之外的赚钱能力,才能增强抵抗生活风险的能力。疫情的来临,真的印证了大家平时说的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可能今天还是正常上班,但是说不定明天公司就倒闭了。

经济的下行加重了大家对于就业和生活的焦虑,多数人的都是依靠工资在生存的生活状态,在疫情打击之下一地鸡毛,毫无抵抗力。

回到老家的朋友在吃饭的时候跟自己说:“这要是放在以前,自己从来不怕失业重新找工作,因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摆在那里,但是现在看来,即使自己有能力和经验,但是别人养不起你,也是白搭,从来没觉得找工作这么难,更不用说是找一份和自己心理预期差不多的工作了,几乎不可能。”

空有一身本领和经验,在职场上遇到的闭门羹,会让很多人的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是行业和工作的能力要求门槛变高了,还是整个大环境都不好了,钱越来越难赚,找到一份工作已经不容易,守住自己目前已有的工作更加不容易。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经济和消费不是已经慢慢复苏了了吗?但是大家要想一想,即使已经在回暖的状态,想要恢复到以前的样子,恐怕也要以年为单位。

一大批行业和工作其实已经经过历史的洗牌,被淘汰甚至消失了,即使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想要重新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并尽快适应,恐怕这个时间周期也会拉长。

其实关于行业部分工作被代替的声音前几年就在喊了,近几年发展的全自动物流分拣,无人机送快递,无人驾驶,银行全自动办理业务的机器等等,这些的出现,其实已经在给大家一个信息,未来的部分行业一定会被机器给代替,尤其是那些重复性僵硬的工作,不需要人为自主意识去判断的工作,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可能大家会觉得因为普及和成本的相关问题,普及到全行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既然有了这么一个预警信息,我们也应当有危机意识,努力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回上去看马老师给出的评价,其实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在大环境不太好,找工作难,钱难赚,但是生活成本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送外卖,送快递的工作确实不是一种很坏的选择,至少从生存和生活的角度来讲,这些工作不至于让你彻底失去收入,而且在短时间内你生活的质量也不会下降很多,只要自己肯吃苦的话。这也是对大家的一种安慰和鼓励,确实在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的数量激增了几十万,很多人都是在放下面子赚钱,为了让大家不要太悲观。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知名人物,说出来的话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大众负责,之所以点赞年轻人敢于放下架子去送外卖,其实也是向大家传达一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无贵贱,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很多人心中都有一条很清晰且根深蒂固的职业鄙视链,月薪3000的白领总有一股从心底里瞧不起月薪过万外卖小哥的底气。

马云点赞年轻人送外卖,也是对于年轻人属于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一种引导,-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杭州的快递小哥获得了高技能人才的100万购房补贴,所以不要小瞧任何一个行业和任何一份工作,只要脚踏实地,没什么丢人的,也正是这些年轻人的涌入,这些行业才在慢慢发生变化,改变因为他们,发展也是因为他们。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快递和外卖小哥的工作不建议大家作为长期的工作去做,如果短时间缺钱了,可以去尝试一段时间。因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确实没有太大实质性的提升。

先讲一段个人经历:

去年(公历)十二月下旬,我到北京拜访一位前辈。上午约十一点的样子见面,由前辈引路请客,先去丰台万达一家京城餐馆吃饭。

十一点过就餐,吃完饭正是午高峰——既是车流高峰,又是点餐用餐高峰。出来便注意到电梯上快走赶时间的外卖骑手。

吃完饭计划是打车去别处游玩参观。在万达外临街等车之时,便看见万达外来来往往的骑手。

十二月下旬的北京已经够冷,当时的风在北方的冬天也算大,以至于我和前辈在风中等车之时都是裹紧外套,略作高声以防对方不能听清。同时我便看见从车流中分化出的骑手靠停、小跑进万达城;又有万达中小跑出来的骑手迅速上车,汇入高峰的车流。除厚衣物外,每个骑手都在小腿上有“护腿”至膝盖位置,盖以御膝盖和小腿免受汽车之寒风。寒风天气,厚重衣物如此,而仍不忘速度,其中辛苦,我只有努力想象。

再说点旁话

自我国外卖系统发达而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便见一种论调:将我国外卖速度与外国外卖速度对比,以证我国外卖送货速度之快,最后得出以外卖速度为代表,我国各行各业之高效率和生活在我国之幸福云云之结论。此等幸福为消费者所享受,由外卖骑手付出所得到,但外卖骑手是否得到了与其付出等值的回报呢?

不禁想到所谓“基建狂魔”之称号。此等称号所带来之荣誉感、自豪感为不少国民乐意“享受”。然而此等称号之铸造者,又是否得到了与其付出等值的回报呢?若付出之人得不到等值的回报,那么付出之人所取得的成果,他人究竟何以“自豪”、“骄傲”?

最后说回此位副处长:

看到有评论说这种体验行为好得很(大意如此),固然好得很。但是,就到此为止了吗?这位副局长所代表的人社局、所代表的政府,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社会、社会共识,能做些什么呢?私以为荣誉是不足的,告诉别人你的高尚行为、牺牲感动了大家是不足的。物质报偿的问题才是第一位的。我惶恐地猜想,这是期盼社会发展进步、社会越来越公正的大家所期待的。

我们都知道外卖小哥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职业,他们每天都需要起早贪黑,为了养家糊口而穿梭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各个路口,一旦由于各种情况被顾客进行投诉罚款之后,便有可能会对其造成高额的罚款,其奖金之类的也就直接泡汤了。

在今年的4月28日晚上,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的副处长王林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他曾经深入基层一线,体验送外卖的生活经验的感受。当时王琳透露有一天晚上去送外卖,顾客写的是一座老楼的顶层,由于当时所在地灯光昏暗,没有标识,甚至都没有电梯,并且王琳当时还走错了楼层,来回跑了两个六楼之后才将餐送到了顾客的手中,当时的王林已经满头大汗,并且浑身湿透,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找不到取餐地和顾客家的位置,对于王林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最后,王林通过辛苦地干了12小时送外卖的工作,扣除由于迟到和被顾客投诉所扣除的工资以外,最终只挣了41元,而当时王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天先挣100元,这使得他甚至连自己目标的一半都没有达到,这也使得他亲身感受到了外卖小哥们的不容易,而这一故事也引发了网友们25万次的讨论,网友们都评论像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自感受外卖小哥的辛苦,体验人民疾苦,才能真正的明白人民群众的需求究竟在什么地方,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干部。

希望我国广大的官员都能像这位副处长所学习,真正的深入基层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明白老百姓的疾苦,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究竟在什么地方。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感觉,这一天他总共工作了12个小时,送了5单外卖,其中有一单外卖,因为超时扣了60%的佣金。经过媒体报道之后,这名副处长在网络上彻底火了,但他却回应:“火的不是我,而是外卖小哥。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真的太不容易了,而且还有点委屈,我今天跑这么长时间就挣这么点钱,以我的100块钱目标差太多了。这个钱真的太不好挣了,太不好挣了。”外卖员确实是一个很心酸的职业,付出跟劳动不一定成正比,可他们为了生活还是得不停的奔波。

一,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我们只看到外卖员每天有很多单子要送,却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心酸,外卖平台对他们是很苛刻的,外卖平台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如果超时,就要扣60%的送餐费,如果一天中超时3单,第二天就会被“拉黑”,强制暂停跑单一天。由此看来,这个钱确实难挣,都是用汗水换来的。对外卖员来说,客户的评价就是决定他们工资的重要部分,所以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的服务态度,尽量做到零差评,这样工资才会高。

二,这样为民众办实事的领导真的很不错。

我们都说领导就是要从群众中来,更要走到群众中去,要去了解民间疾苦,才能想出为民众减轻负担的办法,这一次走访也绝对不是真人秀,也希望其他的领导能向这位领导学习,不要只说空话,要多做事,要干百姓之所干,急百姓之所急,才能体验百姓心中的疾苦。这样才能切实的服务民众。

三,努力工作的我们都是好样的。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难处,不管怎么样,正在努力拼搏的我们都是好样的。在现在这个年代,只要愿意拼搏,我们就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