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90岁的奶奶团跳舞,她们的舞蹈是不是更加可爱?

老人 0 37

平均年龄90岁的奶奶团跳舞,她们的舞蹈是不是更加可爱?,第1张

平均年龄90岁的奶奶团跳舞,她们的舞蹈是不是更加可爱?
导读:“乘风破浪的奶奶团”上了热搜。临近春节,为让养老院老人们健健康康过新年,上海各大养老机构陆续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守护老人们健康。在上海杨浦区福利院,238名员工今年就全部主动留沪,陪着620多位老人一起在福利院里就地过大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团”上了热搜。临近春节,为让养老院老人们健健康康过新年,上海各大养老机构陆续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守护老人们健康。在上海杨浦区福利院,238名员工今年就全部主动留沪,陪着620多位老人一起在福利院里就地过大年。组建“乘风破浪奶奶团”就是他们为老人定制的过年活动之一。

视频中,9位平均年龄90多岁的奶奶热闹了一把,大家身穿炫彩卫衣、头戴亮色毛线帽,尝试blingbling女团妆,跳起《无价之姐》。94岁的徐桂兰奶奶即使坐在轮椅上,手中的动作也毫不含糊。“我自己感觉跳得还蛮好,我要发给家人看看”,徐桂兰奶奶拍完视频后兴奋不已,往家族群里传了好些照片视频。

这里面,不少奶奶是人生第一次化妆,为了舞台效果更好,穿上了自己平时没穿过的鲜艳服饰。89岁的张英娣奶奶就直呼,太过瘾了,我结婚时都没化妆,没想到快90岁了,还赶了一把潮流,打扮这么漂亮。因为福利院中暂停接待外来人员,两位院长和护工**姐们就当起了临时造型师、导演,为奶奶们化妆、做造型。从前期准备到拍摄成品,前后不过7天时间。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乔毅皓告诉记者,之前“乘风破浪的姐姐”面对生活的态度很激励人,于是想到,我们的奶奶们开心、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也很符合乘风破浪精神。所以我们就组成高龄奶奶团,以“彩虹奶奶团”为团名,让她们原地出道。

“这九位奶奶性格都很好,开朗大气,平时也是院里的活跃分子。之前我们举办过cos世界名画活动,施启萍、单艳辉、孙雪梅三位奶奶也参加了,用她们精湛的演技神还原世界名画,征服了不少人”,乔毅皓说,这9位奶奶平均年龄都90+,这样的精神其实更激励人,哪怕我们老了以后,也要尽可能地热爱生活。

儿童节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儿童的一个节日,在每一年的六月一号。在这一天学校会安排小学生参加一些文艺活动进行汇演,来庆祝节日。一般来说,六一儿童节会排练比较多的节目。里面包括各个年级的节日排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舞蹈节目,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舞蹈魅力,另一方面不会过于单调。六一儿童节适合四年级表演的舞蹈比较多的,具体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少年中国舞,作品名为《俏皮奶奶》。 舞蹈表演形式可以是孩子们穿上俏皮小可爱们身穿大红衣,手摇大蒲扇,将老奶奶的形象表演出来。节目既展示了孩子们的舞蹈表演老奶奶的舞蹈功底,又将孩子们可爱、灵动的形象表达出来,形成反差萌。

2、 集体舞蹈,作品名为 《大王叫我来巡山》 。取材于西游题材,孩子们可以扮演里面各种 巡山小妖,舞蹈表演形式 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幅小妖精欢快无忧的巡山场景。

3、 儿童独舞,作品名为 《木兰归》 。主要讲述了木兰为父打战归来的场景,孩子们可以结合这一场景进行独舞,展示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气概。

下方视频是四年级所表演的一个舞蹈节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舞蹈爷爷奶奶节目串词如下: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亲爱的爷爷奶奶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包容我的无知,忍受我的无理取闹,祝愿你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舞蹈《爷爷奶奶和我们》拉开了我们今天演出的序幕,请欣赏。

资料扩展:

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舞蹈初学者一般多是十岁左右的少年。由于年龄的特征,他们的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强,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却不易理解教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对于初学的少年儿童应该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

此外,初学者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一个人一个人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学生动作上的差误。

一般来说,有两年以上舞蹈训练基础的学员或学员,通过实践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有了提高,对自身训练时动作中存在的毛病进行自我纠正的能力亦相应提高。

这时,教师除了做必要的示范外,应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必要和适量的舞蹈动作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解认识飞跃,促成举一返触类旁通。

此外,教师可以加强训练中的口头提示,帮助学生及纠正动作,以节省时间。作为舞蹈教师,需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制定与两者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对象相适应时,学生就能较快地、正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也会较自觉地及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会显著提高。下面谈谈几种具体教学方法。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老人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

◎ 生日的日期定义 ◎

对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 生日日期在西方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这样如果恰好是2月29日生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

在西方的占星术和12星座理论里面,都是用阳历来推断“性格”,未来的“运气”,“婚姻”,“情绪变化”等。虽然他们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 生日日期在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简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是跟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的,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不一样。

第一个生日是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旧时老人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 例如 59岁,60岁,49岁,50岁等。他们有不同的叫法:

大庆 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如39 49 59 69 79等;

正庆 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如40 50 60 70 80等。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 如51-58岁。

◎ 生日的庆祝方式 ◎

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对个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国旧时的生日庆祝一般是面对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龄超过40岁以上人。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

◇ 中国旧时传统

庆祝老人的大庆和正庆;

小朋友过生日,父母多数会为其做只红鸡蛋,以作表示。

◇ 西方生日传统

在多数英语国家,人们在生日聚会上唱《祝你生日快乐》歌,祝福过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Party上有人捧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时大家齐声歌唱(一般要关灯,保持房间黑暗)。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种装饰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来的时候上面要插上与寿星年龄一样多的 蜡烛。 寿星要默默的许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这是因为古时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升上天堂的,许愿后吹灭蜡烛,就代表愿望能随著烟传达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气就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那么愿望就可能实现。有种迷信说法认为如果把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父母才可以代劳。

如果生日聚会在一家餐馆举行,那么也会唱生日歌。餐厅的服务生可能还会领唱接着就会送上餐后甜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蛋糕,可能免费也可能不免费)。 这个餐后甜点可能用一些发光的东西代替蜡烛。餐厅的其他顾客一般会加入进来一起祝福,唱歌。 在一些餐厅还会有特别的非传统生日歌去和舞蹈表演。

对于一些特别的生日或者因为蜡烛的数目会有引起火灾的风险,特殊的蜡烛可能会取代实际的多个小蜡烛。这些蜡烛做成数字的样子,例如5随生日可能在蛋糕上点一支象数字5的蜡烛,50岁生日点一支象数字50的蜡烛就行了。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过生日的人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点来,但是成年人则比较反感,因为又有人来祝贺自己老了一岁。 除了聚会之外,在生日这一点还会有礼物送给过生日的人,一般来说会得到一大堆朋友和家人送的礼物。

孩子们的生日聚会一般比较有趣,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Pin the Tail on the Donkey, 抢座位游戏, hitting piñatas等。成年人的生日聚会就比较正式了,一般是在一家餐厅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管在什么年龄,这些聚会的目的都是让过生日的人感到非常的幸福快乐。有个笑话这样讲,生日有时被叫做一年内最美好的一天,生日后一天则是一年最糟糕的一天,因为到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呢!

还有一个传统叫惊喜聚会。有时人们故意显得把某个人的生日忘记了,让要过生日的人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而实际上大家都在暗中准备惊喜聚会。相反的,很多人对这个聚会也是守口如瓶,因为大家对这个聚会都很期待。

晚上吃过晚饭走在街头,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当下流行的、火爆的音乐,这时候你就会发现随着因为扭动身躯的就是那一群充满活力的老大爷老大妈。没错,老大爷老大妈正在跳广场舞。广场舞可以说是中国中老年民众休闲生活的典型代表了,不少中老年人退休了之后,广场舞就是他们娱乐的主战场,也是他们夜生活的开始。继广场舞之后,也有不少爷爷奶奶开始跳起了交际舞,一群爷爷奶奶在夜色下穿着西装和交际舞舞裙翩翩起舞,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有一位七十三岁的老奶奶在抖音上火了,原来是因为老奶奶的爵士舞跳的特别的好。没想到无意间的拍摄,会让老奶奶收获许多的粉丝,老奶奶言语中也有着些许的自豪之情。这位老奶奶是从十年前开始学跳爵士舞的,那时候广场舞还只是刚开始流行。老奶奶最初想学习这些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跳舞是一种运动,让人保持活力,强身健体。

其实不少中老年人到了这个年纪,身上总是会有些小病小痛。工作了大半辈子,很多人的腰、肩膀都不好。许多人最开始接触广场舞都是因为想要强身健体,活动活动筋骨。广场舞发展到今天,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了。

是的,不少人通过广场舞认识到了许多新的舞伴,也认识到了许多新的朋友。甚至有些大爷大妈因舞生情,开始一段崭新的黄昏恋,这让他们的子女都感到开心,自己的爸妈总算有人陪在身边了。谁说老年人就不能过的多姿多彩呢?好不容易退休了,美好的生活此刚刚开始呢!

小新跟他奶奶学的是仙鹤舞。动画“蜡笔小新”中主角野原新之助(小新)奶奶野原鹤在第一次来小新家的时候教小新跳的自创舞,主要姿势是表现仙鹤展翅的样子。《蜡笔小新》是一部于1992年出品的日本家庭搞笑动画片,该片主要由本乡满、原惠一、武藤裕治导演,日本朝日电视台于1992年4月13日播映了第一集。至今仍在播出。

成都一位83岁老奶奶跳舞走秀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发网友的关注,视频中的老奶奶打扮时尚,气质优雅,精气神一点都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年粉丝,更是被很多年轻人当作榜样。其短视频平台更是有60万的粉丝,或得700多万的点赞,一时间成为了网红。不仅粉丝们喜欢,小编也很喜欢这位老奶奶,就代表广大粉丝来说一下喜欢老奶奶的理由:

追求爱好

大家称这位奶奶为郑婆婆,她在公园跳舞人群中年龄较大,但其舞蹈、走秀是最出众的。退休后自学跳舞,最先在建设路等地方跳,跳了近20年,还专门练过拉丁舞。因为热爱,郑婆婆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她说“我老了,但是我活出了女人最美丽的模样,跳舞和走秀就是我人生的目标追求。整个人更精神了,身体也更健康,很多粉丝喜欢我,我心里也高兴“。

自信 

我们可以看出郑婆婆跳舞时非常自信,步伐优雅,眼神中有光,是自信的模样。在八十多岁,仍然追求美丽,穿着红色的毛衣和黑色的半身裙,是一个女人的自信,在穿着方面,气质方面。网友也直呼,太喜欢郑婆婆的自信,跳出了”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的样子。

精气神

83岁的郑婆婆的精气神非常好,很多网友评论表示:“希望我老了也能活成这样。”“老有所乐,向你的态度学习。”个人也非常喜欢郑婆婆的心态,人老心不老,心态永远年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和大部分老人一样,闷在家里。心中有所爱,眼神中有光。是老年人的榜样,也是网友们羡慕的老了的模样。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