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彩礼问题

老人 0 27

如何解决农村彩礼问题,第1张

如何解决农村彩礼问题
导读: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多,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虽然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很多农民也只是食能果腹,略有结余而已。然而,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中,彩礼之风却很盛行,彩礼已经成了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有的农民在儿子一出世时,就开

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多,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虽然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很多农民也只是食能果腹,略有结余而已。然而,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中,彩礼之风却很盛行,彩礼已经成了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有的农民在儿子一出世时,就开始为儿子积攒婚事的费用。对许多农民来说,为儿子结婚的花费是他们这辈子不得不花费的最奢华的“超前消费”,针对农村婚嫁彩礼多的现象近日记者到我市几个县做了深入采访。

漂亮新娘彩礼多

农历4月24日,八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我市大名县北贾庄村李连良和吕彩香就忙呼开了:“小刚,赶快把唢呐班叫醒,随车去接新娘。”“亮子,赶快把酒肉菜都搬上车。”“摄像师呢?不是说好八点准时到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来?”“多拿几条烟和糖果,免得让人拦车不让走。”……

一阵忙呼之后,八点30分,车队终于浩浩荡荡去接新娘了。

今天是李连良小儿子李宏斌大喜的日子,然而李连良夫妇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个准新娘长得很漂亮,儿子也和她情投意合,本想多花点彩礼钱也就算了,毕竟娶个漂亮的儿媳妇也是件光彩的事。但没想到女孩这么舍得要彩礼。见面礼2000元钱,小礼1000,大礼12000,加上买衣服,逢年过节送的节日礼,又是近万元。他们本想退了这门婚事,可农村也有农村人的规矩,退婚的话,彩礼钱一分也要不回来。何况媒人是他们的一个至亲,说出来的话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以后没法见面!29号的婚期,20号女方又非逼着要买一辆摩托车,不然婚事延期,望着满朋宾客,李连良只好一咬牙,贷款5000元钱买了辆摩托车。

李连良的大儿子李宏强是5年前结的婚,房子是现成的走廊房,花费不到3万元,但那也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李宏斌光盖楼房就花了4万多元,彩礼又是4万多元。大儿媳整天对人说自己命贱,不知是没有弟妹长得漂亮,没有人家值钱,还是她丈夫是捡来的。

泪,只能往肚里咽,李连良夫妇时常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垂泪。盖楼房的钱是两个女儿的彩礼钱,有心让她们出嫁时带走,却因小儿子的婚事花费太高,有心无力。大女儿出嫁后因此备受丈夫和婆婆白眼,这使他们夫妇每想起来心里就像针扎了般的疼痛。彩礼的钱几乎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

刁蛮新娘临阵耍威

“该到了吧!怎么还不回来!”李连良喃喃自语。忽然,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沉闷,李连良连忙那起电话:“喂……”

“爸,小玲就是不上车,非要2000元钱上车费,我们都没带那么多钱呀!……”

“她到底想干啥?你问她来俺家还过不过日子了?”不等儿子说完李连良就已经暴跳如雷。

“不行呀!爸,我什么好话都说尽了,她说人家都有上车礼,她又不是比别人少鼻子缺眼睛的,为什么不给她准备,认为我们家看不起她,正在这哭得死去活来呢。”

“本来不是说好大礼12000元全部都包括了吗?得,这时候跟她是没道理可讲了,给还不行吗?我这就去筹钱,你让她赶快上车。”

李连良打着手电灯敲响了侄子的大门:“颜涛,你这弟妹难缠的很,非要2000元上车费,你看这……你……”“三叔,我知道了。”说着叫老婆去拿钱。农村人有钱一般是不往银行存的,都在家里放着才塌实,不然这三更半夜的,李连良还真没法筹到钱。李颜涛老婆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地去里屋拿钱,但临走还不忘提醒一句:“三叔,你有困难找我们不能说不帮,你上次借的6000块钱还没还呢,我们家花钱的地方也多呀!”

拿到钱后,李颜涛骑着摩托车飞快地向新娘家驶去。

墙上的摆钟不停的摆动,时间就在它的晃动中,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分分秒秒地过去了,新娘那边仍没有任何消息。

李连良眼睛不停地瞄向桌上的电话,希望听到铃声,但又怕听到。

迟到的新娘

终于电话响起来了:李连良急忙抓起电话。电话里传来李宏斌疲惫不堪的声音:“爸,我们本来已经走一段路了,可小玲她又回去了。”原来,按照当地的规矩,新娘要一个至亲压车送一程,大概一公里的路程。接亲的人要给这个送亲人一个红包,红包至少要包200元。新娘的三个侄子都去送了亲,但李宏斌他们只准备了一个红包,新娘一气之下又走了回去。现在他们还在僵持着,非要一千元送亲礼,不然就是不上车。

李连良浑身哆嗦着发不出一点声音,好一会他才缓过气来,连恼怒的气力都没有:“我给,我什么都给,我欠了儿女的债,我还!还有什么条件让她一次说完吧!全部照办。”

送亲礼、过桥礼、下车礼……加上路人拦新娘车索要的烟和钱的费用,花费近3000元。上午11点新娘车才缓缓而来,所有宾客亲友都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新娘到门口时,鞭炮才有气无力地开始放响。在新娘和新郎拜堂的时候,新娘的大嫂和小姑都厌恶地盯着她,脸上的颜色像开了染缸。无论去接亲的人还是在家等亲的人,谁都没有了乱新娘、闹洞房的心情和兴致。

中午12点开席时,亲友们风卷残云,一会就把满桌的酒菜一扫而光,之后便不愿再多留一分钟。

一出李连良家门,女客们就议论开了:“张家的这个小媳妇人长的出众,这彩礼也要得毫不含糊。”“看她以后再这家里怎么过日子,她这小姑和大嫂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给她好颜色看的。”“别说人家了,我们自家的媳妇还不知道怎么娶呢……”

李连良告诉记者,摄像、租婚纱、租车及招待客人的38桌酒席等加在一起,一共花费了6000多元,把楼房和所有彩礼算在一起大概有8万元,算上挪用两个女儿的彩礼钱,他们要还债6万多元。“还好我就两个儿子,如果再有一个的话,我真要投河了。”

李连良今年63岁,患有肺病已有5年,一直拖着不肯治,沉重的负担已经压弯了他曾经健硕的脊背。吕彩香62岁,关节炎和胃病整整伴随了她15年,痛时吃点药,轻点又去捡破烂。常年的劳累和疾病的折磨,使她看上去是那样虚弱,1米65的身高,体重竟不足40公斤。

4月29日,还没有喝新媳妇一口茶的李连良夫妇就早早地起床,背起了行囊,赶第一趟车去山东一个城市打工。他们的两个儿子都还沉浸在美梦中没有醒来,只有两个女儿哭着和父母依依不舍地话别。

从8年前开始,李连良和吕彩香就在那里讨生活。“我收破烂,老伴因为不识字,又不认得秤,只能捡些有用的破烂卖。晚上我们就一起在夜市摆地摊。一月大概能挣一千多元,去掉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费,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概6年后就可以还清债务。”

天刚蒙蒙亮,浓浓的雾气,打湿了迷蒙的早晨,也打湿了李连良夫妇的头发和衣服。在北贾庄村那条并不宽阔的乡间小路上,李连良和吕彩香相互搀扶着,艰难蹒跚地走着,慢慢地消失在小路尽头,消失在那茫茫晨雾里。

沉重的负担

彩礼的存在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国家民政有关部门调查数字显示:仅1978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7元增加到2476元,增长约624倍。然而这期间彩礼的额度却由上百元增加到了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收入的增长幅度与彩礼的增长幅度显然是不成正比例的,婚姻缔结过程中高额的彩礼费用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彩礼的存在使得原本是纯洁的婚姻关系带上了“铜臭”的气息和买卖的性质,并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纠纷频频见诸于报端,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与李连良同村的一位贾姓村民说,她家今年新盖房子就是为了给儿子“说媳妇”。她说,当地小伙子娶媳妇花费太大,从男女双方见面、下彩礼、定婚期到举行结婚典礼,每走一步都得花几百甚至数千元,加上盖新房的花销,至少也要两三万。按当地风俗,只有盖好房子,才会有人介绍对象。继而从媒人登门开始,步步都离不了钱。男女双方见面有“见面礼”;女方有意,男方就要下“聘礼”;之后便是定婚期,买礼服,简直花钱如流水。结婚那天花样就更多,几乎新娘每走一步都是钱……

“现在的彩礼‘行情’是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四五万元。”一位农民感叹地说:“我的儿子去年‘十一’结的婚,前后算下来娶这个媳妇共花5万多元,主要花销是婚礼当天要上下车的红包、出车队、请摄像师、租婚纱、亲朋吃婚宴等,再加上订婚时的各项支出。哪一项都得花钱,掏不出钱就得去借。”

在农村一些地方,为了能娶上媳妇,有的家庭干脆让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在外辛苦打工一年,挣的钱还不够送一次彩礼。

“彩礼”生存的土壤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在择偶领域中也流行着一种“资源交换论”,如用较高的经济地位可以换取显赫的社会地位,容颜较好可以用来交换金钱甚至权力。从互惠标准来看,在婚姻的缔结中,男方明显处在受惠一方,因为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从夫居,女子出嫁后,到男方家里居住,成为男方家庭劳动力的一份子。女方向男方索要一定的彩礼聘金,以补偿养育女儿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从公平标准来看,由于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失衡,在婚姻市场上女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而男方则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在婚姻的交换过程中,女性在性资源、情感资源上处于明显的优势,而男性要想获得这些资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的或社会政治的代价,彩礼便是其中的一种,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

我市一位负责结婚登记的民政干部告诉记者:60年代,农村青年花200元钱就能结婚;80年代花销一万元左右;如今是3万元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实施计划生育,农家的孩子少了,人们肯花这些钱;另一方面,几千年来农村婚姻遗留下来的旧的传统风俗仍未破除,许多家庭“宁肯受罪也要面子”,助长了婚事大办、送彩礼等讲排场、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有效的介入和干涉

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与农村现代化进程是不相协调的,轻者来讲它将影响到当事人婚后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满,重者来讲它可能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机制和措施,对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中彩礼之风盛行的现象进行有效的介入和干涉,以期扭转这种不良习气,促进现代化新农村进程的顺利进行。在这些具体的介入机制中,首先也是根本的是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增强其自助能力,才能使她们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不再依靠男性的经济收入而生活,唯有这样才能使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彩礼丧失存在的理由,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新的婚姻法和婚恋观念,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恋爱婚姻自由,取缔包办婚姻,对于各种媒人介绍的婚姻给予有效的引导,使各种不良婚姻习俗无所遁形。”广平妇联负责人曾针对农村彩礼盛行之风提出她的看法。(应被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使用了化名)

按理说,彩礼也算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结婚的时候,男方必定要给女方彩礼以表心意。只是这份心意不知不觉地变了味儿,成了一些人狮子大开口的借口。据调查统计,全国各地的彩礼价格一般都在三万以上,甚至有些地方除了要求男方买房之外,要另备十万的彩礼。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真的是承担不起。结个婚本来是高兴的事,两个人一起组建一个幸福的家,结果因为彩礼钱而闹得不愉快,这是不是有点得不尝失呢?

“彩礼一定要给,这是男方的一种态度”

王奶奶说,结婚时男方给彩礼,既是传统礼数,也是男方家庭对于自己女儿的一种态度。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一结了婚就嫁到别人家去了,还要给他们家生孩子,说实话我心里真的很舍不得,尤其担心女儿以后会过得不好。所以,男方家庭对女儿的重视程度就尤为重要,这关系着女儿以后在婆家的生活是好是坏。而这重视程度怎么体现呢,不是光用嘴说说就行,还是要用实际一点的方法来证明,就是彩礼的多少。这并不是在交换,而是爱女心切。如果男方连这都不舍得,女儿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彩礼一定要给,而且还要男方主动给,这样才显得有诚意。

“彩礼重要,但是女儿的幸福更重要”

邻居刘奶奶说,其实,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儿女能够过得幸福,我也一样。我倒觉得两个人结婚,是难得的缘分,不应该为了彩礼而闹得不愉快,给双方心里留下疙瘩。本来夫妻之间的感情就是很脆弱的,要是因为彩礼导致两人闹矛盾,甚至分手,这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女儿的幸福,至于彩礼,双方可以商量,根据对方的家庭条件再做决定。我们可以不要彩礼,但是男方不能没有一点表示,最起码不能直接说不给彩礼。

我比较赞成刘奶奶的话。都是做父母的,应该能体会这份为孩子着想的心情。作为男方,一定要表现出一定的担当,不能拿经济困难做借口,要多为女方考虑。作为女方,也要体谅男方,不能太过咄咄逼人,凡事都可以商量。毕竟双方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这小两口能够生活幸福。

给你介绍我QQ空间里的一篇文章,可能对你有所帮助,请你参考!

《 彩礼的本意和多寡》

一、彩礼的本意:

结婚的时候 男方需要给女方礼金,多寡不一。其含义不一而论。早期,是定情礼物,手帕、贴身物件等表示两厢情愿、终身已定。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婚姻变成了买卖,彩礼变成了定金,女子变成了物资。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解放后,婚姻法明文废止了买卖婚姻,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延续下来,并且赋予了新的内容。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协商而定。

二、 彩礼多寡不一:也包括金银首饰、汽车、婚房等实物。

这与地域没有多大关系。城乡差别也不大。开始图个吉利

百里桃一,101元;大兴其道;接着越变越大,越攀越厉害。

千里挑一,1001元;

万里挑一,10001元;

万紫千红,万紫(50元)一万张,计50万,千红(百元)一千张,计10万;共计六十万。一动一不动,一动-----豪车,一不动------房产;

三斤六两,百元大钞上称称三斤六两。

三、天价彩礼是不是啃老、伤老?

现在的彩礼何止天价?何止是啃老?细算一下就知道,不说彩礼,就一套婚房(两室一厅80㎡)少说百万左右。就一般工人家庭需要多少年?女孩家也可以自己算算,自家现有多少存款?在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还要赡养爷爷奶奶,说句不好听的,砸碎骨头熬成油能卖几个钱?不是啃老而是嚼老。养儿防老从何谈起?!

四、振臂疾呼:

近年来,随着攀比现象的不断发酵,彩礼也在不顾一切的攀升!这也不单单怨女方,也在男方炫富,大搞排场,有的男的不争气,恐怕找不到媳妇,千方百计凑钱。但是,也有男方不花钱,真心相爱,因陋就简,喜事新办的。更有甚者,女方陪送豪车、婚房的!这就看是真爱?还是真爱钱!?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这种变相卖卖婚姻的陋习!

     正确的送聘礼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今特别流行的一种说法生儿子为建设银行生女儿为招商银行,从这种说法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出生跟结婚息息相关。其实人这一生所经历的大事无非三件出生--结婚--死亡,从这句流行语我们不难看出从孩子呱呱坠地就已与婚姻密不可分,那何为建行何为招行呢?生儿子为建行顾名思义建设银行,就是父母不能安生专于享受需要为儿子攒钱娶妻;生女儿为招商银行就是生儿子家赞的钱都被生女儿这家招过来了,这就不能发现一层关系,男方家辛辛苦苦赚的钱都到了女方家,这个钱则为聘礼!

      其实聘礼有很多种,奶奶年代的聘礼可能只是一双筷子一个碗妈妈年代的聘礼也不过一台缝纫机而现在的聘礼不仅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更多的是车子房子存款多其实如今都逃不过一个“钱”字,女方多要证明女儿有身价男方多给证明儿子身价高,背后反应出来的都不是单纯的爱情关系更多的是两个家庭的面子,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虚假的远没有奶奶妈妈那年代的纯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偏离事物本质关系,我觉得正确的聘礼打开方式还要以男、女当事人坚实的感情关系结合双方实际情况去定,如今送聘礼前一定是双方已经是男女朋友关系,很少存在父母包办现象了或者说在如今男女当事人无任何接触的前提下基本不会存在下聘礼之说。

      一般人都会觉得送聘礼是男方给女方的事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提亲,其实在现在社会这是一种误区送聘礼并不是男方一家的事情,女方的回礼也是聘礼的一种体现,在谈婚论嫁时男、女当事人应该了解双方家庭情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不能出格,比如男方只能给付房子首付女方必须要求全款,结婚花钱的地方不只是这一点还有婚礼当天的宴请、车队、仪式等等,除非双方有一家的经济实力只是把钱当成一个数字来对待。当然也要顾及父辈的面子问题,其实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没必要一定在聘礼上跟周边人进行攀比,人家要了十万我就得要十六万,要不然感觉自己身价低似的,有这种想法的往往在结婚这条路上会发生很多分歧,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考虑呢?人家普遍聘礼十万,我也就十万甚至就要八万,但我的婚礼形式新颖被亲朋好友所认可竖大拇指,这不也是一种面子体现吗? 没必要一定纠结礼的多少,换句话说没有谁是知道实际双方到底给了多少钱,又没有人会查你银行卡,不就还是双方乐意的事吗?

      聘礼只是促成婚姻的一种小方式,我们一定要知道真正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心有灵犀的人对于一个家庭的组建,最终过的还是小家庭,只要本着家庭和睦这条原则两人好好沟通达成一致,同时一致对外,此处对外指的是双方父母,有异议要及时跟父母去沟通没有过不去的,天下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好的,感情到凡事好商量,只要秉承这一原则什么样的方式都是正确的送聘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