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句经典育儿谚语,其字面意义说明了孩子在3岁和7岁左右是两个重要的性格和思维塑造阶段,一旦超出这个年龄,很多思维、习惯和脾气秉性就很难改变了。3岁之前,孩子的生活以模仿、学习为主,也是亲子关系的形成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句经典育儿谚语,其字面意义说明了孩子在3岁和7岁左右是两个重要的性格和思维塑造阶段,一旦超出这个年龄,很多思维、习惯和脾气秉性就很难改变了。
3岁之前,孩子的生活以模仿、学习为主,也是亲子关系的形成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母子情感纽带,是非常坚固、不可替代的。所以在3岁之前自己带孩子,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1、奶奶给予孩子的,是隔代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我们不能直接说这样做就一定不好,但由此带来的很多老观念与想法,会与社会脱节,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极其不利。
2、长辈照顾孩子,容易溺爱,让孩子缺乏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的养成,越小来培养越容易,以后越大就越难塑造了。这方面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
3、有些长辈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同时自己的行动能力不强,于是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开个电视哄孩子,只要孩子吃好穿暖就行。这种圈养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孩子社交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4、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的参与,会是非常大的缺憾。因为父母的作用,长辈是无法代替的。
5、这样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不足,与妈妈也不亲近,因为没有一起生活,妈妈在生活中不是她的重要他人,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没有父母陪伴,成长就像一颗野草,随风狂长,却无法去掉长歪的枝丫,向上长成大树。
现在的社会,因为生活与工作的各种影响,很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分居的,孩子留守老家,直到上幼儿园甚至是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往往这时候父母才发现,孩子跟自己的关系不亲,要教育也碰到很多问题,很多习惯养成不好。到了这个时候,要来让孩子重新的改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带来很多的问题。
所以,最好还是让孩子跟在父母的身边,也许会辛苦一些,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实在有太多的好处了。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细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思想,不仅是受爷爷奶奶的思想,还会受老家那些大人小孩思想的影响。你想想,老一辈的思想和我们会是一样吗。
如果你老家是农村的,我建议你还是辛苦点,自己带宝宝,或者是把爷爷奶奶接来上班的地方,上班他们帮带,下班你带,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你宝宝还小,千万不要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比较常,待在老人身边可能会学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你是这么以为的:多一两个人帮你带小孩,你会轻松些,但你有没有想过,宝宝需要父爱母爱,从小陪在他身边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早,生了宝宝不到一年,就把宝宝留在老家给婆婆带,然后和老公去深圳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回去一次,我不知道她怎么忍心,宝宝那么小,她就不想宝宝吗,难道就为了多赚点钱?
第一年回去的时候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第二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一见到妈妈就躲在奶奶身后,可能是怕生,第三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不喜欢跟妈妈玩,老黏在奶奶身边……到了第六年,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开始学会骂人,说脏话,耍脾气,这完全是一个顽固脾气败坏的小孩,学习成绩也不好。
宝宝小时候模仿能力极高,为了避免宝宝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被环境影响学坏,我还是劝你辛苦点自己带吧,要想宝宝学好健康成长,就要从小时候捉起,小时候培养。
虽然爷爷奶奶有带孩子的经验,但他们年纪大了,对于带孩子的一些事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他们的思想与时代还是有点差距的,所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很好的结局。那么如果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爷爷奶奶带大的女孩内心缺什么呢?
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大部分内心都是十分空虚的,爷爷奶奶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匮乏,始终无法代替父母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他们很渴望父母的陪伴,传授他们知识一起共度亲子时光。但如果父母不是经常去看望他们,也没有经常关心的话,他们很容易陷入孤僻的极端性格里,有时候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错事。同时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大多很暴躁,存在一些心理缺陷。
特别是女孩子心思敏感,遇到事情又不敢和外人说,即使和爷爷奶奶讲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这些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女孩没有受到家庭的呵护温暖,内心极度缺爱,这也就导致不少人被一些不法人士欺骗最后铸成弥天大错。
为人父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所以还是尽量陪伴在他们身边,别留遗憾。





















.jpg)

.jpg)
.jpg)

如何填写?速求!!!.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