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泰山老奶奶烧多少元宝

老人 0 35

给泰山老奶奶烧多少元宝,第1张

泰山老奶奶烧多少元宝
导读:100到500不等。要去泰山拜神,建议在泰山下面买香,然后去山上烧,这样你到要烧香的地方花10元再买两个元宝就给你点香,一般是这样,你要到碧霞慈去的话,里面的香得花100至500不等吧。  1、买香:  香最好在泰山买,而且是在登上南天门之

100到500不等。

要去泰山拜神,建议在泰山下面买香,然后去山上烧,这样你到要烧香的地方花10元再买两个元宝就给你点香,一般是这样,你要到碧霞慈去的话,里面的香得花100至500不等吧。

  1、买香:

  香最好在泰山买,而且是在登上南天门之后,过了天街,进入碧霞祠再买,因为在下面买的香太小太短,烧香那个火炉很大,里面的火很旺,一靠近就会烤焦毛发,短的香根本就够不着,碧霞祠的香大概有两米长左右,就算你在山下能买着这么长的香,运上碧霞祠也够你受的——担心损坏了,而且为了保护香,会破坏你的登山兴致。碧霞祠卖的香价位不离谱。

  2、拜泰山奶奶

  那里拜泰山奶奶的人很多,你可以依葫芦画瓢,还可以询问卖香的人,许愿的时候,只需在心里默默许愿就可以了,记住,心诚则灵。

  3、泰山奶奶不属于佛教

  据导游说,泰山汇聚了儒、道、佛三教,佛教在山下,道教在山上,好像导游说泰山奶奶属于道教;你求学业,恰好可以顺便到碧霞祠附近的文庙拜拜孔圣人,文庙所在地是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处,据说孔子在那里看到了苏州的北城门。

  4、还愿

  拜泰山奶奶许愿是必须要还愿的,还愿期限为三年内,登泰山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坚持登上了南天门,并且进入碧霞祠烧香还愿,因为如果过期不还愿,泰山奶奶会收回帮你实现的愿望。

  5、什么人不能登泰山

  泰山不是谁都能登的,泰山奶奶闻名于世的能力就是送子,有些多年不孕者登泰山拜泰山奶奶求子,庄户人家俗称上泰山栓孩子,得子后,必须上山还愿,那么,生下来的孩子,今生今世不能登泰山,因为万一泰山奶奶认出来,就会把这个孩子收回,据说很灵验,送子很灵验,收子也很灵验。

  6、烧香的尺度

  由于商业开发,山上山下山腰到处都是烧香处,而且有些地方外来的香不让烧,这些我认为都是鹊巢鸠占,这些地方不烧香也罢,如果你把泰山上所有能烧香的地方都烧香,估计你烧下来得近千元,这样其实也没多大意义,建议你只烧碧霞祠泰山奶奶那里就可以了,文庙当时我没进去,不知道里面烧不烧香,泰山极顶玉皇顶也可以烧香,毕竟那是极顶。

  7、小小的建议

  一定品尝一下泰山上的煎饼卷大葱,我虽然从小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但是还从来没吃过味道如此之好的煎饼卷大葱,建议你在登山不久就吃,否则登山饿了的时候再吃,价格就高了,从下到上的价格依次为每个2元、3元、4元、5元,越往上越贵。买纪念品也是这样。

  8、注意事项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整个景区禁烟。

  五岳当中,泰山的海拔虽然不高,但是相对高度——山顶与山下的相对高度最高,整个登山路径除了“快活三里”以外,几乎都是台阶,所以注意平均分配体力,不要虎头蛇尾,要知道南天门下的三个“十八盘”才是真正的考验,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以上为俺登泰山的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欢迎纠错与补充。

泰山许愿的话要到山顶的碧霞祠,那里是泰山老奶奶的庙,那里是按照正常上下班的制度,除非是有重要的节日。许愿的时候不要找人,自己跪在老奶奶的像前说你是那里的叫什么就行,尽量的说的详细些。不用说八字的,贡品你可以买点水果饼干之类的就行,另外功德箱里要投入的钱,10元就行。如果你想进入里面磕头的话,就给道士100元,说你进去磕头,他就会让你进去的。

1、许愿有3个地方,第一个在山脚下的祠堂,第二个在半山腰,第三个在山顶,祠堂里一张火纸10块钱,最少的用90圆,多多益善。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

2、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有这一习俗,据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 泰山老奶奶 )祈愿。"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并向碧霞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许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礼、挂袍送匾、出资修庙,也有植树造林者。 进香 泰山进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于东岳大帝的生日是三月二十八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四月十八日,所以香火最盛。进香的准备工作也十分复杂,需要联络会员、收敛会费、购置祭品等。准备妥当后就开始起程上山进香,进香的步骤有"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增加效力。送子娘娘:近年来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压枝(压子)和全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 所谓拴枝是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栓子”。 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进香的程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着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关于“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称“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并记载了北方民间这样一个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走亲戚,中午被留下吃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这户人家并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民间向来还有“心到神知”之说。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朝拜,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香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台湾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 眼光娘娘(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祛病防疾,在众多的元君庙(殿)中,塑有不小与祛病防疾有关的娘娘,癍疹娘娘(癍疹圣母保佑和慈元君)、痘疹娘娘(痘疹圣母立毓隐形元君)等。天津天后宫的娘娘们,眼光娘娘手托一只大眼睛,象征着明目祛眼疾,雅称“眼光明目元君”癍疹娘娘左手握一形似莲蓬的东西,上有许多癍点,雅称“癍疹回生元君”耳光娘娘作双手捧一个耳状,雅称“耳光元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眼光、癍疹,还是送生,催生,这些娘娘们只分管一个方面,唯碧霞元君名前加“天仙”、“永佑”之类的定语,说明她比其他娘娘高一个档次,或者说是她们的统帅,分管单项工作的娘娘们的职能,泰山奶奶都有。 民众到泰山为泰山奶奶烧香叩头,除为已为人祈求祛病外,还有一种预防疾病的心理。不少人在泰山碧霞祠院内用硬币或石块磨碰“御碑”,口里不停地念叨“御碑磨,御碑碰,磨御碑不生病。”许愿给多少钱一般随心,多少无妨。

给泰山奶奶上香并不需要口诀。

泰山奶奶是正神,只要大家虔诚,口中念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心。作为神明都有神通,诚言挚语可入神耳。有的人天生表达能力不行,没关系,泰山奶奶也不是听你的语言,而是听你的心声。

所以在拜泰山奶奶时,最重要的是心诚,如果有所求那么就诚心实意的去求,直接讲出你要求的事情,不要绕弯不要啰嗦。建议提前组织好语言,不要所求的事物太泛泛,要有针对、具体的事物去求。

心若虔诚烧一炷香即可。道经云:“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因此,碧霞祠提倡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而不是为求一己之私欲来谄媚神明,希望善信能摒弃错误的烧香观念,具足正信。

给泰山奶奶敬香的的讲究

以线香三支为准,点燃香(烧香时不分男女,皆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之,不能用口吹灭,因口鼻不清净故)。面对神像,持香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持香双手平举至胸口,香头至眉间相齐,此时垂帘默声祈愿,之后行作揖礼。

然后用左手上香,因为道教以左手为阳左手为净手,而右手操持百事,容易沾染污秽。按先中间、再左(自己右手边)、后右(自己左手边)的顺序分别插入香炉内,三炷要插直插平,插直是要求烧香者心地正直,插平是要求烧香者心平气和。

三炷香平列间隔不过一寸宽,则是寸心感神之义。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语。上香讫恭对神像,即行叩拜礼。

以上内容需结合实际情况,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