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福清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台、天井、殿堂等组成。有资料记载,该祠为叶
福清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台、天井、殿堂等组成。有资料记载,该祠为叶向高亲自卜地兴建的,但缺乏史料依据。该祠坐北朝南,二重门刻有明天启皇帝钦赐的写有“元辅乡”三字的牌匾。
祠堂始建时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较大,宽23米,深438米,占地1008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该祠清顺治年间被毁,康熙年间曾修后进和后院,乾隆年间又修戏台亭和回廊,1947年再建中间一进二层楼房和八角大戏台等。1985年,叶氏后裔、旅外华侨出资进行大规模修缮,并恢复原貌。现祠内大厅之彩绘、浮雕、镂雕等十分精致;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斗拱、门窗雕刻精美。祠堂内的五只仙鹤和三副对联均为万历皇帝御赐的;大厅正中上方高悬着“天恩存问”竖匾——这是保存下来惟一的原始文物,犹为珍贵;竖匾两边是万历皇帝钦赐的“黄阁师臣”和“世乡贤”匾额;另外还有一面崇祯皇帝诰赠叶向高祖孙四代之“恩荣”大匾。现祠堂内存有各种匾额、楹联,系福建籍书法家陈天麟书写。“叶氏宗祠”虽历经重修,但仍保留明代汉族建筑风格。从其宏伟的气魄、精美的饰物,仍可感受到昔日的繁华,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特别是祠堂前依旧挺立的旗杆碣,仿佛犹在见证叶氏家族的荣耀。该祠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向高(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明朝大臣,福建福清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粉碎了他们霸占台湾的图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叶向高鼓励、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率军平倭。东沙大捷后欣然赋诗相赠。叶向高在担任内阁叶向高详细信息++
最全的(累死我差点)——
贺喜
贺寿
贺庆 :hè qìnɡ 1庆贺。
贺函
贺燕 :hè yàn
1《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后以"贺燕"用作祝贺新居落成的套语。
贺学 :
hè xué
1祝贺童生通过考试进入县学。
贺联 :
hè lián
1向人表示庆贺而赠送的对联。
贺辞 :
hè cí
1亦作"贺词"。 2表示祝贺的话。
贺献 :
hè xiàn
1朝贺贡献。
贺问 :
hè wèn
1祝贺与省问。借指应酬交往。
贺节 :
hè jié
1祝贺节日。
贺善 :
hè shàn
1祝贺吉庆之事。
贺本 :
hè běn
1即贺表。
贺功 :
hè ɡōnɡ
1庆功。
贺元 :
hè yuán
1庆贺元宵节。
贺彩 :
hè cǎi
1庆贺的彩礼。
贺书 :
hè shū
1庆贺的文书。
贺瑞 :
hè ruì
1庆贺吉祥之事。
贺迁 :
hè qiān
1庆贺迁都或迁居。
贺慰 :
hè wèi
1祝贺慰问。
贺年
贺礼
贺卡
贺信
贺旦
贺岁
贺宴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叶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修建梅州“叶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梅州叶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梅州叶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叶族之力,在祖地梅州修建一座“叶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叶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叶族人的心愿。
鉴于叶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倡议人:xxx
日期:xxx
叶店叶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
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
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左右设厢房,第三进两侧各辟设角厅。后三进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两侧角厅),2009年修复。
宗祠门厅为五开间,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木梁、装饰构件都雕刻有禽兽、云纹、水纹等。建筑中的斗、拱、昂、梁或雀替、牛腿,还有隔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的浓郁特色。在不起眼的隔扇、槛窗、绦环板上,多种透雕浮雕,有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华丽精致,极富艺术感染力。
宗祠的明、次、稍间梁架都是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前檐廊做了卷棚顶,前檐明间开设八字大门,两侧均置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门厅内藻井上绘满了彩绘。“中厅”也是五开间,明、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稍间用中柱。东厢房10间带两弄,西厢房也是10间。三进建筑两侧设有角厅,都是三开间。
叶氏宗祠是婺城区目前遗存的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其做工的考究是婺派建筑的典型,对研究金华的宗祠建筑形式和做法,以及金华一带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4年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