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

婴儿 0 51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1张

2020年9月19日,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正扛着一捆捆杂草往家走。


他家的房子占地非常大,总面积大概有半亩。有五个大卧室,三个堆放杂物的房间。


舅舅家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长满了他割回来的新鲜杂草。


但是,舅舅连院子里的东西都没看一眼,就扛着杂草进了卧室。


他住的卧室面积很大,但是里面很乱。在墙的一边,挂着舅舅平时穿的衣服,而在另一边,整齐地堆放着二十几个笼子。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小白兔。这些兔子的笼子前面长满了杂草。


青草的味道,加上兔子排泄的味道,弥漫在这个凌乱的房间里。


但是大叔就是没闻到,直接进去把新鲜的杂草放在笼子旁边。


这位大叔是谁?他为什么想和兔子住在一起?他经历了什么故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范,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1945年冬出生。


当时大部分农民都是水深火热,吃不饱穿不暖。范的家庭也不例外。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范的父母都是村里的普通农民。他们没读过书,也没有其他生活技能。他们只能靠老老实实种田谋生。


那时候人们都讲究多生孩子,几乎每对夫妇都生四五个孩子,范家也不例外。


范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是他们中的第二个。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因为家里有五个挨饿的孩子,范的父母只能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干活。


但由于天灾人祸,地里粮食收成不好,一家人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


后来社会渐渐安定下来,范的几个兄弟姐妹也能帮忙干点家里的活,让他们家的日子才稍微好过一点。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范从小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他更明白粮食的重要性。


四五岁的时候,他会和姐姐去附近的山坡上挖野菜,摘野果回家充饥。


范傅贵从小就不怕苦,不怕累。他经常在山里跑一天,找到的东西都会原封不动的带回家。


秋天,太阳又热又难耐,很多成年人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会中暑晕倒。


不过,范并不害怕。他每天跟在父母后面,捡拾丢失的麦穗。


每天,范都会拎起一个满满的小竹篮。太阳会把他晒黑,他不会放弃。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渐渐地,范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长大,他成了一个能为父母分担很多农活的年轻人。


这个时候,比他大两岁的姐姐已经结婚了。作为家中的老大,范不仅要帮助父母干农活,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随着家里的孩子逐渐能帮忙种地,全家人的温饱问题终于解决了。


几年后,范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他的父母也让村里的媒人帮他早点找到合适的对象。


范傅贵深知自己家的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对另一半的要求并不高。


他只希望未来的妻子能孝顺父母,一起肩负起家庭的重任。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由于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话,范很快就与邻村的一个女孩成为未婚夫妇。


1963年秋收刚过,在双方父母的照顾下,姑娘和范成了一家人,他们举行了一场简朴却十分热闹的婚礼。


秋收之后,地里的农活不多了,村里的人也愿意凑热闹。


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好,也没钱,但他们总是拿一些自己自留地种的蔬菜或者一些坚果作为礼物。


范的妻子叫张翠凤。她和范同岁,性格温柔大方。


张翠凤和范结婚后,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两个人都打算把这个小家庭经营得更好。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夫妻俩经常一起下地干活,下班后也经常一起回家。


尽管两口子再三劝说范的父母退居二线,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了。


但是老两口,为孩子辛苦了一辈子,觉得还可以继续工作,不应该给儿子儿媳添麻烦。


后来,范和张翠凤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


与此同时,范的父母,因为常年操劳,身体越来越差,根本没有办法干重活。


就这样,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了范和张翠凤这对憨厚的夫妻身上。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后来范的父母因为年事已高,身体虚弱,长期营养不良,卧病在床,经常需要吃药调养。


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又变得窘迫起来,范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家庭的周转。


范从来没有读过书,但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即使一年到头攒不下什么钱,范还是咬紧牙关,借钱送三个孩子上学。


他希望孩子能多读书,然后能走出农村,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玉米地里捡到一个孩子

1974年的一天,29岁的范和妻子像往常一样在玉米地里忙碌着。


夫妻俩刚走到玉米地里的另一边,耳朵尖的张翠凤就听到了婴儿的哭声。


一开始她以为是村里人带着孩子出来闲逛,忍不住跟老公吐槽。“这么热的天气,还愿意带孩子去晒太阳,真是太傻了。”


然而,张翠凤和范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农活,去看谁家的孩子在哭。毕竟怎么带孩子,会给家长自由。


但渐渐地,范注意到了不对劲。


宝宝的哭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没有大人哄的声音。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小宝宝一直声嘶力竭的哭,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咳嗽,但是没有大人的声音安抚。


范傅贵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拨开遮挡视线的玉米秆,循着叫声寻找起来。


“狗娘养的,过来看看。”没过多久,范的尖叫声就透过层层玉米秸传到了张翠凤的耳朵里。


张翠凤看到丈夫的声音,露出了一丝急切,慌忙放下农具跑了过来。


“啊,这孩子。”张翠凤看到地上的孩子,忍不住发出一声尖叫。


我看到孩子被随便裹在一张破旧的薄被单里,被扔到玉米地里。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张翠凤发现孩子出生没多久,连脐带都没剪断。


因为哭的时间太长,加上天气热,孩子的脸发红,但嘴唇略白,呼吸微弱。


张翠凤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一幕,她自然不忍。她迅速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抱到树荫下。


范傅贵在玉米地里转悠了很久,却没有发现孩子父母的任何踪迹,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看到这种情况,夫妻俩立刻明白了,孩子是被父母故意抛弃的。


“谁这么狠毒,把刚出生的孩子扔在地下?如果我们去的晚一点,这个孩子就会出事。”张翠凤忍不住骂了起来。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之后,夫妻俩带着这个行动迟缓的孩子找到了村干部。


干部们找了一圈,都找不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孩子的未来成了难题。


那时候,村里家家都过得很苦,没有余粮养活这么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婴儿。


虽然也有很多年没有儿子的夫妻想收养这个男婴,但是怕这个婴儿是病婴,所以被父母抛弃了。


经过一番考虑,大家都不愿意收养这个孩子。范和张翠凤见此情景,只能暂时将孩子带回家。


他们都将暂时抚养婴儿,直到男婴确定自己的所有权。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由于他出生不久,他不能像家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吃米饭和红薯。


张翠凤只能守在灶前,给可怜的孩子熬米汤。


但是,米汤没有营养。吃了好几天,孩子还是面黄肌瘦,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死掉。


范见此情景,只能狠心。他每天都去村里的羊圈挤羊奶喂孩子。


村里的羊属于公共财产。范每天都想挤羊奶。自然,他付出了物质代价。


于是,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父母需要吃药,三个孩子需要学习,一个小宝宝需要每天喝羊奶。


但即便如此,这对单纯善良的夫妻也从未嫌弃过这个小宝贝。


后来,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小宝宝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点肉肉,范和张翠凤也对这个被捡来的孩子产生了感情。


他们不想把这个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送给别人,就直接收养了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


范傅贵给这个小儿子取名叫范大壮,希望他健康成长,不再像被抱回家时那样骨瘦如柴。


好人有好报

范和张翠凤把范大壮当成自己人。只要他们三个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范大壮就必须有一个。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尽管他们家的生活仍然不太富裕,范和张翠凤仍然坚持让他们的四个孩子上学。


“就算我在炖锅里卖铁我也给你交学费,但是读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了。”范傅贵这样对四个孩子说。


后来,范和张翠凤的两个女儿都初中毕业了,两个儿子都高中毕业了。


女儿们嫁到了县城,有了个好归宿。范的亲生儿子到北京谋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樊大壮不想离开父母,所以选择留在老家,在县城发展。他还找到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


四个孩子共同出资给范和张翠凤在乡下盖了一栋房子,有五个大卧室和一个超大的院子。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孩子们建议张翠凤和范不要再干农活了,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吧。


但是,张翠凤和范觉得自己的儿女虽然很有出息,但是不能给他们添麻烦,不能耽误。


于是,老两口继续在地里干活,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


张翠凤的身体比较差,经过多年的努力,身体逐渐变得越来越虚弱。


虽然孩子把她送到医院治疗,给她买了很多保健品,但还是没能救她的命。


2001年严冬,张翠凤在丈夫和四个孩子悲伤的目光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之后,四个孩子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表达对她的哀思。


在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孩子们要求范傅贵跟随他们在城市生活。


范傅贵多次没有拒绝子女的好意,就跟着他们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


但他实在适应不了城市的忙碌和高楼生活,于是又回到了农村。


2022年5月1日,范的四个孩子都回到了他们的农村老家看望他。


虽然他现在已经77岁了,但身体还是很强壮,眼睛瞎了,耳朵也不聋,还养了20多只兔子,6只猫。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范每天都去田里给兔子割草。


因为兔子繁殖速度非常快,范怕它们晚上生孩子,自己照顾不了,就把兔子都放在卧室里喂。


范大壮在乡下盖了40亩地,种了一些经济作物和一些名贵水果。


他在县城买了房子,父亲范有时会去休息一晚上,但他又放心不下家里的兔子,第二天一早就会赶回家。


虽然范大壮的工作也很忙,但他还是会时不时地去看望范,给他送油送米,逢年过节带他回家。



(7旬老人玉米地捡个儿子,每天用羊奶喂他,如今养子比亲儿子还好),第2张

范养的兔子,有的卖了,有的被他做成干兔子,分别给了四个孩子。


范傅贵常说,范大壮待自己比亲生孩子都好,媳妇也很孝顺。


他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没有其他的愿望。


希望这位善良的老人能长命百岁,好人有好报。


-完毕-


文|不要错过小明星


编辑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