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

婴儿 0 95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1张

本内容来自@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葡萄说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有设备均为自费购买,包括:15年前:三洋Z1投影机+马兰士功放+ELAC卫星音箱;15年后:明基W1120投影机+索尼Z9F+Z9R回音壁10多年了,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爱电影爱折腾的心却一直没有。


一直认为家庭影院是针对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人共有的特点如下:


1 爱看电影,相比较于手机,平板,电视,更喜欢大屏幕带来的沉浸感。2 耳朵相比较常人略挑剔,看电影的时候不喜欢单薄或者混在一起的声场。3 爱折腾,能找到自己想要看的资源,要略懂一点数码产品的组建知识。4 舍得为自己爱看电影的爱好花钱。

正好我具备以上所有特征,所以早在2005年,我就已经买了我的第一台投影仪:三洋Z1。我记得2002年发布的这款机器价格也就一万多一点。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这个老伙计很勤奋,从不懈怠。只要我愿意打开电源键,Z1就能陪我度过观影时光。除了中间换过一个灯泡,再也没见过飞蛾,甚至15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工作。虽然画质真的很惨,但是颜色普遍偏红,应该不是灯泡的原因。看来是时候说再见了: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除了Z1之外,这些是当年建立的视听室中的其他设备: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马兰士功放,价格2000+。ELAC(伊利)5.1卫星音箱,当年售价4000+。


加上电线和播放器,这个家庭影院的价格在15年前应该差不多是18000元。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当年在阁楼搭建的视听室里,Z1的播放源主要来自DVD。历年收藏的碟片都是由这台先锋DVD播放机+马兰士功放+ELAC卫星音箱的组合来播放,最后由Z1投射到实际尺寸不到100寸的白墙上。仔细观察,就连Z1的右侧也不可避免的钻进了一个开关面板。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Z1的优势在于,在当时,它的分辨率和黑位性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缺点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的分辨率不断升级。可怜的700流明,157万像素的液晶面板,800: 1的对比度都让其无法承受重复使用,更不用说缺少HDMI接口等配置了。在4K资源遍地的今天,除了重温几个老碟,Z1的作用恐怕还是有的。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这些年来,Z1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阁楼上播放出1400多张碟片:





(十五年后,我用了不到当年配置一半的钱,重建了家庭影院),第2张

但是Z1带来的“大屏启蒙”的影响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同样的价格,对比细腻的画质,我是那种认为“大”才是王道的人。虽然我对索尼的75英寸电视垂涎已久,但我的钱包不允许我冲动消费,直到有一天,在客厅工作的老电视松下的55英寸等离子出现了黑色。




当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买索尼的75寸或者85寸的8500G。最后价格下来一点的时候,法家因为产品升级让老机型全部下线,让我开始重新考虑,还是再买一台投影仪过渡?因为现在的投影仪价格比当年便宜很多,即使是明基W1120这种价格坚挺的理财产品,也能拿到4000多元。此外,疫情期间,电影院陆续关闭。对于我这种一会儿不看大屏幕就难受的人来说,不买新设备回家真的是一种煎熬。


搜索研究了本站很多优秀老板写的文章后,(@両丠丠丠丠丠丠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