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

婴儿 0 129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1张

“六个豆沙,三百个水果,三个芝麻,所以给我三个。”1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市民朱女士来到位于高桥镇大同路53号的王台、高桥松饼店,买了几盒不同口味的松饼。“每年过年前,我都要去买。大人小孩都爱。”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高桥松饼是浦东高桥的特色小吃之一,其制作技艺是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浦东人,尤其是el gaucho来说,高桥松饼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咬一口松脆是很多人记忆中当年的传统味道。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家住浦西的朱女士那天专程来买高桥松饼。“我读书的时候,高桥的一个老师经常给我们带松饼,感觉挺好的。”她说:“后来每到过年过节,我也会给家里的长辈和孩子买些高桥松饼。已经七八年了。”


小小的门市部里,松饼分门别类摆放,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墙上的价目表密密麻麻,标明了松饼的种类,以及各种搭配方式和价格。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根据馅料的不同,松饼分为十余种,有传统的豆沙、枣泥,还有上百种水果,还有紧跟潮流的栗子、巧克力。店里的工作人员姓朱,是高桥本地人。她告诉记者,相比之下,枣泥、豆沙等传统口味更受欢迎。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对于松饼,浦东的朱女士显然比浦西的朱女士更有感触。“春节前,当我们拜访埃尔高丘的亲戚和朋友时,我们肯定会带松饼。我得在家准备。亲戚朋友来了,我都要吃一口。不管大人小孩都习惯这种味道。”她说。


现在的小吃种类繁多,但浦东的朱女士说,很多人还是忘不了高桥松饼的味道和记忆。“这几天,每天都有人过来。三四箱还是少的。有的人开车过来,一次买十几二十盒。”


门市部后面是上海旺泰和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从早上就开始忙碌。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高桥的松饼又脆又脆,全凭手工技艺,需要特别用心。整个制作过程分为揉面、烘焙、烘烤、擀面、馅料、烘烤。


彭金莲从事这份工作两年多了,做坯、做馅都很熟练。“一个17到18克的面团,加上面点,揉成一个球,横、竖两次擀成条状,然后塞进去,这样烤出来的面皮就能有层次感。”


每个小时,彭金莲和他的同事们可以制作3个托盘和162个松饼。完成的松饼会被送到一个特殊的烘焙盒里。烘烤30分钟后,它们将成为老少皆宜的特色小吃。



(高桥松饼:咬下去一口酥松,是传统的年味),第2张

上海旺泰和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告诉记者,春节将至,这应该是最忙的时候。但由于疫情原因,高桥的松饼销售没有往年火爆。“以前摆酒席、走亲访友、回老家过年的人,都要拿松饼当礼物。基本上,他们一天要卖一万个左右的松饼,工人们加班加点。现在基本日数要减半到5000左右。”


无论量大还是量小,王台和高桥松饼都保证当天做好当天卖。高桥松饼不仅是el gaucho的味道和记忆,也逐渐成为更多浦东人和上海人过年时的特色口味。


主编张琦


编辑徐玲


摄影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