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潇湘晨报晨报求助专栏报道“一女子称母亲糖尿病加重,失明!医院回应”。由于虚假医疗,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当事人花6万元为母亲购买保健品后,母亲的糖尿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最终导致失明。
长沙市民叶先生最近也很苦恼。他认为他的母亲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我妈信了业务员的话,买了很多羊奶粉。她说这些奶粉可以治疗糖尿病。我几乎为此和她翻脸,总是为此吵架。”
记者发现,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冒充药品的套路层出不穷。这些套路中常见的手法是夸大或编造保健品的功效,对象多为中老年人。
长沙大妈坚信羊奶粉能治糖尿病,儿子差点跟她翻脸。
长沙市民叶先生最近很无奈,因为他发现妈妈在家里买了很多羊奶粉。“我以为她最近喜欢这个,去超市买了一些,结果被她拒绝了。”叶先生问他原因时,他妈妈告诉他,超市的奶粉“没有他自己买的奶粉有用”。“我妈说她买的奶粉可以治疗糖尿病。”
叶先生仔细看了母亲买的羊奶粉后发现,包装上明明显示是食品,没有药用功效。所以他认为自己的母亲被骗了,于是多次和她争执,几乎翻脸:“我告诉她她被骗了,她不信。她还说是她的舞伴带她去买的,不会有事的。老人的脾气也比较倔。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总是为此争吵。”
叶先生表示很无奈:“看了你们发表的报道,我觉得我妈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被羊奶粉卖家骗了。不然你怎么连你儿子的话都不相信,还要送钱给那些坑她的人?”
保健品骗局很多,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
3月16日,潇湘晨报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询了叶先生母亲购买的羊奶粉的公司。该公司有生产销售乳制品的资质,但记者在羊奶粉外包装上并未发现中药准字。因此,叶先生母亲购买的羊奶粉没有任何功效。
记者在梳理线索时发现,类似叶先生母亲的案例还有很多。
2020年,长沙一老人花60万买了“保健品”。无论他的家人如何努力说服他,他都不得不向记者求助。记者向市场监管所和行政执法局反映情况后,执法人员责令涉事公司退还老人未食用的全部产品。
2021年12月15日,有网友投诉某直播平台虚假宣传:“我妈在直播间买了一款鱼油,拿到手后发现,卖家在直播间说的功效并没有体现在包装上,服用方式也不一样。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生产鱼油的企业时,并没有看到这个企业有日常的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包装的产品没有说明书,产品类别查询显示与包装不符。希望有关部门彻查,不要让老人上当受骗!”
2022年2月5日,有网友投诉某养生馆虚假宣传诈骗老人:“我妈在电视上看到的宣传是一种治疗痛风的药,但实际送的是固体饮料,没有拿到该药的许可证。即使不包括保健品,她也只拿到了食品安全许可证,而且一直声称可以治疗痛风,甚至癌症。”
2月18日,有网友投诉某乳业虚假宣传,用小礼品诱导老人:“宣传说是纯羊奶粉,效果如何。说带老人去旅游,给老人过生日,给老人穿婚纱,给老人送藏红花,给老人定做鞋子,都是骗人的。老人喝了(产品)后大便干结上火,要求退款。”
在这些投诉中,受害者都是中老年人,他们都遭遇了虚假宣传,从而花大价钱购买了经销商宣传的“保健品”。
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揭露虚假宣传骗局。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月11日,中国消费网发布《罚款15万元!浙江景宁依法查处洋奶粉虚假宣传案举报。这篇报道称,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夸大、虚构所售商品的功能、疗效,通过“健康讲座”、“免费赠送”、“专家咨询”等多种手段,误导、欺骗老年消费者高价购买。
在这篇报道中,为了销售羊奶粉,实际销售者李组织了线下的会议促销。在销售产品时,他通过介绍老年人的常见病,表达和暗示自己的羊奶粉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能。这些内容,加上销售人员的解释,对老年人来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
潇湘晨报记者王音棋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