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集齐“通信、导航、遥感”三类卫星!这座低调的城市藏不住了)

宝宝起名049

(率先集齐“通信、导航、遥感”三类卫星!这座低调的城市藏不住了),第1张




(率先集齐“通信、导航、遥感”三类卫星!这座低调的城市藏不住了),第2张

9月6日10时2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S3/S4一号试验卫星从威力空至空发射升空。


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的应用已经成为发展安全可控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理空S3/S4试验卫星一号的成功上升空,济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颗商业航天卫星的上升空,向遥远的太发出了“济南”的声音空。


锚定空数年信息产业布局的日子,济南将何去何从?


三种类型的卫星在每项技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关注空日行业的读者都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卫星与山东省和济南市联系在一起命名。


2021年4月27日11时20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九大行星”方式成功发射齐鲁一号、齐鲁四号等卫星高达空。这是我国首个采用“天基互联网加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遥感应用项目,也是山东省首颗商用遥感SAR(合成孔径雷达,一种主动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其空之间的分辨率达到国内商业卫星最高水平。


2022年7月27日,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在中科院运载火箭“李健一号”上成功发射。“济南一号”的量子密钥分发有效载荷只有23kg,整星98kg,是其前身星座“墨子”的六分之一。与“济南一号”配合的地面站也在小型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重量从12吨减少到100公斤以下,安装部署时间从几个月减少到几个小时。“济南一号”可以实时提取并编码密钥,时效性比“墨子一号”高2-3个数量级。


9月6日,名为“泉城一号”的卫星发射工程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威力空的S3/S4试验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该系统提供全球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增强、北斗全球全弧覆盖天基监测等特色服务。R&D团队在卫星同频国际高精度干扰抑制技术上取得独家突破,实现了低轨卫星与北斗中高轨卫星信号系统的兼容统一。


先天不足后补上


“通信、制导、远程”三类卫星相继崛起空,令人振奋。但济南人从来不敢以空天的信息产业发展沾沾自喜,因为这座城市并不具备商业航天产业的“先天基因”。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以前是国家主导的,直到2015年国家才开始鼓励商业航天的发展。国内几个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因为当地有空天信息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没有先发优势的济南选择了追赶。


它是人才产业发展的基础。济南开通空天领域高层次人才吸引教育“服务专列”,为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建设提供3亿元资金支持和183套人才公寓,发放住房补贴近千万元。齐鲁空信息研究院现有员工356人,其中硕士、硕士占95%,承担国家“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重点任务。


产业生态总体布局。依托LEO卫星导航增强系统、齐鲁星座系统等典型核心系统建设运营,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院共建齐鲁研究院为契机,全面布局卫星“通信、制导、远程”三个方向,集聚上游系统建设端企业,补充中游应用设备开发端企业, 并全面发展下游应用端企业,形成上中下游联动、覆盖全产业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


鉴于卫星制造项目对厂房的特殊要求,应联合相关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的制造商提前进行载体规划,做好空-天信息产业园的载体规划建设。以地理信息产业区建设为契机,以济钢国防空日信息产业基地、山东产研院高新创新园、谷产业园为主要阵地,研究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载体需求,各园区分类布局、错位发展,形成空日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补齐硬件短板,促进融合发展


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布局,有人才、有项目、有资金,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短板依然明显。整体产业链布局存在重“软”轻“硬”的问题。北斗、航天九通、郑源遥感等一批企业技术领先,但业务领域集中在卫星应用软件,关键卫星平台、卫星载荷、卫星地面应用设备等硬件企业相对缺乏空天行业。


基于当前的产业形势,济南高新区联合济钢集团,开始引进国内知名的通信、导航、遥感小卫星批量并行设计和总装集成测试(AIT)技术团队,利用他们完善的卫星设计、技术、质量和管理能力,建设智能化、柔性化的卫星总装基地。同时,拓展产业链下游,结合高新区集成电路和软件开发优势,引导本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参与创新卫星应用产品开发和推广,积极吸引国内导航遥感芯片和终端厂商,不断完善产业链各环节。


组成产业联盟做好车企的“文章”


有济南重汽集团、龚琳重型机械、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等一批优秀的汽车工业企业,也有山东高速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企业。上述企业似乎与商业航天关系不大。事实上,他们都是卫星数据的重要用户。深厚的产业基础也是很多空天信息产业团队选择济南的原因之一。


齐鲁卫星可以提供遥感数据服务,LEO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卫星导航数据服务,星座工程都是卫星数据提供商。但是卫星数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数据。这就需要卫星应用开发商作为第三方,连接卫星数据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让卫星产生的海量数据真正应用到各行各业。


近年来,空天信息产业开始突破商业价值的临界点,逐渐展现出广阔的市场空。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质量的雷达卫星数据十分稀缺,国内能够稳定提供SAR数据的卫星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数量较少。全国各地竞相布局的最基本的卫星群,可以把卫星获取的数据卖掉,或者解读信息,让委托方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然后应用到农业、环保、勘测、导航、金融等各个方面。此前,山东卫星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何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卫星数据的应用还存在不足。“卖数据”从来都不是团队布局齐鲁星座和黄河星座的目的。团队愿意以更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卫星数据,让更多用户参与数据应用,聚集一批空天的信息领域优质企业,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济南高新区拥有相对成熟的卫星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大量优秀的软件和平台开发企业。同时也是省内大数据产业聚集区,数据应用开发优势明显。”济南高新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杨慎透露,高新区正在积极推动各方组成产业发展联盟,共同探讨更多卫星应用场景在济南进行试点应用和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融合,进而推动济南早日成为全国知名的卫星应用示范城市。


(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韩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