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一家境外机构“蓝色奥卡资本”做了一份报告空,让刚刚登陆港股市场的名特优产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黑仔鲸”发布的报告显示,经过7个月的调查,他们发现了名品的存在:对核心商业模式撒谎;董事长叶国富“暗箱操作”;公司收入缩水,加盟费下降,店铺倒闭。所以他们认为“名品更像是一个没落的实体经营者,应该重新估值”。
这个空报告也成为了名创优品股价上的又一根稻草。截至7月28日收盘,香港铭创产品股价为12.12元/股,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7月27日,名创产品发布公告称,“黑仔鲸”报道中的指控毫无根据。7月28日晚间,名创产品再次发布公告,回应对特许经营商业模式、公司董事长土地交易、业务前景做出空报告的指责。
但是,加盟与公司直营比例、招股书与之前宣传的矛盾等问题。在最新的公告中没有解释。
某著名优品回应三大质疑称指责毫无根据
果壳财经记者梳理“黑仔鲸”关于名优产品的报道,发现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拥有5000多家门店的名品此前宣称,中国99%的门店由独立于公司的加盟商经营,但“黑仔鲸”调查发现,至少有620家门店是以与名品高层或公司董事长关系密切的个人名义注册的。“黑仔鲸”认为,这表明这些商店不是独立的特许经营店,而是由公司秘密拥有和经营的。
二是涉嫌铭创产品向董事长叶国富输送利益。铭创产品与叶国富成立英属维尔京群岛合资企业。“黑仔鲸”推测叶国富没有为合资企业出资。然而,铭创产品虽然只持有20%的股权,却将3.46亿元的保证金全部用于买地。不到一年后,他们以6.95亿元从叶国富手中买下了该公司剩余的80%股份。“黑仔鲸”认为
三是收入缩水、加盟费下降、关店等问题。“黑仔鲸”认为,一系列证据表明,名牌产品是“一个处于严重危险中的品牌”。Do 空报告称,名优品收入较2018年峰值下降40%。新冠肺炎疫情前曾出现大规模关店潮,加盟费近两年下降63%。
黑仔鲸官网显示,黑仔鲸是一家激进的投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近年来,“虎鲸”瞄准的中国股票包括新秀丽、卡森国际、康哲药业、中国贺飞、智联招聘和拼多多。
7月28日晚间,名创产品再次发布公告回应上述三个问题。董事长叶国富向合资公司出资约7.4288亿元,超过公司为收购其在合资公司的权益而支付给他的6.95亿元。
根据空报告所做的调查,很多名品高管或与名品关系密切的个人的注册地址与名品的实体店地址重合。
例如,报道空称深圳市福田区卓正正百货的经营者为黄征,地址在深圳市福田街道华福三路与金田路交叉口卓越世纪中心3、4号楼裙楼L111、L113-1、01号铺。在大众点评上,这个位置显示的是著名的Excellence INTOWN店。与此同时,名创优品副总裁兼海外业务首席运营官黄征拥有至少10家名创优品专卖店。
对此,名创产品解释称,部分零售合作伙伴会要求公司协助完成注册。在提供帮助时,公司员工可能会发现有必要或适当向当地部门提供他们的姓名和联系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将成为名品零售合作伙伴拥有和经营的一些商店的登记记录的一部分。
商业模式还存疑:加盟和直营的比例是多少?招股书与之前的宣传相矛盾
“轻资产-高毛利”的加盟模式一直被名特优产品视为“杀手锏”。根据名创产品今年在HKEx提交的招股书,名创产品采用直营和加盟、部分代理的混合门店模式运营。其中,在中国的3000多家门店中,只有5家是直营店,另有3146家是品牌合作店,17家是代理店。
果壳财经记者查阅名优购官网发现,根据商铺所在区域的不同,投资者需要向公司支付不同的许可商标使用费和商品保证金。其中,许可商标使用费需要按年缴纳,市县两级每年分别缴纳2.98万元和1.98万元。货物押金需要一次性支付,市县店分别支付35万元和25万元。此外,投资者需要自费让公司的装修团队进行统一的形象装修。
除了许可商标的使用费和货物押金,投资者还需承担店铺租金、人工、电力、工商和税收等费用。利润分配方面,投资者获得38%的营业额和33%的食品,第二天由公司转入投资者账户。
2020年,名品首次加盟缴纳的一次性保证金高达75万元,缴纳的品牌使用费为8万元/年。
名品的财报显示,在收入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向加盟商销售商品。2019-2021财年,名创产品向加盟商销售产品的收入分别为49.57亿元、45.84亿元和55.06亿元,分别占全年收入的52.80%、51.00%和60.60%;支付给加盟商的许可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合计分别为5.98亿元、5.68亿元和6.4亿元,分别占年收入的6.3%、6.4%和7.6%。
2017年,名创产品品牌总监在活动上公开对媒体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繁华地段的门店基本都是直营店;2019年,有媒体报道提到“名品直营和加盟的比例目前约为4: 6。果壳财经记者查阅名品招股书发现,截至2019年底,全国2543家门店中,直营店仅有8家,与原报告中的比例相差甚远。
营收停滞、亏损扩大、名优产品业绩疲软的背后
长得像优衣库,长得像无印良品的店面设计,让消费者王蕊(化名)忍不住抱怨“名品和无印良品傻傻分不清”
谈到自己第一次参观名优产品,王蕊表示印象非常好。大型购物中心的地下一层,白墙、木地板、密集的货架、分类良好的商品、循环播放的电视广告、低廉的价格,让王蕊不停地往篮子里放商品。
性价比也是名优产品打开市场的关键。多位受访者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名品的最初印象是“便宜”、“十元店”。
但近年来,随着名品店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联名产品的推出,商品价格从最初的“十元”逐渐上升到十元到百元。截止7月28日晚,知名品牌天猫旗舰店拥有560万粉丝,旗舰店内产品价格从3.33元人民币到460元人民币不等。该店销售最高的产品是售价18.8元人民币的面巾,有超过6万名付款人。
“虽然产品很多,但是质感差强人意。现在我几乎不买它们了。”郝丽丽(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大学期间她每周要逛两次名品,但上班后发现名品性价比不高,质量差。截至2022年7月28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名优产品质量、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方面的投诉超过千条。
和君咨询资深连锁运营专家温志宏表示,名品采取超值低价的策略,上游生产商的利润空也可能很小,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核心问题是名优产品是否有非常严格的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
7月27日晚,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合生汇购物中心一家知名精品门店,发现店内顾客寥寥无几。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末人会比较多。”
根据港股披露的招股书,2019-2021财年(按截至当年6月30日的自然年计算),名创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93.95亿元、89.79亿元和90.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2.62亿元和14.15亿元。其中,从2020财年开始的增长率较上年分别为-4.43%和1.03%。曾经风光无限的名优产品,似乎陷入了“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赖阳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消费者购物更多以快乐为原则,注重新奇好玩的体验,更愿意为有趣的文创产品买单。所以,名创优品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取决于未来的产品设计。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编辑周校对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