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平淡增添一点色彩才是我想要的。昨天,在端午节,你午餐吃饺子,包子还是烤肉?大部分炒菜都是自己做还是自己买?连我女儿都猜不出来。我通常忙于做午饭,但是我昨天不能回家。
前天晚上,我看到一家超市的通知,“端午节上午10点将举行饺子大赛”。我想参加,就跟家里人说:“两年没包饺子了,很想练练手。”孩子举手赞成,他却说:“练什么?以后不包了,就做了,不吃了。”
我觉得对他不加思考就很反感,很叛逆。他一直都是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参与的决心。我心想,我不会阻止你吃晚饭的。无非就是把饺子变成面条,自己做饭,买便宜的。
但是这种活动一年只有一次。只是想看看活动的规模和现场的氛围。同时也想赚一份礼物,得到一点惊喜。
于是,我昨天九点半来到超市前台,报了名。接待小姐叫我10点准时到前台,11点半结束。因为骑车回家要十多分钟,我不想再来回跑了,就在超市转悠等着。
昨天,超市里有许多年轻人。他们推着购物车,不考虑价格。只要他们看到合适的食物,就会把它放进购物车。新鲜的炒菜也卖得很快。收银台前放着大包小包的结账。
最后十点多了,只有我们三个人参加比赛。主办方宣布了比赛规则:粽子不能漏米,在量的基础上,要漂亮。每个粽子里只允许放两个灰枣。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就我们三个,自然都能拿奖。
比赛只持续了五分钟,最多12包,最少5包,我6包。三个人两种风格。我有和11的包一样的款式,而5的包是漏斗形的。
最终由主办方决定,一等奖是有五个包装的那个,理由是包装漂亮,二等奖是包装最多的那个。因为数量多,我自然是三等奖。
当主办方要求我们与各自的奖品合影时,他们说:“冬至会有包括饺子在内的活动,到时你们可以来参加。”
由于参与人数少,明显没有气氛。颁奖的时候,一个旁观者指着我的饺子说:“这个真好看。”我还解释说“这是我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最开始是山西南部的饺子法。现在这里很多人都学会了。这饺子能装更多的米饭。”
我对一切都很认真,就像我们自己的家一样。我一袋一袋的装,很坚决,也不只是数数量,更不像我对面的那位长辈:伸了几次胳膊,碰到我捞的米,以至于主办方在她要装最后一袋的时候宣布停止。当时我最后一根没扎紧,扎好了才开始数。
之后买了两个炒菜,买了一块牛肉和一块猪肝,拿了一壶赚来的醋,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心地回家了。午饭,我在超市吃了凉糕,做了面条,煮了新鲜蔬菜。也挺好的。
好心情最重要。在枯燥的一日三餐中,我每天买菜做饭洗漱。面对92岁的父亲,面对老是准备考试的孩子们,我是一个家庭主妇,不敢去医院检查,怕生病,像个机器人。
很有可能是偶然参加一个活动。他说,“这锅醋一定很香,意义深远”。